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nbsp;西漢禮學家 戴德 《禮記·大學》 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 漢朝名人名言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愛國如饑渴?!?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捐細流,故能就其深?!?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謀及下者無失策,舉及眾者無頓功?!?nbsp;漢代文學家 桓寬 《鹽鐵論·刺議》 漢朝名言語錄 漢·恒寬《鹽鐵論》(身為領導)考慮事情能慮及下面的人,這樣一來幾乎不會失誤;被眾人推舉(受眾人擁護)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東漢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 張衡 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圣?!?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陳涉世家》 見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安:怎么。鴻鵠:天鵝。本句大意是:小小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啊!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懷大志,不為人知.面對同耕者的嘲笑,乃以鴻鵠自比發(fā)此感嘆,這一比喻既照顧到了人物的身份,又注意到了說話的環(huán)境;既抒發(fā)了人物的雄心壯志,又無傲人傲世之嫌,情感深沉豪放,個性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 漢朝名人名言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驥:良馬。櫪:馬槽,指養(yǎng)馬的地方。烈士:猶言壯士。這幾句大意是:伏在馬槽吃草的良馬雖老,壯志仍在千里疆場;懷有大志的人,年近垂暮,雄心不減當年。該名句用比興手法.抒發(fā)了豪邁的氣魄與奮斗不息的進取精神。氣韻沉雄奔放,語言自然樸質(zhì),故歷史上屢有愛此名句成癖之例。晉人王敦每于酒后執(zhí)如意擊壺唱“老驥伏櫪”,因而成為著名典故。此名句直到今天仍活在人們的口語中。 尊于位而無德者黜,富于財而無義者刑。賤而好德者尊,貧而有義者榮。—— 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 陸賈 《新語·本行》 漢·陸賈《新語·本行》。黜(chù):廢除,罷免。這兩句大意是:官高位尊但沒有德行的人,就罷免他。位尊者應簿高望重,名符其實,足以任其職;位尊面無德,徒尸其位而于政事無補,且不負眾望,失去下人之心,這樣的人必須罷免。這兩句用于說明要果斷罷免德位不稱的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這幾句大意是: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總有一次失誤;愚笨的人考慮一千次,總有一次考慮得比較周全。漢初,韓信帶兵攻趙,獲勝之后,想繼續(xù)對燕、齊用兵,征求李左車的意見。李左車說了這番話,含蓄地奉勸韓信用兵須慎重。這段話很富有辯證法的色彩。它啟示人們不要生觀武斷,迷信個人,而應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即使是愚人的意見,也有值得考慮之處?!蛾逃诖呵铩分杏小笆ト烁蓱],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之語,李左車的話源于此。后人運用遺兩句話時又有所創(chuàng)新。 有機智之巧,必有機智之敗?!?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 漢朝名言語錄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沒有那樣的實質(zhì)卻喜歡那樣的名聲反而會使名聲受損,沒有那樣的德行而希望得到那樣的福氣反而會使自己受困,沒有那樣的功勞而想享受那樣的俸祿一定會受辱。削:削地也。正曰削弱。約:捆縛,引申為窮困窘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人間訓》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這兩句大意是:邊塞上的一個老頭丟了一匹馬,怎么知道這不是好事呢?《淮南子·人間訓》說:邊塞上有一個人丟了一匹馬,人們都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怎么會知道不因此而得福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果然帶了一匹胡地的駿馬回來了。陸游《長安道》說“塞翁失馬猶為福”,即本于此。這兩句話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處,含有在一定條件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之意。可用以說明條件轉(zhuǎn)化的哲理,也可用以說明禍、福之間的辯證關系。 富以茍不如貧以譽,生以辱不如死以榮。—— 漢朝學者 戴德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 西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以:而。茍(gǒu狗):茍且,不正當。譽:有名聲。這兩句大意是:與其富有而行為不正,不如貧窮而有美名;與其茍活而備受屈辱,不如死去而受人敬重。有的人雖然富有,但他的富有來得不正當,他享受著富有,也承受著人們的指責和唾罵,這還不如雖然貧窮,但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為好。有的人雖揀活著,但是他身受屈辱,茍且偷生,受人蔑視,這還不如光榮犧牲,揚名后世,受人敬仰為好。這兩句運用‘……不如……”的選擇句式表明了貧富生死觀,觀點鮮明,白屬堂堂正正之言??捎靡哉f明人要有正確的榮辱觀,要珍惜自己的聲譽,不可茍且偷生。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說苑·建本》 漢·劉向《說苑·建本》。陽:鮮明,光亮。炳燭:燃燭照明。這幾句大意是:人少小而好學,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光明鮮亮;壯年而好學,就像中午的太陽一樣,光線強烈;老年而好學,就像燃燭照明一樣,在黑暗中閃光。此條采用比擬手法,形象地概括了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它通過日出之陽、日中之光、炳燭之明三個比喻,表現(xiàn)出學習在人生道路中的極端重要性,其目的在于鼓勵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共同投入學習。即使老年人也不要喪氣,因為.老而好學,畢竟還能發(fā)揮出黑夜燈燭般的光亮。此條在兩千年的中國教育史中每每被人引用,產(chǎn)生過相當積極的教育作用。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漢朝名人名言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東漢哲學家 王充 《論衡·薄葬》 王充《論衡·薄葬》對事物最好的證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對理論最好的檢驗是看他有沒有證據(j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 西漢學者 韓嬰 心如規(guī)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西漢隱士 嚴遵 漢朝名言語錄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nbsp;西漢將領,李廣之孫 李陵 《李陵答蘇武書》 人必其自覺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 西漢學者 揚雄 《法言·君子》 君看金盡失顏色,壯士灰心不丈夫?!?nbsp;東漢水利專家 馬臻 《前結(jié)交行》 漢·馬臻《前結(jié)交行》 不丈夫:不是男子漢。 金盡失顏色:錢財散盡就遭到冷落。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 漢朝名人名言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處顛者危,勢豐者虧。—— 東漢哲學家 王充 《論衡·累害篇》 見王充《論衡·累害篇》。顛:頂端。豐:滿。虧:缺。這兩句大意是:處在頂端的東西易生危險,狀態(tài)豐滿的東西容易虧缺?!疤庮崱迸c“勢豐”是事物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極致,無以復加,故矛盾必向其相反方面轉(zhuǎn)化,易生危險,易生虧損??