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感悟與思考 海南省保亭縣教育局中學教研室 朱儉容 【引子】
下面是湖北荊州市特級教師余映潮執(zhí)教《紫藤蘿瀑布》一課教學實錄片段(有刪節(jié)):
(學生默讀課文,準備發(fā)言)
師:(教師巡視)用詞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等等,都可以說。好!小組之間交流一下,每個人講自己的觀點。開始。
(學生交流,氣氛熱烈)
師:有哪位同學給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讀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覺得這一句很有新意,她把每一朵花最淺淡的顏色比作銀光。
師:而且紫色和銀光相互映襯,色彩對比很強烈,給人以絢爛之感,而迸濺的水花呢,又有一種動感,使畫面更顯得生動活潑。好!你來。
生2:我覺得第7自然段寫得很美,因為它這一段的感情色彩很濃重。而且作者非常具體地寫了她看花時心里的感受。
師:說得非常好!作者寫這一段,實際上有個背景在里面。作者唯一的弟弟得了癌癥去世了,這就是文中為什么提到“生死謎手足情”她很悲痛地看這個花,而花這么明艷,這么美好,又滋潤了她的心情。說得好!見解獨特。好!再來,你說。
生3:我很喜歡第2段的第一句話:“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笔谷烁惺艿教偬}非常地繁茂,看不到起點,也看不到終點,讓人感到很神秘。
師:對!給人一種攝人心魄的氣勢之美。是吧?
生4:“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這句話寫得非常的美,這幾句話不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而且寫得像童話,充滿了情趣。
師:對!你看這個句子,“從未”,她把這一句放在前面,寫得非常有力量,非常有情感。好!再來!
生5:“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這里寫得很生動。也用了擬人的手法。
師:對!很有韻味,三個句子一氣呵成。是吧?好!還有嗎?
生6:我覺得第3段寫得很好?!斑@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朵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這里運用擬人,寫出了紫藤蘿的性格。
師:說得好!而且從全文來看,它和下文形成照應。
生7:第8段也寫得很好。尤其是“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一種朦朧感。
師:??!你看,朦朧感!從嗅覺的角度來寫花,把無形的香氣寫得有形有色,多么有想象力?。?/SPAN>
像這樣美妙的地方還有很多,同學們的品讀能力非常強,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總結一下,同時也和大家交流一下老師的看法。
【思考】
余老師的課堂,是如此富有詩意,正是因為他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這才引領學生進入了一個曼妙絕倫的境界。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充盈詩意的解讀,更稱得上是心靈對話中激情的飛揚。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發(fā)生在學習與教學的全過程之中,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課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構件。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的理念的倡導下,語文課堂變得熱鬧非凡,但是仔細審視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由于許多的原因,導致課堂評價出現(xiàn)了虛浮和無效的現(xiàn)象,缺失了評價的真實意義。這樣會使學生無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而且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許還會使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課堂評價進行認真的反思和糾偏,構建積極有效真實的評價框架。
【現(xiàn)狀】
現(xiàn)狀一:角色迷失的“假評價”
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在很多課堂上,我們經??梢月牭竭@樣的話:“你真棒”、“向你學習”、“你很聰明”,或者教師豎起大拇指,或者是有節(jié)奏的掌聲等等。從表面上看,教師已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注重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課堂也顯得異常熱鬧,但是學生在長期的掌聲中,興趣也漸漸淡下去了,原本整齊響亮的掌聲也開始變得稀稀拉拉。
例子中教師公式式的評價是對學生思維成果的簡單肯定,學生的獨特理解和獨特感悟就沒有機會得以體現(xiàn)。這樣的課堂評價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學生學習、感悟和建構知識的過程,而是被教師強勢牽引著的模式化的表演罷了,是語文課堂的虛假飾物和華麗的包裝,是形式主義的“假評價”。
現(xiàn)狀二:脫離文本的“空評價”
教學片段:《陳太丘與友期》
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課時,課尾問學生:“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你的看法?!睂W生甲回答道:“我覺得陳元方是個聰敏,機智,善辯的小孩,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學生乙回答道:“我覺得元方并沒有失禮。因為友人失約在先,不守信用,不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沒有禮貌。”學生丙回答:“我覺得元方是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小孩。小小年紀就自以為是,客人已經賠禮道歉了,作為一個小孩不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給大人面子,竟然還當面摔門而去,丟盡了父母的臉面。”教師聽到這樣的話,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勵說:“你說得真好!”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確實存在著一群失聽的教師。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教師懷里揣的是教案,腦中想的是下個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作秀”。其實,在語文課堂中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誤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會對文本、對作者產生誤解,也常常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消除誤解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對元方這個人物的分析,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識上的差異,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評價。假如我們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耐心傾聽,不結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勵,看似對學生發(fā)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缺乏針對性的評價,怎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呢?如果我們都像案例中的教師那樣,在分析文本人物時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加以辨析,使學生形成模糊的認識,那么對學生今后分析事物、辨別是非、認識世界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現(xiàn)狀三:瑣碎回答的“淺評價”
教學片段:《社戲》
師:《社戲》的作者是誰?(魯迅)
師:課文中“我”因什么緣故回到故鄉(xiāng)?(和母親到外祖母家消夏。)
師:文中寫了那些人?(主要寫了阿發(fā)、雙喜等小伙伴)
師:“我”和小伙伴們發(fā)生了哪些新鮮事?
