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三百七十一 ◎人事部十二
○胸
《說文》曰:膺,胸也。臆,胸骨也。
《廣雅》曰:臆,膺胸也。
《釋名》曰:胸,猶啌々氣所沖。(啌,許江切。)
《左傳·僖下》曰:魏犨爇僖負(fù)羈氏。魏犨傷于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病,將殺之。魏犨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踴三百。乃舍之。
《論語摘輔象》曰:孔子胸應(yīng)矩,是謂儀古。
《春秋演孔圖》曰:孔胸文曰:制作定世苻運(yùn)。
《春秋后語》曰:荊軻謂樊于期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漢書》曰:高祖與項(xiàng)羽對軍,數(shù)羽十罪,羽伏弩射漢王,中胸,高祖詐捫足曰:"虜中吾指。"
又曰:王莽好反膺高視。
京房《易妖占》曰:人生子有二胸,民謀其主。
《帝王世紀(jì)》曰:禹母吞神珠,胸坼而生禹。
《淮南子》曰:文王洿膺。(許慎注曰:洿,廬也。)
《南州異物志》曰:獠民亦謂文身國,刻其胸前,作華文以為飾。
《山海經(jīng)》曰:結(jié)胸國,為人結(jié)胸;(郭璞注曰:臆前膚出,如人結(jié)喉。)貫胸國,為人胸有竅。
《世說》曰:王孝伯問王大忱:"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忱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言同相如,惟有酒異。大忱,小字。)
《錄異傳》曰:漢武帝時(shí),蒼梧賈雍為豫章太守,有神術(shù),出界討賊,為賊所殺,失頭。雍上馬還營,營中咸走來視雍,雍胸語曰:"有頭吻佳。"吏涕泣曰:"有頭佳。"雍曰:"無亦佳。"言畢遂死。
《志怪集》曰:石季倫母喪,洛下豪俊赴殯者傾都。王戎亦入,臨殯,便見鬼攘臂打捶鑿,甚惶惶。有一人當(dāng)棺立,此鬼披胸陷之,此人即應(yīng)鑿而倒。人便舁去,得病半日死。故世間相傅不宜當(dāng)棺,由戎所見。
○膈
《說文》曰:胸,心上膈也。
《釋名》曰:膈,塞也。膈塞上下,使不與穀氣相亂。
《世說》曰: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膈縣;"從事"言至臍,"督郵"言至膈上住。
○乳
《廣雅》曰:湩謂之乳。
《說文》曰:湩,乳汁也。(湩,音凍,又竹仲切。)
《通俗文》曰:乳病曰<疒乇>。(丁故切。)
《河圖》曰:蒼帝并乳。(宋均曰:法房星也。)
《春秋玄命苞》曰:文王四乳,是為含良。蓋法酒旗,布恩舒明。(宋均曰:乳,酒也。)
《漢書》曰:張蒼免相,后口中無齒,食乳,以女子為乳母也。
謝承《后漢書》曰:南陽李善,本濟(jì)陽李玄家奴。玄遭病死,惟有孤孫續(xù)有貲千萬,奴婢欲謀殺續(xù),分其財(cái)產(chǎn)。善夜抱續(xù)逃瑕丘界,親自哺養(yǎng),乳為生湩,遂至成長。
《吳書》曰:潁川馮熙使魏,辭意不屈,魏留之。熙玖披迫,乃引刀刺中乳房。上聞嘉之,賜鹽米復(fù)其門。
《后魏書》曰:朱循之,為劉義隆司徒從事中郎,守滑臺,安頡圍之。其母在家,乳汁忽出,母號慟,告家人曰:"我年老,非復(fù)有乳汁之時(shí)。今忽如此,兒必沒矣。"果以其日為頡所擒。
又曰:昭成皇帝諱什翼犍,臥則乳至席。
《齊書》曰:太祖母陳皇后,生太祖二年,乳人乏乳,后夢人以兩甌麻粥與之,覺,乳遂大出。
《淮南子》曰:文王四乳,是謂太仁。天下所歸,百姓所親。
《山海經(jīng)》曰: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罪葬之常羊山,乃以乳為目,齊為口。
《益部耆舊傳》曰: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shí)為侍中,從祠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問之。女曰:"帝后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shí)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祠者,齋戒不嚴(yán)時(shí)則女人見。"
劉欣期《交州記》曰:趙嫗者,九真軍安縣女子也。乳長數(shù)尺,不嫁,入山聚群盜,遂攻郡。常著金扌翕,蹤屐,戰(zhàn)退輒張帷幕,與少男通,數(shù)十侍側(cè)。刺史吳郡陸胤平之。
王子年《拾遺錄》曰:無老國,其人皆千歲。百歲一老,齒落發(fā)禿,又年少嫗者乳養(yǎng),還復(fù)若幼稚。
《神仙服食經(jīng)》曰:仙藥有陽丹、陰丹。陰丹,婦人乳汁也。婦人十五已上,下為月客,有身,月客絕;上為乳汁。
《養(yǎng)性經(jīng)》曰:乳者意之府也。
《世說》曰:王武子烝肫肥美,異常味。武帝怪問:"何由乃爾?"云以人乳飲之。武帝色甚不平,所以飲食未畢便去。
《異苑》曰:賈充妻郭氏,為人兇妒,生兒黎民,年始二歲。充外入,就乳母抱中嗚撮,郭遙見,謂充愛乳嫗,即殺之。兒恒啼泣,不飲他乳,經(jīng)日遂死。郭於是終身無子。
《唐新語》曰:韓思彥以侍御史巡察于蜀。成都有富商兄弟三人分資,不平,爭訴,累年不決。思彥推案數(shù)日,令廚者奉乳自飲,以其馀賜爭者。竊相語,遂號哭,攀援不解,俱言曰:"侍御豈不以兄弟同乳母耶!"悲號不自勝,請同居如初。
《相書·許負(fù)》曰:乳間闊尺,富貴足壽;乳黑如墨,公侯之相。
○腹
《說文》曰:腹,厚也。
《釋名》曰:腹,復(fù)也,富也。腹,胃之屬。已自裹盛,復(fù)于外復(fù)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自齊己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
又曰:少腹。少,小也,比臍以上為小也。
《易·說卦》曰:坤為腹。離,其於人也為大腹。
《尚書·盤庚》曰: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左傳·宣十二年》傳曰:楚子圍蕭。司馬卯言,號申叔展。叔展曰:"有麥麹乎?"曰:"無"。"有山芎藭乎?"曰:"無。""河魚腹疾,奈何?"曰:"目於眢井而出之。"
《國語》曰:叔魚牛腹,其母嘆曰:"必以賄死。"
《史記》曰:薄姬曰:"昨夜夢蒼龍據(jù)妾腹。"帝曰:"此貴徵也,吾為汝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
《史記》曰:范雎說秦昭王曰:"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門,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匍匐,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
《東觀漢記》曰:光武降銅馬,諸將未能信賊,賊亦兩心。上敕賊各歸勒兵,上輕騎入賊營,賊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又曰:帝問東平王蒼:"在家何等最樂?"對曰:"為善最樂。"后詔與諸國述之曰:"王言甚大,副其腰腹矣。"
謝承《后漢書》曰:濟(jì)陰戎良,宇子恭。年十八,為郡門下幹。良儀容佳麗,太守諸葛禮使寫書,從者誣良與婢通。良刳腹引出肝腸,示禮赤心。
《后漢書》曰:邊韶,字孝先。教授數(shù)百人。韶口辯,曾晝眠臥,弟子嘲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yīng)之曰:"吾以邊為姓,先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義。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
《魏志》曰:管輅弟展謂輅曰:"大將軍待君意厚,冀當(dāng)富貴。"輅長嘆曰:"天與我明才,不與我年壽,恐四十七八間,不見女嫁男娶。吾背無三甲,腹無三壬,此皆不壽之驗(yàn)。"明年四十八卒。
《吳錄》曰:丁固夢腹上生松,趙達(dá)謂之曰:"松字十八公。"后果然。(夢門已具。)
《齊書》曰:高帝為領(lǐng)軍,蒼梧王深相猜忌,屢欲害帝,常帥數(shù)十人直入領(lǐng)軍府。時(shí)暑熱,帝晝臥裸袒。蒼梧立帝於室內(nèi)畫腹為射的,自引滿,將射之。帝神色不動(dòng),斂袂曰:"老臣無罪。"蒼梧左右王天恩諫曰:"領(lǐng)軍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后無可復(fù)射,不如髇射之。"乃取髇箭,一發(fā)即中帝臍,蒼梧投弓于地,大笑曰:"此手如何?"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佛圖澄腹傍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書則拔絮,孔中出光,照於一室。又當(dāng)齋時(shí),平旦至流水側(cè),復(fù)腹傍孔中引出五藏六腑洗之,訖,還內(nèi)腹中。
《老子》曰:虛其心,實(shí)其腹。
又曰:圣人為腹不為目。
《莊子》曰:夫赫胥氏之時(shí),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唐子》曰:人君以江海為腹、山為面,如此則不知其量,畏而懷之。
《帝王世紀(jì)》曰:紂刳孕婦之腹中以觀其胎。
《吳越春秋》曰:子胥鞭平王尸三百,右手決其目,左手踐其腹。
京房《易占》曰:人生有二腹,其國分。
王子年《拾遺錄》曰:孫策每夢腸出委地,有神女夜來為其收內(nèi)腹里,云:"必生才雄之子,方興吳國。"神女負(fù)策母繞吳昌門三匝,曰:"當(dāng)錫爾此土,鼎足于天下。"
《談藪》曰:楊玠娶博陵崔季讓女。崔家富圖籍,殆將萬卷,成婚之后,頗亦游其書齋。既而告人曰:"崔氏書被人盜盡,曾不知覺。"崔遽令檢之,玠捫腹曰:"已藏之經(jīng)笥矣。"
《世說》曰: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腹中書耳。"
又曰:張磺既貴,有少時(shí)賓客來候之。華與共飲,九醞為酣暢,其夜醉眠。張常飲此酒,眠輒使人左右轉(zhuǎn)倒,其夜客臥,忘敕左右,而左右依常為張公轉(zhuǎn)側(cè)。至明起,友人猶不起,視之,酒果穿腹,流床下滂沱。
又曰: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shí)盛暑之月,丞相以腹慰彈棋局曰:"何乃讠勻?"(吳人以吟為讠勻,或作渹,音與鄭相近。)劉既出,人問:"見王公如何?"劉曰:未見他異,惟作吳語耳。"
又曰:郄太尉在京,日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郄信曰:"君往東廊下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郄云:"王家諸郎皆可喜,聞某來覓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東床坦腹而食,如不聞。"郄云:"正好。"比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之。
《俗說》曰:有人指周伯仁腹曰:"此中何有?"答:"此中洪洞,容卿等數(shù)百人。"
○背
《說文》曰:背,脊也。
《釋名》曰:背,陪也,在后稱也。
《廣雅》曰:背謂之骶,(音帝。)背北也。
《左傳·莊公》曰:齊襄公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fèi)。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劫而束之。費(fèi)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fèi)請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門中。
《史記》曰:婁敬說高祖曰:"夫與人斗,不厄其亢、(張晏曰:亢,喉嚨也。)拊其背,未能全勝也。今陛下入關(guān)而都秦之故地,此亦厄天下之亢而拊其背。"
又曰:蒯通知天下權(quán)在韓信,說之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
《漢書》曰:吳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鎮(zhèn)之,乃立濞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二城。高祖召濞相之,曰:"爾狀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漢帝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豈非若耶?天下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
又曰:武帝過平陽主。既飲,謳者進(jìn),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坐欣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奉子夫送入宮。子夫上車,主拊其背曰:"行矣,強(qiáng)飯勉之。即貴,愿無相忘。"玄朔玄年生男據(jù),遂立為皇后。
《后漢書》曰:越騎校尉伍子孚怒董卓兇毒,乃朝服懷刃。見卓語畢,辭去,卓送至閣,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奮得免,呼左右執(zhí)殺纘。
《魏略》曰:孟達(dá)降,文帝乘小輦,執(zhí)手,拊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耶!"
又曰:太祖丁夫人養(yǎng)劉夫人子修,修亡於穰下,常言:"將我兒殺之!"遂哭泣無節(jié)。太祖忿之,遣歸家。后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踞機(jī)如故。太祖拊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應(yīng)。太祖卻行戶外,遂不應(yīng)。太祖曰:"真決矣。"遂與之絕。
《吳志》曰:魯肅代周瑜,當(dāng)之陸口,過呂蒙屯下。肅常輕蒙,蒙問肅:"君受重任,與關(guān)羽為鄰,將何計(jì)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yīng)曰:"臨時(shí)施宜。蒙曰:今東西雖一家,而關(guān)羽實(shí)熊虎,計(jì)安可不豫定?"因?yàn)楫嬑宀?。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于此!"(子明,蒙之字也。)
車頻《秦書》曰:苻堅(jiān)生,肩背赤色隱起,狀若篆文"付",因吻苻氏。
又曰:堅(jiān)背文曰"草付之祥",因吻苻氏。
《唐書》曰:貞觀四年制:決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針灸之所。
又曰:呂溫者,以小吏事崔漢衡。貞玄初,吐蕃背盟,漢衡為吐蕃所虜,將殺之。溫趨往以背受刃,吐蕃義之,由是與漢衡俱免。
《尸子》曰:醫(yī)竘者,秦之良醫(yī),為宣王割痤,為惠王治痔,皆愈。張子之背腫,謂竘曰:"背非吾背也,子制焉。"醫(yī)竘善治疾,張子委制焉。夫?yàn)樯砼c國亦猶此,必有所要制然后治矣。(竘,音扣,又音齲。)
《孔叢子》曰:仲尼龜背。
《帝王世紀(jì)》曰:簡翟浴玄丘之水,燕遺卵吞之,剖背生契。
《白虎通》曰:《傳》稱周公背僂,是謂強(qiáng),后成就周道,輔相幼主。
又《孫卿子》曰:周公傴,背不伸也。
《博物志》曰:宋有田夫自曝背於日,其妻曰:"負(fù)日之暄,今獻(xiàn)必蒙重賞。"田夫曰:"昔人有美戎菽、甘芹子獻(xiàn)之鄉(xiāng)豪,嘗,苦於口,笑而棄之。"
《論衡》曰:書言齊桓公負(fù)婦人以朝諸侯。管仲曰:"吾君背疽瘡,不得婦人瘡不愈。"此虛也。桓公贍違燎,夜坐以致賢士,豈反以白日負(fù)婦人於背乎?
《幽明錄》曰:王子猷先有背疾,子敬疾篤,恒禁來往,聞子敬亡,撫心悲惋,都不一聲,背即潰裂。
○脊
《說文》曰:脊,背<月呂>也。
《釋名》曰:脊,積也。積續(xù)骨節(jié),終上下也。
《春秋玄命苞》曰:陽立于三,故人脊三寸而結(jié)。(宋均曰:結(jié)、節(jié)結(jié)也。)
《孝經(jīng)鉤命決》曰:仲尼龜脊。
《墨子》曰:周宣王殺其臣杜伯,不辜。后三年,王田于圃田。車徒滿野,杜伯乘白馬素車,衣朱衣朱冠,弓矢射王車上,中心折脊,王殪車中,伏韔而死。(韔,音暢。)
○脅
《說文》曰:骿,并脅也。膀,兩脅旁也,從肉,脅聲。
《通俗文》曰:腋下謂之脅。
《釋名》曰:脅,挾也。在兩旁,臂所挾也。
《春秋玄命苞》曰:陰極於八,故人旁八幹,長八寸。
又曰:顓頊駢幹,上法月參,集成紀(jì)以理陰陽。
《左傳·僖中》曰:晉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
《公羊傳》曰:齊公子彭生送魯莊公,拉干而殺之也。
《史記》曰: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須賈,賈使齊,雎從。齊王聞雎辯,賜金及牛酒。須賈以為雎持陰事告齊,既歸,以告魏相,魏大怒,使人笞擊雎,折脅摺齒。雎佯死,棄于廁。
《吳志》曰:曹仁攻圍甘寧,周瑜救寧,圍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zhàn)。瑜跨馬略陣,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后仁聞瑜臥瘡未起,勒兵就陣。瑜乃自輿按行,激揚(yáng)吏士,仁遂退。
《晉書》曰:周顗在中朝時(shí)能飲一石,及過江,雖醉,每稱無對。偶有舊對從北來,顗亦出二石酒共飲,各大醉。及顗醒,使視,客已腐脅而死。
《世本》曰:陸終娶于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音蒯),生六子,孕而不育。三年,啟其左脅,三人出焉;啟其右脅,三人出焉。
王充《論衡》曰:張儀駢脅,卒相秦魏。
《外國圖》曰:大秦國人長脅。
○肋
《釋名》曰:肋,勒也,檢肋五藏也。
《廣雅》曰:幹謂之肋。
《竹林七賢論》曰:劉伶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而往,必欲歐之。伶顧而笑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臍
《說文》曰:臍,肚臍也。
《釋名》曰:齊,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
《春秋玄命苞》曰:齊者下流,并會合為齊腹。(宋均曰:齊,中也,四方并湊者也。)
《左傳·莊公》曰:楚文王過鄧,鄧祁侯享之,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臍。"(若嚙腹齊,喻不可及。)
《后漢書》曰:董卓既誅,乃尸於市。天時(shí)始熱,卓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燃火置卓臍中,光明達(dá)曙,如是積日。
《漢晉陽秋》曰:齊王冏之方盛也,有婦人詣大司馬門求寄產(chǎn),吏詰之。婦人曰:"我截齊罷便去耳。"有識者聞而惡其言。
《南燕錄》曰:慕容德,其母夢日入臍中,晝寢而生德。
《莊子》曰:支離疏頤隱於臍。
《笑林》曰:趙伯翁肥大,夏日醉臥,孫兒緣其肚上戲,因以李八九枚內(nèi)臍中。至后日,李大爛,汁出,乃泣謂家人曰:"我腸爛,將死。"明日李核出,乃知孫兒所內(nèi)李子也。
○腰
《說文》曰:腰,身中也。
《釋名》曰:腰,約也。在體之中,約繼大而小也。
《春秋玄命苞》曰:腰而上者為天,尊高陽之狀;腰而下者為陰,豐厚地之重。數(shù)合于四,故腰周四尺。
《后漢書》曰:東平憲王蒼腰帶八圍,顯宗甚重之。詔曰:"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曰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腰腹矣。"
又曰:梁冀妻能作折腰步。
《晉書》曰:陶潛曰:"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于鄉(xiāng)里小人。"
干寶《晉紀(jì)》曰:中書令李豐謀廢大將軍,世宗使舍人王羨請之。豐來,辭不遜,左右以刀環(huán)筑腰死。
《南史》曰:羊侃有妓張靜琬,腰一尺六寸,能掌中舞;孫荊玉能反腰帖地,銜得地上簪。
《二石偽事》曰:石虎攻中山,得鄭略之妹,生二男。更娶崔為妻,至相敬待,無兒。鄭復(fù)生男,崔求養(yǎng),鄭不許,一月卒病死。鄭讒:"崔謂妾多養(yǎng)胡子。"虎時(shí)踞胡床于庭中,大怒,索弓箭。崔聞?dòng)麣⒅?,徒跣至虎前曰?quot;公勿枉殺紿,乞聽妾言。"虎不聽,但言:"促還坐,無預(yù)卿。"崔便去,未至,虎于后射之,中腰而覆。
《墨子》曰:楚靈王好士細(xì)腰,故其臣皆三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
《韓子》曰:楚靈王好細(xì)腰,國有餓死人。
《尹子》曰:楚莊王好細(xì)腰,一國皆有饑色。
《西京雜記》曰:趙后體腰柔弱,善行步進(jìn)止,女弟昭儀不能及也。
●卷三百七十二 ◎人事部十三
○髀股
《說文》曰:髀,股外也。又曰:股,髀也。
《釋名》曰:髀,卑也,在下稱也;股,固也,為強(qiáng)固也。
《易·說》:卦曰:《巽》為股。
《春秋玄命苞》曰:髀之為言歧也。陰二,故人兩髀。
《尚書·咎繇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左傳·僖中》曰: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公既成列,楚人未濟(jì)。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jì)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陣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
又《襄四年》曰:齊侯襲莒門于且于,(且于,莒邑。)傷股而退。
又《襄二十五年》曰:崔杼之亂。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公逾墻。又射之,中股。
又《哀下》曰:衛(wèi)石圃攻公,公逾于北方而墜,折股。
《戰(zhàn)國策》曰: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
《漢書》曰:高祖股上有七十二黑子。
又曰:魏勃少時(shí)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早掃齊舍。人門,因得自進(jìn)。及灌嬰責(zé)其勸齊王反狀,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然后救火乎?"因退,股戰(zhàn)不能言。嬰曰:"人謂勃勇,庸妄人耳,何能為乎?"