捎糜谡f明某種事物的態(tài)勢或事物矛盾轉(zhuǎn)化的哲理。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五帝本紀》 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這兩句大意是:喜好學習并能深入地思考,心中領會其中的意義。《史記·五帝本紀》太史公題贊:“《書》缺有問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币馑际钦f:“《古文尚書》關于黃帝的傳說缺失已經(jīng)很久了,但黃帝散佚之事卻時時旁見于其他記述中。不是喜愛學習并能深入思考的人,很難領會其中的意義,更難于向見識短淺、孤陋寡聞的人論說?!闭捎诖?,司馬遷根據(jù)古文和諸子的論列,編撰了《五帝本紀》?,F(xiàn)在~常用于表述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nbsp;漢朝名言語錄 見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蕭瑟:形容草木被秋風歡拂所發(fā)出的聲音。洪波:巨大的波濤。這兩句大意是:秋風颯颯作響,大海涌起了巨浪。這兩句詩以簡潔而健拔的筆觸勾勒出秋風勁吹、海濤洶涌的壯闊景象。氣勢雄渾。可用來描寫大海和抒發(fā)雄心壯懷。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貨殖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與:給。這兩句大意是:人們舍棄不干的,我干;人們需要什么,我想辦法給予滿足。這兩句以精練的語言,闡述了商品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的一條重要原則:既要注意供求關系的變化,又要注意市場信息。因為由于大部分人舍棄不干,必然會導致某些商品缺貨,供不應求,所以生產(chǎn)、經(jīng)營這些商品就會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而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chǎn)、經(jīng)營什么,才能有利可圖??捎糜谡f明在商品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中,既要目光深遠,又要見機而行;也可用于概括某些從事商品經(jīng)營者成功的秘訣。 人有所優(yōu),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nbsp;東漢哲學家 王充 《論衡·書解篇》 見王充《論衡·書解篇》。優(yōu):優(yōu)秀的品質(zhì)。固:必。劣:劣質(zhì),缺陷。工:巧。這幾句大意是:人有優(yōu)點,也必有缺點;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這里以人為例,指出其優(yōu)、缺點與巧、拙是相對存在的,說明看人要一分為二,不能求全責備,也不能光看長處或光看短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color: rgb(145, 145, 145); font-size: 12px;">見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星漢:指銀河。這幾句大意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好像是從大海中升起又回到大海之中;星光燦爛的銀何斜貫天宇,它的一端垂向地平線,好像發(fā)源于大海一樣。詩人勾勒出了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它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雄渾氣勢。連太陽、月亮、銀河這些自然界最輝煌的形象全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這是一種多么豐富的想象,多么壯觀的境界;詩人在這里借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了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風貌。可用來描寫大海和抒發(fā)雄心壯懷。 日月欲明,浮云蓋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nbsp;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齊俗訓》 漢朝名人名言 見劉安《淮南子·齊俗訓》。涔(wèi味):通“穢”,骯臟。嗜欲:嗜好和欲望。這幾句大意是:日月想要明亮.浮云遮蔽了它們;河水想要清徹,沙石弄臟了它;人的性情想要平和,嗜好和欲望損害了它,性情平淡安靜,不與人爭斗,有益于養(yǎng)生;但人又有嗜好和欲望,總想有所獲得,就勢必起爭強好勝之心;爭強好勝之心起,則情緒激烈,平淡安靜也就被打破。人的嗜欲妨害養(yǎng)成平淡的性情,就像浮云總是遮蔽日月,沙石總是弄臟河水一樣。這幾句以日月與浮云,河水與沙石的比喻,有力地闡明了嗜欲是破壞人平淡之情的大敵,這幾句可用于說明人性要平淡,嗜好貪婪之心要控制;而語句中連比的方法也可學習。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短歌行》 見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虛心招納賢才。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吐哺:吐出口中正嚼著的食物?!俄n詩外傳》說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為了接待天下賢士,連洗頭吃飯都顧不上。這幾句大意是:山不厭煩高大,海不厭煩深廣;周公吐出正吃的飯,忙干接待賢才,使天下豪俊都歸心于他。曹操在《短歇行》中表示自己要像山不辭土石。海不辭水泡一樣招攬賢才,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這兩句可用于表示招攬賢才多多益善。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這幾句大意是:善于用兵打仗的將領,不用自己的短處去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以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揚長避短是軍事原則之一。善于攻堅者,勿使之去固守;長于陸戰(zhàn)者,勿使之去駕船。而敵人若長于固守,則千方百計引誘他們出城野戰(zhàn);敵人若長于水戰(zhàn),則盡力迫使他們在陸上和我們交鋒。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我們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削弱敵人的優(yōu)勢,我盈敵竭,焉能不勝?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zhàn)國策·趙策一》 見《戰(zhàn)國策·趙策一》,容:容貌,用作動詞,修飾打扮。這兩句大意是:士樂于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樂于為喜歡自己的人修飾打扮。在原文中,這是豫讓決心為重用,信賴自己的知伯復仇時說的話。這兩句話概括了人們的一種典型心理,所以千百年來不同時代的人們又賦予它不同的含義而經(jīng)常引用,其中前一句體現(xiàn)了一種不分是非的報恩思想和俠義精神,現(xiàn)在引用時應慎重。 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朝名言語錄 見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這幾句大意是:(李廣的領兵方法,每遇到糧食缺乏、水源斷絕的地方,)士兵們不全喝上水,李廣不靠近水;士兵們不全吃上飯,李廣不先吃飯。李廣為漢代一代名將,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他帶兵的經(jīng)驗就是愛恤士卒,寬緩不苛,嚴于律己,身為士先,因此士兵“愛樂為用”,打起仗來死命奮戰(zhàn),威震敵膽。~的精神永遠值得學習,至今不失教育意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李將軍列傳》 見司馬遷《李將軍列傳》引古諺。蹊(xī溪):小路。這兩句大意是:桃樹李樹都不會講話,不會炫耀自己,但因為它們能開好看的花,結(jié)甜美的果,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樹下面來,把樹下的泥土踏出一條小路。這是司馬遷在《李將軍列傳》的傳贊里引的兩句古諺,借以贊美漢代名將李廣誠誠懇懇像個質(zhì)樸的鄉(xiāng)里人,口不善言,但機智勇敢,善于征戰(zhàn),又愛恤士卒,寬緩不苛,故士卒都樂于為他奮力戰(zhàn)斗,連匈奴人都敬畏他;李廣死時,“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衰”?!