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是古代沿習至今的擺渡工具。古代勞動人民“縫革為囊”,充入空氣,泅渡用。唐代以前,這種工具被稱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殺牛、羊后掏空內(nèi)臟的完整皮張,不再是縫合而成,故改名為“渾脫”。 渾做“全”解,脫即剝皮。人們最初是用單個的革囊或渾脫泅渡,后來為了安全和增大載重量,而將若干個渾脫相拼,上架木排,再綁以小繩,成為一個整體,即現(xiàn)在的“皮筏”。它是黃河上游的主要運輸工具。 我國的皮筏歷史悠久?!端?jīng)注.葉榆水篇》載:“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即皮筏)南下水?!薄杜f唐書.東女國傳》:“以牛皮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于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