生:掘蚯蚓釣蝦。
生:駕船到趙莊看戲
生:偷豆、煮豆、吃豆
……
在案例中,教師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把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細小的問題,然后按照這些問題按部就班進行提問,學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進入教師預設的答案中。這些細小的問題把文章“肢解”了,不但文章的整體美喪失殆盡,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傾聽權和言說權都受到嚴格的控制。這樣的對話使學生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個性去傾聽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達,更談不上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樣的評價必定造成學生視野狹窄,思維僵化。
【省悟】
策略一:教師為課堂評價制造空間
若要語文課堂的評價異彩紛呈,在課前要有一個孕育的過程,那就是教師的精心預設。這里的預設是指為學生預設互動交流的機會,搭建課堂評價的平臺,使課堂教學有效、精彩。
1.巧借適度拓展
語文學習信息是靈活的、豐富的,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可以采用“調、聯(lián)、擴、刪”等方法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并注重教材與學生經驗及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和融合,根據(jù)自身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活”的教學內容成為發(fā)展的載體。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課堂教學的信息,如上網、看電視、讀報刊等等。有了課前的積累,才會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厚”。
如設計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一課的教學,可從學生最盼望的話題入手,引出怎樣過黎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三月三”的來歷及其特點,同時又年年歡度這個節(jié)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留下極大的空間讓學生說說、演演,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與同學進行了語言的對話,在演的過程中又與同學進行了體態(tài)語的對話,教師則適機加以中肯的評價。
這樣的課堂評價就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也使課堂的評價精彩有效。
2.留下彈性空間
多元性的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準”,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拒絕“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豐富多彩。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的主體,它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潛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如在設計《丑小鴨》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了三個框架:①讀了文章,你想對丑小鴨、伙伴、老農、媽媽說什么?②你覺得丑小鴨變成天鵝后,見到伙伴、媽媽、老農,他會說些什么?③伙伴、媽媽、老農見到丑小鴨后會說些什么?在備課前把整個教學過程預設好,實施教學時可根據(jù)和學生的對話進行隨時的調整。
3.擷取身邊小事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獨特經驗,這些都是我們教師應該珍視的。但是,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元的理解,并不是說有錯不敢改,有偏不能糾。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钡遣荒軐⒐防滋亟庾x成李爾王,也不能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解讀成薛寶釵。更何況,初中生閱歷淺,對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難免出現(xiàn)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珍視學生多元感悟和獨特體驗外,還要注意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要巧妙引導,委婉糾正,讓課堂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無意為學生的制造空間,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出許多的精彩紛呈、標新立異的討論,使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也因此而顯得靈感迸發(fā),詩意盎然。
曾看過這樣一個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某天下午,原本陽光燦爛的天氣一下子就變得陰沉沉的,隨即狂風大作,緊接著就電閃雷鳴。孩子們被天氣的驟變引得無心學習,這時執(zhí)教教師隨機應變:“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學生馬上搶著回答:“我好像聽到了狂風的聲音。”……“那么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后會發(fā)生什么呢?”“下雨了。”“不對,是要下雨了?!迸赃叺囊粋€孩子插嘴道?!跋掠炅耸钦f明雨已經在下了,而要下雨了是說雨還沒有下呢!”看來面對天氣,孩子們已經很順利地把“要下雨了”和“下雨了”分清楚了。過了一會兒,雨下起來了。教師又帶著孩子們一起觀看雨中的景色?!巴瑢W們,你們看,這雨下得真大啊,你們能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它呢?”“我知道,是傾盆大雨?!薄袄蠋煟疫€知道,可以用瓢潑大雨。”“我覺得是上面有人在哇哇大哭!”……突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你看,這雨就像是用我們家用珠子串起來的簾子!”教師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說:“是啊,你可真能去聯(lián)想啊!”其他孩子也紛紛說道:“老師,你看,這雨下到地上時,會濺起一朵朵美麗的小花?!薄?/SPAN>
多么富有童趣的話語啊,這就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面對大雨時所迸發(fā)的靈感。信手拈來的材料活脫脫是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不加以充分利用,那么這些天真富有童趣的對話豈不是失之交臂了嗎?