珒删浜蠖嘤脕肀扔鞒缟袑嶋H、不務虛名的人或事,結(jié)果必定實至而名歸,為人所景仰。 韋編三絕。——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叫“韋編”。韋,熟牛皮。三:多次。絕:斷。本句大意是:翻來覆去地闊讀,競使編聯(lián)竹簡的牛皮繩斷了好多次。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焙髞砣藗兙桶选靡孕稳葑x書十分勤奮,把書讀爛了多少回。~的治學精神,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 見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盈縮:本指進退、升降,這里指壽命的長短。養(yǎng)怡:指保養(yǎng)身心,怡然自得,不為物欲傷神。永年:長壽。這幾句大意是:壽命的長短,不只決定于天,保養(yǎng)身心帶來的福氣,可以使人益壽延年。漢代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鼓吹讖緯神學,“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成為統(tǒng)治者欺騙人民的信條。作者在這里強調(diào)“盈縮之期,不但在天”,要求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這種認識在當時是很可貴的。在寫法上,作者在議論中凝聚深刻的哲理,使句子的內(nèi)涵顯得宏大精深。可以用這幾句說明要延年益壽就要破除天命觀,積極主動地去調(diào)養(yǎng)身心。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nbsp;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說山洲》 漢朝名人名言 見劉安《淮南子·說山洲》。致:招引。樹木:植樹。這兩句大意是:要想招引游魚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飛鳥就得先種樹。這兩句啟迪人們:想要辦成一件事,必須先創(chuàng)造條件;你去創(chuàng)造條件而想坐享其成,必然一無所獲。文句以淺顯的事例說明深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義,在寫作方法上也可資借鑒。 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平原君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以:用。強:勝。本句大意是:毛遂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口才,勝過百萬雄師發(fā)揮的作用。這里運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借三寸之舌象征人的口才,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邯鄲,趙王使平原君結(jié)盟于楚,楚國不想答應,擔心得罪強秦。平原君的舍人毛遂在談判中臨難不退,運用自己的口才與膽識,迫使楚王與趙簽定了盟約,得到平原君的夸贊。這種贊語以一個突出的局部反映全體,精粹傳神,生動形象,富于幽默感,因而后世沿用不衰。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陳涉世家》 見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安:怎么。鴻鵠:天鵝。本句大意是:小小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啊!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少懷大志,不為人知.面對同耕者的嘲笑,乃以鴻鵠自比發(fā)此感嘆,這一比喻既照顧到了人物的身份,又注意到了說話的環(huán)境;既抒發(fā)了人物的雄心壯志,又無傲人傲世之嫌,情感深沉豪放,個性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贊》 見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贊》。變態(tài):友情的深淺程度。見:同“現(xiàn)”.這幾句大意是:當人們處在生死關頭,才能看出友情的忠貞與否,當人們一會兒貧窮,一會兒又富有起來,才能看出友情的深淺;當人們一會兒得勢升遷,一會兒又失勢貶謫,才能考驗出友情的真假。翟公為廷尉時,賓客盈門,及度,門可羅雀。翟公后又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就在門上大書“~”幾句話,司馬遷有感于岌黯、鄭莊顯赫時賓客趨之若鷺,固罪貶官時賓客紛紛離去,就引了翟公的幾句話抒感慨.作評語.這幾句話說明真誠的友誼只有在一十人地位發(fā)生急劇變化時才看得最清楚。借用~說明現(xiàn)在一些類似的社會現(xiàn)象,十分恰切。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東方朔傳》 漢朝名言語錄 見班固《漢書·東方朔傳》。管:竹筒,竹管。窺:看。蠡(lí離):瓢。這兩句大意是:拿竹管子來窺看天,拿瓢來測量海,都是很蠢笨的。茫茫宇宙,浩瀚銀河,都是無窮無盡的,企圖以管來窺看,猶如坐井觀天一樣,所見不過數(shù)星而已。無垠的大海,一望無際,企圖以瓢測量,真是可笑得很。此二句形象地比喻視野狹窄、以偏概全的思維方法,并已概括成“管窺蠡測”的成語,用以形容見識狹窄、短淺。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韋賢傳》 見班固《漢書·韋賢傳》。遺:留給。籝(yíng營):筐籠一類盛物的竹器。經(jīng):經(jīng)書,指儒家經(jīng)典。這兩句大意是:留給兒子滿滿一筐黃金,不如教他熟讀一種經(jīng)書。這兩句古諺是說:黃金再多,用完不會再生;學麗優(yōu)則仕就能受用無窮。現(xiàn)在可以理解為:留給子女的遺產(chǎn)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學會自立謀生的本領。 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zhàn)國策·秦第一》 見《戰(zhàn)國策·秦第一》引古語。這幾句大意是:以散亂的軍隊進攻訓練有素的軍隊,必然自取滅亡;以邪惡的力量進攻正義的力量,必然自取滅亡;以逆歷史潮流的力量進攻順歷史潮流的力量,也必然自取滅亡。漢民族的文化心理特點之一,是非常重視名分,對戰(zhàn)爭亦是如此。商湯伐夏桀,周武討股紂,以及春秋、戰(zhàn)國時太大小小無數(shù)戰(zhàn)爭,莫不先找出打仗的理由,再正式出兵討伐;勸阻君主出兵打仗的理由,也往往從名分上著手。這幾句就是勸諫君主不可出兵的論據(j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是:邪不壓正,歷史將按照其自己的規(guī)律前進,任何阻擋歷史前進的人,都將被歷史的巨輪壓得粉身碎骨。這幾句現(xiàn)在仍具有諷喻警戒意義。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鄭世家贊》 見司馬遷《史記·鄭世家贊》引古語。這兩句大意是:因權勢利益而結(jié)合的朋友.一旦權盡利絕,交情就會疏遠。鄭厲公逃亡于櫟。他誘劫鄭國大夫甫瑕殺掉在鄭國執(zhí)政的鄭子·使厲公回鄭國即了王位。厲公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就以甫瑕“事君有二心”(指殺鄭子)的罪名,殺掉丁甫瑕。司馬遷在贊中引~的古語說明甫瑕的遭遇。這句古語現(xiàn)在仍有警戒意義。 用貧求富,農(nóng)不如工,工不如商。——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貸殖列傳》 漢朝名人名言 見司馬遷《史記·貸殖列傳》。用:因。這幾句大意是:因為貧困而求盡快致富,那么務農(nóng)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jīng)商。長期以來,也可說從古至今,由于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多屬偏低,再加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周期長.效益差,因此就有~這種說法?,F(xiàn)在這幾句可供說明商品經(jīng)濟的重要性,也可借以說明,應當調(diào)整農(nóng)業(yè)政策,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可因“谷賤傷農(nóng)”,農(nóng)民都去棄農(nóng)經(jīng)商,造成農(nóng)業(yè)太滑坡,出現(xiàn)經(jīng)濟危機。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外戚世家》 見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垢:塵垢。騏驥:千里馬。這幾句大意是:洗澡不一定非要到江海中去洗,主要的是能去掉身上的塵垢臟物就行;騎馬不一定非要騎名馬千里駒不可,主要的是能跑得快跑得遠就行。此名句比喻辦事要求實效,不要只務虛名,那種買東西不看實用價值,一味追求名牌、高檔以滿足虛榮心的人,可引為鑒戒。 