《東觀漢記》曰:耿弇擊張步于東城,飛矢中弇股,以手中刀截之,軍中無知者。
《魏志》曰:諸葛亮軍退,司馬宣王使張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闕,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逐之,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fā),矢中郃髀股。
《江表傳》曰:孫策攻苲融,為流矢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
《九州春秋》曰: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備作上客數(shù)年,嘗于坐中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流涕還坐。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fù)騎,髀里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yè)不立,是以悲耳。"
《晉中興書》曰:王恭敗,單馬奔曲阿,不堪久騎,兩髀生瘡,不能復(fù)去。曲阿人殷礭以船載之,為胡浦尉所得。
《三國典略》曰:后周盧昌期、祖英伯反,宇文神舉討平之。神舉以英伯壯節(jié),欲令寬赦,軍人已割其髀肉如鵝卵矣,英伯顏色不變,遂遣誅之。
《唐書》曰:李勣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勣表稱其武藝,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
《典略》曰:王苻字節(jié)信,安定人,渡遼將軍皇甫規(guī)去官歸安定,有人前以貨買雁門太守者亦去官歸,書刺從規(guī),規(guī)臥不迎,使呼入。既坐,問啖雁美乎?又以其刺刮髀,聞苻至,大禮之。
段龜龍《涼州記》曰:隱王張美人,年色壯艷,出家為道。呂隆逼之。張自投門樓,雙股頓折??谡b經(jīng),色自若,俄而死。
《太公金匱》曰: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引畫丁侯射之。丁侯病,遣使請臣,尚父乃以十干日別去箭,丁侯病乃愈。四夷聞,皆懼,越裳氏獻(xiàn)白鳥也。
《山海經(jīng)》曰:長股國為人常被發(fā),一曰長腳。
范注方曰:青龍中,司徒吏顏奮女苦風(fēng),一髀偏枯。農(nóng)犢民為穿地作坑,取雞矢、荊葉燃之,令煙,內(nèi)脛坑中,視蟲出,長尺,頭尾赤,病愈。
○臀
《廣雅》曰:臀,謂之脽,亦謂脺。(雎,音誰。臎,音翠。)
《釋名》曰:臀,鄂也。高厚有殿鄂也。
《周易·困卦·初六》曰: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兇。
又《姤卦》曰:臀無膚,其行次且。
《國語》曰:晉成公之生,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黑,曰:"使有晉國。"故名之黑臀。
○膝
《釋名》曰:膝,申也,可屈申也。膝頭曰。,圓也,因形圓而名之。
《禮記·檀弓下》曰:穆公問子思曰:"為舊君反服,古歟?"子思曰:"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無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
《孝經(jīng)》曰:故親生之膝下,以養(yǎng)父母曰嚴(yán)。
《史記》曰:衛(wèi)鞅復(fù)見孝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魏志》曰:朱建平善相馬,文帝將出,取馬入。建平曰:"此馬之相,今日死矣。"文帝將乘馬,馬惡衣香,嚙帝膝,帝大怒,即使殺之。
又曰:諸葛亮復(fù)出歧山。詔張郃督諸將至木門,與亮軍交戰(zhàn),飛矢中郃右膝,薨。
又曰:蘇則與董昭俱為侍中,昭嘗枕則膝臥,則推下之,曰:"蘇則膝非佞人之枕。"
又曰:鍾繇有膝疾,拜起不便,常輿車上釣攏
《魏略》曰:初,袁熙納甄后,熙出行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鄴城破,袁紹妻及后坐堂上,文帝入紹舍,后怖,以頭伏姑膝上,文帝謂曰:"袁夫人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后令仰,帝就視,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遂為迎之。
又曰:諸葛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玄、徐玄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xué)。三人務(wù)于精熟,而亮獨(dú)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諸人仕進(jìn)可至郡守刺史。"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三國典略》曰:王僧辯平侯景,或謂僧辯曰:"朝士來者,孰當(dāng)先至?"僧辯曰:"其周弘正乎?"俄而,弘正與弟弘讓自拔迎軍,僧辯甚喜,謂之曰:"公可坐膝上。"弘正對曰:"可謂加諸膝也,老夫何足當(dāng)之?"
《莊子》曰:黃帝聞廣成子在于崆峒之上,間居三月,復(fù)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從下風(fēng),膝行而進(jìn)。
《列女傳》曰:桀日夜與嚙嬉及宮人飲酒,常置嚙嬉于膝上,聽用其言。
黃帝《素問》曰:膝者,筋之府。
○脛
《說文》曰:脛,胻也。(胻,胡郎切。)
《釋名》曰: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
《尚書·泰誓》曰:商王受斮朝涉之脛。(孔安國注曰: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視之。)
《論語·憲問》曰:原壤夷俟??鬃釉唬?quot;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后漢書》曰:馬援擊西羌,中流矢,貫脛,帝以璽書勞之。
《東觀漢記》曰:淳于恭養(yǎng)兄崇孤而教誨學(xué)問,時(shí)不如意輒呼責(zé),數(shù)以捶自擊其脛,欲感之。兒慚負(fù),不敢復(fù)有過。
《魏略》曰:北丁零有馬脛國,聲似雁鶩,從膝脛以下生馬蹄,走疾于馬。
《正部》曰:夏禹治水,腓無胈,脛無毛。
《山海經(jīng)》曰:交脛國為人交脛。(郭璞注曰:腳脛相交,所謂交趾也。)有赤脛民。赤水之東有長脛之國。
○腓脹
《說文》曰:腨,腓脹也。(腨,市兗切。腓,苻非切。脹,直良切。)
《易·艮卦》曰:六二,艮其腓。
又《咸卦六二》曰:咸其腓,兇,居則吉。
《東觀漢記》曰:馬援為隴西太守,擊羌,中矢,貫腓脹,上聞,賜羊三千、牛三百頭以養(yǎng)病。
《山海經(jīng)》曰:無之國,為人無。(郭璞曰:脹脹。,音啟,又公弟切。)
《韓子》曰:晉平公與唐彥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問之,公曰:"向吾侍唐子,肽未足痺而不可伸。"
○足
《爾雅》曰:趾,足也。
《說文》曰:足在下也。
《釋名》曰:腳,卻也,以其坐時(shí)卻在后也。
《易·說卦》曰:震為足。
《尚書·說命》曰: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禮記·玉藻》曰:足容重。(舉欲遲也。)
又《祭義》曰: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幽吸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而行危殆。"
《左傳·莊公》曰:鄭伯治與于雍糾之亂者,刖強(qiáng)鉏。君子謂強(qiáng)鉏不能衛(wèi)其足。
又《莊公八年》曰:齊亂,殺孟陽于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于戶下,遂弒之。
又《成下》曰:齊刖鮑牽,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wèi)其足。"(言鮑牽居亂不能危行言遜。)
又《昭七年》曰:衛(wèi)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縶。孟縶之足不良能行。(跛也。婤,音周;姶,烏合切。)
又《哀下》曰:衛(wèi)侯與諸大夫飲酒,褚?guī)熉曌右m而登席,公怒曰:"必?cái)喽恪?quot;(事具手部。)
《穀梁傳·定公》:公會齊侯于夾谷,孔子曰:"笑君者罪當(dāng)死,使司馬行法焉。"手足異門而出。
《史記》曰:韓信使人言齊偽詐多變,愿吻假王,漢王大怒,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
《漢書》曰:漢王、項(xiàng)羽相與臨廣武之間,漢王數(shù)羽十罪,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
又曰:張湯所愛史魯謁居病臥閭里主人,湯自往視病,為謁居摩足。
又曰:昭帝立,遣李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單于置酒,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shù)自循其刀環(huán)握其足,陰喻之,言可歸漢。
《后漢書》曰:李固足下有龜文。
《續(xù)漢書》曰:楊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fù)行,積十馀年。
王隱《晉書》曰:陶侃為荊州,杜弢(間韜。)將王真遙語,真橫腳馬上,侃說曰:"杜弢為益州刺史,盜用庫金,父死不奔喪。君本佳人,何隨之?天下無白頭賊也。"真聞,下其腳,辭又順。侃知其意,使降人喻真,真乞得先信,乃截發(fā)為信。蜀賊糧盡,真既降,而走。
《晉書》曰:陶潛無履,江州刺史王弘顧左右,為之造履,左右請履度,潛便于座伸足令度焉。弘要之還州,問其所乘,答云:"素有腳病,向來籃輿亦足自反。"乃令一門生二兒共輿之。
《三十國春秋》曰:王濟(jì)嘗與武帝棋,濟(jì)伸腳在局下,因問孫皓曰:"聞君生剝?nèi)嗣嫫?,何也?quot;皓曰:"見人臣無禮于其君者,則剝之。"武子大慚,遽縮腳。
《晉陽秋》曰:周顗既遇害,王彬告之甚哀,敦怒曰:"周伯仁凡人遇汝,何為如此?"彬曰:"伯仁長者,君之親友在朝,雖無蹇諤,亦無所阿黨,且加之極刑,何痛如之。"左右見敦盛怒,竊勸跪謝。彬曰:"腳痛不能跪拜。"敦復(fù)曰:"腳痛孰與頸痛。"咸為失色。
《續(xù)晉陽秋》曰:習(xí)鑿齒以腳病廢于里巷。苻堅(jiān)滅樊鄧。素聞其名,與釋道安俱輿而致焉。與語大悅。以其蹇疾,裁堪半丁,與諸鎮(zhèn)書曰:"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得士一人半耳。"
《三國典略》曰:侯景左足上有肉瘤,其狀如龜。戰(zhàn)慶克捷,瘤則隱起;如其不勝,瘤則低下;及奔敗,瘤陷肉中。
《唐書》曰:工部尚書賈直言父道沖,以伎術(shù)待詔翰林,因言事獲罪于代宗皇帝,詔逐之,賜鴆于路。直言偽令其父拜四方,辭上下神祇,伺使者視稍怠,即取其鴆以飲,遂迷仆而死。明日,鴆泄于足而后復(fù)蘇。代宗聞之,減父罪,直言亦自此病躄。
《家語》曰:南宮縚(音韜。)見孔子,未嘗越履,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韓子》曰: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之中,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又奉獻(xiàn)之。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右足。成王即位,和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王使玉人理之,得寶焉,名曰和氏璧。
又曰:魯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對曰:"夔,人也,獨(dú)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
又曰:晉平公與唐彥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問之。公曰:"吾待唐子,肽未足痹而不敢申。"叔向不悅。公曰:"子欲貴,吾爵子;子欲富,吾祿子。夫唐先生無欲也,非正坐,吾無以養(yǎng)之。"
《三輔舊事》曰:武帝發(fā)兵攻衛(wèi)太子,連斗五日,白虎闕前溝中血沒足。
《吳越春秋》曰:越王念吳欲復(fù)怨,非一旦也??嗨紕谛?,夜以接日。足凊則漬之以水,冬寒則抱冰,夏熱則握火。愁心苦志,縣膽于戶,出入嘗之,不絕于口。
《帝王世紀(jì)》曰:大禹右足文履已字。
《抱樸子》曰:老君足下有八卦。
《穆天子傳》曰:至于巨蒐氏,巨蒐之人乃獻(xiàn)白鶴之血以飲天子,且具牛馬之湩,(湩,乳也。今江南人多呼乳為湩,音寒凍之凍。)以洗天子之足。
《山海經(jīng)》曰:柔利國為人,一手,反膝曲足。一曰留利之國,人足反折。跛踵國,其為兩足皆大。(郭璞注曰:"其人行足跟不著地也。")
《周書》曰: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曰:"吾聞王子之語高于太山,夜寐晝居不安,不遠(yuǎn)道愿一言。"王子曰:"吾聞太師將來,吾心甚喜。既以見君子,喜而又懼。吾甚年少,見子而懾,盡忘吾度。"師曠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居劬切。)是以數(shù)也。"王子曰:"請入坐。"遂席弦琴,師曠歌無射。
《瀨鄉(xiāng)記》:李母碑曰:老子足蹈二五。
《西京雜記》曰:廣川王發(fā)欒書冢柩,明器朽爛無馀,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戟之,不能得,傷其左腳。夕,王夢一丈夫須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腳?"仍以杖擊王左腳。王覺左腳腫痛,生瘡,至死不饞攏
王子年《拾遺錄》曰:周昭王夢羽人遺藥,以之涂足,則飛上天,萬里之外。
蕭廣濟(jì)《孝子傳》曰:五郡孝子者,中山、常山、魏郡、鉅鹿、趙國人也。少去鄉(xiāng)里,孤無父母相隨,于衛(wèi)國因結(jié)兄弟,長玄重,次仲重,次叔仲,次季仲,次稚重,期夕相事,財(cái)三千萬。于空城中見一老姥,兄弟下車再拜曰:"愿為母。"母許焉。積二十四年,母得病,口不能言。五子乃仰天嘆:"愿使我母語。"即便得語,謂五子曰:"吾太原斷恤猛女,嫁同縣張文賢,死亡。我男兒名焉,遺七歲,值亂亡失,心前有七星,右足有黑識。"語未竟而卒。五子送喪,會朝歌長晨出,亡其記囊,疑五子所竊,收得三重。詣河內(nèi)告枉,具言始末,太守號哭曰:"生不識父,與母相失,痛不自聊,知近為五子所養(yǎng)。"馳使放三重。
《會稽典錄》曰:黃昌為蜀郡太守。初,昌為州書佐,婦寧于家,遇賊,遂流轉(zhuǎn)入蜀,為民妻。其子犯法,乃詣昌,昌疑不類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會稽余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黃昌妻,嘗歸家,為賊所略,遂至于此。"昌驚呼,前謂曰:"何以識黃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言當(dāng)為二千石。"乃出足示之,相持悲泣,還為夫妻。
《楚辭·卜居》曰:漁父鼓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踝
《釋名》曰:踝,跖踝踴也。亦因其形踝踝也。足后曰跟,在下旁著地。踵,聚也,上體之所鍾聚也。
《史記》曰:蘇秦握錐自厲,流血至踝。
《英雄記》曰:向詡坐板床,有兩踝處入板中二寸許。
《陸機(jī)別傳》曰:孟玖欺成都王潁曰:"陸機(jī)司馬孫承,備知機(jī)情,可考驗(yàn)也。"潁于是收承父子五人,考掠備加,踝骨皆脫出,終不誣機(jī)。
●卷三百七十三 ◎人事部一十四
○毛
《釋名》曰: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且以自覆冒也。
《左傳·僖中》曰:君子不禽二毛。(二毛,頭白有二色。)
又《襄二十六年》曰: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
《漢書》曰:宣帝身足下有毛,臥居,數(shù)有光耀。(師古曰:遍身及足下生有毛。)
《列子》曰: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一毛以濟(jì)一世,為之乎?"楊子曰:"世故非一毛所濟(jì)。"出以語孟孫,孟孫曰:"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jié)。一毛故萬分之一物,奈何輕之?"
《山海經(jīng)》曰:毛民為人身生毛。(郭璞注曰:臨海東南海中有毛人,晉永嘉四年得之也。)
《列仙傳》曰:偓(于角切。)佺(此緣切。)食松實(shí),形體生毛,長數(shù)寸。
又曰:毛女字玉名姜,在華陰山,世世見之,形體生毛。所止巖中恒有鼓琴聲,自稱秦皇時(shí)宮人也。
《神仙傳》:劉根學(xué)道入嵩高山石室中,冬夏不衣,身毛長三尺。
《神異經(jīng)》曰:八荒中有毛人,長七八尺,身形頭上皆毛。毛如狝猴,長尺馀。見人則口開吐舌,名髯公,一名髯猑。(音昆。)
《尋陽記》曰:桓穆遣人尋廬山,下嶺見毛人,長大,體悉毛,語不可解。山居道士亦時(shí)見此。
《臨海異物志》曰:毛人洲在張嶼,毛長短如熊。周綽得毛人,送詣秣陵。
○發(fā)
《釋名》曰:發(fā),拔也,拔擢而出。
《歸藏啟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fā)。
《易·說卦》曰:巽,其於人也,為寡發(fā)。
《毛詩·鄘·柏舟》曰: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鬒,黑發(fā)也。如云,言美長也。)
又《魚藻·都人士》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綢直如發(fā)。(其情性密致,操行正直,發(fā)之本末,無隆殺之。)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fā)如蠆。(蠆,螫蟲也,尾赤,捷然似婦人發(fā)末曲上卷然。)
又《采綠》曰:終朝采綠,不盈一掬。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局,卷也。婦人夫不在則不容飾,今曲卷其發(fā),憂思之甚也。)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為人美發(fā)。
《左傳·僖中》曰:初,平王東遷,辛有適伊川,見被發(fā)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僖公二十二年,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又《昭三年》曰:齊侯田于莒,盧蒲嫳見,泣且請?jiān)唬?quot;余發(fā)如此種種,余奚能為?"(嫳,慶封之黨,種種短也,放之于境,自言衰老,不能復(fù)為。嫳,普篾切,)公曰:"諾。"子雅曰:"彼其發(fā)短而心甚長,其或?qū)嬏幬乙印?quot;
又《昭二十八年》曰:昔有仍氏生女,黰黑(有仍,古諸侯也。美發(fā)為黰。)而甚美,光可鑒(有仍,古諸侯也。美發(fā)為鬒。)名曰玄妻。(以發(fā)黑故。)
又《哀上》曰:公會吳子伐齊。將戰(zhàn),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虞殯,送葬歌曲示死也。)陳子行命其徒具唅玉。(含玉,以示必死。)公孫揮命其徒曰:"人尋約,吳發(fā)短。"(約,繩也。八尺為尋。吳發(fā)短,欲以繩貫其首。)
又《哀上》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fā)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
又《哀下》曰:初,衛(wèi)侯自城上見巳氏之妻,發(fā)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呂姜,莊公夫人。髢,發(fā)也。)
《穀梁傳·哀公》曰:吳夷狄之國,斷發(fā)文身。(斷發(fā),避蛟龍也。)
《論語·憲問》曰: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孝經(jīng)》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史記》曰:箕子諫紂不聽,乃被發(fā)佯狂為奴。
又曰: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須賈,賈使齊,雎從。齊王聞雎辯,賜金及牛酒。須賈以為雎持陰事告齊。既歸,以告魏相。魏相魏齊大怒,使笞擊范雎。雎既相秦,號曰張祿,而魏弗知。使須賈於秦,雎謂賈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fā),續(xù)賈之罪,未足也。"
又曰: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傅昌,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
又曰:藺相如使秦。相如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穿冠。
又曰:衛(wèi)皇后字子夫,與武帝侍衣得幸。頭解,上見其發(fā)鬢,悅之,因立為后。
《漢書》曰:蘇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使,乃還M袖鬢盡白。
又《王莽傳》曰:更始玄年,置百官,莽聞之愈恐,欲外示自安,乃染其發(fā)鬢。
《楚漢春秋》曰:上敗彭城,薛人丁固追上,上被發(fā)而顧曰:"丁公何相急之甚。"乃罵而去。上即位,欲陳功,上曰:"使項(xiàng)失天下,是子也。為人臣兩心,非忠也。"下吏笞殺之。
《東觀漢記》曰:明德馬后美發(fā),為四起大髻,但以發(fā)成,尚有馀,繞髻三匝。
又曰:和熹鄧后六歲,諸兄持后發(fā),后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何弄人發(fā)乎?"