策略二、善于捕捉學生的生成信息
學生是擁有無數(shù)潛能和發(fā)展可能的鮮活的生命體,課堂上教師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評價的形式將生命的內質呼喚出來,并給予用心地呵護。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平等的交流氛圍,通過師生、生生間富有靈性的評價進行動態(tài)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生成的資源是豐富多彩的,需要我們擁有一雙慧眼洞察秋毫,時刻關注并及時捕捉有探究價值的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重組信息傳遞方式,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從而促進教學評價的不斷生成和發(fā)展。
1.挖掘感悟資源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他們的思維有時比教師更寬闊,學生往往不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現(xiàn)和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師課前未重視的,也許恰恰就是學生最有感觸的,是不可多得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個小學語文課例給筆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師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有學生振振有辭地質疑:“當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不可能只有一枝杏花探出墻來,我覺得‘萬枝紅杏出墻來’更能體現(xiàn)滿園的春色!”教師聽了,先是愕然,這是他沒有想到的。于是教師將這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拋給了學生:“是啊,可是詩人為什么這么寫呢?”學生細細咀嚼,然后踴躍發(fā)言:“園子的墻那么高,不可能所有的紅杏都伸出來?!庇械恼f:“一枝紅杏開放了,想必千枝萬枝也已經開放了。”有的說:“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讓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他從一枝紅杏聯(lián)想到了春天爭奇斗妍、百花盛開的美景?!苯處熞妼W生已經品味出文本豐富的內涵,就像滿園煥發(fā)的勃勃的生機,就趁熱打鐵:“如果你就是那一枝紅杏,回眸園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滿園的紅杏傲立枝頭?!庇械恼f:“太陽是紅艷艷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樹梢是嫩綠的,而迎春花是嬌黃嬌黃的……”更有的說:“我還看見一群群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課堂上這意外的聲音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思考、發(fā)現(xiàn)、質疑的空間!有了這樣一個空間,課堂才變得生機勃勃。學生們的討論,源于文本,又跳出了文本,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已經達到了深層的境界。教師雖沒有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安排學生的學習,卻取得了比原有預設更好的實效。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認同或標新立異,教師和學生一起讀書、思考、辯論、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見,有了討論辨析,有了發(fā)現(xiàn)質疑……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2.善待錯誤資源
閱讀過程是一個充滿了“誤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會對文本、對作者產生誤解,也常常會對教師產生誤解。往往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在消除誤解的過程中不斷深沉。而當誤解難以消除的時候,教師科學、合理而有針對性的評價常常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在有位教師在教學《斑羚飛渡》時設置了如下的話題:
教師問:“對于老斑羚舍生幫助壯年的、幼小的斑羚躍過懸崖的做法,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說:“我覺得那只鐮刀頭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
教師:“為什么?”
學生說:“因為它是領頭羊,它應該繼續(xù)活下來帶領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說,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繼續(xù)生存的同伴也不會感激它?!?/SPAN>
此時有不少同學紛紛表示了贊同。
教師說:“那么,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來救你嗎?如果他們不來救你,你怎么想呢?”
學生甲回答:“我會想,爸爸媽媽真狠,平時都說愛我,關鍵時候不來管我了!”
有學生乙說:“我可是希望爸爸媽媽來幫我一把的,有他們在我身邊,我才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SPAN>
學生丙說:“我認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愛自己種族的行為,只要能夠保留住自己的種族,死了也值得!”
教師說:“是啊,說得多有道理啊!”
在以上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置身其中,將心比心,從而感受到老斑羚這樣做的勇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了無痕跡,自然貼切,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課堂是變化的課堂,只有富有變化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出現(xiàn)暫時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候,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視角,巧妙地開發(fā)生成性的資源,把課內發(fā)生的意外枝葉,通過富有詩意的評價語言,巧妙地嫁接到學生學習的主干上去,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而又不失秩序。
3.彗抓偶發(fā)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是裝聾作啞,會挫傷學生對話的積極性。教師只能憑借自身的智慧與應變能力,巧妙引導,把學生“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上來。
如有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口技》一課時,正講到興致處,有位學生突然模仿狗叫的聲音,頓時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學生嚇得耷下了腦袋,偷眼望著講臺,等待老師嚴厲的批評。這時教師并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模仿了起來,看來是被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文中藝人高超的技藝所感染,我們再回到課本來,繼續(xù)學習課文精彩的描寫?!?/SPAN>
學生會隨意而發(fā),我們教師不能隨意處理。教學要合理對待突發(fā)的課堂事件,靈活地調整教案,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只有迎合了學生的口味,學生才會充滿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出現(xiàn)更好的教學。語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課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擺脫枯燥單調的束縛,走向豐富多彩,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其次,評價的物質手段要符合所學內容的基調,與課文主旨吻合。教師的評價要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使其有生疑的興趣,探疑的愿望,釋疑的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關鍵處給學生留足想象的空間,引發(fā)其創(chuàng)造的欲望。
【尾聲】
總之,課堂上的評價語言應該準確而得體,生動而實效,而這決非一日之功。它雖生于即興,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積淀和文化修養(yǎng)中。作為教師,筆者認為應該懂得多,看得遠,想得深,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評價行為,研究課堂評價策略,改進課堂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建構屬于自己的課堂評價藝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