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這里說的是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虞的小國,那兒有一個“小人物”叫百里奚,后來虞國滅亡了,百里奚到了秦國,輔助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什么同一個人,在虞時虞亡了,而到了秦國,秦卻完成霸業(yè)了呢?司馬遷說,不是這個人在虞時是個笨蛋,到了秦國卻變聰明了。關鍵在于這樣的人才會不會得到使用,他的謀略會不會被采納。 欲審曲直,莫如引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nbsp;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審,判斷也。引,引用,使用也。要想判斷彎和直,最好用繩子來衡量;要判斷是非,就要按照圣人對事物的定義稱謂來判斷。(因為圣人對事物的定義反映了真相) 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nèi)?!?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揚雄傳》 漢朝名言語錄 見班固《漢書·揚雄傳》。這兩句大意是:你了解其一,未見其二;只見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質(zhì)。這兩句告訴我們,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要想正確地認識它們,必須進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見其外不見其內(nèi)。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認識必然帶有片面性、表面性,這樣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導致錯誤的行動,不可不戒。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張儀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鑠(shuò朔)金:熔化金屬。積毀:毀謗積聚得多了。銷骨:燒掉骨頭,指把人毀滅。進兩句大意是:眾口一詞,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誹謗,能把人才毀滅。物體之堅,以金石為最,而眾口一詞,能使金石熔化,可見輿論力量的巨大。惡毒的毀謗,開始人們可能還不會相信,但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便會蠱惑人心,即使再正直的人也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壓上沉重的精神負擔,不是自行垮掉.就是禍害加身而被毀滅,可見毀謗之惡毒。這兩句為了說明輿論力量之大。以“鑠金”﹑“銷骨世行夸張,為了說明。積毀銷骨”之義,又以“眾口鑠金”作比興,使道理淺顯而易明。這些方法都值得學習,也可以直接用這兩句說明毀謗為害之烈。 置將不善,一敗涂地?!?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高祖本紀》 見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置:任用。涂地:指肝腦流在地上,形容慘敗。這兩句大意是:任用將領不當,便會導致肝腦涂地,一敗不可收拾。常言道: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周為將領是軍隊的首腦,是靈魂,“將失一令而軍破身亡”,因而擇將必須慎之又慎。戰(zhàn)國時趙孝成王拜趙括為將,趙括只知紙上淡兵,毫無實際經(jīng)驗,與秦兵交戰(zhàn)時,中計被圍,自己被射殺,四十余萬將士降后被坑殺,從此趙國一蹶不振。可見擇將必須小心謹慎。此二句說明擇將的重要性。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見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這幾句大意是: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總有一次失誤;愚笨的人考慮一千次,總有一次考慮得比較周全。漢初,韓信帶兵攻趙,獲勝之后,想繼續(xù)對燕、齊用兵,征求李左車的意見。李左車說了這番話,含蓄地奉勸韓信用兵須慎重。這段話很富有辯證法的色彩。它啟示人們不要生觀武斷,迷信個人,而應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即使是愚人的意見,也有值得考慮之處。《晏于春秋》中有“圣人干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之語,李左車的話源于此。后人運用遺兩句話時又有所創(chuàng)新。 重足而立,側(cè)目而視。——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汲鄭列傳》 漢朝名人名言 見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重(chǒng蟲):重疊,此處引申為并攏的意思。這句大意是:兩腳并攏站立,不敢邁步前進;斜著眼睛偷窺,不敢正眼觀看。漢武帝起用酷吏張湯更定刑律法令。主爵都尉汲黯反對說,一定要按照張湯的苛法行事,將使天下人路也不敢走,眼也不敢看了。此句以人的動作、表情表現(xiàn)人的恐懼心理,形象地反映出苛政的弊端及危害,比喻巧妙、生動,成為后世批評苛政習用的名句。“側(cè)目而視”已成為成語,刻畫一種畏懼而又憤恨的表情。 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項羽本紀》 見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莊:楚霸王項羽的堂弟。沛公:指劉邦。秦二世元年,劉邦起兵于沛(今江蘇省沛縣),響應陳涉起義,被大家尊為沛公。這兩句大意是:項莊拔劍起舞,他的用心是時時想刺殺沛公啊。鴻門宴上,項羽的謀臣范增一心要殺他們政治上的敵手劉邦,幾次暗示項莊下令,項羽不聽。于是范增派項莊舞劍,以助興為借口行刺劉邦,情況十分緊急。劉邦的謀士張良出帳喚劉的參乘樊噲闖帳。樊噲問道:“今日之事何如?”張良說:“甚急.今者~?!贝司溆弥标惼涫碌氖址ū憩F(xiàn)緊張的氣氛,大有身臨其境之妙,歷來為人贊賞。~在流傳中演化成。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表現(xiàn)別有所圖,至今沿用不綴。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司馬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野兔死了,獵狗就要烹煮著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劍不試則利鈍暗,弓不試則勁撓誣,鷹不試則巧拙惑,馬不試則良駑疑。——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 王符 《潛夫論·考績》 漢·王符《潛夫論·考績》。暗:不明。勁:強。撓:弱。誣:受騙。駑(nú奴):能力低下的馬?;螅悍植磺?。這幾句大意是:寶劍不試一試,則不知其利鈍;弓箭不試一試,則不知其強弱;獵鷹不試一試,則不知其捕獲獵物的能力高低;戰(zhàn)馬不試一試,則無法辨別它是不是好馬。這四句講的是一個同題,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凡事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得住實踐的檢驗。任何主觀猜測、判斷,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親自實踐體察,才能對客觀事物作出正確的結(jié)論,才不會影響工作,造成失誤??捎靡哉f明凡事應經(jīng)實踐的檢驗。 不可同日而語?!?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 漢朝名言語錄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漢書》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禮運》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飲食:食欲。男女:性欲。大欲:最基本的欲望。惡(wù務):厭惡。這幾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貧苦,是人最厭惡的事情。食欲和性欲,是人從生理上產(chǎn)生的最基本的欲望,而死亡和貧苦,則是人從自身的生存出發(fā)所最厭惡的,這些都是人的本性所產(chǎn)生的自然的心理。我們可以用前兩句說明追求飲食性愛是人的基本欲望,也可以用后兩句說明求生存避貧苦是人的本能。但是,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為了保持清白的節(jié)操,可以不顧“飲食男女”,不避“死亡貧苦”,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正是我們應該繼承的傳統(tǒng)美德。