又曰:劉盆子年十五,被發(fā)徒跣,卒見眾,拜,恐怖啼泣。
謝承《后漢書》曰:汝南李光,字伯明,為兗州。母亡后歸,視床處,得亡母亂發(fā),光持悲號,氣絕復(fù)續(xù)。
又曰:獻(xiàn)帝幸弘農(nóng),郭汜虜略百官婦女有美發(fā)者,皆斷取之。
又曰:曹操逼獻(xiàn)帝廢伏后,以尚書令華歆、郗慮副勒兵入宮收后。后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后出。時(shí)帝在外殿,后被發(fā)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fù)相活耶!"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shí)?"
《魏志》曰:曹仁討關(guān)羽於樊,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禁等軍沒,禁遂降吳。文帝踐祚,權(quán)遣還,引見,禁鬢發(fā)皓白,形容憔悴,拜安遠(yuǎn)將軍。欲遣使吳,先令謁高陵,帝預(yù)於陵屋圖禁降伏之狀,禁見,慚恚發(fā)疾薨。
《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郭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夫人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發(fā)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魏氏春秋》曰:明帝天姿秀出,立發(fā)委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
《吳志》曰:留贊為將,臨敵必被發(fā)叫天,自抗音而歌,左右應(yīng)之,戰(zhàn)無不捷。
王隱《晉書》曰:陶侃為吏,鄱陽孝廉與親人過侃宿,母截發(fā)以供賓。諸客嘆曰:"非賢母不生此子也。"
又曰:顧悅之與簡文帝同年,而發(fā)早白,上問故,對曰:"松柏之姿,經(jīng)霜猶茂;蒲柳之質(zhì),望風(fēng)先凋。"
又曰:初,武帝未為世子,文帝問裴秀曰:"人有相不?"秀曰:"中撫軍垂發(fā)至地,伸手過膝,非人臣之相也。"
又曰:故中牟令蘇韶,字孝先。咸寧初,亡諸子,迎喪至襄城。第九子節(jié)夢見鹵簿行列甚肅,見詔曰:"卿犯鹵簿,應(yīng)髡刑。"節(jié)俯受剔,覺循見頭發(fā),視截如指大。后又夢見韶截之。節(jié)素美發(fā),五截而盡。
沈約《宋書》曰:臨川王義慶招集文士,何長瑜自國侍郎至平西記室參軍。常於江陵寄書與宗人何勖,以韻語序義慶州府僚佐云:"陸展染鬢發(fā),欲以媚側(cè)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復(fù)出。"
《北齊書》:王琳,字子衡,山陰人也。琳體貌閑雅M袖垂委地。
《齊書》曰:徐寅嘗有罪,系旦日原之,而發(fā)皓白。武帝問其故,曰:"臣思愆於內(nèi),而發(fā)變於外。"當(dāng)時(shí)稱之。
《唐書》曰:高祖竇皇后,生而發(fā)垂過頸;三歲,發(fā)與身齊。
又曰:龜茲國,男女皆剪發(fā),垂與項(xiàng)齊。惟王不剪發(fā)。新羅國,其婦人發(fā)繞頭,以彩為飾,發(fā)甚長美。
《家語》曰: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發(fā)早白。
《韓子》曰:文公時(shí),宰人上炙而發(fā)繞之。(事具"炙"門。)
又曰:昔齊桓宮中有三市,婦倡三百,被發(fā)而御婦人。
《淮南子》曰:萬術(shù)曰:"理發(fā)灶前,婦安夫家。"
《帝王世紀(jì)》曰:老聘初生而發(fā)白,故號老子。
《呂氏春秋》曰:殷湯克夏而大旱,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剪其發(fā),自以為犧牲,祈福於上帝。
《山海經(jīng)》曰:修般民、白民,其人被發(fā)。
《曹瞞傳》曰:太祖嘗行過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持麥以相付。時(shí)太祖馬騰入麥中,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fā)置地。
《許逵別傳》曰:薊子訓(xùn),齊人,有神術(shù)。人發(fā)白者請子訓(xùn),但與對坐共語,宿昔間,發(fā)皆黑。
《樊英別傳》曰:英被發(fā),忽拔刀斫舍中,妻問故,曰:"郄生道遇鈔。"郄生還云:"道遇賊,賴被發(fā)老人相救得全。"郄生名巡,字仲信,陳郡夏陽人,能傅英業(yè)。
《黃庭經(jīng)》曰:發(fā)神名蒼華。
《列仙傳》曰:容成公、黃帝善補(bǔ)導(dǎo)事,發(fā)白更黑。寧先生、稷丘君發(fā)白更黑。寧先生被發(fā),鼓琴,赤斧餌丹砂,毛發(fā)皆赤。阮丘被發(fā)覆耳。成璜道士兒丘與老子《黃庭經(jīng)》,讀三遍通之,俱入浮陽山,白發(fā)更黑,須長三尺馀。
《神異經(jīng)》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之,長一丈,頭發(fā)皓白,身人形而虎尾,與一玉女更投壺。
又曰:西方有人焉,不飲不食,被發(fā)東走,已往復(fù)來。其婦恒追掔錄之,不肯聽止。婦頭亦被發(fā),名曰狂,一名顛,一名覆。此人夫妻與天地俱生,狂走東西,以投晝夜。
《異苑》曰:有人誤吞發(fā),便得病,但欲咽豬脂。張口時(shí),喉中有一頭出受膏,乃取小鉤餌而引之,得一物,長三尺馀,其形似蛇而悉是脂??h於屋間,旬日融盡,惟發(fā)宰繕。
《列女傳》曰:吳伯陽妻顧昭君早寡,剪發(fā)以明志。
又曰:樂羊?qū)W書,其妻貞義,截發(fā)以供其費(fèi)。
又曰:廣漢馮季宰妻者,李氏之女,名珥字進(jìn),早寡無嗣,奉養(yǎng)繼姑,守心純固,以義自防。珥母愍其孤苦,陰有所許,珥斷發(fā)自明,鄉(xiāng)人稱之。
《陳留風(fēng)俗傳》曰:小黃縣者,宋地陽武東黃鄉(xiāng)也。因黃水以名縣。沛公起兵野戰(zhàn),喪皇妣于黃鄉(xiāng)。天下平定,乃使使者梓棺招魂幽野,於是丹蛇在水,自灑濯入梓棺,其浴處有遺發(fā),故謚曰昭靈夫人。
《益部耆舊傳》曰:蜀郡公乘會妻,同縣張氏女也。會早卒,后欲問者,女乃斷發(fā)割耳,以明不嫁。
車頻《秦書》曰:苻堅(jiān)建玄十八年,新羅國獻(xiàn)美女。國在百濟(jì)東,其人多美發(fā),發(fā)長丈馀。
《林邑國記》曰:朱崖人多長發(fā),漢時(shí)郡守貪殘,縛婦女,割頭取發(fā),由是叛亂,不復(fù)賓伏。
《廣志》曰:黃頭夷,發(fā)黃如苕帚。
戴延之《西征記》曰:陜縣大城西北角,水漫涌起,勃郁方數(shù)十丈,有如物居水中。父老云,銅翁仲頭發(fā)常與水齊。晉軍至,發(fā)不復(fù)出,惟見水黑,嗟嗟有聲,聲聞數(shù)里。翁仲本在大司馬門外,為賊所徙,至此而沒。
《譚藪》曰:后魏盧景裕生而頭發(fā)白,有四十九莖,因名曰白頭。
王子年《拾遺錄》曰:帝嚳高辛氏,娶於諏氏女,女生而發(fā)與足齊,墜地能言,乃納於帝。
又曰:張儀、蘇秦二人共遞剪發(fā)以相活,或傭力寫書,行遇圣人之文,無以題記,則以墨畫於掌內(nèi)及股里,夜還更以竹寫之。
晉左思《白發(fā)賦》曰:星星白發(fā),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白發(fā)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如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觀橘觀柚,一皓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愿戢子手,攝子之鑷,咨爾白發(fā),觀世之涂。靡不追榮,貴磺賤枯。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髦獻(xiàn)謨。甘羅乘軒,子奇剖苻。英英終賈,高論云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發(fā)臨拔,瞋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愚!甘羅自以辯慧見稱,不以發(fā)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厚鬢而獲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后要榮。咨爾白發(fā),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尊耆耋,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里,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shí)之宜,見嘆孔子,白發(fā)辭盡,誓以固泅攏昔臨玉顏,今從飛碰攏發(fā)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fēng)》。
○鬢
《說文》曰:鬢,頰發(fā)也。
《釋名》曰:其上鐐袖曰鬢。鬢,賓也,賓崖也,為面額之崖岸也。
《晉書》曰:魏造凌云殿,榜未題,匠誤釘之,使韋仲將縣橙書之。比訖,發(fā)鬢盡白,還戒子孫,宜絕此法。(撜,音鐙。)
《神仙傳》曰:薊子訓(xùn),鄉(xiāng)曲諸老鬢發(fā)白者,使宿昔之間皆黑。
崔豹《古今注》曰: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陳尚衣、陳巧笑。瓊樹始制為蟬鬢,望之縹緲如蟬翼,故曰蟬鬢。
《述異記》曰:尹雄年九十,左鬢生角長半寸。
吳質(zhì)表曰:質(zhì)已四十三矣,白發(fā)生鬢。
○髻
《說文》曰:髻,結(jié)發(fā)也。
《漢書》曰:尉他魋髻。(服虔注曰:今兵推頭結(jié)也。)
《續(xù)漢書·五行志》曰:桓帝玄嘉中,京師婦女作墮馬髻。墮馬髻者,側(cè)在一邊,自梁冀家所為,京師皆效。天戒若曰:"冀婦女將收捕,吏卒頓曳,令髻傾邪。"
《東觀漢記》曰:梁鴻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又曰:馬廖上表長樂宮曰:"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王隱《晉書》曰:賈后作頡子髻。太子見頡子象。(干寶《晉紀(jì)》曰:初,賈后造首紒,以繒縛其髻,天下化之,名頡子髻也。紒,戶計(jì)切。)
《搜神記》曰:玄康中,婦人結(jié)髻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環(huán),名曰纈子髻。始自中宮,天下翕然化之。及其末年,有愍懷之事。
《唐書》曰:田悅既敗,謂其下曰:"吾不能自剄,公當(dāng)斬吾首以取功勛。"眾皆憐之曰:"死生以之。"悅曰:"吾雖死,寧忘厚意於城下乎?"乃自割一髻,以為要誓。於是將士各斷其發(fā),結(jié)為兄弟,誓同生死。
《唐書》曰:中天竺國人,皆為螺髻於頂,馀發(fā)剪之使拳。
《世說》曰:王曇孫年十四便歌,謝公召至,曇孫作兩丸發(fā)。
《梁冀別傳》曰:冀未誅時(shí),婦人作不聊生髻。
《神仙傳》曰:麻姑至蔡經(jīng)家,是好女子,年十八許,作髻,馀發(fā)散垂之至腰。
枚乘《梁苑園賦》曰:若乃采桑之婦,連袖方路,摩陀長髻,便娟數(shù)顧。
●卷三百七十四 ◎人事部十五
○髭
《釋名》曰:口上曰髭,髭,姿也,為姿容之美色。
《說文》曰:髭,口上須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曰:王子朝使告諸侯曰:"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職。至於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圣,無惡於諸侯。"
班固《幽通賦注》曰:衛(wèi)蒯聵亂,子羔滅髭鬢,衣婦人衣逃,得出。曰:"父子爭國,吾何為其間乎?"
○須髯
《釋名》曰:頤下曰須。須,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須生也。亦取須體長而后生也。在頰耳旁曰髯,隨口動(dòng)搖,髯髯然也。
《說文》曰:須,面上毛也。
《春秋玄命苞》曰:發(fā)精散為須髯。
《左傳·宣二年》曰:宋城,華玄為植,(植,將主也。)巡功。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fù)來。"(于思,多髯之貌。)
《左傳·昭七年》曰: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鬛者相。(發(fā),須也。欲光夸魯侯。)
《左傳·昭十七年》曰:吳伐楚,戰(zhàn)于長岸。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馀皇。(余皇,舟名。)吳公子光請於眾曰:"喪先王之乘舟,豈惟光之罪,眾亦有焉。請藉取之,以救死。"(藉眾之力,以取舟也。)使長鬛者三人,(長鬛者,多髯,與吳異形狀,詐為楚人也。)潛伏於舟側(cè),曰:"我呼馀皇,則對。"師夜從之。三呼,皆迭對。楚人從而殺之,楚師亂,吳人大敗之,取馀皇以歸。(言光有謀也。)
《史記》曰:秦太后拔嫪?dú)表毭迹瑸榛抡摺?br>
又曰:漢高祖為人隆準(zhǔn)而龍顏,美須髯。
《漢書》曰:霍光長七尺三寸,白晳,疏眉目,美須。
又曰:朱博為瑯琊太守,曹掾吏皆移病臥。博問其故,對曰:"故事,二千石新到,遣吏存問致意,乃敢就職。"博奮髯抵幾曰:"觀齊兒欲以此為俗耶!"乃行罷諸病吏,白巾走出府門??ぶ写篌@。
又《王莽傳》曰:莽聞漢兵起,愈恐,欲外示自安,染其須發(fā),進(jìn)天下所徵淑女備嬪御。
《東觀漢記》曰:吳良為東平王所薦,詔曰:"前見良頭須皎然,衣冠甚偉,求賢助國,宰相之職,今以良為議郎。
《后漢書》曰:岑彭、吳漢圍隗囂於西城,公孫述將李育守上邽,帝留蓋延、耿弇圍之。車駕東歸,敕彭書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即平隴,復(fù)望蜀。每一發(fā)兵,頭須為白。"
又曰:溫序拜謁者,遷護(hù)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將茍宇所拘劫,宇謂序曰:"子若與我并慮同力,天下可圖也。"序大怒,叱宇,因以節(jié)撾殺人。宇曰:"此義士死節(jié),可賜以劍。"序受劍,銜須於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逼殺,無令須污土。"遂伏劍死。
《續(xù)漢書》曰:司馬直,字叔異。潔白,美須髯,容貌儼然,鄉(xiāng)閭奉之如神。
《魏志》曰:初,蘇則及臨淄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fā)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常從容曰:"吾應(yīng)天受禪,而聞?dòng)锌拚撸我玻?quot;則謂吻見問,髯悉張,欲正論以對。侍中傅選掐則曰:"不謂卿也。"乃止。
又曰: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嚴(yán)憚焉。后有曰琰怨謗者,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無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虬須直視,若有所忽。"遂賜死。
又曰:任城王章為北中郎將,討烏桓有功,歸。太祖喜,捋章須曰:"黃須兒,定大奇!"
《魏略》曰:劉雄鳴詣太祖,太祖執(zhí)其手謂曰:"孤方入關(guān),夢得一神人,即汝耶!"乃厚賜之,后亡。太祖平漢中,來降,太祖捉其須曰:"老賊,真得汝矣。"
又曰:任城王性剛勇而黃須。北伐烏丸,王聞之曰:"我黃須,定可使。"劉備使劉封挑戰(zhàn)。王罵曰:"賣履舍長,而使假子拒汝公乎!我黃須來擊之。"
《吳錄》曰:朱桓還屯濡須,權(quán)祖之?;阜钣x曰:"臣當(dāng)遠(yuǎn)去,愿一捋陛下須,無復(fù)恨。"權(quán)憑幾前席,桓進(jìn)捋須曰:"臣今日真謂捋虎須也。"
《獻(xiàn)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曰:"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大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也。"
《蜀志》曰:張?jiān)閯㈣皬氖?,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quot;昔吾為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shí)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也。先主常銜其不遜,后誅之。
又曰:馬超來降,關(guān)羽護(hù)前,書問諸葛亮,亮答書曰:"孟起當(dāng)與益德爭先,未若髯之絕倫。"羽多須,故亮謂之髯。
《晉書》曰:羊祜既卒,武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淚沾須,皆為冰焉。
鄧粲《晉紀(jì)》曰:湞陽令羊嗣,貪而不治,縣功曹吏共逐嗣。嗣饒須,乃以嗣淖沈闌中。始興太守尹虞聞,大怒,手劍功曹。(虞,字王卿,長沙人也。)
又曰: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鬢皓白,時(shí)人謂之王白須。
又曰:張華多須,常以帛纏之,陸云見之,笑不能止。
又曰:桓溫少與沛國劉惔善,惔常稱之曰:"溫眼如紫石棱,須似猬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
《晉中興書》曰:冉閔殺石鑒及羯胡數(shù)萬人。于時(shí)人有高鼻多須者,無不濫死。
崔鴻《前趙錄》曰:劉聰以讒慝故誅詹事曹光。光臨刑,舉止自若,謂刑者曰:"取席敷之,無令土污吾須。"
又曰:劉玄海,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二尺馀,當(dāng)心有赤毫三根,長三尺六寸。
又《前秦錄》曰:苻堅(jiān)每日:"自王丞相薨后,須發(fā)中白。"(王丞相,猛也。)
《宋書》曰:山陰公主淫恣,見褚彥回悅之,以白帝,帝令就之。彥回不從,主曰:"君髭須如戟,何無丈夫意?"
《南史》曰:宋武帝狎侮群臣,各有稱目,多須者謂之羊。
《三國典略》曰:齊許惇長須,垂至帶。省中號為長鬛公。文宣嘗因酒酣,握惇須稱美。遂以刀截之,惟留一握。惇不敢復(fù)長,人號為齊髯公。
又曰:侯景使宋子仙等執(zhí)梁湘東王世子方諸及中撫軍長史鮑泉、司馬虞預(yù)于郢州。是日,子仙等至,百姓奔告方諸,以五色雜彩編鮑泉白須,對之雙六,弗之信也。告者既眾,方命闔門??h門未下,子仙已入,方諸等膜拜,而鮑泉遁于床下。子仙窺見泉素髯間彩,疑愕憚之。及其被執(zhí),莫不驚笑。
又曰:李庶,黎陽人,魏大司農(nóng)諧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梁客。徐陵謂其徒曰:"江北惟有李庶可語耳。"庶無須髯,人謂天閹。崔諶嘗玩庶曰:"教弟種須,取錐刺而為竅,以馬尾插之。"世傅諸崔多惡疾,以呼沲為墓田,故庶答之曰:"先以方回施貴族,藝眉有效,然后樹須。"邢邵笑謂諶曰:"卿不諳李庶,何故犯之?"
