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fēng)弄蝶態(tài)輕盈,惹得騷人耳欲傾。陳洪綬的《聽蝶》(立軸
設(shè)色絹本
109?38cm)作于1626年,此時的他不過才28歲,正處在他的聲望蒸蒸日上之時,所以早期的人物比較圓潤華美,面目衣紋都如此。精神氣質(zhì)上也正處在對世界的美好想像中,故畫面多逸趣,采花聽蝶、輕歌飛舞的美妙神態(tài),躍然紙上。
一般說來,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里的人物畫,從古至今,男人、女人、小孩子,帝王、將相、知識分子,以及仕女的模樣,無論是簡筆勾勒,還是細筆點染,看一眼就覺可親可愛,接受起來毫無難度。
顧愷之的洛神,周昉的后宮,唐寅的仕女,因要感慨女人的美麗,所以能把女人畫得要多婀娜就多婀娜。
顧閎中的韓熙載,閻立本的唐太宗,周文矩的高士,因要顯現(xiàn)將相、帝王與知識分子的品端貌正,所以把男人畫得要多氣宇軒昂就多氣宇軒昂。
虔誠地贊美,縱情地謳歌,揭示出美的真諦,畫出氣度的極致,是歷任畫家們的重要責任,也是他們的心中向往。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術(shù)史,就是美的歷史的意思。
“賞美”融入基因,化為血脈,一代一代傳下來,養(yǎng)成了我們的讀圖習(xí)慣。有一天忽然看到有人居然把人物畫得不那么美,甚至有些怪異,那驚訝的嘴巴,便要張得大大的了!
明末清初的大畫家陳洪綬(1598-1652),就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偏偏不詠美的一個畫家,他的人物畫十分費人琢磨,女人不是亭亭玉立而是彎腰駝背的,臉龐也不秀氣;小兒童往往頭大如斗,濃眉鼓眼,面相也不甜美;男人么,耳長頜尖,鷹鉤鼻子深眼窩,圓眼珠墨黑一點,不小心以為哪里的小鬼跑出來。
因為圖式如此不同,氣韻如此相異,剛開始賞讀陳洪綬時,總?cè)滩蛔≡诖λ麨槭裁匆@樣畫。
我最早讀到的他的作品偏偏還是一幅木刻畫《屈子行吟圖》,畫中的屈原沒有史書上歌詠的綽約風(fēng)姿,孤獨、瘦削,跨劍躑躅著,眉宇間鎖著憂愁,把人的心看碎了。
所以翻書一讀到陳洪綬,反復(fù)揣摩他的時間總是更長一些。
陳洪綬本人是在紹興諸暨出生,可他們家的遠祖是世居河南的居民,因為北宋淪亡,朝代改變,全家才遷到浙江。
陳洪綬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從曾祖父到父親,都是官宦,不算是最顯赫的官宦世家,但也是錦衣玉食的大好人家。
陳洪綬的出世也有某種中國人最喜愛的傳說,說是有一道人曾賜予其父一枚蓮子,說他吃下便可生得一個如蓮的小兒。后來果然得聰慧小兒陳洪綬,便取小名為蓮子,所以史稱的陳老蓮即為陳洪綬,這兩個名字,他是用得最多的。
出生夠好,天賦極佳,還有一顆謙虛的心,所以陳洪綬自小的家學(xué)底子十分厚實,四歲能畫大幅神像,十歲筆墨如得天授,十四歲時,憑手中之畫,已可換回不少銀兩。
但他家庭的命運卻一直在走下坡路。陳洪綬的父親死得很年輕,三十五歲即告別世界,此時陳洪綬不過才九歲。十八歲時,母親也去世了。剩得一個哥哥,卻沒把他當至親的親人抱在懷里一起取暖,只唯恐他分走了家產(chǎn),竟至對弟弟加以逼害。
陳洪綬心知肚明是財產(chǎn)惹了禍,不想手足相殘也不愿作一分計較,留下財產(chǎn)給哥哥,念一份虛空的愛,永遠離開了家,自謀生路去了。
陳洪綬有如此氣度的處世態(tài)度,固然在其天性純良,不過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不到二十歲時已很了解自我的才能,相信不用爭家產(chǎn)也可以活得夠好。
確實,他的人生苦惱,從來不在錢上。
陳洪綬在家時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師藍瑛教其繪畫,此位人物是明代浙派的著名畫家,他識得陳洪綬時,自己二十三,陳洪綬十歲。年歲隔得不太遙遠,又驚異這個十歲孩子的天賦才能,從此作了他的師,亦作了他的友,很長時間內(nèi),二人總在一起切磋畫藝。
由此可知,陳洪綬繪畫的起點,與他的開智,是如何的高,有多么的早。
待陳洪綬離家而至紹興獨立生活時,他又拜了當時的思想名家劉宗周為師。這位明末的重要思想家是浙東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十分強調(diào)人要有獨立的人格與行動力,他在思想上對陳洪綬的影響,可說是終身的。
落實到繪畫上,要說陳洪綬的獨樹一幟,那種特殊的強烈的表現(xiàn)形式,旁人是從未想到過的,既難以模仿,又難以突破。
《聽蝶》全圖欣賞。人物的樣子真活!