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nbsp;西漢政論家 晁錯 《論貴粟疏》 漢·晁錯《論貴粟疏》。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的領袖。禹:傳說中古代部落聯(lián)盟的領袖,受舜禪讓。其子啟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代。湯:即商場,原為商族領袖,后滅夏,建立商朝。捐:捐棄。瘠:瘦病。備先具:預先準備停當。這幾句大意是:堯禹時代遇到九年水災,商湯時遇到七年大旱,而他們的國家卻未因水旱災害而鬧饑荒遭毀滅,這是因為他所儲藏的糧食多而預先已作了充分準備的緣故。晁錯是西漢政論家,漢景帝的“智囊”,他主張“重本抑末”,獎勵糧食生產(chǎn),促進農(nóng)業(yè)發(fā)展,積貯物力財力,打擊商人投機牟利?!墩撡F粟疏》是他一篇極有名的議論文章,~是該《疏》中的一段話,說明了積貯在國家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雄厚的物力、財力的儲備,遇到特大的自然災害,也能保持政局的穩(wěn)定。堯禹商湯所以成為圣王,與他們“蓄積多而備先具”,在嚴重災害面前能使人們安居樂業(yè)有重要關系。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樂記》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治世:治理較好的、安定的社會。以:而。乖:不順。思:引申為悲感。道:規(guī)律,事理。這幾句大意是:治平之世的音樂必然充滿安閑與歡快的情調(diào),顯示了當時政治的和順;動亂之世的音樂必然充滿怨恨與憤怒的情調(diào),顯示了當時政抬的乖悖;被別人征服的國家的音樂,必然充滿悲哀、憂愁的情調(diào),顯示當時人民正在遭受苦難。每個時代的音樂與當時的政治總是息息相關的。音樂與文學一樣,是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因此它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曲折地反映出社會政治的特點。這幾句可供論述音樂與社會現(xiàn)實的關系時引用。 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樂記》 漢朝名人名言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抗:舉起來。隊:即“墜”(zhuì綴),從高處落下。折:轉(zhuǎn)折。槁(gǎo稿)木:枯木。倨:直而折曲。中(zhòng眾):正好符合。矩:畫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兇:彎曲。鉤:圓規(guī)。貫珠:一個接一個串起來的珠子。這幾句大意是:歌聲昂揚,如用力舉物;歌聲低沉,如物體墜落;歌聲婉曲,猶如轉(zhuǎn)折;歌聲停止,好像枯木。直而折曲的歌聲,方正如矩;委婉的歌聲,圓曲如規(guī),聯(lián)貫起來正如一串珍珠。錢鍾書先生根據(jù)《樂記》中這一段話,提出了修辭學上的一種手法——“通感”。所謂“通感”是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歌聲本來訴諸于人的聽覺,但高亢的歌聲如用力舉物,就跟人的肌肉運動(觸覺)聯(lián)系了起來;下滑的歌聲,如物件下墜,就跟人的視覺聯(lián)系了起來;剛直的歌聲、委婉的歌聲都能引起聽眾情緒的起伏變化,這就是說,音樂不光使人感到悅耳,還能溝通人的其他感覺;不光表現(xiàn)出聲音之美,還能“聲入心通”,表現(xiàn)出音樂感動人的力量來,“通感說”雖然是今人提出來的,但~這段話說明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通感”現(xiàn)象。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食貨志》 漢·班固《漢書·食貨志》。積貯(zhu助):指積蓄儲存糧食。大命:命脈,命根子。這幾句大意是:積蓄儲備,是國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糧食儲備很多而且財物有剩雜,還有什么事做不成呢?這是賈誼向文帝上疏中的一段話。賈誼認為國家應以農(nóng)業(yè)為車,重視積貯,并且把積貯提到國家“大命”的高度,因為國家有了豐厚的積貯,才可以保證人民有安定的生活,可以應付水旱自然災害和突然發(fā)生的戰(zhàn)爭,確保安定的政治局面。文章說理透僻,精警有力,受到文帝的重視并采納了他的建議,對西漢的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善者不疵細瑕?!?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陳湯傳》 漢·班固《漢書·陳湯傳》。疵(Cì刺):指責,挑剔。瑕(xiá俠):玉上的小毛病,比喻人的小過失。這兩句大意是:評定人的大功勞,就不必記他的小過錯;推舉高才能的人,就不必挑剔他的小毛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功與小過,大才與小疵相比,前者是主要的。這兩句用于表達論人評事要抓住主要方面,不必拘泥于小節(jié)問題。 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nbsp;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國身》。治身:調(diào)養(yǎng)自身。道:方法,途徑。這兩句大意是:善于調(diào)養(yǎng)自身的人,以積蓄精力為最寶貴;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以積聚賢才為正確的途徑。精力為身體之精華,賢才為國家之精華,就像養(yǎng)身者以積蓄精力為貴一樣,治國者也要以延攬賢才為正途。這兩句一為比體,一為喻體,比喻精確,說理透辟,這種以喻達理的方法值得學習。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nbsp;漢代書法家 崔瑗 漢朝名言語錄 漢·崔瑗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贊譽不值得羨慕,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審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贊賞的。潔白的品質(zhì),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顏色,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內(nèi)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老子曾經(jīng)告誡過: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而剛強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剛強之志,時間久遠,他的禍更重。君子要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實行它,久而久之,自會芳香四溢。 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晁錯傳》 漢·班固《漢書·晁錯傳》。主:君主。這幾句大意是:將領不會指揮自己的士兵,就是把他的君主送給敵人;國君不認真選擇稱職的將領,就是把他的國家送給敵人。這是晁錯上書文帝時引用古《兵法》中的話,精彩地闡述了君主、將領、士兵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其職責。將不知兵,君不知將,不僅會帶來軍事上的失敗,甚至要招致國破身亡。司馬遷有言:“置將不善,一敗涂地”;劉向《說苑》認為:“將者,士之心也”,可見擇將必須慎之又慎。不可掉以輕心。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中庸》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身處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處于下位的人。處在下位,不巴結(jié)奉迎處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為而不去苛求別人,那么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 福善之門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內(nèi)離?!?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漢·班固《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季?jiù救):災禍兇險。這兩句大意是:福分和親善的來路沒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災禍和兇險沒有比內(nèi)部分離更甚。