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早起非真健詩》,綾本,256.7X56.7cm。上海博物館藏。
傅山的草書正是在王鐸草書的基礎上,加以發(fā)揮,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書法上有一段著名的論斷:“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此件草書軸為其代表風格。</p>
釋文:早起非真健,研頭枕似杈。空心微乞酒,不寐總仇茶。脆妒經霜棗,涼憐帶月瓜。掀窗試眼鏡,破句入楞枷。傅山。
附12.傅山 摘得紅梨葉詩軸
釋文:摘得紅梨葉,薰作甜梨香。山齋一清供,聞性帶霜嘗。真山。
傅山《摘得紅梨葉詩》軸,絹本,168x47cm。山西省博物館藏。
草書三行以上者,最忌中間空曠,稍有不慎,便是鼓癥。因而一般作品中間多為繁密,所謂中氣十足。傅山此作打破常態(tài),中行上一“齋”字右豎較長,“聞”“性”二字之間字距較大,似有中空之感。但由于傅山將“齋”字右豎作波形處理,“聞”“性”二字長絲映帶,使中空感漸失。(轉自榮寶齋《中國書法全集——傅山》)
附13.傅山 王公昨夜詩軸
傅山《王公昨夜詩》軸,絹本,159x46cm,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王公昨夜得霜裘,又與靈妃賭帶鉤。戲得紫壺三醖酒,一時飛上九重樓。山書。
此軸為傅山晚年所作。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施側鋒,提按自如,跌宕有致,結體行草相間,滿篇或斷或連,一氣呵成。(轉自榮寶齋《中國書法全集——傅山》)
附14.傅山 行草讀傳燈七言詩軸
傅山《行草讀傳燈七言詩軸》,綾本,行草書??v179厘米 橫48.5厘米。天津博物館藏。
此作為讀傳燈七言詩行草書,款署“真山”。有款印一方,下左右兩角有壓角印二方。此軸書法行草結合,字勢以正為主,雖奇姿不多但收放自如,大開大合,一氣呵成:墨法的濃淡干濕,點畫的粗細滾動,筆法的精妙放曠,極合“致廣大盡精微”之中庸主旨??梢姼瞪絺鹘y(tǒng)文化與書法傳統(tǒng)功力之深厚。(呂書慶)
釋文: 奴兒婢子學家翁,但見人來發(fā)癲瘋。一自龍山庵放火,南無古佛楷笑蓉。讀傳燈。真山。
附15.傅山 草書五律詩軸
傅山《草書五律詩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綾本,縱185.7cm,橫51cm。
釋文:風磴吹陰雪,云門吼瀑泉。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書為松初先生詞伯教政。傅真山。
此軸書錄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五言詩一首,末識“書為松初先生詞伯教政”,款署“傅真山”,下鈐“傅山印”。此軸無藏印,具體書寫時間不詳,從書風判斷,當屬傅山中晚期作品。
據清郭尚先《芳堅館題跋》載:“先生學問志節(jié),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郁勃,更為殊觀?!贝溯S書法筆勢雄奇,連綿飛動,起伏迭宕,字間連帶自然,表現出生氣郁勃的宏大的氣勢,體現了書法家極強的個性。結字不求工穩(wěn),單個字顯得欹側不穩(wěn),然通幅觀之,氣韻生動,結構自然,字形大小的變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動性和躍動感,給人以樸拙遒美之感。(撰稿人:馬季戈)
附16.傅山 草書五言古詩立軸
傅山《草書五言古詩立軸》,綾本,縱201.5cm,寬50.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為“惠介文兄粲”錄五言古詩一首,款署“僑老傅真山”,下鈐“傅山之印”,首鈐“忠厚傳家”印。用墨干渴,飛白之筆居多,字型欹正自然,章法不落俗套,布局平穩(wěn),行筆奔放自如。
釋文:娟娟青柳外,春山與爭姿。組之以青云,句嫩不勝思。心目亦何極,收視而置之。三韻十二章之一書為惠介文兄粲。僑老傅真山。
附17.傅山 行書七言絕句立軸
傅山《行書七言絕句立軸》,絹本,南京博物院藏。
附18.傅山 行草七言詩軸
傅山《行草七言詩軸》,北京故宮博物館藏,花綾本,行草書??v182.9厘米,橫50.8厘米。
此軸書自作詩《足夢中句》,載《霜紅龕集》卷十三。書法筆力雄渾,連帶自然,章法布局自出抒機,有咄咄逼人之勢。
釋文:除夜新開五色云,飛仙欸乃玉樓聞。赤曇雯素衣靈漢,不是懷中匹錦文。傅山。
附19.傅山 壽胡母朱碩人周禮君七十小敘
傅山《壽胡母朱碩人周禮君七十小敘》軸,北京市文物商店藏。
附20.傅山 草書七絕詩軸
草書七絕詩軸,縱174厘米、橫53厘米。綾本,廣東省博物館藏。
附21.傅山 草書詩軸
草書詩軸,絹本,縱203厘米,橫45厘米。日本藏。
釋文:月黑一線白,林底林端縈。木新信石路,只覺芒鞵[鞋]平。云霧遮不斷,禽獸蹂不奔。侶伴任前后,不讓亦不爭。樵徑一章。傅山。
附22.傅山 七言詩
傅山《七言詩》,200.5×50cm,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龍王社鼓鬧村雩,拋卻殘書也扶杖。愁無角抵酬花眼,誰好鏖糟俯灶觚。傅山。
附23.傅山 東海倒座崖詩軸
傅山《東海倒座崖詩軸》,縱180厘米,橫62厘米,晉祠博物館藏。
釋文:關窗出海云,著被裹秋皓。半夜潮聲來,鰲抃郁州倒。佛事要血性,此近田橫島。不生不死間,如何為懷抱?宿東海倒座崖一章。玄老社詞兄政,弟山。
附24.傅山跋仇英《歸汾圖》
傅山跋仇英《歸汾圖》,行草書,縱26.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