又曰:周太子赟有失德,柱國王軌因淖社上壽,捋武帝須曰:"可愛好老公,恨后嗣弱耳。"
《唐書》曰:太宗幸翠微宮,授司農(nóng)卿李緯為民部尚書,房玄齡時(shí)在京城留守。會有自京師來者,太宗問曰:"玄齡聞李緯拜尚書,如何?"對曰:"玄齡但云李緯大好髭須,更無他語。"太宗遽改授緯洛州刺史。
又曰:李勣病,驗(yàn)方:須灰可以療之。太宗乃自剪須為其和藥。勣頓首見血,泣以陳謝。帝曰:"吾為社稷計(jì)耳,不煩深謝。"
又曰:李光弼母有須數(shù)十莖,長五六寸。
《晏子》曰:湯長頭而髯,伊尹蓬頭而髯。
《孫卿子》曰:傅說之狀禿,無須眉。
《莊子》曰:孔子往見盜跖,歸,到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曰:"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耶?"孔子曰:"然。吾所謂無病而自灸。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孔叢子》曰:子高曰:"臣見臨屠商焉,身修八尺,須髯如戟,面正紅白,幼女不敬之,無德故也。"
又曰:子思如齊,齊之嬖臣美須眉立乎側(cè),君指而言曰:"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須眉於先生也。"子思答曰:"非所愿也。但欲君修禮義。富百姓,使伋得寄孥於君之境內(nèi),則其庸多矣。"
《呂氏春秋》曰:豫讓欲報(bào)趙襄子,滅須去眉,自刑以變?nèi)荨?br>
《抱樸子》曰:有古疆者,自言四千歲,敢為虛言云:見堯?yàn)槿碎L大,美須發(fā)。
《風(fēng)俗通》曰:不舉生鬢須子。俗說:人十四五乃當(dāng)生鬢須,今生而有,妨害父母也。謹(jǐn)按《周書》,靈王生而有髭,王甚圣神,亦克修其職,諸侯服,享二世,休和安在,其有害乎?
《世說》曰:鍾毓兄弟警悟過人,每有嘲語,未嘗屈躓。毓語會:"聞安陵能作調(diào),試共視之。"於是與弟盛飾共載,從東門至西門,一女子笑曰:"車中央殊高。"二鍾都不覺。車后一門生云:"向已被嘲。"鍾愕然。門生曰:"中央高者兩頭羝膻。"毓兄弟多須,故以此調(diào)之。
又曰:郄超為桓溫記室參軍,有奇才、多髭髯,荊州為之稱"髯參軍。"
《語林》曰:庾公道:"王尼子非惟事事勝人,布置須眉亦勝人。我輩皆出其轅下。"
《俗說》曰:有人詣謝益壽云:"向在劉丹陽坐,見一客殊毛。"謝曰:"正是我家阿瞻。"瞻多須,故云爾。
《廣陵列士傳》曰:劉瑜字季節(jié),舉方正,對策高第,人呼為長須方正。
《列仙傳》曰:丁次卿,漢順帝時(shí)人。至娶婦家,未見禮異。婦出謁客,須髯郁然,其家謝之。次卿舉手向婦,須髯即去。
郭璞《洞林》曰:東中郎參軍周稚琰封蠶蛾、蛓蟲,使璞射之。璞曰:"射覆得此大落度,必是蠶蛾及毛蠹。"稚琰饒須,故因以調(diào)之也。
○睫
《說文》曰:睫,映目旁毛也。
《釋名》曰:睫,接也,捶於匡而相接也。
《漢書》曰:袁盎曰:"陛下居代時(shí),太后嘗病二年,陛下不交睫解衣。"
謝承《后漢書》曰:趙昱字玄達(dá),年十三,母病二月,昱慘戚消瘦,眼不交睫。
《列子》曰: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察盜,於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晉使視盜,千百無遺。趙文子曰:"周諺有言:'見淵中魚不祥。'郄雍必死。"俄而群盜殺之。
裴玄《新語》曰:尹氏之鏡,數(shù)睫照形。蒸食,曾不如三錢竹箅。
○髑髏
《說文》曰:髑髏,頭也。
《廣雅》曰:髑髏,謂之顙顱也。
《魏略》曰:王忠,先因饑啖人五官,將戲,因從駕出行,過冢間,無何,令俳取道邊死人髑髏,系著忠馬戲笑。
《莊子》曰:列子行食於道,見百歲髑髏,搴蓬而指之曰:"惟予與汝未嘗死、未嘗生也。"
又曰:莊子之于楚,見空髑髏,骯然有形。擊之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鋮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凍餒之患而為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向子之談?wù)撸妻q人也。睹子所言,皆生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shí)之事,泛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顰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之勞乎?"
《南州異物志》曰:烏滸人得髑髏,破之以飲酒。
盛弘之《荊州記》曰:長沙浦坼縣有呂蒙冢,中有髑髏極大。蒙形既長偉,疑即蒙髑髏也。
裴淵之《廣州記》曰:盧循襲廣州,風(fēng)火夜發(fā),奔逸者數(shù)千。而已循除燒骨,數(shù)得髑髏三萬馀,於江南洲上作大坑葬之,今名為共冢。
《續(xù)搜神記》曰:永嘉五年,高榮為高平戌邏王。時(shí)曹嶷賊寇,離亂人民,人民皆塢壘自固,見山中火起,飛埃絕焰千馀丈,樹巔火焱,響動(dòng)山谷。又聞人馬鎧甲聲,謂嶷賊上。人皆怕懼,并嚴(yán)出欲擊之。引騎到山下,無有人,但見碎火來灑,人袍、鎧馬、毛鬛皆燒,於是軍人走還。明往視,山中無燃火處,惟有髑髏百頭,布散山中。
張衡《髑髏賦》曰:張平子將游目於九野,觀化乎八方,顧見髑髏委於路旁,下?lián)嗳?,上?fù)玄霜,平子悵然而問之:"子將并糧推命以夭逝乎?奔喪此土,流遷來乎?為是上知,為是下愚。"答曰:"吾宋人也。姓莊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公子何以問之?"對曰:"我欲告之於五岳,禱之於神祗,起子素骨,反子四支。"髑髏曰:"死為休息,生為役勞。冬冰之凝,何如春水之消!況我已化,與道逍遙,與陰陽同其流,玄氣全其樸,云漢為川池,星宿為珠玉,雷電為鼓扇,日月為燈燭。合體自然,無情無欲;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卷三百七十五 ◎人事部一十六
○肉
《說文》曰:脢,(音梅。)背肉也。胂,(音身。)夾脊肉也。瘜,(音息。)寄肉也。
《釋名》曰:肉,柔也。
《禮記·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適齊,長子死,葬於瀛、博之間,號之曰:"骨肉歸於土,魂氣無不之。"
《左傳·宣公十二年》曰:楚子北,師次幼捎阝,將飲馬於河而歸。聞晉師既濟(jì),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zhàn)。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zhàn)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敖為無謀矣。戰(zhàn)若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
《史記》曰:晉公子重耳在齊五年,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以行。行遠(yuǎn)而覺,重耳引戈欲殺咎犯,咎犯曰:"殺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偃,咎犯名也。)
《呂氏春秋》曰:齊有人一居?xùn)|郭,一居西郭,幸而相遇飲酒,曰:"須肉。"各抽刀自割相啖,乃至于死。
《交州名士傳》曰:張重字仲篤,舉計(jì)。漢明帝易重,問何短小,重曰:"陛下欲得其才,將稱骨度肉也。"
《唐書》曰:先天中有王知道母患骨蒸,醫(yī)云須得生人肉食之。知道遂密割股上肉半斤許,加五味以進(jìn)。母食之便愈。
黃帝《素問》曰:"脾主肉,久坐傷肉。脾熱者,色黃而肉軟。"
《楚辭·大招》曰:豐肉微骨,體便狷只。
○皮膚
《釋名》曰:皮,被也,被覆體也。膚,布也,布在表也。
《禮記》曰: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yīng)規(guī)、矩、繩、權(quán)、衡。短毋見膚,(衣取蔽形。)長無被土。
《毛詩·碩人》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孝經(jīng)》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之,肌膚若冰雪。
《商子》曰: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腹,苦其心意,勞其四肢。
《抱樸子》曰:素顏紅膚,惑其目;清商流徵,亂其聽。
《列異傳》曰:蔡經(jīng)與神交,神將去,家人見經(jīng)詣井上飲水,上馬而去。視井上,俱見經(jīng)皮如蛇蛻,遂不還。
《西京雜記》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fēng)流,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
《新論語》曰:發(fā)生於皮,去發(fā)而皮不知。
王子年《拾遺錄》曰:燕昭王三年,廣延之國去燕七萬里,或云在扶桑之東,獻(xiàn)善舞者二人,一名提波,一名攜漢,并玉晳凝膚,骨輕氣馥,綽約婉妙,絕古無倫。
《語林》曰:賈充問孫皓何以剝?nèi)嗣嫫?,皓曰?quot;憎其顏之厚也。"
○骨
《說文》曰:骨,體之質(zhì)也,肉之核也。
《釋名》曰:骨堅(jiān)而滑也,似木枝格。
《孝經(jīng)援神契》曰:周道衰,路有饑骨,血成池。
《史記》曰:楚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玄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曰:"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又曰: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dú)其言在耳。"
《帝王世紀(jì)》曰:殷時(shí)有仙女名昌容,隔肉見骨。
《東觀漢記》曰:陳寵字昭公,為廣漢太守。先是雒縣城南每陰雨,常有鬼哭聲,寵使案行,昔歲倉卒,時(shí)骸骨不葬者多,寵乃敕縣葬埋,由是即絕。
《晉書》曰:桓溫生未期,溫嶠見曰:"此兒有奇骨相,可使啼。"嶠曰:"真英物也,因名溫。"
《尸子》曰:徐偃王有筋無骨。
《公孫尼子》曰:多食甘者有益於肉,而骨不利。
《燕丹子》曰:田光曰:"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武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賈子》曰:文王晝臥,夢人登城呼曰:"我東北陬槁骨也,速以人君葬我。"文王曰:"諾。"覺召吏,令以人君葬之,吏曰:"以五大夫葬之。"文王曰:"吾夢中已許之。"民聞之曰:"我君不以夢故背槁骨,況生人乎?"乃下信其上。
《孔叢子》曰:孔附謂陳王曰:"梁人有揚(yáng)由者,伎巧過人,骨騰肉飛。"
《國語》曰:吳伐越,隳會稽,獲骨焉,一節(jié)專車,使問仲尼,曰:"禹致群臣於會稽,防風(fēng)氏后至,戮之,其骨專車,此為大矣。"
《新序》曰:文王之葬枯骨,無益眾庶,眾庶悅之,恩義動(dòng)人也。
《列仙傳》曰:寧封,黃帝時(shí)陶正,有神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之,教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骨。時(shí)人葬之,謂之封子。
《列異傳》曰:蔣子文,漢末為秣陵尉,自謂骨青,死當(dāng)為神。
《西京雜記》曰:戚姬以百煉金為彄環(huán),照見指上骨。(彄,革候切。)
王子年《拾遺錄》曰:沐胥國人忽復(fù)化為老叟,俄而即死,臭爛盈屋,人有除燒其骸骨於糞土之中,復(fù)還為人矣。
《搜神記》曰:有談生無婦,有女來為其婦,三年生一兒,曰:"慎勿以火照我。三年后可照。"生盜照之,腰已上皆肉,腰以下但枯骨,婦求去。
《續(xù)搜神記》曰:司徒蔡謨親有王蒙者單獨(dú),常為蔡公所收養(yǎng)。蒙長才五尺,似為無骨,登床輒令抱上。
《扶南傳》曰:頓遜國人死,鳥葬或火葬。鳥葬者,病困便歌舞,送郭外,有鳥如鵝,綠色,飛來萬許,啄食都盡,斂骨焚之,沉於海水,此必生天上。鳥若不食,自悲傷,乃就火葬,取骨埋之。
《世說》曰:王右軍目陳玄伯塊壘有正骨。
司馬相如《美人賦》曰:皓體陳露,弱骨豐肌。
○筋
《說文》曰:筋,體之力也,可以相連屬作用也。
《釋名》曰: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玄也。
《禮記·曲禮》曰: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左傳·哀公上》曰:衛(wèi)太子禱曰:"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zhèn)约笫?,無作三祖羞。"
《公孫尼子》曰:多食苦者而筋不利,多食辛者有益於筋而氣不利。
《韓子》曰:淖齒之用齊,擢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
《論衡》曰:命富之人,筋力自強(qiáng);命貴之人,才知自高。
《物理論》曰: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易於反手;不得其人,則難於拔筋。
○脈
《釋名》曰:脈,幕也,絡(luò)一體也。
《史記》曰:扁鵲以長桑君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病結(jié),特以診脈為名耳。
又曰: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居二日半,簡子寤。
又曰: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曰:"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鵲曰:"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dāng)聞其耳鳴而鼻張,揗其兩股以至於陰,當(dāng)尚溫也。"中庶子聞,入報(bào)虢君。虢君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扁鵲曰:"若太子病者,所謂尸蹶者也。是以陽脈不遂,(音隊(duì))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nèi)行,下內(nèi)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luò),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
又曰: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宰瑟脈,不治恐腎攏"桓侯曰:"寡人無疾。"
又曰:齊太倉公淳于意,少而喜醫(yī)。更師同郡玄里陽公,受其脈書上下經(jīng)、五色診、奇(音羈。)咳術(shù)、揆度陰陽,診病知人死生。
《漢書》曰:王莽得翟義黨王孫度,使太醫(yī)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音庭。)導(dǎo)其脈,知其所終始,云可以治病。
《后漢書》曰:郭玉為人善別脈,知人生死。章帝令童男著女子之衣,詐云其病,使玉診脈。玉曰:"此女雖言病,據(jù)脈陽盛陰微,臣謂非女子。"帝善之。
《三國典略》曰:周武帝不豫,止於云陽宮,內(nèi)史柳昇私問姚僧坦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對曰:"天子上應(yīng)天心,非愚所及。凡庶如此,萬無一全。"
《鹖冠子》曰:魏文侯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并醫(yī),其孰最善?"扁鵲曰:"長兄視神,故名不出家;仲兄視毫毛,故名不出閭;鵲針人血脈,救人生死,名聞天下。"
《燕丹子》曰:田光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
《論衡》曰:王莽時(shí)省五經(jīng),平章句,弟子郭略夜定舊記,死於燭下,精思不任,脈絕氣滅。
崔玄始《正論》曰:風(fēng)俗者,國之脈診也。年穀如其肌膚,肌膚雖和,而脈診不和,亦未為休也。
○髓
《說文》曰:髓,骨中脂也。
《史記》曰:扁鵲過齊,桓侯客之。后五日復(fù)見,望桓侯而退走?;负钍谷藛柶涔省1怡o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能及;宰瑟脈,針石所能及;在腸胃,酒醪之所能及;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后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鵲已逃去?;负钏焖馈?br>
又曰:勾踐頓首再拜,答子貢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zhàn),困於會稽,痛入於骨髓。"
《帝王世紀(jì)》曰:紂斬朝涉之脛而觀其髓。酈善長《水經(jīng)注》曰:"淇水歷汲郡西南,出朝歌城西北,東南逕朝歌臺下,俗謂之陽河水也。紂在臺上,見老人晨將渡水,而沉吟難濟(jì),紂問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實(shí),故畏寒。紂乃於此斮脛而視髓。"
○腦
《左傳·僖下》曰:晉文公夢與楚王搏,楚子伏已而盬其腦。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杜預(yù)注云:腦能柔物。)
《春秋玄命苞》曰:腦之為言在也,人精在腦。
《韓詩外傳》曰:禽息,秦大夫,薦百里奚,不見納。繆公出,當(dāng)車以頭擊闑,(五結(jié)切。)腦乃精出,曰:"臣生無補(bǔ)於國,不如死也。"繆公感寤而用百里奚,秦以大化。
《史記》曰:昔趙襄子以其姊為代王妻。后與王遇於句注之塞,廚人進(jìn)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涂地。
《三國典略》曰:齊南陽王綽與齊王俱五月五日生,武成以綽母李夫人非嫡,故貶之為弟。俗云:其日生者,腦不壞爛,死后逾一年方許收殮,毛發(fā)不落,如生人焉。
《神異經(jīng)》曰:西荒中有人,長短如人,著百結(jié)敗衣,手足虎爪,名模豹。見人獨(dú)自,輒就人欲食腦,先捕虱。人伺其臥,舌出盤地丈馀,便燒石投其舌,於是絕氣而死。若不如此,寤而輒食人腦。
《列異傳》曰:陳倉有得異物,其形不類豬,不似羊,莫能名。以獻(xiàn)秦穆公。道遇二童子,曰:"此名為蝹(音衤奧。)述,常在地下,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以柏?zé)漕^。"
《西京雜記》曰:廣陵王胥有勇力,恒於別囿學(xué)格熊,后遂空手搏之,陷腦而死。
○血
《釋名》曰:血,濊也,流濊濊也。(濊,乎會切。)
《禮記·檀弓》曰:高子皋之執(zhí)親之喪也,泣血三年。
《左傳·莊公八年》曰:齊侯田于貝丘,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fèi)。弗得,鞭之,見血。
又《成公上》曰:齊晉將戰(zhàn),郤克傷於矢,流亞及屨,未絕鼓音。張侯曰:"余病矣。"郤至曰:"自師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張侯,解張也。朱,血色,血色久則殷。今人謂朱黑殷也,言血多污車輪后不敢息也。)"
《春秋考異郵》曰:龍門之下血如江。(宋均曰:龍門戰(zhàn)在魯桓十三年。)
《易·屯卦》曰: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尚書·武成》曰:紂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孔安國注曰:流漂舂杵。)
《論語·季氏》曰:君子有三誡:血?dú)馕炊?,誡之在色;血菩藿剛,誡之在斗;血?dú)饧人?,誡之在得。
《漢書》曰:申屠嘉為丞相,鄧通居上傍,怠慢嘉。嘉為檄召通,責(zé)曰:"朝廷者,高帝朝廷也。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dāng)斬。"通頓首,血出不解。文帝度嘉已困通,持節(jié)召通而謝嘉。
《漢書》曰:息夫躬坐咒詛下獄,仰天大呼,血打鼻出,食頃而死。
《東觀漢記》曰:逢萌隱瑯琊不勞山,非禮不動(dòng),聚落化之。北海太守遣吏奉謁,萌不諾。太守遣吏捕之,民相率以石擲吏,皆流血奔走。
又曰;耿秉為征西將軍,鎮(zhèn)撫單于以下。及薨,南單于舉國發(fā)哀,犁面流血。
謝承《后漢書》曰:吳郡媯皓字玄起,父為南郡太守,坐事系獄。皓懷小石,至公卿間輒出石,叩頭其上,流血覆面,父系得免。
虞預(yù)《晉書》曰:玄康玄年,河間、成都二王舉兵向京都,朝廷北討,徵嵇紹為侍中。王旅不振,敗績於湯陰,百官侍衛(wèi)莫不潰散,惟紹以身捍寇。兵突御輦,飛矢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cè),血濺御服。及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又曰:丞相府?dāng)囟竭\(yùn)令史淳于伯,血逆流著柱,終柱末二丈三尺,旋復(fù)流下四尺五寸,百姓咸稱其冤。
《晉書·張軌傳》曰:漢末,金城人陽成遠(yuǎn)殺太守以叛,郡人馮忠赴尸號哭,歐血而死。
又曰:桓溫父彝為韓晃所害,涇令江播預(yù)焉。溫時(shí)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fù)讎。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伏都有膂力,善尺牘,攻石閔不克,為閔所殺,橫尸相枕,血流成渠,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皆斬之,死者二十馀萬。于時(shí)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
又《北燕錄》曰:馮躍宴郡僚,忽有血流左臂,躍惡之。從事中郎王乘因陳苻命之應(yīng),躍戒其勿言。
《南史》曰:蕭睿明母病風(fēng),積年沉臥。睿明晝夜禱祈,時(shí)寒,下淚為冰,叩頭血出,亦為冰不溜。
《陳書》曰:吳明徹殺王琳,有一叟以酒脯來至,號酹盡哀,收其血,懷之而去。
《三國典略》曰:齊主於涼風(fēng)堂召孝昭第二子百年,遣左右亂捶擊之。又令曳以繞堂,所行之處,血皆遍地。
又曰:齊主將殺開府高德正,召而謂之曰:"聞爾病,我為爾針。"以刀子刺之,血流沾地。
又曰:周師圍江陵,謝答仁請守子城,梁主即授城內(nèi)大都督。既而召王裒謀之,裒以為不可。答仁請入不得,嘔血而去。
《唐書》曰:王君廓鎮(zhèn)幽州,會突厥入寇,君廓邀擊,破之。高祖大悅,徵入朝,賜以御馬,令於殿庭乘之而出,因謂侍臣曰:"吾聞藺相如叱秦皇,目眥出血,君廓往擊竇建德,將出戰(zhàn),李勣遏之,君廓發(fā)憤大呼,目及鼻耳一時(shí)流血。此之壯氣,何謝古人?不可以常例賞之。"復(fù)賜錦袍金帶。
又曰:輔公祏據(jù)江東反,發(fā)兵寇壽陽。命李孝恭為行軍玄帥以擊之。孝恭自荊州趣九江,將發(fā),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yōu)檠谧呓允?。孝恭舉止自若,徐諭之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自顧無負(fù)於物,諸君何見憂之深!公祏惡積禍盈,今承廟算,以致討。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徵。"
又曰:李思摩,頡利族人也。授右衛(wèi)將軍,從征遼東,為流矢所中,太宗親為吮血。
又曰;李子慎誣告其舅,以獲五品,其母見其著緋衫,覆面床下,泣涕曰:"此是汝舅血染者耶!"