內(nèi)部和睦團結(jié),親密無間,齊心合力,干起事來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敵也不敢輕舉妄動,生活自然幸福美好。以和睦求福善,確實是最好的方法。內(nèi)部分崩離析,矛盾重重,斗爭激烈,干起事來難以成功,外部仇敵也認為有機可乘,災禍自會降臨。這兩句可用以說明和睦生福善,內(nèi)離降災禍,告誡人們要注意團結(jié)。 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nbsp;東漢才女和文學家 蔡琰 《悲憤詩》 漢朝名人名言 漢·蔡瑣《悲憤詩》。截:斬斷。無孑遺:一個不留。:這幾句大意是:殺戮斬截一個都不剩留,眾多的尸體互相支撐著。(敵人乘坐的)馬邊懸掛著男人的頭顱,車后邊滿載著搶掠來的婦女。《悲憤詩》揭露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胡兵殘暴的景象。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部將李催、郭汜出兵關東,大肆擄掠陳留、潁川等郡。據(jù)《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嘗遣軍到陽城(河南登封),值二月社(祭社神廟會),悉就斷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其所斷頭系車轅軸上,連軫而還。~所寫的就是這場戰(zhàn)禍慘絕人寰的景象。 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枝乘傳》 漢·班固《漢書·枝乘傳》。溜(1iù六):小水流。單極之綆(gěng耿):單股的細繩。斷干:勒斷樹干。這兩句大意是:泰山上的小水流可以穿石,單股的細繩可以勒斷樹木。俗語說:水滴石穿。水、繩之柔,能克石、樹之剛,在于日積月累,長此不懈。量的增長變化,終于形成“穿石”、“斷干”的質(zhì)的變化??蓡l(fā)人們在學業(yè)上也應在韌性的努力中尋找成功,也可說明“防微杜漸”的道理。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龜雖壽》 三國·曹操《龜雖壽》這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為喻,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吧颀旊m壽”,說命長;“騰蛇乘霧”,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長,本領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運,也就是違逆不了客觀自然法則。人亦如此,長命百歲,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為土灰。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卻引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認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時行樂;另一種則認為既然要死,就應該使生活有意義、有價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驥:良馬。櫪:馬槽,指養(yǎng)馬的地方。烈士:猶言壯士。這幾句大意是:伏在馬槽吃草的良馬雖老,壯志仍在千里疆場;懷有大志的人,年近垂暮,雄心不減當年。該名句用比興手法.抒發(fā)了豪邁的氣魄與奮斗不息的進取精神。氣韻沉雄奔放,語言自然樸質(zhì),故歷史上屢有愛此名句成癖之例。晉人王敦每于酒后執(zhí)如意擊壺唱“老驥伏櫪”,因而成為著名典故。此名句直到今天仍活在人們的口語中。 兵以計為本,故多算勝少算?!?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趙充國傳》 漢朝名言語錄 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兵:軍事。計:計謀。算:謀劃。這兩句大意是:軍事行動以計謀為根本,因而謀劃全面的將戰(zhàn)勝謀劃片面的,謀劃多的將戰(zhàn)勝謀劃少的。此二句講行軍作戰(zhàn)要多謀算,強調(diào)用計之重要?!斑@里所說的“多算勝少算”,實則為《六韜·三疑》“凡謀之道,周密為寶”的注腳。戰(zhàn)爭中考慮得越周詳,越能減少失誤,越能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取得勝利。 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司馬遷傳》 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其:他,指司馬遷。直:直書其事。核:翔實準確。虛美:即溢美,過分夸獎,指美化統(tǒng)治者。隱惡:指隱瞞統(tǒng)治者的惡行。這幾句大意是:他的文章能忠實地直書史實,他所記述的歷史事件翔實準確,他不虛構(gòu)統(tǒng)治者的善事,也不隱瞞統(tǒng)治者的惡行。這幾句是高度評價司馬遷和《史記》尊重并忠實于歷史的。由于司馬遷修《史記》時能夠作到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因而司馬遷被譽為“良史”,《史記》被譽為“實錄”。可供論述修史者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時引用,也可引用強調(diào)記實文學應該具備的特點。 騏驎、綠耳、蜚鴻,驊騮,天下良馬也,將以捕鼠于深宮之中,曾不如跛貓。—— 西漢政治家 東方朔 《答膘騎難》 漢·東方朔《答膘騎難》。將:拿。用。曾:乃。道幾句大意是:騏驎、綠耳、蜚鴻和驊騮,都是天下的良馬,用來在深宮之中捕鼠,竟不如瘸了腿的貓。物各有能,能各有用。駿馬能在奔馳,用于騎射;貓則是鼠的天敵,善于捕鼠。如果用馬去捕鼠,即使如騏驎、綠耳、蜚鴻、驊騮選樣日行千里的天下良馬,也不如一只瘸了腿的瞎貓?!眯蜗蠖鋸埖谋扔鳎鷦拥卣f明如果才非其用,那么就是再優(yōu)秀的人才也不會取得什幺成就的道理。語似滑稽,卻能教人深省。 資絕倫之妙態(tài),懷愨素之潔清,修儀操以顯志兮,獨馳思乎杳冥。—— 東漢辭賦家 傅毅 《舞賦》 漢·傅毅《舞賦》。愨素(quèsù確速)樸實而純潔。修:治。儀操:儀容志操。杳冥:深遠幽冥。這幾句大意是:(領舞的女子)姿態(tài)真是美妙到了極點,同時也顯示了胸懷的質(zhì)樸純潔,她的儀容能夠表達出內(nèi)心的情操,神志正在遙遠杳冥處馳行。這幾句是描繪領舞女子的精神高超,意象曠遠,就像希臘藝術家塑造的人像往往表現(xiàn)出不凡的神情,高貴純樸,靜穆莊麗。當代一位美學家說,博毅塑造的這個古代舞女的形象,“它的高超美妙,比起希臘人塑造的女神像來,具有她們的高貴,卻比她們更活潑,更華美,更有遠神。” 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卻東西門行》 漢朝名人名言 三國·魏·曹操《卻東西門行》。這兩句大意是:狐貍將死,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人之遠行,故鄉(xiāng)怎么能夠忘懷?此名句采用比興手法,以狐貍將死必歸首山丘作比,興起人的故鄉(xiāng)不可忘懷之情。舉例生動,承接自然,表現(xiàn)出不忘本的質(zhì)樸情感和強烈的思念之情。尤其是“狐死歸首丘”一句從《楚辭》化來,并最終演變成“狐死首丘”的成語,常被人用來表現(xiàn)不忘本的鄉(xiāng)土之情。 與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勝也?!?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婁敬傳》 漢·班固《漢書·婁敬傳》與人爭斗,不用力扼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后背,就不能獲得徹底的勝利。說明要善于抓關鍵抓要害??海╣ǎng):咽喉。拊(fú):拍,按。 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nbsp;西漢政論家 晁錯 《論貴粟疏》 漢·晁錯《論貴粟疏》。這幾句大意是:要想使人民安心務農(nóng),關鍵在于要以糧食為貴;使糧食為貴的途徑,在于實行入粟拜爵除罪的賞罰政策。西漢初年,糧食匱乏,農(nóng)民貧困,商賈暴富,雖然國家也實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結(jié)果富貴的仍是商人,貧賤的仍是農(nóng)夫。晁錯向漢文帝提出“貴粟”的建議和納粟受爵的政策,大力獎勵糧食生產(chǎn),刺激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為國家儲備豐厚的物力財力。皇帝采納了晁錯的主張,社會生產(chǎn)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經(jīng)濟比較富足的局面,為漢武帝時國家的大統(tǒng)一大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滿而不溢,泰而不驕?!?nbsp;漢代文學家 桓寬 《鹽鐵論·褒賢》 漢·桓寬《鹽鐵論·褒賢》。