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豆皮是歷史悠久的武漢著名風(fēng)味小吃,有人說,如果到了武漢不嘗嘗武漢豆皮,就等于沒有到過武漢。這種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也可見武漢豆皮的確是一種深受歡迎的美味小吃。當(dāng)然,我們不可能為了吃一次武漢豆皮而長途跋涉。今天我把武漢豆皮的做法介紹如下,朋友們還是親自動手做來嘗一嘗吧。 做法一:面粉半斤、篩子、熟豆?jié){、六必居甜面醬1袋、整榨菜頭1個、豬肉餡半斤、雞蛋3個、糯米1斤、屜布、鮮豌豆半斤、鮮冬筍1個、干香菇6個,香蔥、姜各適量。泡好的糯米,放在屜上蒸20分鐘。鍋中放油,油熱后放肉末,蔥姜末炒香,放生抽、老抽、甜面醬、高湯,炒熟后盛出。 鮮冬筍切丁焯水,豌豆煮一下,與肉末拌在一起面粉用豆?jié){調(diào)成糊狀,醒1小時。餅鐺或平底鍋內(nèi)放油,放2勺面糊,攤成薄餅。雞蛋打勻倒在餅上。餅翻面,糯米趁熱平鋪在餅面上,在均勻地撒上調(diào)好的肉末,榨菜末,小香蔥。把餅攤成方形,切四半后翻面,稍煎一下即可。 做法二:大米2千克,糯米750克,綠豆1千克,豬肉400克,叉燒肉75克,生豬口舌100克,生豬心頭100克,生豬肚子100克,雞蛋5只,蝦仁100克,水發(fā)玉蘭片100克,水發(fā)冬茹50克,硝水5克,水粉50克,粗鹽35克,蔥花50克,黃酒15克,醬油50克,豬油200克,味精少許。 將豬肉切成塊,連同豬口舌、豬心頭、豬肚子一起放入鍋內(nèi),一次加足清水(約0.5千克)和鹽、醬油、硝水、黃酒、味精用大火燒熟,撈出晾干(鹵汁保留)。再把它們同叉燒、冬菇、玉蘭片都分別切成小丁。然后將鍋放火上,下豬油燒熱,先倒入玉蘭片丁炒數(shù)分鐘,倒入上面保留的煮肉鹵汁和冬菇丁繼續(xù)燒十幾分鐘后,將切好的各種小丁全部入鍋,用大火燒至全熟,鹵汁極少時,起鍋即成肉餡。 將蝦仁洗凈晾干(冬季須先加鹽少許抓勻;夏季須加鹽和水豆粉、雞蛋清各少許抓勻),下熱豬油鍋用大火爆炒一下,即成蝦仁餡。將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七八個小時,瀝干蒸熟,即下熱油鍋,加鹽、溫水炒到散而不粘并有咸味時,即起鍋加蓋保溫,即成糯米餡。 按二與四之比,先將綠豆1千克磨碎,用水浸泡四五小時,去皮洗凈;將大米2千克淘凈,也用水浸泡六七小時。接下去將磨碎的綠豆與大米混和磨成稀漿。然后將鍋放大火上,先倒入適量的油把鍋刷光,再用勺舀一滿勺磨成的稀漿倒入鍋心,半將稀漿淌開,同時用蚌殼耥平,再灑上打散的蛋液。蓋上鍋蓋,壓低火力燒約1分鐘后,揭蓋,用鏟刀將豆皮鏟起翻個身,即成豆皮。 在豆皮上均勻地撒上適量鹽和全部糯米餡、肉餡、蝦仁餡及蔥花后。將豆皮的周圍邊沿疊上米,包成方形,澆上少許豬油,同時將火開大,并將鍋中的豆皮切成小塊,一塊塊翻個身,澆上一些豬油后起鍋即成。 讓豆皮更好吃的秘訣:把香菇丁,五香干丁,榨菜丁,肉丁,筍丁炒一下,加一點鹵汁稍煮一下,就是要弄一點湯水出來,糯米鋪上去后,用漏勺撈出各色丁丁灑上去,然后整張餅翻面,然后撈一勺子湯汁沿著餅邊澆一圈,喜歡味道重一點的姐妹可以在最后裝盤的時候再澆一點湯汁,那個香呀。 武漢豆皮 制作步驟 1. 將糯米洗凈浸泡1夜。 2. 蒸鍋上鋪上紗布,倒入浸泡好的糯米,蒸25分鐘,中間在米飯上撒點水。 3. 將香菇、胡蘿卜、榨菜、青豆、肉切成小丁。 4. 鍋里放適量油,先將下肉丁翻炒。 5. 等肉轉(zhuǎn)色后,加入胡蘿卜,青豆,榨菜跟香菇丁再翻炒,最后加入醬油調(diào)味,關(guān)火即可。 6. 將蒸熟的糯米飯分成2份,1份加點油,鹽拌勻。 7. 1份和剛炒好的澆頭拌勻。 8. 準(zhǔn)備面粉和粘米粉,2個雞蛋。 9. 將面粉和粘米粉混合,加涼水拌成比較稀的面糊,雞蛋加點鹽打成蛋液。 10. 餅鐺打開開關(guān),刷上油,倒入適量面糊,推平。 11. 等面糊凝固后,倒入蛋液。 12. 等雞蛋液呈半凝固狀時,給它翻個身,這時關(guān)閉開關(guān)。 13. 均勻地鋪上糯米飯。 14. 再鋪上拌好的澆頭,用鏟子使勁壓實,打開餅鐺上下開關(guān),蓋上蓋子焙2分鐘即可。 15. 切塊裝盤。 |
|
來自: 珎藏苑 > 《巧做:醬/釀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