又曰:玄宗幸蜀,次馬嵬,召左相韋見素,見素出店,為亂兵所撾,頭血流地。上遽令壽王傅詔止之。
又曰:天寶十五年,安祿山下將蔡希德攻陷常山郡,執(zhí)太守顏杲卿、長史袁履謙,殺掠人吏萬馀人,城中流血。
又曰;竇軌每臨戎對寇,或鞠挾月,身不解甲。其部眾無貴賤少長,不恭命即立斬之。每日被事,多所鞭撻,流血滿庭,見者莫不股栗。
又曰:劉審禮丁父憂去職,及葬,跣足隨車,流血灑地,行路稱之。
又曰:?;諡槔舨繂T外郎。巢賊犯京師,父蔚方病,徽與其子自扶藍(lán)(音藍(lán))輿,投竄山南。閤路險(xiǎn)狹,盜賊縱橫,谷中盜擊徽破首,流血被體,而捉輿不輟。
《莊子》曰:萇弘死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
《燕丹子》曰: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賈子》曰:炎帝、黃帝異母兄弟,各有天下之半,戰(zhàn)於涿鹿之野,流血漂杵。
《山海經(jīng)》曰:禹堙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五穀,以其地為臺。相繇,一名相仰。
《春秋后語》曰:燕太子丹,豫求天下名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無不立死者。(裴骃曰:言以匕首傷人血出,沾濡絲縷,便立死。濡,讀如儒也。)
《說苑》曰: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泣盡而繼之以血。
《幽明錄》曰:王伯陽亡,其子營墓得三漆棺,移置南崗。夜夢魯肅瞋云:"當(dāng)殺汝父。"尋復(fù)夢見。伯陽云:"魯肅與弟爭墓。"后於坐褥上見數(shù)升血,疑魯肅殺之故也。墓今在長廣橋東一里。
《汝南先賢傳》曰:陽安令趙規(guī)與朗陵太守黃萌爭水,規(guī)割指詛曰:"隨血所流入陽安界。"萌忿,殺規(guī)。小吏王朔復(fù)刺殺萌,朗陵官屬又殺朔。民於京山上為朔作祠壇,每水旱輒往祈禱。
《博物志》曰:戰(zhàn)斗死亡處有人馬血,積年化為磷,磷著地及草木,如霜露,略不可見。人行或有觸著,體便有光,拂拭便分散無數(shù)。又細(xì)咤聲如沙豆,住久乃滅。其人忽忽如失魂,經(jīng)日乃饞攏
《三輔舊事》曰:武帝發(fā)兵攻太子,連斗五日,白虎闕前溝中血沒足。
《世說》曰:阮步兵居喪不率禮,而志孝稱。當(dāng)葬母,先食肫飲酒,然后臨訣而哭,直云:"人言窮,我將窮矣!"因吐血一升,氣絕不如人,彌時(shí)乃蘇。
○膏
《春秋玄命苞》曰:膏者,神之液。
《文子》曰:人受變化,一月而膏,三月而脈。
《異苑》曰:滿奮豐肥,膚肉潰裂,每暑夏輒膏流汗溢。
●卷三百七十六 ◎人事部一十七
○心
《釋名》曰: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也。
《禮記·禮運(yùn)》曰: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又《祭義》曰: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
又《緇衣》曰: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又《大學(xué)》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左傳·莊公》曰:楚武王伐隨,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矣。"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故臨武事,將發(fā)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音門。)木之下。
又《昭公二十一年》曰:周景王鑄無射。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乎?"
《毛詩·柏舟》曰: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又《谷風(fēng)》曰: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又《小弁》曰: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又《巧言》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周易·上系》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尚書·仲虺之誥》曰:以義制事,以禮制心。
又《太甲下》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人以言拂違汝心,必以道義求其意,勿拒逆之。)
又《說命》曰:啟乃心,沃朕心。
又《泰誓》曰: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人執(zhí)異心不和諧。)予有臣三千,惟一心。(三千一心言同欲。)
又曰: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
又《酒誥》曰:誕惟厥縱淫逸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
又《周官》曰: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為德直道而行,于心逸豫,而各日美;為偽飾巧百端,于心勞苦,而事日拙不可為。)
《論語》曰:七十而縱心所欲,不逾矩。
又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史記》曰:吳公子季札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子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戰(zhàn)國策》曰:蘇秦為趙合從於楚威王,王曰:"秦,虎狼之國,不可親。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然如懸旌無所終薄。"
《漢書·張耳傳》曰:上從東垣過柏人,欲宿,心動(dòng),帝曰:"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又《鄭崇傳》曰:尚書令趙彩碟諂,素害崇,知其見疏,因奏崇與宗族通,疑有奸,請治。上責(zé)崇曰:"君門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東觀漢記》曰:許輔,平原人,為縣門下小吏??h令劉雄為賊所攻,欲以矛刺雄,輔前叩頭,以身代雄。賊等遂戟刺輔,貫心洞背即死。東郡太守捕得賊,具以狀上,詔書傷痛之。
《蜀志》曰:劉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眾南行,諸葛亮與友人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於此別。"遂詣曹公。
《晉書》曰:張華被誅。華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愛死,懼王室之難,禍不可測也。"
又曰:阮咸與籍為竹林之游,太原郭弈、高爽為眾所推,見咸而心醉,不覺嘆焉。
又曰:顧和。王導(dǎo)為揚(yáng)州,辟從事。月旦當(dāng)朝,未入,停車門外。周顗遇之,和方擇虱,夷然不動(dòng)。顗既過,顧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應(yīng)曰:"此中最是難測地。"顗入,謂導(dǎo)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導(dǎo)亦以為然。
《齊書》曰:陸惠曉匪躬清恪,風(fēng)神俊朗。何點(diǎn)每嘆曰:"惠曉心如明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
又曰:南陽宋玄卿,有志行,早孤,為祖母所養(yǎng)。祖母病,玄卿在遠(yuǎn)輒心痛。大病則大痛,小病小痛,以此為常。
《南史》曰:賀道養(yǎng)工下筮,經(jīng)遇工歌女,人病死,為筮之,曰:"此非死也,天帝召之歌耳。"乃以土塊加其心上,俄頃而蘇。
《唐書》曰:憲宗問宰臣為理之要何先?裴垍對曰:"先正其心。"上深然之。
又曰:魏州節(jié)度使田布以牙將史憲誠離間三軍,度眾終不為用,乃密表陳情,號哭拜授。其從事李石乃入啟父靈,抽刀刺心曰:"上以謝君父,下以示三軍。"言訖而絕。
又曰:昭宗龍紀(jì)玄年,杭州刺史錢镠攻宣州,下之,擒劉浩,剖心以祭周寶。
《國語》曰: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又曰:諺曰:"眾心成城。"
《老子》曰: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管子》曰: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修理。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晏子春秋》曰:景公田於署梁,十八日不返,晏子往見,公曰:"夫子何遽,得無有故乎?"對曰:"國人皆以君安野而好獸。"公曰:"夫以獄訟不正,則太士子牛存焉;社稷宗廟不享,則太祝子游存矣;倉廩不實(shí),申田存矣;國家之有馀不足騁乎,則吾子存焉。寡人有吾子,猶心有四支,故心得佚。"晏子曰:"若心有四支而得佚,則可令四支一日無心乎?"公罷田而返。
又曰:崔杼殺莊公,敢不盟者戟鉤其頸,劍承其心。晏子不與盟而出,上車,其仆將馳,晏子撫其手曰:"鹿生於山野,命懸於庖廚,嬰命有所懸矣!"成節(jié)而去。
又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聞之曰:"小子記之:胩子以一心事百君。"
《文子》曰: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
《列子》曰:魯公扈、趙嬰齊同見扁鵲,鵲曰:"公扈志強(qiáng)而氣弱,足於謀而寡斷;嬰齊志弱而氣強(qiáng),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救以神藥,既寤如初。於是公扈反嬰齊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不識。嬰齊反公扈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亦不識也。
又曰:龍叔謂文摯曰:"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從而向明理望之。既而曰:"噫!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圣人也!子心六孔通流,一孔不達(dá)(舊說圣人心有七孔)。今圣知為病者,或由此乎?"
孟子曰:人皆知糞其田,莫知糞其心,糞田不過苗利得粟,糞心易行而得所欲。何謂糞心?博學(xué)多聞。何謂易行?一欲止淫。
又曰:見孺子入井,皆有惻隱之心,非子父母也。無此心者,非人也;無善惡之心,非人也。
《莊子》曰:孔子曰:"凡人心險(xiǎn)於山川,難知於天。"
又曰:萬惡不可納於靈臺。(司馬注曰:心為神圣之臺。)
又曰:至人之用心若鏡,(郭象注曰:鑒物無錯(cuò)。)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來即應(yīng),去即止。)
《韓子》曰: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已董安于心緩,佩弦以自急。
《子思子》曰: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孫卿子》曰:君子之學(xué)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支,動(dòng)靜皆可為法。
《公孫尼子》曰:心者,眾知之要,物皆求於心。
《淮南子》曰: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dú)猓Y騁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門戶者是也。
《抱樸子》曰:昔西施心病,臥於道側(cè),蘭麝芬芳,見者咸美其容。
《篤論》曰:杜怒,與宋瓘書曰:"吾年五十不見廢棄者,遭明達(dá)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見亮,便刳心著地,正數(shù)斤肉耳,何足有所明耶!"
《傅子》曰:心有管龠,須言而發(fā)。
又曰:人皆知滌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異苑》曰:鄭玄師馬融,三載無聞,融鄙而遣還。玄過樹陰下假寐,夢見一父老以刀開其心,謂曰:"子何學(xué)矣?"於是寤而即反,遂精洞典籍。融嘆曰:"《詩》、《書》、《禮》、《易》,皆已東矣。"
《列女傳》曰:王子比干諫,紂以為妖言,妲己謂曰:"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竅有九毛。"遂剖視之。
《括地圖》曰:無咸民食土死即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復(fù)生,去玉關(guān)四萬六千里。
《風(fēng)俗通》曰:俗說無恙,無病也。凡人相問無病也。案《易傳》:上古露宿患恙蟲噬食人心,凡相訪,問曰:"無恙乎?"非謂病也。
《世說》曰:魏武云:"人欲危已,己輒心動(dòng)。"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刀密來我側(cè),我必心動(dòng),使戮汝,但勿言,當(dāng)厚相報(bào)。"懷刀者信焉,遂斬之。謀逆者挫氣。
又曰: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yuǎn),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梁想,覺魚鳥自來見親。"
《諸葛亮?xí)吩唬何嵝娜绯?,不能為人作輕重。
○肝
《說文》曰:肝,火藏也。
《釋名》曰:肝,幹也,於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木為幹也。
《樂動(dòng)聲儀》曰:五藏肝仁,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而有枝葉。
《史記》曰:盜跖日殺不辜壾,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
《漢書》曰:蒯通說韓信曰:"今劉項(xiàng)分爭,使人肝腦涂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shù)。"
又曰:息夫躬絕命辭曰:"涕泣流兮雚蘭,心結(jié)愲(音骨)兮傷肝。"
《魏末傳》曰:諸葛誕殺文欽。及城陷,欽子鴦虎先入,殺誕,啖其肝。
《續(xù)晉陽秋》曰:會稽太守謝琰拒孫恩,恩帳下都督張猛於后斫馬,琰墮地,遂殺之。高祖左里之捷生禽猛,送琰小子混,混刳肝,生食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北涼錄》曰:馬權(quán)兄為涼將綦母詡所殺。權(quán)后殺詡,食其肝。
《括地圖》曰:細(xì)民肝不朽,死八年復(fù)生,穴處,衣皮。
《莊子》曰:盜跖居太山,膾人肝而食之。
《呂氏春秋》曰:衛(wèi)懿公有臣弘演,有所使。翟人攻衛(wèi),殺懿公,盡食其肉,獨(dú)舍其肝。弘演至,報(bào)使見肝,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襮。"(音博)"因自殺,先出其肝,內(nèi)公之肝。"齊桓公聞之復(fù)衛(wèi)。(高誘注曰:襮,表也。)
《賈子》曰:武王伐紂,紂斗而死,棄之王門外。民蹈其腹,蹙其腎,踐其肺,履其肝。武王以幃守之,民褰而入,以石抵之者猶未止。
《唐書》曰:天寶三年,有星如月,墜于東南,墜后有聲。京師訛言:"官遣棖捕人肝以祭天狗。"人相恐,畿縣尤甚。發(fā)使安之。
《談藪》曰:徐擒好為體語,嘗體一人病癰,曰:"朱血夜流,黃膿晝寫,斜看紫肺,正視紅肝。"
○肺
《說文》曰:肺,水藏也。
《釋名》曰:肺,勃也,其氣勃郁也。
《毛詩·蕩·桑柔》曰: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博物志》曰:镠(音留)民其肺不朽,百年復(fù)生。
《白虎通》曰:肺所以義者何?肺者金之精,義者斷決西方,亦殺成萬物。故肺象金色,白系於鼻。
○脾
《說文》曰:脾,金藏也。
《釋名》曰: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氣,主化穀也。
陳思王《辯道論》曰:甘始論車師之西國,兒生,劈背出脾,欲其食少而努行也。
《白虎通》曰:脾之為言并也,所以并積氣。
又曰: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土尚任,養(yǎng)萬物,無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黃,系於舌。
○腎
《說文》曰:腎,水藏也。
《釋名》曰: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
《尚書·盤庚》曰:今我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布心腹,言輸誠于百姓以告志。)
《文子》曰:腎主鼻。
《白虎通》曰:腎所以知何?腎者水之精;知者進(jìn)止,無所疑惑,水亦進(jìn)而不惑,北方水,故腎黑陰,故腎雙居。
○膽
《說文》曰:膽,連肝之府也。
《史記》曰:吳既赦越王勾踐返國,苦身焦思,置膽於坐,臥即仰飲膽曰:"汝忘會稽之恥乎?"