溢:滿而外流。泰:大中之大,大極。這兩句大意是:水滿盈而不外流,大至極而不驕傲。一個人的道德文章應當求滿、求大,力爭達到最高境界。但當一個人取得了巨大成就,獲得了榮譽,登上了高位時,卻不可以自滿和驕人。這兩句可用于比喻人的才德、地位雖高,但不驕傲不炫耀。 國無義,雖大必亡。人無善志,雖勇必傷?!?nbsp;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主術訓》 漢朝名言語錄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正義,即使很強大也定會滅亡。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會受到挫折而失敗。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nbsp;西漢文學家 賈誼 《論積貯疏》 漢·賈誼《論積貯疏》淫侈之俗:奢侈的風氣。淫,過分。長:增長。賊:害,危害,禍害。奢侈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最大的禍害。 有其志必成其事,蓋烈士之所徇也?!?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舉泰山太守呂虔才令》 三國·魏·曹操《舉泰山太守呂虔才令》有這樣的志向,必然會成就這樣的事業(yè),這是一切有志之士為之獻身的。 直言之路開,則四方眾賢不遠千里?!?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谷永傳》 漢·班固《漢書·谷永傳》讓人坦率地提意見的風氣形成了,則四方的許多賢者就會不遠千里而來。 家富勢足,目指氣使?!?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貢禹傳》 漢朝名人名言 漢·班固《漢書·貢禹傳》。目指:動目以指物,即不說話而用眼睛示意。氣使:出氣以使人,即用神情支使人。這兩句大意是:家產(chǎn)富有,勢力顯赫,常用眼神氣色指揮別人。這是漢時大臣貢禹給皇帝上書中的話。他指出當時社會敗壞,奸邪橫行,一些行為連豬狗都不如的人,~,也成了“賢”者?!澳恐笟馐埂焙髞韺懽鳌邦U(yí宜)指氣使”。頤,即腮幫子。北宋·孔平仲《續(xù)世說·讒險》:“朱梁李振,唐自昭宗遷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備員而已。振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用“頤指氣使”形容有權勢者支使別人時的傲慢神態(tài),是非常形象貼切的。這個成語現(xiàn)在還被廣泛使用。 慈母有敗子,小不忍也?!?nbsp;漢代文學家 桓寬 《鹽鐵論·周秦》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仁慈的母親出了敗家子,原因是從小就不忍嚴加管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禮運》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大道”系指上古時代所遵循之道,“天下為公”系指天下是大家的,不是那個人、那個黨、那個派所獨有的 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nbsp;漢代文學家 桓寬 《鹽鐵論·非鞅》 西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嘴上說說并不困難,而真正做起來就感到困難。所以賢明的人總是務實而后求其功效,而不是只陳上空文就罷了。 所以,“效用”或者說實績、政績都不是“徒陳空文”的事,而只有求真(真知)務實真干才見其“效用”。 前慮不定,后有大患?!?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 漢朝名言語錄 漢·司馬遷《史記》比喻做事之前考慮不成熟,到后來就可能發(fā)生大災禍。 干將莫邪,天下之利劍也,水斷鵠雁,陸斷馬牛。將以補履,曾不如一錢之錐?!?nbsp;西漢政治家 東方朔 《答驃騎難》 漢·東方朔《答驃騎難》。干將、莫邪:古代有名的利劍。將:拿,用。曾:乃,竟。這幾句大意是:干將、莫邪是天下的利劍,在水中可以斬斷鵠雁,在陸地可以砍殺馬牛,若用來補鞋,竟不如價值一文的錐子。這也是以物不當其用為喻,說明人不當其用則既浪費人材,又于事無補。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學記》 漢·戴圣《禮記·學記》學習是無止境的,知識的積累是無止境的;要時刻注意謹慎言行,不能懈??! 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雖悔無及矣?!薄?nbsp;西漢學者 韓嬰 《韓詩外傳》 漢·韓嬰《韓詩外傳》孔子說:在做事之前不慎重考慮,而在事后后悔,唉!雖然后悔也來不及了。 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大學》 漢朝名人名言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有仁德的人用財富來發(fā)展、成就自身,沒有仁德的人則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斂財富。這是“發(fā)財”一詞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最早出處。東漢大儒鄭玄將這句話注解為:“仁人有了財富則務于施與他人,以此來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則將身心投入到斂財中去,以追求財富的積累。”如何處理仁德與財富的關系,是治國之道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以財發(fā)身”還是“以身發(fā)財”,是判斷“仁”與“不仁”的標準。為官者應當以自身道德的圓滿為先,將財力用于完成自己的事業(yè),而不應當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權力,使自己淪為追逐財富的工具。 禮之于人,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nbsp;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曲禮》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禮儀對于人來說,就象釀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禮儀,小人輕視禮儀。蘗:酒曲,類似釀酒用的米。 順我者昌,逆我者死?!?nbsp;東漢末年軍閥 董卓 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和發(fā)展,違抗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tǒng)治。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 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nbsp;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乃公馬上得天下,安用詩書!—— 漢朝開國皇帝 劉邦 漢朝名言語錄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朝開國皇帝 劉邦 《大風歌》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nbsp;漢朝開國皇帝 劉邦 逐鹿者不顧兔?!?nbsp;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說林訓》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逐:追趕。顧:回頭看。本句大意是:追趕鹿的人,顧不上看兔子。此句是說,狩獵者在追逐大獵物時,往往顧不上獵捕小獵物。從積極方面理解.這樣作目標專一,窮追猛打,定可達到目的,不至于犯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錯誤。從消極方面理解,這樣作缺乏統(tǒng)盤考慮,不能做到統(tǒng)籌兼顧,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牛刀可以割雞,雞刀難以屠牛。—— 東漢哲學家 王充 《論衡·程材篇》 漢朝名人名言 漢·王充《論衡·程材篇》。這兩句大意是:宰牛的刀可以殺雞,殺雞的刀難以宰牛。宰牛的刀可以宰大畜也可以殺小禽,而殺雞的刀則只能殺小禽而難以宰大畜。人才亦如此,知識淵博、本領高強的大才,可以辦大事成大業(yè),也可以辦小事成小功;而知識淺薄,本領低微的小才,則只可以辦小事成小功,而不能辦大事成大業(yè)。這兩句多用于比喻應尊重和信任才能高強的人,不要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才大用。 后來者居上?!?nbsp;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史記·汲黯列傳》 漢·司馬遷《史記·汲黯列傳》。本句大意是:后來的人超過了先前的人。這本是大臣汲黯對漢武帝說的一句話。