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國歷史地圖集》是一部以歷代疆域政區(qū)為主的普通地圖集。也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同類地圖中質(zhì)量最高、內(nèi)容最詳、印制最精的一種。由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驤主編,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南京大學、云南大學數(shù)十位學者歷時三十余年合作完成,1974年起曾以中華地圖學社名義出版內(nèi)部試行本;1980年決定進行修訂后公開發(fā)行;1982-1988年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1992年由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繁體字版。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第五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第六冊:宋·遼·金時期;第七冊:元·明時期;第八冊:清時期。按年代分為20個圖組,共有304幅地圖(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nèi)),549頁。地圖上的內(nèi)容包括:已知原始社會遺址和其他時期重要遺址的分布,中國歷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權的疆域政區(qū)或活動范圍、民族分布,秦以前見于記載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開始全部縣以上地名、一二級政區(qū)的界線,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嶺、海岸線、島嶼等,共收地名7萬多個。各冊均有中、英文的編例和地名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