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瘡 五倍子、紫蘇等分。 又方 白膠香三錢,龍骨一錢。 金瘡狗咬。 五月五日午時,用陳鍛石一斤,搗為末,韭一斤,搗汁,和成餅,陰干為細末。敷之。 治陽證腫毒并金瘡。 大粉草銼細,用竹筒一段,割去青,兩頭留節(jié),節(jié)上開一竅,入粉草在內。滿后,用油灰塞孔竅,從立冬日放糞缸內,待立春先一日取起,豎立在有風無日陰處二十一日,多最好。卻破竹取草為細末,用敷金瘡。干者水調。 火燒桐油(二錢) 水(二錢) 上二件,以桃柳枝不住手攪成膏,再入少水溶。外用貓兒肚底毛細剪摻上。 湯澆 以淋了茅三次灰渣敷患處。 湯火瘡 臘月豬膽,涂黃柏,炙干為末,傅之。 瘡 乳香 沒藥 水銀 當歸(各半兩) 川芎 貝母 黃丹(二錢半)真麻油(五兩) 上 咀。除黃丹、水銀外,先將余藥用香油熬黑色,去渣 又方 龍骨(生用) 血竭 赤石脂(共一兩) 頭發(fā)(如指大) 黃蠟(一兩) 白膠香 香油(不拘多少 上件,先以香油煎頭發(fā)三五沸,去發(fā),入黃蠟、白膠香,卻入龍骨、血竭、赤石脂攪勻安在水盤內。候冷取起,以瓷器盛之。每遇一瘡,捻作薄片,貼瘡口,以竹箬貼在外。三日后翻過再貼。仍服活血藥。 又方 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平,將葉貼瘡上,日換二次。 又方 以頭垢燒灰,和棗肉,搗作膏。先以蔥椒葉煎湯洗凈,用輕粉摻上,卻以前膏,雨傘紙攤貼之。 又方 地骨皮(一兩) 白蠟(半兩) 甘草節(jié)(半兩) 上以香油入地骨皮、甘草節(jié),文武火熬熟,去渣,入黃丹一兩半,緊火熬黑提起,白紙攤貼之,次用冬青葉醋煎過,以藥貼之。 杖瘡疼 黃柏、生地黃、紫荊皮,皆要藥。熱血作痛,涼血、去瘀血為先,須下雞鳴散之類。生地黃、黃柏為末,童便調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蔥頭舂碎炒熱貼。冷則易。膏藥,紫荊皮、乳香、沒藥、生地黃、黃柏、大黃之類。 又方 用大黃、黃柏為末,生地黃汁調敷,干即再敷。 又方 野生苧麻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凈,同鹽擂,敷瘡上,神效。傷重多用鹽。 癬瘡 防風通圣散去硝黃,加浮萍、皂角刺。又紫蘇、樟樹、蒼耳、浮萍煎湯洗。 又方 浮萍(一兩) 蒼耳 蒼術(二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半兩) 香附(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蘆薈 大黃 輕粉 雄黃 蛇床子 槿樹皮 檳榔 上為末。先刮癬,用米醋調藥末涂之。 又方 蘆薈(研,三錢) 江子(去殼,十四粒) 蓖麻子(去殼,十四粒) 斑蝥(七個,去翅、足) 白蠟 上以香油二兩,熬江子、蓖麻、斑蝥三藥,以黑為度。去藥,入蠟并蘆薈末在內,用瓷罐盛貯。微微刮癬令破,以油涂上。過夜略腫,即愈。 下疳瘡 蛤粉 蠟茶 苦參 密陀僧上為末。河水洗凈,臘豬油調敷。兼治 瘡。 又方 米泔水洗瘡凈。用頭發(fā),以鹽水洗凈,去油,再用清湯洗,曬干燒灰,敷瘡上,實時生 【附方】 冰霜散 治火燒燎損傷,油熱澆傷,皮爛肉大痛。 寒水石(生) 牡蠣( ) 明樸硝 青黛(各一兩) 輕粉(一錢) 上為末。新水調或油調,濕則干貼痛處,立止如神。 圣粉散 治下注疳瘡,蝕臭腐爛,疼痛不可忍者。 黃柏(蜜炙) 密陀僧 黃丹 高末茶 乳香(各三錢) 輕粉(一錢半) 麝(少許) 上為末。用蔥湯洗瘡后次貼此藥。兼治小兒疳瘡。 下疳瘡洗藥 黃連 黃柏 當歸 白芷 獨活 防風 樸硝 荊芥 上等分,水煎,入錢五十文,烏梅五個,鹽一匙,同煎,溫洗,日五七次。用下藥敷∶木香 檳榔 黃連 銅青 輕粉 枯礬 螵蛸 麝(各等分兩) 上為極細末。洗后,至夜敷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