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水,蜿蜒自在,或浩蕩激越,或清婉舒緩,處谷底山澗寂寂然而不卑不哀,處案幾杯盞耀閃閃而不傲不喧,清溪可見月,長河能行舟,一如智者淡遠清寂的品性,隨意灑脫的情懷。 山,厚重薄發(fā),或雄偉傲岸,或清麗秀美,孤山獨峙是一景,蜿蜒連綿亦是一景,高可入云端,雄可傲視天下,一如仁者深沉寬闊的胸襟,睿智練達的氣度。 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與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規(guī)律性具有某種類似性,因而產(chǎn)生樂水樂山之情。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是李白游山時的觀感。李白一生性情灑脫,放蕩不羈,空有抱負不得施展,詩中的那種孤高淡逸的景象正與作者高蹈出塵,在復雜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獨立高潔的人格相契,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心與景遇,情與景合。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這是謝朓出任宣城郡守時遙望京邑所感,當時時局動蕩不安,他又遠離京師,歸期未卜,登高望鄉(xiāng)不免留戀難舍,京城的每一山每一水,在他筆下此刻都是格外地親切與秀美。白日西沉,燦爛的余霞鋪滿天空,猶如一匹散開的錦緞,清澄的大江伸向遠方,仿佛一條明凈的白綢。水天相映的景象如此柔美和諧,空靈澄澈,又融進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是唐代詩人常建在山中古寺里的感觸,山中的景色連鳥兒都感覺愉悅,鳴叫聲分外清脆婉轉(zhuǎn),又更何況人呢?此地此景,讓人心中雜念頓消,如潭水般純澈空靈。這兩句詩以動顯靜,因景生情,含蓄雋永。 獨行風裊裊,相去水茫茫。這是劉長卿的詩句,詩人性格傲岸耿直,屢遭貶謫,身世坎坷,詩中經(jīng)常會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一些幽獨的情緒。裊裊長風,茫茫海天,總讓人有一種孤苦飄零的感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的詩總是詩中有畫,詩中有禪,這首詩以空靈淡遠的山光水色為遠景,江水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的青山重重疊疊,若隱若現(xiàn)。 詩人著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于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diào)濃麗的水彩。難怪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 古人熱愛山水,在自然山水中來去從容,他們沉醉于湖光山色,盡數(shù)消解胸中塊壘,又從中獲得一些人生感悟。文人雅士們吟詠山水的詩作,數(shù)量之大,成就之高,在中國古詩詞中也是極其璀璨的一顆明珠。 自在山水間,隱逸于明山秀水間,往來于陋室野舟中,一分純凈,兩分閑逸,三分隨情適性,四分自在灑脫,如江中白鷺般優(yōu)雅高潔,如山澗清溪般自甘寂寞。誰能說這不是一種人生的絕美姿態(tài)呢? 一舟一楫,自是一個清涼世界,一山一水,也是一段詩意人生。以一顆恬淡之心,解悟山水明媚,詩意禪意,貴在本真。 自在,是一種人生的狀態(tài),無牽絆,不拘束,可以清風朗月下對酌,可以山石林壑間小寐,可以對酒當歌,可以撫琴舞劍。如此人生,夫復何求! 想起《幽窗小記》里的一副對聯(lián)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或許,這才是真英雄自灑脫,真名士自風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