《魏志》曰:樂進(jìn)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人。容貌短小,心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
又曰: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shí)程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不來攻。"太祖從之,紹果不往。太祖謂賈詡曰:"程昱之膽,過于賁育。"
又曰:袁紹既并公孫瓚,兼四州地,眾十馀萬,諸將以為不可敵。公曰:"紹志大而知小,色厲而膽薄,土地雖廣,糧食豐,適所以為奉吾也。"
《吳志》曰:呂蒙病篤,孫權(quán)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對曰:"朱然膽有馀,愚以為可任。"蒙卒,權(quán)假朱然節(jié),鎮(zhèn)江陵。
又曰:朱然長不過七尺,氣候分明,內(nèi)行修潔,其所文彩,惟施軍器,馀皆質(zhì)素,終日欽欽。常存戰(zhàn)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
《管輅別傳》曰:輅年十五,瑯琊太守單子春雅有才度,欲見輅,輅造之,客百馀人,有能言之士。輅謂子春曰:"府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jiān)剛,若欲相觀,懼失精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后而言。"子春大喜,酌三升,獨(dú)使飲之。於是輅與人人答對,言皆有馀。
《趙云別傳》曰:云字子龍。先主入益州,云留守營。曹公爭漢中地,運(yùn)米北山下,數(shù)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過期不還,云將數(shù)十人出圍視忠。值曹公揚(yáng)兵大出,云為前鋒所擊,且斗且卻,公軍散走,已復(fù)合,云陷敵,還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鼓震,以戎弩於后射公軍,公軍驚駭,因相蹂踐,墮漢水死者甚多。先主明日自來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
《宋書》曰:太學(xué)生會稽魏淮,以才學(xué)為王融所賞。既欲奉子良,而淮鼓成其事。太學(xué)生盧義、丘園賓竊相謂曰:"竟陵才弱,王中書無斷,敗在目中矣。"及融誅,召淮入,舍人省詰問,遂懼而死,舉體皆青。時(shí)人謂淮膽破。
《唐書》曰:武懿宗撫河北諸州。先是百姓有脅從賊者,后得歸來,懿宗以為同反,盡生刳,取其膽,然后行刑,流血盈前,言笑自若。
又曰:孫思邈對盧昭鄰曰:"膽欲大而心欲小。"
黃帝《素問》曰:膽者,中心之官,斷決出焉。
《白虎通》曰:膽者肝之府,肝者木之精,主仁。仁者苦不忍,故以膽斷。是以仁者有勇,故膽斷也。肝膽異處何?以其相為府也。肝者木精,木之為言牧也。人怒,無不色青目振張者,是其效也。
《西京雜記》曰:秦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掩心而來,即見腸胃、瘟糯歷然。人有疾病,在內(nèi)藏掩心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有邪心則膽張心動(dòng)。秦始皇帝以照宮人,膽張心動(dòng)者則殺之。
《世說》曰:姜維死時(shí)見剖,膽大如斗。
○胃
《說文》曰:胃,穀府也。
《釋名》曰:胃,圍也,受食物也。
《春秋玄命苞》曰:胃者,脾之府,主稟氣;胃者,穀之委。故脾稟氣也。
《魏略》曰:陳思王精意著作,食飲損減,得反胃病也。
《物理論》曰:腹胃五藏之府,陶治之大化也。
○腸
《說文》曰:腸,大小腸也。
《釋名》曰:腸,暢也。暢胃氣,去滓穢也。
《史記》曰:聶政刺殺韓累,因自披面抉眼,自屠出腸,遂以死。
又曰:衛(wèi)綰為中郎將,郎官有譴,常蒙其罪,不與他將爭;有功,常讓他將。上以為廉,忠實(shí)無他腸。
《后漢書》曰:董卓將兵擊韓遂,詔徵卓為少府,不肯就,上書言:"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弊腸狗態(tài),(言羌胡心腸畢弊惡,情態(tài)如狗也。)臣禁不能止。"
《魏略》曰:丁沖為司隸校尉,后數(shù)歲,遇諸將飲,美不能止,醉,爛腸而死。
《吳書》曰:孫堅(jiān)母懷堅(jiān),夢腸出繞吳昌門,寤而懼之,告鄰母,母曰:"安知非吉徵。"
《梁書》曰:王偉嘗為侯景作檄,檄湘東王。及景敗,獲偉,王怒,釘其舌,抽其腸而死。
《抱樸子》曰:欲得長生腸中清,欲得不死腸無屎。
《白虎通》曰:大腸小腸,心之府也,主禮。禮有分理,腸亦大小相承受也。
王子年《拾遺錄》曰:北有浣腸之國,從口中引腸出,出而浣濯之,更遞易其五藏。浣畢,嘯傲而飛焉。
《楚辭·九章》曰:惟郢路之遼遠(yuǎn),腸一夕而九回。
○膀胱
《廣雅》曰:膀胱謂之脬。(音胞)
《釋名》曰:胞,<韋包>(步交切。)也。<韋包>,虛空之言也,主以虛承水汋也?;蛟话螂祝泽w短而橫廣也。
《春秋玄命苞》曰:膀胱者,肺之府也。肺者斷決,膀胱亦常張有勢,故膀胱決難也。
○尻
《說文》曰:脽,尻也。(脽,音誰。)
《釋名》曰:尻,寥也,所在寥牢深也。
《漢書》曰:文帝嘗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之上天,顧見其衣尻帶后穿。(師古曰:衣尻帶后,謂衣當(dāng)尻上,而居革帶之下處也。)覺而之漸臺,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見鄧通,其衣后穿,夢中所見也。召問其姓名,文帝甚悅,尊幸之。
王隱《晉書》曰:成都王攻洛,大駕幸北城。上觀看孟豺,軍人擘尻面天子。豺后降長沙王,以豺軍人辱帝,東市斬之。
《晉中興書》曰:胡毋輔之子謙之醉,與父語,常呼父字,輔之亦不怪也。常窺輔之,厲聲曰:"彥國老年,不得為爾!將令我尻背東壁。"輔之遽呼入,與共飲酒。其為放達(dá)如此。
京房《易妖占》曰:人生子無尻,國主以仇亡。
《淮南子》曰:北方人下尻。
●卷三百七十七 ◎人事部十八
○長中國人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民長;君乘金而王,其民洪白長大。
《春秋演孔圖》曰:孔子長十尺,大九圍,坐如蹲龍,立如牽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
《周書》曰:丘陵之人專而長。
《史記》曰:胩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窺其夫。其夫?yàn)橄嘤瑩泶笊w,策駟馬,意氣陽陽,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以實(shí)對,薦以為大夫。
《漢書》曰:東方朔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yǎng)兄嫂。年十三學(xué)書,三冬文史足用。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
又曰:車千秋長八尺馀,體貌甚麗,武帝見而悅之。
又曰:金日磾,父以不降見殺,與母閼氏、弟綸俱沒入官,輸黃門養(yǎng)馬。日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yán),馬又肥好,上異而問之,以本狀對。上即日賜湯沐衣冠,拜為馬監(jiān)。
又曰:王商長八尺馀,身體洪大,容貌絕人。單于來朝,見商而拜。
又曰:王莽夙夜連率韓博士言:"有奇士,長一丈,大十圍,來至臣府,曰欲奮擊胡虜。自謂巨母霸,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瀕,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即日以大車四馬,建虎旗,載霸詣闕。霸臥則枕鼓,以鐵著食,此皇天所以輔新室。"
又曰:朱云字子游,魯人,少時(shí)通輕俠,借客報(bào)仇。長八尺馀,貌甚壯,以勇力聞。年四十,乃變節(jié)從博士白子友受《易》。
《東觀漢記》曰:馮勤字偉伯,魏郡人。曾祖父楊,宣帝時(shí)為弘農(nóng)太守,有八子,皆為二千石,趙、魏間榮之,號"萬石"焉。兄弟形皆偉壯,惟勤祖偃長不滿七尺,常自謂短陋,恐子孫似之,乃為子伉娶長妻,生勤,長八尺三寸。
又曰:賈逵長八尺二寸,京師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
華嶠《后漢書》曰:趙壹字玄淑,漢陽人,體貌魁梧,身長八尺,美須眉,望之甚偉。
范曄《后漢書》曰:虞延字子大,陳留人。延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絹,遂上升天,占者以吻吉。及身長六尺六寸,腰帶十圍,力能扛鼎。
又曰: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鄭玄,大會賓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長八尺,飲酒一斛,秀眉明目,容儀溫偉。
又曰:郭林宗儀貌魁岸,身八尺,聲如鍾。
袁弘《漢紀(jì)》曰:長樂衛(wèi)尉馬騰,其長八尺,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魏志》曰:許褚字仲康,長八尺馀,大十圍,容貌雄異,勇力絕人。
《晉書》曰:羊祜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太原郭奕見之曰:"此今之顏?zhàn)右病?quot;
《晉書·載記》曰:劉曜子胤,風(fēng)骨俊茂,爽朗卓然,身長八尺三寸M袖與身齊,多力善射、驍捷如風(fēng)云,曜因以重之。
《三十國春秋》曰:燕徵其東萊太守王鸞。鸞身長九尺,腰帶十圍,貫甲跨馬,不據(jù)鞍由鐙。燕王德見而奇其魁偉,賜之食,一進(jìn)一斛馀。德驚曰:"所啖如此,非耕而能飽?但才貌不凡,堪為貴人,可以一縣試之。"由是拜逢陵長,甚有治績。
崔鴻《前秦錄》曰:鹿缊字處默,西平人也。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清辯善論,雄武便弓馬,孝友貞亮,聲高一時(shí)。
車頻《秦書》曰:苻堅(jiān)時(shí)有申香,長十尺以上,為拂蓋郎。
裴景仁《秦書》曰:姚萇圍苻堅(jiān),遣仆射尹緯詣闕陳事。堅(jiān)見緯貌魁梧,志氣秀杰,腰帶十圍,瑰偉異常,驚而問曰:"卿於朕世,何為所作?"緯答曰:"尚書令史。"堅(jiān)笑曰:"卿宰相才也。"
《宋書》曰:南郡王義宣為荊州刺史,白皙美須眉,身長七尺五寸,腰帶十圍。
《齊書》曰:王茂先身長八尺,潔白美容儀。齊武帝布衣時(shí),常見之,嘆曰:"王茂先年少堂堂如此,必為公輔。"
又曰:劉善明,平原人也。長八尺九寸,質(zhì)素,不好聲色。
《北齊書》曰:肅宗孝昭皇帝,諱演,字延安。聰敏有識度,深沉能斷,不可窺測。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儀表望風(fēng),迥然獨(dú)秀。
《周書》曰:庾信字子山,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喜《春秋左氏傳》。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
《三國典略》曰:寇俊歸老,不復(fù)朝覲,天王思與相見,乃令入朝??∩黹L八尺,須發(fā)皓然,容止端詳,音韻清朗。天王與之同席而坐,因訪洛陽故事,不覺屢為前膝。
《唐書》曰:李義琰身長八尺,博學(xué)多識。高宗每有顧問,言皆切直。
《孟子》曰:曹文公弟曹交問曰:"聞文王七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淮南子》曰:朱儒問天高於修人,曰:"吾不知。"曰:"子雖不知,猶近之於我也。"故凡問事,必於近之者。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見吳王僚,僚望其顏色,甚可畏,長一丈,大十圍,眉開一尺。王僚與語三日,辭無復(fù)者。胥知王好之,每入言,倍有勇壯之氣。
《帝王世紀(jì)》曰:季歷之妃生文王昌,身長十尺。
又曰:禹長九尺九寸,殷湯長九尺。
《涼州記》曰:呂光字世明,連結(jié)豪賢,好施待士,身長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生肉印。性沉重,質(zhì)略寬大,有度量。時(shí)人莫之識,惟王猛布衣時(shí)異之,曰:"此非凡人。"
《司馬彪序傳》曰:朗祖父俊,字玄異,博學(xué)好古,侗儻有大度,長八尺三寸,腰十圍。儀狀魁岸,行與眾有異,鄉(xiāng)黨宗族,咸影附焉。
祖沖之《述異記》曰:苻健皇始四年,有長人見,身長五丈,語人張靖曰,今當(dāng)太平。新平令以聞,健以妖妄召靖,系之。是月霖雨,河、渭泛溢,蒲坂津監(jiān)登於河中流得大屐一只,長九尺三寸。足跡稱屐,指長尺馀,文深七寸。
《瑣語》曰:齊景公伐宋,至曲陵,夢見大君子甚長而大,大下而小上,其言甚怒,好仰。晏子曰:"若是則盤庚也。夫盤庚之長九尺有馀,大下小上,白色而髯,其言好仰而聲上。"公曰:"是也。""是怒君師,不如違之。"遂不伐宋也。
《世說》曰:滿寵、寵子偉、偉子奮,皆長八尺。
○長絕域人
《河圖玉板》曰:從昆侖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從昆侖以東得大秦國,人長十丈。從此以東十萬里得佻吐凋國,人長三丈五尺。從此以東千里得中秦,人長一丈。
《龍魚河圖》曰:天之東西南北極各有銅頭鐵額兵,長三千萬丈,三千億萬人。天之東西南北極各有金剛敢死力士,長三千萬丈,三千億萬人。天中有太平之都,有都甲食鬼鐵面兵,長三千萬丈,三千億萬人。
《尚書·洪范五行傳》曰:長狄之人,長蓋五丈馀也。
又曰:秦始皇時(shí)有大人身長五丈,足跡六尺。夷狄服,見於臨洮。天戒秦曰:勿大行夷狄之道,將受其禍云。
《左傳·文下》曰:冬十月,敗狄于咸,獲長狄僑如。富父終甥<木舂>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北門,以命宣伯。(得臣,因名宣伯。曰僑如,以旌其功。)
《公羊傳·文公》曰:長狄兄弟三人,一者之齊,王子城父殺之;一者之魯,叔孫得臣?xì)⒅?。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穀梁傳·文公》曰:魯文公十一年,叔孫得臣敗狄于咸,獲長狄也,兄弟三人,迭害中國,得臣善射,射中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於軾。
《春秋考異郵》曰:長狄兄弟三人,各長百尺。狄者陰氣,時(shí)中國衰,有夷狄萌。
《家語》曰:吳伐越,隳會稽,獲巨骨一節(jié),專車載焉。吳子使來聘魯,以問孔子,孔子曰:"丘聞昔禹致群臣於會稽之山,防風(fēng)氏后至,禹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客曰:"防風(fēng)何字也?"子曰:"汪罔之君,守封嵎之山,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罔氏,於周為長翟氏,今曰大人。"客曰:"人之長極幾何?"子曰:"長者不過十丈,數(shù)之極也。"
《魏略》曰:天竺國人皆長一丈八尺,車鄰國男女皆長一丈八尺。
《魏志》曰:咸熙二年,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馀,跡長三尺六寸。白發(fā),著黃單衣,戴黃巾,呼人王始語,云今當(dāng)太平。
《列子》曰:渤海之東有大壑焉,中有五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群圣居之,帝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歸。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沉於大海。帝馮怒,侵滅龍伯之國,使小。至伏羲、神農(nóng)時(shí),其國人猶長數(shù)十丈。
《淮南子》曰:東方之人長一丈。
《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傍蔭數(shù)國。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杖,釣魚為鮮,不足充餔。"(音逋)
《山海經(jīng)》曰: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堂。有一人蹲其上,張其兩臂。
《漢武故事》曰:公孫卿至東萊,云見一人長五丈,自稱巨公,牽一黃犬、把一黃雀,欲謁天子,因忽不見。
《神異經(jīng)》曰:東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長七丈,腹圍如長,箕頭,(箕頭,發(fā)煩亂也。)不飲食。朝吞惡鬼三千,暮吞二百,但吞不咋。(鋤各切。)此人以鬼為飯,以霧露為漿,名天郭,一名食耶,(吞食耶鬼。)一名黃父。(黃父,鬼俗人,依此名兩名之。)
又曰:西北海外有一人焉,長二千里,兩腳中間相去千里,腹圍一千六百里,但飲天酒(天酒,甘露也。)五,不食五穀魚肉,忽有饑時(shí),向天乃飽。好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干萬物,與天地同生,名無路之人,(言無路者,高大不可為路也。)一名仁(《禮》曰:仁也。)一名信,(與天地俱生而不沒曰信。)一名神。
又曰:西南大荒中有人焉,長一丈,其腹圍九尺,踐龜蛇,戴朱鳥,左手憑青龍,右手憑白虎,知河海斗斛,識山石多少,知天下鳥獸言語,知百穀草木鹽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先通,一名無不達(dá)。凡人見拜者,令人神知。
又曰:東南隅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并高千里,腹圍百輔,(百輔,圍千里也。)天初立時(shí),使夫妻導(dǎo)開百川,懶不用意,謫其夫妻并立東南,男露其勢,女彰其殺,氣息如人,不畏寒暑,不飲不食。須黃河清,當(dāng)復(fù)更使其夫妻導(dǎo)百川。
《蜀王本紀(jì)》曰:秦襄王時(shí),宕渠郡獻(xiàn)長人二十五丈六尺。
《括地圖》曰:大人國孕三十六年而生,生兒白首長丈。
《外國圖》曰:大秦國人長一丈五尺,猿臂長脅,好騎駱駝。
辛氏《三秦記》曰:敦煌西盡大秦,隔海,心無憂,遇善風(fēng)不經(jīng)二十日得渡;心憂,數(shù)年不得渡。該曰:心無憂患,不經(jīng)二旬;心若憂患,遠(yuǎn)離三春。士人賢直,男女皆長一丈,端正。國主風(fēng)雨不和,則讓賢而治之。
郭子《橫洞冥記》曰:有攴提國人長三丈二尺,有三手,一手當(dāng)胸,手足三指。
●卷三百七十八 ◎人事部十九
○短中國人
《左傳·襄上》曰:臧紇救鄫侵邾,敗于狐駘。(臧紇,武仲也。鄫屬魯,故救之。狐駘,邾也。)國人誦之曰:"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于邾。"(襄公初弱,故曰小子;臧紇短小,故曰朱儒。)
《家語》曰:高柴,齊人,字子羔,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居魯見知。
《史記》曰:秦倡朱儒優(yōu)旃。始皇時(shí)置酒,天雨,陛者寒,旃矜之。乃大呼曰:"汝雖長,尚雨立;我雖短,故幸休。"始皇乃使皆代。
《漢書》曰:嚴(yán)延年為人短小精幹,敏捷于事。雖子貢、冉有通于政事,不能繼也。
又曰:樓護(hù)為人短小,精辯論議,常依名節(jié),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
又曰:東方朔待詔公車,奉祿薄,未得省見。久之,朔紿(音迨。)騶朱儒,(師古曰:朱儒,短人也;騶,廄之御騶也。)曰:"上以若曹無益於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于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過,叩頭請罪。"居有頃,聞上過。朱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召問:"何恐朱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長三尺馀,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朱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
又曰:郭解為人短小、恭儉,諸公以此重之。
又曰:蔡義為丞相,時(shí)年八十馀,短小。常兩吏挾乃能行。
又曰:張蒼不滿五尺,蒼父八尺馀,蒼子復(fù)長八尺,及孫毅長六尺馀。
又曰:宣帝時(shí)渤海盜賊起,上以龔遂為太守,召見。遂形貌短小,帝見,心內(nèi)輕焉,及對,賜黃金乘傅去。
謝承《后漢書》曰:汝南周滂,字次彥。世祖到常山,問可治兵者誰,滂舅以滂對。世祖見滂短小,以為不能將帥,滂對有詞理,拜潁川府丞。
《東觀漢記》曰:張重日南計(jì)吏,形容短小。明帝問云:"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計(jì)吏,非小吏也。"
袁弘《漢紀(jì)》曰:陰后短小,舉止時(shí)有失儀,左右掩口而笑。
《魏志》曰:樂進(jìn)字文謙,容貌短小,膽烈,從高祖為帳下吏。
《魏氏春秋》曰:魏武王姿貌短小,神明英徹。
《吳錄》曰:張蕃字仲輔,為人短小,顧譚以短戲之曰:"朱儒朱儒有何德?令我思臼佃極。"
臧榮緒《晉書》曰:山濤子淳玄,尫疾不仕。世祖聞其短小而聰敏,欲見之。濤面答:"淳玄自謂形容宜絕人事。"不肯受詔,論者奇之。
沈約《宋書》曰:王敬弘形狀短小而坐起端方。
劉璠《梁典》曰:徐摛起家太學(xué)博士,周舍舉曰:"臣外弟徐摛形質(zhì)陋小,若不勝衣,不堪此選。"乃為晉安王侍讀。
崔鴻《前涼錄》曰:宗丑字仲業(yè),慷慨有大志,清素敦樸,不好華競,形狀短小,體有鱗甲,仕至西平太守。
