有時候心理學真的很有意思,比如這個「留面子效應」,應用在生活中,用來追女生相當不錯,因為這種因素會導致人出現(xiàn)負疚心理,會想去做件事來補償! 「留面子效應」追女生更易成功! 有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向一組大學生提出陪同一些不良少年到動物園游玩的請求,只有32%的大學生表示愿意,后來研究小組改變方法,對另外一組大學生提出這個請求前,先問他們能否替不良少年免費做兩年的輔導和咨詢,被拒絕后,馬上改變請求:「好吧,如果你不愿意,那麼能否只在今天下午陪他們?nèi)游飯@玩呢?」結(jié)果有58%的人表示同意。 心理學家分析,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中的「留面子效應」,又叫「門面效應」。當你想讓對方接受一個小的、但對方不容易答應的條件,那麼不妨先向他提出一個大的、更高的要求。對方如果拒絕你那個大的、高的要求,一般會接受你再次提出的那個小的要求。因為人們往往都希望扮演慷慨大方的角色,所以拒絕會讓人們對自己產(chǎn)生負疚心理,于是希望再做一件小的、容易的事來平衡。 另外據(jù)分析,女人更容易產(chǎn)生負疚心理,「留面子效應」對她們來說更有效。因此男人們應該學會追女人的方法。 吊橋效應——心動不一定是真愛! 1974年,加拿大心理學家Dutton和Aron做了有趣的「吊橋效應」實驗: 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助理假扮成訪員,分別在70公尺高的吊橋和矮小石橋上訪問男性,并留給他們電話號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吊橋上的男子有半數(shù)回電給女助理,在小橋上的男性回電率只有1成多。 研究者認為,男性把吊橋帶來的心跳感覺誤認為對女子的心動才回電話給女助理。研究推測,在略帶恐懼的環(huán)境中,比較容易培養(yǎng)感情。也許,下次把男女朋友帶到吊橋上去告白,會有比較高的成功率喔。 當一個人提心吊膽的走過吊橋的一瞬間,抬頭發(fā)現(xiàn)了一個異性,這是最容易產(chǎn)生感情的情形,因為吊橋上的提心吊膽而引起的心跳加速,會被人誤以為是看見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chǎn)生的反應,非常神奇。 蔡格尼克效應——為什麼初戀最難忘? 西方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許多有趣的試驗,發(fā)現(xiàn)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jié)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蔡格尼克效應」。 例如,你在數(shù)學考試中要答100題,其中99題都完成得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題把你難住了,沒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課鈴響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場,與同學們對答案,那99題都有正確的結(jié)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題,同學告訴了你答案。從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題被你深刻而長久地記住了,而那99題卻被你拋到九霄云外。 青年男女到了青春期,一般都會為自己虛構(gòu)一個「夢中情人」,創(chuàng)造一個抽像的理想對象,都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擇偶的「模型」。這個模型可能是很具體的,有時是以一個真實的人為模特,有時是把幾個人湊在一起。并且,都會按照這個「完美的異性模型」,在生活中去尋覓、在人群中去探索。不知不覺,終于有那麼一天,那個朝思暮想的時刻到來了,從茫茫人海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你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好面熟??!」眼前的她(他)同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發(fā)生了奇妙的吻合。初戀便是異性愛由抽象的意識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的開始。 但初戀往往又是無疾而終的多,記憶中的那個人,便成為一個他人永遠也無法取代的人了,甚至變成了與他人比較的一個標準。而這個人早已不是最初的那個真實的人,只是被我們自己偶像化的一個標準罷了。 未獲成果的初戀是一種「未能完成的」事件。因而未果性是我們對初戀念念不忘的一個重要原因。 伊底帕斯情結(jié)——為什麼會愛上大齡的他/她? 戀母和弒父都是伊底帕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后來知道真相后承受不住內(nèi)心的痛苦而自殺。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jié)的人,因此「伊底帕斯情結(jié)」也稱「戀母情結(jié)」。 該情結(jié)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黑暗效應——光線昏暗的地方更易產(chǎn)生戀情? 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chǎn)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chǎn)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正常情況下,不太熟悉的人彼此根據(jù)對方的反應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的言語和行為,特別是對還不十分瞭解但又愿意繼續(xù)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儘量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出來,把弱點和缺點隱藏。「黑暗效應」也解釋了為什麼在燈光昏暗的酒吧、舞廳,陌生人之間比在普通場合更容易相互認識,甚至更容易產(chǎn)生戀情,因為太明亮的光線會令人不放鬆,從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備心。 優(yōu)先效應——初次見面為什麼重要? 社會心理學家阿希(S. Asch)曾經(jīng)做了一個實驗:他找來了一群人,并且給他們看一份有六個形容詞的表, 這六個形容詞都是在描述一位假想的人。 其中一半的人所看到的形容詞,按照下面這個順序:聰明的、勤奮的、衝動的、愛批評的、頑固的、嫉妒的。 而另一半的人所看到的順序則恰恰相反:嫉妒的、頑固的、愛批評的、衝動的、勤奮的、聰明的。 這兩個順序,一個是從正向特質(zhì)開始排列,另一個則是由負向特質(zhì)開始排列,有什麼不同嗎? 最后結(jié)果表明,這兩種順序?qū)斐墒茉囌邔@位假想的人有截然不同的觀感。閱讀排列順序從「正向特質(zhì)」開始的那一半人,對這位假想的人有較佳的評價;反之,閱讀排列順序從「負向特質(zhì)」開始的那一群人,則對這位假想的人有較不好的猜想。 因此「優(yōu)先效應」指的就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佔據(jù)著主導地位的效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