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光箋· 蕓娘嫁給沈復之后,始終過著清貧異常的生活,總是在苦中作樂 蕓娘會在夏日巧制蓮花香茶,這是沈復《浮生六記》中最動人的細節(jié)之一。還真有女友試著如法炮制了一回,結果卻報告給大家說,成品只在熱水沖泡的一刻泛起清晰的花香,然后就變成了普通的茶水,不復蓮花氣息。 《浮生六記》如此講述陳蕓的具體方法:“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利用荷花黃昏開始含苞、于隔日清晨盛開的特點,在晚上,用一個小紗袋盛些茶葉,輕輕將蓮苞的花瓣撥開,把茶葉袋放到花心上,然后讓花苞自動閉合。到了第二天早晨,蓮花開始綻放,而在花胎里熏了一夜的茶葉袋也飽沁蓮芬,用袋中的茶葉泡茶,具有獨特的“香韻”。 實際上,這種利用天然的蓮花苞熏香茶葉的方法并非陳蕓首創(chuàng)。據(jù)傳為元代大畫家倪云林私房菜譜的《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中,這一熏茶巧法已經(jīng)出現(xiàn),另外也見于明人顧元慶的《茶譜》、屠隆的《考槃余事》。相比陳蕓的做法,“云林堂”熏制蓮花茶的程序要更為考究:“蓮花茶,就池沼中,蚤(早)飯前、初日出時,擇取蓮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撥開,入茶滿其中,用麻繩扎縛定。經(jīng)一宿,明蚤(早)連花摘之,取茶紙包,曬干。如此三次,錫罐盛,(封)口收藏?!币谔靹偲茣灾畷r,到荷塘前,選擇一朵呈微綻狀態(tài)的蓮花苞,用手指將花苞的綻口輕輕撥開,向苞內灌滿茶葉,然后讓花瓣重新合攏,再用麻繩把花苞捆扎牢固,確保其閉合不散。如此經(jīng)過一天一夜,到次日的早晨,把整朵蓮花摘下,傾倒出其中的茶葉,包在紙中,置于背風處晾干。這還只是第一環(huán)的加工,接下來的清晨,需再選擇一株微綻之蓮花,將已熏過一次的茶葉二度埋于苞內,這樣反復三次。先后裹閉在三朵蓮花苞內悶熏一晝夜的茶葉,才是獨香輕泛的蓮花茶成品,可以用密封性好的錫罐儲藏,長期保存。于是,在秋冬春三季,也可以于啜茶時品味到蓮花的幽芬。 如果茶葉質量不是很好,就利用香花來進行潤色,這大致是宋代開始流行的方法。南宋人陳元靚《事林廣記》中就傳授“百花香茶”之法,是采摘桂花、茉莉、素馨或者橘花,將花曬干,收貯起來。再準備一個小盒,隨時取出比例適量的干香花放在盒底,再將碾好的茶葉末傾倒于其上。一旦盒中的茶葉末被熏足了花香氣,就可以取出煎茶。若是盒中熏茶用盡,那么再加以補充即可,簡單而方便。 到了明初的《多能鄙事》中,甚至出現(xiàn)了專門用來熏花茶的器具。這是一個錫制的帶蓋四層套盒,上三層的盒底為鏤空形式,布滿透氣的孔眼。熏茶時,于最下一層盒內放入約半盒量的茶葉,套上一層屜盒。在屜盒帶有鏤孔的底面上襯墊一層薄紙,布滿香花。其上再套一層屜盒,同樣襯以薄紙,不過盒內是堆置茶葉。然后覆以最上一層屜盒,依樣將香花放入,接下來便可旋緊盒蓋,密封靜置。經(jīng)過一夜之后,將盒內的舊花取出,換上新鮮的香花,如此反復悶熏三次,就可得到氣息濃足的“花茶”。這一方法的好處是不受季節(jié)限制,“四時但有香無毒之花皆可”,唯一必須注意一點,香花必須事先曬干,不帶水分,否則會引發(fā)霉變等情況。 顯然,是在長期利用天然香花熏茶的過程中,有慧心人想到直接把蓮花苞當作盛茶的容器,將茶葉灌到苞內,接受蓮蕊最為親密的熏陶。不過,像云林堂那樣制蓮花茶,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自家擁有一方面積不小的荷塘,才夠資本如此折騰。因此,傳說中倪大畫家喜歡的熏茶法,其實是常人難以復制的一種奢侈。 蕓娘嫁給沈復之后,始終過著清貧異常的生活,總是在苦中作樂。想來,她只能就著庭院中的荷花缸之類,因陋就簡,將富貴人家的蓮花茶制法加以簡化,創(chuàng)造一點生活樂趣。 孟暉/文 孟暉 女,達斡爾族,作家。曾留學法國,著有《畫堂香事》、《花間十六聲》等,譯有《西洋古董鑒賞》等書。 詳情請看:http://cjmp./cjrb/html/2013-07/30/content_5196601.htm
|
|
來自: 武漢人文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