汲黯反對任用張湯一類酷吏,然而,這些人很快便榮升高位。汲黯不滿,進諫武帝說:“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來的在下邊,后來的反倒在上邊;而其本意卻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職位反而在舊有的人之上。這句話說得很形象,也很生動,后人便經(jīng)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變了。它不是用來表示不滿和反對后來者超越前人,相反,卻成了贊許、支持與肯定后來者超越前人的俗語。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撸憾囱?。這兩句大意是: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喪命而已。這是齊國策士馮諼對孟嘗君說的話。意思是勸告孟嘗君要想鞏固自己在齊國的政治地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得有許多安全的退路才行。這兩旬句后來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語,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災禍;也可用于戲稱人的住處多,到處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nbsp;東漢政論家、文學家 王符 《潛夫論·賢難》 漢·王符《潛夫論·賢難》引諺語。吠(fèi費):狗叫。吠聲:指許多猗聞聲跟著叫。這兩句大意是:一只狗見形而叫,一百只狗聞聲也跟著叫。這兩句話比喻一些人不察真?zhèn)?,胡言亂語,隨聲附和??捎糜谥S刺某些頭腦簡單,隨波逐流,專好附和某種情勢井聒嗓不休的人。 欲投鼠而忌器?!?nbsp;東漢歷史學家 班固 《漢書·賈誼傳》 漢朝名言語錄 漢·班固《漢書·賈誼傳》。本句大意是:想擲東西打老鼠,但又怕?lián)p壞了器物?!稘h書·賈誼傳》:“里諺曰:‘~’,此善諭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于貴臣之近主乎!”意思是權貴接近君主,受到寵信,恐怕打擊了權貴會得罪君主。本句常比喻想除去惡勢力但又有所顧忌,不敢放手去干。 君子之所貴者,遷善懼共不及,改惡恐其有余?!?nbsp;漢魏間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 徐干 《中論·虛道》 三國·魏·徐干《中論·虛道》。貴:貴重,重視。遷善:改惡從善。這幾句大意是:君子所注重的是:跟從好人好事唯恐達不到,改正惡行劣跡唯恐不徹底。我們雖非古時之君子,卻是一個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重的當代人。遷善改惡,人心所向??苫靡哉f明對待錯誤應持的態(tài)度。 匿病者不得良醫(yī)?!?nbsp;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執(zhí)贄》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執(zhí)贄》。匿(nì逆):隱藏。本句大意是:隱瞞自己疾病的人,得不到好醫(yī)生治病。再好的醫(yī)生,總得知道病人的癥狀,才能診斷病情,對癥下藥;如果隱瞞自己的疾病,醫(yī)生不知病情,如何診斷?病人當然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治療了。同樣的道理,人如果隱瞞自已的缺點錯誤,別人無從知道,也就得不到中肯的批評和指點,無從改正缺點。本句可用來告誡人們不能諱疾忌醫(yī)。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戰(zhàn)國策·楚策四》 漢·劉向《戰(zhàn)國策·楚策四》。顧犬:回頭看狗,讓狗去追兔子。牢:羊圈。這幾句大意是:見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作者以這幾句作比喻,說明應及時修正錯誤,總結(jié)經(jīng)驗,以減少損失。見到兔子再放出狗,雖然時間急迫,還來得及;羊已丟失了馬上修補羊圈,雖不能找回已丟的羊,但以后就不會再丟失了。以這兒句說明有錯要及時改,不可固執(zhí)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太的禍患?!巴鲅蜓a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習見成語。 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漢朝學者 戴德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 漢朝名人名言 西漢·戴德《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揚言:言語張揚。寡:少。這兩句大意是:為一己之私利考慮多的人艱難主持正義,言語張揚、夸夸其談的人很少有可以使人信任的話??紤]自己多的人,遇事就首先站在個人的立場上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就報難主持公義;言語太肆張揚的人,多言過其實以掩其不實,所以很少有可使人信任的話。這兩句的前句多用于評價私心大的人的不義品質(zhì),也可引申說明對私心大的人不可使其主持公事;后句多用于說明不可輕信言語大肆張揚的人。 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 西漢皇族淮南王 劉安 《淮南子·主術訓》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妄:胡亂,隨便。淫:惑亂。這幾句大意是:眼睛隨便亂看就會使你惑亂,耳朵隨意亂聽就會使你迷惑,嘴巴隨意胡說就會給你帶來亂子。這幾句借以鑒今,不無現(xiàn)實意義。諸如亂看淫穢書刊,黃色錄相,會使人誤入岐途,亂聽謠言穢語,奇談怪論,舍使人思想混亂;不負責任的胡言亂浯,不符原則的自由言論,都會引出亂子來。~幾句中的三“妄”,當以“三戒”視之。 言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淫。—— 西漢學者 揚雄 《法言·修身》 漢·揚雄《法言·修身》。輕:輕浮。辜:罪。貌:容貌.舉止。好:喜愛.嗜好。淫:邪,亂。這幾句大意是:言語輕浮就會招來憂患,行為輕薄就會招致犯罪,舉止輕浮就會帶來恥辱,嗜好輕薄就會導致淫邪。揚雄的修身“四輕”說是他修身“四重”說的另一面,當今仍有值得借鑒之處. 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nbsp;東漢末期政論家,史學家 荀悅 《申鑒·雜言下》 漢·荀悅《申鑒·雜言下》。宏:大。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論。這幾句大意是:聽不到高明博大的理論,則不會有宏大的志向;聽不到深切中肯的意見,則心思立場就不堅定。沒有理論作指導,則行動必然糊涂、盲目;沒有推心置腹的規(guī)勸,則思想容易混亂,立場容易動搖。因此應博采“大論”與“至言”,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這樣對自己的工作定會大有裨益。 小快害義,小慧害道,小辨害治,茍心傷德?!?nbsp;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 劉向 《說苑·談叢》 漢朝名言語錄 漢·劉向《說苑·談叢》??欤悍Q心,樂意。辨:通“辯”,能言善辯。茍:茍且,不正當。這幾句大意是:小小的稱心得意會損害大義,小聰明會短害大道理,小小的花言巧語會損害對事情的治理,不正當?shù)男袨闀Υ蟮??!珟拙涫钦f,辦什么事情,不能因小失太。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貪圖“小快”,玩弄“小慧”,長于“小辨”,終將使事業(yè)、前途受到損害。可用以說明為人處事應該腳踏實地,老老實實,不可耍小聰明,做小動作,以小害大。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這兩句大意是:志向稍得到滿足便面有喜色,這種行為不可不戒除。人不可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這種淺薄的人勢必萌生自滿情緒,最終招致失敗?!皾M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歷來如此。故得志有喜,正是失敗的開端,用以勸誡人應戒驕戒躁,十分恰切。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nbsp;西漢文學家 賈誼 《融鳥賦》
漢·賈誼《融鳥賦》。貪夫:貪財?shù)娜?。殉(xùn遜):為了一定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這兩句大意是:貪婪的人為了財富而舍命,烈士為了美好的名聲而殉身。能以自已的生命為代價換取某些東西,足見這些東西的價值超過了生命。貪夫不惜為財而丟命,可恥可悲;烈士寧肯為美好的名聲而殉身,可敬可佩。這兩句可供勉勵青少年珍視自己的名聲時引用。也可用以諷刺某些人貪財不顧命而贊揚某些人舍生取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