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治療是發(fā)生于肝臟的惡性腫瘤。我國每年約有10萬人發(fā)病。在男性癌癥病人中,本病人數(shù)占第三位,在女性中占第四位。本病死亡率很高,僅次于胃癌、肺癌而居第三位。由于癥狀隱匿,早期診斷有一定困難,據(jù)有人統(tǒng)計的全國3254例肝癌治療情況分析,手術切除的療效雖然是最好的,但只適用于9.3%的病人。同時,化療抗癌與放射抗癌療效不甚敏感,且有一定禁忌,這使得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方法受到關注。 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治療:中醫(yī)無肝癌這一病名。根據(jù)肝癌具有右上腹腫塊這上癥狀,部分醫(yī)家認為《內經》記載的“月巴氣”,“在右脅下,若覆杯”,如“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難經》所說的“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諸病源候論》所說的“肝積”等病癥中可能包含了本病。 病因病機 建國以來,各地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氣滯血瘀 七情所傷,肝氣郁結,或感受外邪,阻滯氣機,致氣滯不暢,日久導致血行不暢,進而形成血瘀,瘀血內積于肝,成為肝之積癥。 濕熱蘊毒 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或七情所傷,肝郁氣滯,橫逆犯脾,脾虛生濕;或外感濕熱之邪,濕停郁而化熱,濕熱蘊毒,停滯于肝臟,而成肝之積癥。 肝腎陰虛 肝病日久,肝郁化火傷陰;或濕熱內蘊,灼傷陰津,致肝陰虧虛,久而傷及腎陰,遂成肝腎陰虛,臟腑失和,氣血運行不暢,痰濁內生,積聚于肝臟,而成肝積。 脾虛濕困 素體脾虛,或久病損傷脾氣,脾虛則生濕,濕困于脾,運化失司,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停滯于肝,而成肝積之癥。 此外,尚有肝氣郁結,肝郁脾虛,肝膽濕熱,肝胃陰虛等病因病機。 原發(fā)性肝癌中醫(yī)治療辨證治療 (1)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消積。 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郁金、桃仁、?蟲、白術、大黃、由三七(先煎)各 加減:有尿赤便秘等熱象加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葵;伴苔膩、脈弦滑或濡,胸悶惡心等加制半夏、茯苓、菌陳。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湯、大黃?蟲丸、云南白藥。 (2)濕熱蘊毒 治法:解毒瀉火,清利肝膽。 處方:菌陳、山梔、黃芩、苦參、郁金、莪術各 加減:肝區(qū)隱痛,頭昏目干加當歸、白芍、川芎;腹水加車前子、澤瀉、腹水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菌陳蒿湯、牛黃醒消丸。 (3)肝腎陰虛 治法:滋養(yǎng)肝腎,化瘀消癥。 處方:生地、鱉甲(先煎)各 加減:腹脹加川樸、大腹皮;有出血傾向,加重西洋參,再加仙鶴草、生藕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滋水清肝飲、二至丸。 (4)脾虛濕因 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消脹。 處方:黨參 加減:發(fā)熱伴大汗用白虎湯加減;便閉腹脹用承氣湯加減;肝區(qū)痛加川楝子、延胡,或白芍、甘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 常用成方: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 什么是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 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疾病,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現(xiàn)腹水,標志著硬化已進入失代償期(中晚期)。出現(xiàn)腹水的早期,患者僅有輕微的腹脹,很容易誤認為是消化不好,因此對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如果近期感覺腹脹明顯,腰圍增大、體重增長、下肢浮腫,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檢查。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為:門靜脈壓力升高、白蛋白降低、腎臟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肝癌腹水治療方法 1.原發(fā)腹水的治療 腹水的治療方案應依原發(fā)病而定。如結核性腹膜炎時應給予抗結核治療;對腹腔臟器穿孔引起的化膿性腹膜炎應予外科治療;對腫瘤性腹水則應根據(jù)病情給予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或介入治療。 2.腹水基礎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和飲食治療。腹水預示疾病的嚴重性。不論何種病因所致的腹水,都不能忽視基礎治療。 肝癌腹水治療藥物 治療腹水藥物:除臨床上常用的利尿藥:甘露醇、氨苯蝶啶片 包醛氧淀粉膠囊 芐氟噻嗪片 布美他尼片 布美他尼注射液 呋塞米等西藥外,一種腹水治療特效中藥臌癥丸具有很好的消除癌癥腹水的作用,臌癥丸具有利水消腫,除濕健脾。用于臌癥,胸腹脹滿,四肢浮腫,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癥狀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