《三國典略》曰:齊孟業(yè)有盛名。初,司州牧清河王岳聞業(yè)名,召為法曹,見其容貌短小,笑而不言。及尋斷決之處,乃謂業(yè)曰:"卿決斷之明,可謂有過軀之用。"
《晏子春秋》曰:胩子短小,使楚,楚人為小門而迎晏子。晏子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狗門入。"王曰:"全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曰:"齊之臨淄,張袂成帷,揮汗成雨,何為無人?使賢者使于賢國,使不肖者使于不肖之國,以嬰為不肖,故使王耳。"
孫卿子《非相》曰:帝舜短,周公短,楚葉公子高微小短<疒脊>,行若不勝衣,而定楚國。
《說苑》曰:齊遣淳于髡到楚,為人短小,楚王甚薄之。謂曰:"齊無人而使子來,何長也?"對曰:"臣無所長。臣腰中七尺之劍欲斬?zé)o狀王。"王曰:"止,吾但戲子耳。"即與髡共飲酒。
《博物志》曰:齊桓公獵得一鳴鵠,宰之,嗉中得一人,長三寸三分,著白圭之袍,帶劍持車,罵詈瞋目。后又得一折齒,方圓三尺,問群臣曰:"天下有此及小兒否?"陳章答曰:"昔秦胡充,一舉渡海,與齊魯交戰(zhàn),傷折版齒。昔李子敖于鳴鵠嗉中游,長三寸三分。"
《纂文》曰:漢光武時(shí),潁川張仲師長二尺二寸。(亦出王充《論衡》。)
《古文瑣語》曰:齊景公伐宋,至曲陵,夢見有短丈夫賓于前。晏子曰:"君所夢何如哉?"公曰:"其賓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曰:"則如是伊尹也。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聲。"公曰:"是矣。"晏子曰:"是怒君師,不如違之。"遂不果伐宋。
《方言》曰:鮆矲(蒲揩切),短也,江湘之會謂之鮆(昨啟反)。
又曰:癠,桂林之中謂短矲,東揚(yáng)之間謂之俯。(今俗呼小為矲<矢皆>也。俯言俯視,因名云。)
《汝南先賢傳》曰:周舉字宣光,姿貌短陋,有晏子之風(fēng)。
陸胤《廣州先賢傳》曰:徐徵字君外,為人短小果敢。
劉彥明《敦煌實(shí)錄》曰:氵幾洊字世震,博學(xué),善屬文,為人短小。弱冠,屢陳損益。
《續(xù)搜神記》曰:司徒蔡謨親親有王蒙者,單獨(dú),常為蔡公所收養(yǎng)。蒙長才及三尺,似為無骨,登床輒令人抱上。
桓譚《新論》曰:諺云:朱攘披一節(jié)而長短可知。
○短絕域人
《詩含神霧》曰:東北極有人長九寸。
《家語》曰:孔子曰:"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國語》同。)
《魏略·西域傳》曰:短人國在康居西,男女皆長三尺,眾甚多。
《康在長老傳》曰:常有商行迷惑失道而到此國,國中甚多珠,夜光明,商度此國去康居可萬馀里。
《魏志》曰:倭南有朱儒國人,其長三四尺,去女王國四千馀里。
《列子》曰:從中州以東三十萬里得僬僥國,人長一尺六寸。東北極有人名竫,人長九寸。
《山海經(jīng)》曰:周饒國為人短小,著冠帶。一曰焦僥國。(郭璞曰:其人長三尺。)
《漢武故事》曰:東郡送一短人,長七寸,衣冠具足,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上大驚,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謂上曰:"王母使臣來告陛下求道之法,惟有清凈,不宜躁擾。"復(fù)五年,與帝會言,終不見。
《神異經(jīng)》曰:西北荒中有小人焉,長一寸,圍如長,朱衣玄冠,乘軺車,導(dǎo)引有威儀。人遇其乘車,并食之,其味辛楚,終不為蟲豸所咋,并識萬物名字,殺腹中三蟲。
又曰:西海之中有鵠國,男女皆長七寸,自然有禮,好經(jīng)論、跪拜,壽三百歲,人行如飛,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鵠。鵠遇吞之,上壽三百歲,在鵠腹不死,而鵠一舉千里。(張華注曰:此陳章對齊桓公云:"西海之外鵠國,男女皆七寸也。")
《廣志》曰:東方有人,長三尺,君長出行,導(dǎo)衛(wèi)威儀,有若中國人。又有小人如螻古,手撮之,滿手得二十枚。
《外國圖》曰:焦僥國人長一尺六寸,迎風(fēng)則偃,背風(fēng)則伏,眉目具足,但野宿。一曰焦僥長三尺,其國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萬里。
王子年《拾遺記》曰:員嶠山有陀移國,人長三尺,壽萬歲。廣延之國,人長二尺。
郭璞《山海經(jīng)圖贊》曰:焦僥極么,(門可反。)竫人惟小,四體具足,眉目才了。
○肥
《說文》曰:肥,多肉也。腴,腹下肥也。
《禮記·禮運(yùn)》曰:安之以樂而不達(dá)于順,猶食而弗肥也。四塘湃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左傳·哀下》曰:魯哀公至自越。郭重仆,孟武伯惡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公與大夫始有惡。
《公羊傳·宣公》曰:楚莊王圍宋,子反乘堞而窺宋城,見華玄曰:"何如?"華玄曰:"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子反曰:"吾聞圍國者,鉗馬而秣之,使肥者應(yīng)客,是何子之情也?"華玄曰:"吾聞君子見人之惡則矜之,小人見人之惡則幸之。吾見君之,是以情也。"
《家語》曰:弱土之人肥。
《漢書》曰:陳平少時(shí)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dú)與兄伯居。伯常耕,縱平游學(xué)。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平:"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不親家產(chǎn),曰:"亦食糠覈(音紇,京師人謂粗?jǐn)枮榧v頭也。)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逐其婦。
又曰:張蒼當(dāng)斬,解衣伏質(zhì),長大肥白如瓠。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于沛公,赦勿斬。
《東觀漢記》曰:梁鴻妻同郡孟氏女,狀丑而肥,力舉石臼,擇對不嫁,愿得如鴻者,后因妻鴻。
謝承《后漢書》曰:梁國車成,字子威。兄恩都。為赤眉賊所得,欲臠之。成叩頭曰:"兄瘦我肥,欲得代之。"賊感其義,俱放之。
《后漢書》曰:虞延字子大,陳留東昏人也。腰帶十圍,力能扛鼎。
又曰:東平王蒼,腰帶八圍,顯宗甚重之,詔曰:"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腰腹矣。"
又曰:尸董卓于市。天時(shí)始熱,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燃火置卓臍中,光明達(dá)曙。
《后漢典略》曰:馬騰字壽成,扶風(fēng)茂陵人,馬援后也。長八尺馀,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
《魏志》曰:司馬懿奏免曹爽?;阜队獬浅?,為爽畫二策,爽不能用,范怒爽曰:"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頭肉,今桓范隨卿滅門也。"
《晉書》曰:王戎子萬有美名,少而大肥,戎令食糠而肥愈甚,年十九卒。
《晉中興書》曰:兗州既有八伯之號,其后更置四伯:大鴻臚陳留江淵以能食為穀伯,豫章太守陳留史疇以大肥為大伯,散騎侍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猾伯,盧陵太守羊曼以很戾為瑣伯,蓋擬古之四兇。
《晉書》曰:孝武即位,桓溫入朝,拜高平陵,問左右殷涓形狀,答者言肥短,溫云:"向亦見在帝側(cè)。"
《后趙書》曰:王洛生,石勒欲挫其權(quán)豪。洛生在獄自刺腹,深五寸。洛生肥盛,不陷中,重以刀潰其腹,出胃而死。
《宋書》曰:前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并聚之殿內(nèi),毆捶凌曳,無復(fù)人理。始興王休仁及太宗、山陽王休祐,形體并肥壯,帝乃以竹籠盛而秤之,以太宗尤肥,號為豬王。
又曰:沈昭略性狂俊,不事公卿,嘗至婁湖苑逢王景文子約,張目視之曰:"汝是王約也,何乃肥而癡?"約曰:"汝沈昭略耶,何乃瘦而狂?"昭略撫掌大笑曰:"瘦已勝肥,狂又勝癡。"
又曰:范曄長不滿七尺,肥黑,禿眉鬢。善彈琵琶,能為新聲。
《梁書》曰:安陵王大春字仁經(jīng),少博涉書傅,性孝謹(jǐn),體貌瑰偉,腰帶十圍。
《隋書》曰:王世續(xù)字闡熙,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fēng)神爽撥,有杰人之表。
《尸子》曰:閔子騫肥。子貢曰:"何肥也?"子騫曰:"吾出見其美車馬,則欲之;入聞先王之言,則又欲之。兩心相與戰(zhàn),今先王之言勝,故肥。"
《韓子》曰:子夏見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zhàn)勝故肥。"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又榮之,二者戰(zhàn)于胸臆,今先王之義勝,故肥。"
《淮南子》曰:繼子得食,肥而不澤,情不相往來也。適子懷幼舌,慈母喻于利,情相往來也。
《吳質(zhì)別傳》:詔特進(jìn)以下會質(zhì)間,曹真肥,朱鑠臞,質(zhì)召俳優(yōu)使說肥、臞。真曰:"卿欲部曲將遇我耶?"遂爭而罷。
《諸葛恪別傳》曰:孫權(quán)常問?。?quot;何以自娛而更肥澤?"恪對曰:"臣聞富潤屋,德潤身。臣非敢自娛,修己而已。"
《異苑》曰:晉司隸校尉高平滿奮字武秋,豐肥,膚肉潰裂,每至暑夏,輒膏汗流溢。其有愛妾,夜取以燃照,炎灼發(fā)于屋表。奮大惡之,悉盛而埋之。暨永嘉之亂,為胡賊所燒,皎若燭光。
《會稽典錄》曰:董孝治,勾章人。家貧,采薪供養(yǎng),得甘果,奔走以獻(xiàn)母,母甚肥悅。鄰人家富有子,不孝,母甚瘦。不孝子疾孝治母肥,??嗳柚?,孝治不報(bào)。及母終,負(fù)土成墳,鳥獸助其悲號。喪竟,殺不孝子置冢前以祭,詣獄自系,會赦得免。
《方言》曰:益、梁之間,凡諱其肥盛謂之<月襄>。(如掌切,肥貌也。)
《博物志》曰:京邑有一人失名姓,食啖兼十許人,遂肥不能動(dòng)。其父曾作遠(yuǎn)方長吏,彼縣令故義共傅食之,一二年中,一鄉(xiāng)吻儉。
張顯誓曰:古諺云:堯舜至圣,身如脯臘;桀紂無道,肥膚三尺。
《語林》曰:孟業(yè)為幽州,其人甚肥,或以為千斤。武帝為稱之難,其大臣乃作一大秤掛壁。業(yè)入見,武帝曰:"朕欲自秤有幾斤?"業(yè)答曰:"陛下欲稱臣耳,無煩復(fù)勞圣躬。"于是稱業(yè),果得千斤。
《世說》曰:太祖父嵩在太山,太祖令太山太守應(yīng)劭送家詣袞州。陶謙密遣數(shù)十騎掩捕嵩家。嵩俱,穿后垣先出,其妾肥不得出,逃于廁,與妾俱被害。
又曰:庾公造周伯仁,曰:"君何所欣悅而忽肥?"庾曰:"君復(fù)何所憂慘而忽<疒脊>?"伯仁曰:"吾無所憂,直是清虛日來,滓穢日去。"
《物理論》曰:穀氣勝玄氣,其人肥而不壽。
○瘦
《釋名》曰:省,瘦也。臞省,約少之言也。(《說文》曰:贏,委也;瘠,瘦也。)
《周禮·地官·司徒》曰:墳衍之人皙而瘠。(下平衍也。)
《左傳·襄二十一年》曰: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訪于申叔豫,豫曰:"國多寵而王弱,不可為也。"遂以疾辭。方暑,闕地下冰(大夫老疾受水。)而床焉。重繭衣裘,(《禮記》王藻曰:"纊為璽、缊為袍也。")鮮食而寢。楚子使醫(yī)視之,復(fù)曰:"瘠則甚矣!血?dú)馕磩?dòng)。"乃使子南為令尹。
《漢書》曰:張湯子安世女孫敬,為霍氏外屬婦?;羰戏?,當(dāng)相坐,安世瘦臞,形幼燒色。宣帝赦敬,以慰其意。
《東觀漢記》曰:和熹鄧后自遭大憂,及新野君仍喪,諸兄嘗悲傷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勝。
又曰:龐萌字明。兄為赤眉所得,欲啖之,萌詣賊,叩頭言:"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健,愿代兄。"賊義而不啖。
謝承《后漢書》曰:楊彪見漢祚將移,遂稱腳攣,不復(fù)行,積十馀年。后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
《獻(xiàn)帝春秋》曰:司空攻呂布于下邳,呂布登西北白樓上,城陷,士擒以詣司空,布曰:"明公何瘦?"司空曰:"所以瘦,不早相得故耳。"(司空,曹操也。)
《三輔決錄注》曰:張氏得鉤,何氏得算,故三輔舊語曰:"何氏算,張氏鉤;何氏肥,張氏瘦。"言何氏有肥人輒貴,瘦人輒賤;張氏瘦者輒貴,肥者輒賤。故二族以鉤、算智吉兇,以肥瘦知貴賤。
《文子》曰:神農(nóng)形悴,堯瘦,將欲利萬人也。
《韓子》曰:宓子賤治單父。有子見之曰:"何瘁也?"曰:"官事急,憂之,故臞。"有子曰:"昔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風(fēng)》之詩,而天下治。今單父細(xì),治之而憂,治天下將奈何?故無術(shù)御之,雖瘁臞,未有益也"。
《世說》曰:鄧竟陵免官,后赴山陵,過見大司馬桓公,問曰:"卿何以更瘦?"(徐廣《晉記》曰:鄧遐勇力絕人,氣蓋當(dāng)世,人方樊噲,為桓溫參軍,數(shù)從征伐,為冠軍將軍、竟陵太守。枋頭之役,溫既懷恥忽,目忌憚遐,因免遐官。)遐曰:"有愧于叔達(dá),不能不恨恨于破甑。"
《述異記》曰:甄法崇,永初中為江陵令,在任嚴(yán)明。于時(shí),南平僇士為江安令,喪官。至其年末,崇在廳事上,忽見一人從門入云:"僇江安通法崇。"法崇知士已亡,因問:"卿貌何故瘦?"答曰:"我生時(shí)所行善,不補(bǔ)惡,今系苦役,窮劇理盡。"
魏明帝手詔曹植曰:"王顏色瘦弱,何意耶?腹中調(diào)和不?今者食幾許米?又啖肉多少?見王瘦,吾甚驚,宜當(dāng)節(jié)水加餐。"答詔表曰:"近得賜御食,拜表謝恩。尋奉手詔,愍臣瘦弱。奉詔之日,泣涕橫流。雖武、文二帝所以愍憐于臣,不復(fù)過于明詔。"
●卷三百七十九 ◎人事部二十
美丈夫上
《尚書·洪范》曰:二,五事:一曰貌。(容儀。)
《毛詩》曰:云誰之思?西方美人。(箋云,思問室之賢者。)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箋云,彼美人,謂碩人也。)
又曰:叔于田,巷無居人。(叔,大叔段也。)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洵,信也。)
又《淇奧》曰: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又《猗嗟》曰: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昌,盛也。頎,長貌也。)抑若揚(yáng)兮,(抑美色,揚(yáng)廣揚(yáng)。)美目揚(yáng)兮。(好目揚(yáng)眉。)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又《小戎》曰: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又《盧瘤路曰: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huán),其人美且鬈(鬈,好貌。讀當(dāng)為奴。權(quán),勇壯也。)盧重鋂,其人美且偲。(偲,才也。)
又《汾沮洳》曰: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又曰: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左傳》曰:宋公子鮑,美而艷。
又曰:子太叔,美秀而文。
又曰:冉豎射陳武子,中手,(冉豎,季氏臣。)失弓而脈攏(武子罵詈。)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須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強(qiáng)也。"(子強(qiáng),武子字。)
《爾雅》曰:美士為彥。
《論語》曰:堂堂乎張也,(言子張,容貌盛。)難與并為仁矣。
《孝經(jīng)》曰:容止可觀,進(jìn)退可度。
《家語》曰:息土之民美。
《漢書》曰:張子房,狀貌如美婦人。
又曰:直不疑,狀貌甚美。
又曰:班伯少受《詩》于師丹。大將軍王鳳薦伯宜勸學(xué),召見宴昵殿中,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拜中常侍。
又曰:公孫弘對策時(shí)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下,天子擢弘對為第一。召入見,容貌甚麗,拜為博士,待詔金馬門。
又曰:張蒼好書律歷。秦時(shí)為御史,主柱下方書,亡歸。沛公略地過武陽,蒼當(dāng)斬,解衣伏質(zhì),美麗長大,肥白如瓠。王陵見美,乃言沛公,赦之。后為御史大夫。及為相,事陵如父。陵死,蒼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后歸。
又曰:陳平少時(shí)家貧,好讀書,長大美色而肥,或譖平于漢王曰:"平雖貧,美丈夫,如冠玉耳。"(注曰:此王比平。)
又曰:董偃始與母賣珠為事,年十三隨母至館陶公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見,曰:"吾為母養(yǎng)之。"因留第中,教書射御。年十八乃冠,出則執(zhí)轡,入則侍內(nèi),甚溫軟。以主故,諸公接之,名稱城中,號曰董君。
又曰:車千秋姓田,為高寢郎。戾太子敗,千秋訟太子冤。上頗知太子無他意,乃召見千秋。千秋長八尺馀,體貌甚麗,帝悅之,曰:"此高廟神靈使公,公當(dāng)遂留輔我。"后年老,乘小車上殿,故號車氏。
又曰:董賢,字圣卿。云陽人也。為太子舍人。哀帝時(shí)為郎,傅漏在殿,為人美麗,哀帝望見,悅其儀貌,拜為黃門郎。
又曰:江充召見太一宮,自請?jiān)敢运1环鹿谝娚?,上許之???,容貌甚壯。帝望見而異之,謂左右曰:"燕、趙固多奇士。"
又曰:王商長八尺馀,體甚鴻大,容貌絕人。單于來朝,仰視,遷延卻退。天子聞而嘆曰:"真漢相也。"
又曰:東方朔目如懸珠,齒如編貝。
又曰:司馬相如車騎雍容,閑雅甚都。(都,閑雅之稱也。)
又曰:薛宣好威儀,進(jìn)止雍容,細(xì)甚可觀。
又曰:霍光白晢疏目,美鬢髯也。
《后漢書》曰:徐防字謁卿,沛國人也。體貌矜嚴(yán),占對可觀,顯宗異之,特授尚書郎。
又曰:新野功曹鄧衍,以戚小子侯。每預(yù)朝會,容姿趨步,有出于眾。顯宗目之曰:"朕之容貌,豈若此人?"時(shí)賜與焉。衍雖有容儀,而無實(shí)行,未嘗加禮。
又曰:蔡邕字伯喈,謂從弟谷曰:"董卓性剛難濟(jì),吾且遁逃山東以待,如何?"谷曰:"君狀異恒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乃止。
謝承《后漢書》曰:楊喬為尚書,容儀偉麗,數(shù)上言政事?;傅蹛燮洳琶?,詔妻以公主。喬固辭不聽,還,閉口不食,七日而死。
《東觀漢記》曰:杜詩薦伏湛曰:"儀貌堂堂,國之輝光,知略謀慮,朝之淵藪。"
又曰:馬援自還京師,數(shù)被進(jìn)見。為人明白,眉目如畫。閑進(jìn)對,尤善述前事,每言及三輔長者至閭里少年,皆可觀?;侍?、諸王聞?wù)?,莫不屬耳忘倦?br>
又曰:虞延字子大,陳留人也。上東巡,路過小黃,高帝母昭靈后園陵宰繕。時(shí)延為督郵,詔呼見,問園陵事。延進(jìn)止從容,跪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shù)。帝善之。
《魏志》曰:邢颙字子昴,時(shí)人稱"德行堂堂邢子昴"。文帝以為太常。
《吳志》曰:諸葛恪,字玄遜?!督韨鳌吩唬?quot;恪辯論應(yīng)機(jī),莫與為對。孫權(quán)見而奇之。謂父瑾曰:"藍(lán)田出美玉,真不虛也。"
又曰:朱據(jù)字子范,吳郡人。有姿貌膂力,又能論難。黃武初,徵拜五官中郎將。權(quán)遷建鄴,徵尚公主,拜左將軍,封云陽侯。謙虛接士,輕財(cái)好施。
又曰:孫韶字公禮,為邊將,不進(jìn)見十馀年。權(quán)還建鄴,乃得朝覲,問諸要害,遠(yuǎn)近人馬眾寡,將卒名字具識之,所問咸對。身長八尺,儀貌都雅。權(quán)悅曰:"吾久不見公禮。"
又曰:呂范字子衡,汝南人。有容觀姿貌。邑人劉氏,家富女美,范求之。母嫌,欲勿與范親,劉氏曰:"觀呂子衡,寧當(dāng)久貧者耶?"遂與之婚。
又曰:孫桓儀容端正,聰明博學(xué),能論議應(yīng)對。孫權(quán)常稱為"宗室顏淵。"
又曰:張純少厲操行,學(xué)博才秀,切問捷對,容止可觀。拜郎中。
《晉書》曰:裴楷字叔則,為吏部侍郎,風(fēng)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義理。時(shí)人謂之玉人。
又曰:尚書閔鴻見陸云,奇之:"此兒若非龍駒,則是鳳雛。"
又曰:潘岳字安仁,滎陽中牟人。才名冠世,出為河陽令,有異政,累遷給事中。美姿儀,少時(shí)常挾彈出洛陽,群嫗相遇者悉連手縈繞,以果擲之。盈車而歸。
又曰:王恭字伯季,累遷為青、兗二州刺史。美姿儀,人或多目之,云:"濯濯若春日柳。"恭嘗被鶴{敝毛}裘,涉雪而行,孟昶窺見之,嘆曰:"神仙中人。"
又曰:衛(wèi)玠字叔寶,河?xùn)|安邑人也。齠齔年乘白羊車入市,見者咸曰:"誰家璧人?"遂號為璧人。王武子,玠之舅也,嘗與同游,語人曰:"昨日與吾外甥并坐,若珠玉在側(cè),朗然映人,覺我形穢。"及長,好言玄理。武子每聞玠言,嘆息絕倒。故時(shí)人語曰:"衛(wèi)玠談道,武子絕倒。"玠妻父樂廣有重名,議者以為"婦公冰清,女婿玉潤。"為太子洗馬。以國亂至江夏。玠亡其妻,征南將軍山簡以女妻之。至豫章,大將軍王敦謂長史謝鯤曰:"昔王輔嗣吐金聲于中朝,此子復(fù)玉振於江表。"后求往建鄴,敦遣之,京師人聞其姿容,觀者如堵,不見者輒嘆之。
又曰:王衍字夷甫,有美貌,幼清辯。仕至太尉,嘗執(zhí)玉柄麈尾,與手無別。人為之義,口中雌黃,為世間之一龍。義理有所不安者,即隨改之。妻郭氏,賈后之親。藉勢,聚斂無厭,夷甫患之,口不言錢。妻試之,令婢以錢繞床,夷甫曰:"好舉阿堵物!"
