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是天津的著名老中醫(yī),臨床建樹頗豐。除善治心血管疾病外,他運用中藥治療消化道潰瘍病,療效顯著。筆者現(xiàn)簡要介紹一二。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情志不遂、飲食失調等因素,可使胃黏膜分泌功能發(fā)生紊亂,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多,局部黏膜抵抗力降低,而形成潰瘍。
本病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可分氣滯、血瘀、濕熱、虛寒、寒熱錯雜各型。但阮士怡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該病病位在胃,而病理多在肝,常由情志不遂,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條達,胃失和降,滯澀而成潰瘍病。正如《醫(yī)學正傳·胃脘痛》云:“胃脘當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積郁于中,七情九氣觸于內之所致焉”。又如《臨證指南醫(yī)案·胃脘痛》中云:“宿病沖氣胃痛,今飽食動怒痛發(fā),嘔吐,是肝木侵犯胃土,濁氣上踞,脹痛不休,逆亂不已……痛則不通?!?/p>
基于此,阮士怡在治療時采用“行氣開郁,活血散結,抑酸殺菌止痛”為法。以中藥白芍、茯苓、延胡索、郁金、烏賊骨、浙貝母、煅牡蠣、半夏、厚樸、黃連為主組方。肝胃不和者加柴胡、川楝子;脾胃虛弱加黃芪、白術;脾胃濕熱加黃芩、炒梔子;胃絡瘀阻加丹參、當歸;飲食停滯加炒萊菔子、雞內金;出血加三七粉、仙鶴草。
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煎2次,將藥液混和,于早、晚各服一次。囑患者在服藥期間,進軟質食物,禁酸辣刺激食物,少食甜膩食物,并調節(jié)情緒,注意休息,避免緊張及過度勞累。
方中白芍性平味苦,入肝、脾二經,重用以調和營血,柔肝止痛?,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白芍有抗炎、預防實驗性潰瘍和促進潰瘍面愈合等功用;延胡索、郁金入氣分以行氣解郁,入血分以祛瘀,使氣血同治,郁開痛止;茯苓性平味甘,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可防止?jié)儾〉陌l(fā)生,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濃度;烏賊骨、煅牡蠣二藥,據現(xiàn)代藥理研究,含碳酸鈣80%以上,并含少量磷酸鈣、硫酸鈣、鎂、鋁、鐵、硅等成份,具有止血、制酸、收斂的特長,配合軟堅散結的浙貝,能吸附胃蛋白酶并中和胃酸,保護炎性組織及潰瘍面。
半夏辛溫,化痰止嘔,為脾胃二經之要藥;厚樸苦辛而溫,性燥善散,功能燥濕散滿以運脾,行氣導滯以除脹;黃連性寒味苦,氣味俱厚,入胃腸二經,清熱解毒,并有抑制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諸藥相合,既能抑制損害因素,又能增強防御機制,標本兼顧,故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