《枕琴待客》(立軸
設(shè)色絹本 87.5?39cm)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但從其畫風(fēng),當是三十歲以后所作,人物面目特征開始顯現(xiàn),筆力漸顯老辣,題寫的“老蓮洪綬畫”五個字,真是好漂亮!可惜,后來的收藏者在畫的右下角也寫了字,但體態(tài)單薄,氣勢輕微,根本壓不住老蓮的字與畫,大惜哉。
《作畫圖》(立軸
設(shè)色絹本 75.5?28cm)可讓我們賞一賞過去文人作畫的模樣兒了。青石桌鋪紙,紅秋葉、奇石陪伴左右,有文趣也有野趣。畫者捻須尋思著如何落筆的樣子,實是可愛又生動。
遼寧省博物館藏的《斗草圖》局部欣賞(軸
絹本設(shè)色
縱98cm
橫35cm),看到陳洪綬筆下的女人的樣子了么,不是我們慣常欣賞的美仕女的樣子,面目有異相,身段不標致,有他突出的人物畫的風(fēng)格。
《斗草圖》局部欣賞。這樣的仕女看得久了,美與不美似乎已弱化,會發(fā)現(xiàn)它非常的有味道,總能探究些什么更多的意味出來。而且,它在另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可說是更美的,因為感覺那么飽滿,人物那么有態(tài)。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晉爵圖》局部欣賞(卷絹本設(shè)色縱24.2cm
橫235cm)。這是一幅長卷作品,當是中年以后的作品了,其成熟風(fēng)貌已在此幅畫中盡顯,人物偉岸,儀態(tài)有方,衣紋清晰有力,似有鏗鏘聲。這與他性情中的硬朗與不屈是盡相吻合的。
《晉爵圖》的另一個局部欣賞。如此簡潔有力的衣紋刻畫,與他早期作品的圓潤筆觸,天壤有別。
只不過,此幅《晉爵圖》我有一些存疑,還是在他藝術(shù)風(fēng)格搖擺時期的作品么?人物容貌還沒有那般雄奇安穩(wěn),怪得還未達水平;染色也不夠豐富有層次;簽名么,看著是他的字,可他很少寫“陳洪綬”三個字的,一般是“洪綬”或“老蓮洪綬”~~~~好多為什么哦!
舊年在保利秋拍上細賞過的此幅《高士圖》(局部
立軸
設(shè)色絹本 97?46cm),一打照面真的夠驚訝。這樣的身材,這樣的眼睛,這樣的造型,半人半神半鬼,好夸張,卻也好有趣,越看越有味道。到最后眼睛竟至不舍離開畫面了。
《高士圖》全圖欣賞。仔細想想,標致的人往往是好畫的,如此夸張怪誕卻又極有儀態(tài)的人反而是不好畫的。這樣的作品只能顯示著,畫家已走在自我創(chuàng)造的道路上,既有別于先人,也有別于后人了。真了不起。
再呈一幅陳洪綬的《仕女》圖欣賞吧(立軸
設(shè)色絹本 109?44.5 cm),說他的女人“彎腰駝背”是不假的,但你不會覺得她們難看,或者說那是另一種好看,有另一種深長的意味。又是畫得極其講究的,發(fā)式、著衣、手持之物,都那么耐人品讀。于此,也許我們稍稍明白,獨一無二的圖式,意味著一個畫家對世界貢獻了一個由他創(chuàng)造的、無中生有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