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套房子,動輒數(shù)百萬元。買與賣,都有一本理財經(jīng)。 低開高走買家反感 上海的楊女士準備出售一套二室二廳,掛牌前她特意查詢了一下,發(fā)現(xiàn)同小區(qū)有2套同房型住房掛牌,一套售價250萬元,一套售價280萬元。她打電話到房產(chǎn)中介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她,250萬元那套已經(jīng)出售,280萬元那套因為價格太高已經(jīng)掛牌一個多月了還無買家。最終,她聽從中介建議掛牌260萬元。 怕中介蒙自己,楊女士自己同時到網(wǎng)上自售住房,開價280萬元。從第2天起,看房人絡繹不絕,最多一天有40多人看房,但眾買家還價都低于260萬元。 一位有經(jīng)驗的中介告訴楊女士,280萬元的開價并不高,但她錯在低開高走。一般來說,像她這樣已近20年房齡的老房子老小區(qū),買房人本來就容易產(chǎn)生動搖心理,因此比較適宜的是高開低走。 其實楊女士可以通過2種方法了解自己的開價是否合理。一是喬裝買房者,向中介機構(gòu)了解自家所在小區(qū)同房型的房價,一般而言,中介會稍報高一點。二是看看房人多不多。 對于買房人而言,也有類似招數(shù)可用,即喬裝賣房人咨詢多家中介,中介報價會稍低,買房人可以此確定自己買房的心理價位。 透露底價中介撬邊 掛牌賣房時,很多中介在帶買家看房前都會詢問賣家:“如果看中了,價格還可以談嗎?你最低價是多少?”有些賣房者老老實實地把底價和盤托出。 底價應該報給中介嗎?不。林先生賣出的一室一廳開價200萬元,心理價位是180萬元,他反復叮囑中介,不要把底價告訴買房人,買房人還價在180萬元以上就可以簽約。在掛牌半個多月后,一個中介打來電話:價格談到190萬元,買家希望明天下午交訂金。售價比心理價位還高10萬元,林先生著實高興,但出乎意料的是,第2天上午這個中介沮喪地來電:別家中介撬邊說價格可以還到180萬元,這下客戶不干了,還懷疑這個中介吃“差價”。 可見,賣房人絕對不要把真實的心理價位告訴中介,中介在還價時,賣房人說的 “最低價”要高于自己的心理價位。而且應謹記:所謂“最低價”一旦報給一個中介,就要統(tǒng)一口徑,對所有的中介都報這個價。 對于買房者而言,不可一棵樹上吊死,,應該貨比三家多方委托中介找房,并通過不同的中介打探真實的房價。 開價留足還價空間 郭女士平時工作很忙,生怕賣房時的討價還價占用時間精力,因此就報了個一口價:350萬元。這個價位比同小區(qū)同房型的售價便宜了10萬元,她想,買房人如果識貨的話就會爽快簽約了。不料,有意向的買房人無不通過中介來還價,弄得郭女士特別煩。她的不還價讓這套房掛牌2個月都沒有成交。 一位中介告訴記者,在賣房問題上,一口價往往會給人“賭氣”的感覺,讓買家以為賣家不誠心,因此會嚇退不少買家。比較合適的賣房策略是:報價比心理價位提高3%~5%左右,給買家留足還價空間,這樣最后的成交價還可能高于賣家的心理價位。 對于買房人而言,應該多找?guī)讉€中介砍價,從中選擇最低價簽約。一些精明的買房人在甲中介砍到最低價后,去找另一家公司的乙中介談判,再壓低中介費,然后由乙中介聯(lián)絡賣房者。對賣房者而言,賣給誰都一樣,只要價格合適。對乙中介而言,不用帶人看房不用討價還價就簽約,真是天上掉餡餅,中介費盡管少一點,卻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 TAG="" PREVIEW="[評論組件]" start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