又曰: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曠有知,容儀偉麗,不修小節(jié)。故時(shí)人為之語曰:"石仲容,姣無雙。"
又曰:嵇康長七尺八寸,美音氣,好容色,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
又曰:王戎字濬沖,幼潁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巖下電。"
又曰:王蒙字仲祖,美姿容。嘗覽鏡自照,稱其父字曰:"王文開生如此兒耶!"嘗帽破,入市買之,群嫗悅之,爭遺其帽。
又曰:劉琰、謝尚論中朝人物,劉琰云:"杜乂膚清,衛(wèi)叔寶神清。"為有識所重如此。
又曰:韓壽,武帝時(shí)為掾,有姿容。太尉賈充有室女,見壽美,心悅之。充有異香,女竊與壽帶之。充怪以問婢,婢以告充,乃以女妻之。
又曰:王戎謂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樹,自是風(fēng)塵外物。
又曰:文帝器重魏舒,每朝會坐罷,目送曰:"魏舒堂堂,人之領(lǐng)袖也。"
又曰:桓溫字玄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大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聲,曰:"真英物也。"年長,豪爽有氣概,姿貌甚偉。
又曰:王衍神情明秀,王澄曰:"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
《晉中興書》曰:王矩字令式,美容貌。每出行,觀者盈路。
《宋書》曰:謝莊字希逸,美容儀,善談?wù)搶傥模眯?,為文帝所賞。帝一見之,輒嘆曰:"藍(lán)田出美玉,豈虛也哉!"
又曰:蓋道風(fēng)姿貌端雅,容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而奇之曰:"此荊楚仙人也。"
又曰:謝晦美風(fēng)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發(fā)如墨,涉獵文義,朗贍多通。時(shí)人以方楊德祖,微將不及,晦聞猶以為恨。
《齊春秋》曰:世祖嘗于華林園宴集,使群臣各出所能,王儉曰:"臣少為書生,請誦《封禪書》。"跪前誦之。容止可觀,音吐蘊(yùn)藉。上大悅曰:"樂哉!"
《粱書》曰:陶洪景,字通明,特愛松風(fēng),每聞其響,欣然為樂,有時(shí)獨(dú)游泉石,望見者以為仙人。
又曰:王茂字休遠(yuǎn),太原祁人也。身長八尺,美容觀。武帝布衣時(shí)見之,嘆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為公輔之器。"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曰:辛綝弟理,美姿貌。張駿欲奪其妻,以寡妹妻之,理割鼻自誓。駿大怒。徙理敦煌,遂以憂死。
又曰:《前趙錄》曰:游子遠(yuǎn),幼有姿貌,聰亮好學(xué)。年十五至洛陽,張華見而奇之,曰:"此兒雅潔洪方,精公才也。"
又曰:《后趙錄》曰:張謐美姿貌,幼有逸氣,太守陸云見而異之,謂傅喜曰:"吾聞冀州多名童,故不虛也。"
又曰:劉光,弱冠美姿儀,自稱佛太子,從大秦來,當(dāng)至小秦國,易姓名為季子仰攏游于鄠縣爰赤眉家,頗見其妖狀,轉(zhuǎn)相扇惑,聚千人于南山,僣稱號。鎮(zhèn)西石廣擊斬之子鄠,頸無血,十馀日而面猶如生。
《北齊書》曰:崔陵子瞻,字彥通,聰明有文情,善容止,神彩凝然。楊愔曰:"昔裴瓚在晉也,為中書郎,情高邁,每于禁門出入,宿衛(wèi)者肅然動(dòng)容。崔生堂堂之貌,亦當(dāng)無愧裴子。"
又曰:王昕字玄景,北海劇人也。生九子,并風(fēng)流蘊(yùn)藉,世號王氏九龍。
又曰:劉祎五子,并有志行,為世所稱。璿字祖玉,聰敏機(jī)悟,美姿儀,為其舅北海王昕所愛。顧座曰:"可謂珠玉在傍,覺我質(zhì)穢。"
又曰:李繪字恭文,儀貌端偉。河間邢晏,即繪第五舅也。與繪清言,嘆其高遠(yuǎn)。每稱曰:"若披云霧,如對珠玉。"
又曰:北平陽貞字仁堅(jiān),世祖第五子,沉審寬恕,太祖稱之曰:"此兒得我鳳毛。"
又曰:陸卬,字云駒,洛陽人也。昆弟六人,并魏藍(lán)田公主玄氏所生。故邢邵嘗謂人云:"藍(lán)田生美玉,豈虛也!"
《十二國史》曰:鄒忌為齊相,身長八尺馀,體肥麗,朝服衣冠,窺照自視,謂其妻曰:"我與城北徐公,孰美?"妻曰:"君美。"徐公,齊之美者也。忌不信,復(fù)問妾,妾曰:"君美。"旦日,客從外來。忌復(fù)問之,客亦曰:"徐公不如君。"及徐公來,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因思之曰:"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妾之美我,畏我也;客之美我,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不如徐公,而臣妻媲及客皆言臣美,或私畏于臣,或有求于臣。今齊地千里,宮女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受上賞。
又曰:美男破老,美女破居。
《北史·后魏書》曰咸陽王禧弟樹,字秀和,一字君立,美姿貌,有將略,位宗正卿。后奔梁,梁武尤器之,封為魏郡王。
《陳書》曰:韓子高,會稽山陰人。本家微賤,年十六猶總角,才敏過人,容貌美麗,狀似婦人。
又曰:謝哲字潁豫,陳郡陽夏人也。美風(fēng)儀,舉止蘊(yùn)藉,襟情朗然,為士君子所重。
又曰:蕭允字叔然。蘭陵人也。風(fēng)神凝遠(yuǎn),通達(dá)有識鑒,容止蘊(yùn)藉,動(dòng)合規(guī)矩。
又曰:王玚字子玙,司空沖之第十三子,沉靜有器局,美風(fēng)儀,舉止蘊(yùn)藉。
又曰:宜郡王叔明,字照,高宗第六子也。儀容美麗,舉止柔弱,狀似婦人。
《隋書》曰:燕王倓,字仁安,敏慧,美姿儀。煬帝于諸孫中特所鍾愛,常置左右。好讀書,重儒素,有若成人,良娣早終,每至忌日,未嘗不流涕嗚咽,帝由是益奇之。
又曰:玄善,洛陽人也。以風(fēng)流蘊(yùn)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由是為后進(jìn)所歸。
《語林》曰:何平叔美姿儀而絕白,魏文帝疑其中捋,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隨以朱衣自拭,色轉(zhuǎn)皎然。
又曰:王右軍目杜弘冶曰:"面如凝脂,眼如點(diǎn)漆,此神仙中人也。"
《異苑》曰:鄢陽陳忠女,名豐,鄰人葛勃有美姿,豐與村中數(shù)女共聚絡(luò)絲,戲相謂曰:"若得婿如葛勃,無所恨也。"
●卷三百八十 ◎人事部二十一
○美丈夫下
《唐書》曰:張知謇,蒲州河?xùn)|人,徙家于歧。少與兄知立、知晦、弟知然勵(lì)志讀書,皆明經(jīng)擢第,儀質(zhì)瑰偉,眉目疏朗,曉立理文而清介自守,故公卿爭進(jìn)之。
又曰:崔湜,美姿儀,有才名,弟液、滌及從兄蒞并有文翰,居清要。每宴私之際,自比東晉王導(dǎo)、謝安之家。謂人曰:"吾之門及出身,歷官未嘗不為第一,丈夫當(dāng)先據(jù)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于人。"液尤善五言,湜嘆曰:"海子,我家之神龜也。"海子,即液小名,官至殿中侍御史。
又曰:盧承慶美風(fēng)儀,博學(xué)有才幹。貞觀初,為秦州都督府戶曹參軍,因奏河西軍事,太宗奇其明辯,擢拜考功員外郎,遷民部侍郎。太宗嘗問歷代戶口數(shù),承慶敘夏商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據(jù)。上嗟賞之,令兼檢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選事。
《莊子》曰:盜跖謂孔子曰:"長大美好,人見而悅者,此吾父母遺德,丘雖不吾譽(yù),吾不自知耶!"
《傅玄子》曰:蒯躬字叔孝,性方嚴(yán),有容儀,人望而畏之。有過其門者,皆整衣改容。
《郭子》曰: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貌,常同行,人謂之連璧。
又曰:謝哲字潁豫,陳郡人也。美風(fēng)儀,舉止蘊(yùn)藉,而襟情豁然,為士君子所重。
《郭林宗別傳》曰:林宗游洛陽,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于是名震京師。復(fù)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林宗惟與膺同舟而濟(jì),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晉《謝安別傳》曰:王珣以疾辭職,歲馀卒,桓玄與會稽王導(dǎo)子書曰:"珣神情朗悟,經(jīng)史明徹,風(fēng)流之美,公私所寄,忽爾喪失,嘆悼之深,豈但風(fēng)流相悼而已。"
《荀氏家傳》曰:荀悅字仲豫。儉之子。儉早卒,悅年十二能說《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讀,一覽多能誦記,性靜,美姿容。
又曰:荀羨字令則,七歲隨父在石頭。蘇峻愛其姿神,數(shù)喚之。年十五,擬國婚之選,不欲連姻帝室,乃遁長沙。監(jiān)司追尋,不得已,遂尚潯陽公主。風(fēng)氣英秀,明須眉,俯仰眄睞,容止可則。
皇甫謚《逸士傳》曰:或問許子將:"荀靖與荀爽孰賢?"子將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內(nèi)潤。"
《何晏別傳》曰:何晏,南陽人,大將軍進(jìn)之孫。遇害,魏武納晏母,晏小,養(yǎng)于魏宮,至七八歲,惠心天悟,形貌絕美。武帝欲以為子,每扶將游觀,令與諸子長幼相次。晏微覺之,坐則專席,止則獨(dú)立,或問其故,答曰:"禮,異姓不相貫。"
《管輅別傳》曰:諸葛原與管輅別,戒以二事,言:"卿樂酒,量溫克,然不可保,寧當(dāng)節(jié)之。即卿有水鑒之才,所見者妙,仰觀如神,禍如膏火,不可不慎也。
《吳地記》曰:陸閎字子春,暢子也。姿容如玉,威儀秀異。光武升臺而見,偉之,笑曰:"南方故多佳人。"
《三國典略》曰:李繪儀貌端偉,神情朗俊。舅河間邢晏每與之言,嘆其高遠(yuǎn),稱之曰:"若披煙霧,如對珠玉,宅相之奇,良在此甥。"文襄嗣業(yè)晉代,山東諸郡其特降書徵者,惟繪、清河太守辛術(shù)二人而已。
又曰:梁楊白花,字長茂,武都仇池人,大眼之子也。少有勇力,容貌瑰偉。
又曰:山公目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dú)立。
又曰:嵇叔夜之為人,其醉也隗峨,如玉山之將頹。
又曰:衛(wèi)玠從豫章下,人久聞其姿,觀者如堵,玠先有羸疾,發(fā)遂死,時(shí)人謂看殺衛(wèi)玠。
又曰:人嘆王恭形茂者,濯濯如春月柳。
又曰:王右軍見杜洪理,嘆曰:"膚如凝脂,眼如點(diǎn)漆,此神仙中人也。"
又曰:裴叔則有俊彩容儀,脫冠、粗服、亂頭皆好。有人見之,曰:"裴叔則如玉山行,光映照人也。"
又曰:時(shí)人目李宣國如玉山之將摧。
又曰:衛(wèi)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朝中名士談義,奇之曰:"自昔諸子弟造之曰:此人水鑒也,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
又曰: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橇膨令淑。""王仲祖何如?"曰:"溫潤怡和。"
又曰:范豫章謂王荊州(范寧王悅。)曰:"卿風(fēng)流俊望,真后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王氏譜曰:坦之娶陽范。注:女寧姉,姉生悅。)
又曰: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之松,雖磊砢有節(jié)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也。
楊松玠《談藪》曰:張緒字思曼,少而閑雅,風(fēng)流吐納,觀者忘疲。永明主見靈和殿前,柳條嫩弱,披靡可愛,嗟賞曰:"此楊列掮流可愛,似張緒少年。"
宋玉《風(fēng)賦》曰:楚襄王時(shí),宋玉休歸,唐勒讒之于王。王謂玉曰:"體貌容冶,口多微辭,不亦薄乎?"玉謂王曰:"身體容冶,受之二親;口多微辭,聞之圣人。"
陳沈炯《長安少年行》曰:長安美少年,驄馬鐵連錢。陳王裝瑙勒,晉帝鑄金鞭,步搖如飛燕,劍鍔似舒蓮。去來新市北,遨游大道邊。
○美婦人上
《周易》曰:冶容誨淫。
《毛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曰: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姝,美色也。)
又曰:云誰之思,美孟姜矣。
又曰:彼美孟姜,詢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舜英,不槿也。)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
又曰: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惟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眄兮。
又曰: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又曰:有女如玉。
又曰:有女如云。
又曰:孌彼諸姬。(孌,好貌。)
《左傳》曰:叔向欲娶申公巫臣氏,其母曰:"吾聞甚美必有甚惡,而天鍾美于是,將必是以有敗也。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樂正后夔娶之,生伯封,(古諸侯,發(fā)美曰鬒。)實(shí)有豕心。夔舜典樂夫有尤物,(尤,異也。)足以移人。茍非德義,必有禍。"
又曰: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色美曰艷。)
又曰:衛(wèi)侯自城上見巳氏之妻發(fā)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
又曰:鄭有徐吾犯之妹甚美,公孫楚與公孫黑爭聘之。
《公羊傳》曰:驪姬者,國色也。(其顏色,一國之選。)
又曰:邾婁顏夫人者,嫗盈女,國色也。
《爾雅》曰:美女為媛。
《國語》曰:恭王游于涇上,密康公從,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燦。今以美物歸汝,而何德以堪之。"康公弗獻(xiàn),一年,王滅密。(賈逵注曰:燦,美也。)
《戰(zhàn)國策》曰:晉文公得南威,三日不朝,遂推南威而遠(yuǎn)之,曰:"后代必有以色亡國者。"
又曰:陰姬與江姬爭為后,司馬喜為陰姬,乃謂趙王曰:"臣聞趙,佳麗之所出也。今至境,入都邑,殊無美者,臣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其眉目準(zhǔn)額權(quán)衡偃月,乃帝王之后,非諸侯姬也。"趙王大悅,欲請之,司馬喜歸謂中山君曰:"趙王非賢主也,乃欲請陰姬。王宜立以為后,以絕趙王之意。"中山君遂立為后。
又曰:張儀之楚,見楚王曰:"彼周、鄭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閭之間,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王曰:"楚,僻陋之國,寡人未見中國之女如此之美!"乃資以珠玉使行。后鄭袖聞之,大恐。令人謂張子曰:"聞君將之晉,有千金斤,請供芻秣。"張子請王觴之。王召鄭袖而觴之。張子再拜曰:"儀有死罪。儀行天地遍矣,未嘗見人如此之美也!而儀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吾固知天下無若是兩人矣。"
《史記》曰:紂囚西伯,而閎夭之徒以有莘氏美女獻(xiàn)紂,紂大悅,乃放西伯。
又曰:漢武帝時(shí),尹夫人與邢夫人同時(shí)幸,武帝有詔不得相見。尹夫人自請武帝,愿見邢夫人,帝令他夫人飾,從者數(shù)十人來前。尹夫人見之,曰:"非邢夫人。"帝曰:"何以知之?"對曰:"觀其體貌形狀,不足以當(dāng)人主。"有詔邢夫人。邢夫人故衣獨(dú)身來,尹夫人望見,曰:"真是矣。"于是乃低頭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諺曰:"美女入室,惡女之仇。"
《漢書》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jìn)。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律,善歌舞,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dú)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不可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shí)妙麗善舞。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憐愍焉。圖畫其形于甘泉宮。
華嶠《后漢書》曰:梁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
《東觀漢記》曰:趙喜與友人韓仲伯欲出武關(guān),仲伯以其婦有色,恐有強(qiáng)暴者,而已受其害,欲棄之。喜責(zé)怒仲伯,以泥涂其婦面,載以鹿車,身自推,每逢賊,輒為求哀。言其病,遂脫。
又曰:初,光武聞陰麗華美,心悅,嘆曰:"娶妻當(dāng)?shù)藐廂惾A。"后為皇后。
《漢武故事》曰:又起明光宮,發(fā)燕趙美女二千人以充之,率取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滿四十者出嫁。凡諸宮美人可七八千,帝從行郡國,載之后車,與上同輦者十六人,員數(shù)恒使?jié)M,皆自然美麗,不使粉白黛黑,侍衣軒者亦如之。
《魏略》曰:初,袁紹子熙納甄后,熙出奔幽州,后留侍姑。及鄴破,紹妻及后坐堂皇上。紹妻自摶。文帝語:"袁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后令仰,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為迎也。
《吳志》曰:周瑜從孫策攻皖城,得喬公兩女,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
又曰:孫權(quán)步夫人以美麗得幸,寵冠后庭。
王隱《晉書》曰:阮籍鄰家處女有才色,籍不與親,生不相知。未嫁而死,籍往哭,盡哀乃去。
《晉陽春秋》曰:荀燦字奉倩,常曰:"婦人者,才知不足論,自宜以色為主。"璽騎將軍曹洪女,有美色,燦于是聘焉,容服帷帳甚麗,專房宴寢。歷數(shù)年后,婦偶病亡。未殯,傅嘏往唁,燦不哭,神傷曰:"佳人難再得。"痛悼不已,歲馀亦亡。
鄧粲《晉記》曰:杜韜至長沙,掠前始興太守尹虞二女,皆國色也。將妻之,曰:"我父二千石,終不為賊作婦。"遂自殺焉。
又曰:謝鯤鄰家有美女,鯤挑之,女織梭投之,折其兩齒。
干寶《晉紀(jì)》曰:石崇有妓曰綠珠,美如玉,善舞。孫秀使人求焉,崇方登涼觀,臨清水,婦人侍側(cè)。使者以告崇,崇盡出婦妾數(shù)十人以示之,皆蘊(yùn)蘭麝而披羅縠,使者曰:"君侯服御麗矣,然本受命,旨索綠珠。"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使者曰:"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還以告,故秀勸趙王倫殺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錄》曰:劉聰使大鴻臚李恒聘太保劉商女,謂恒曰:"此女輩皆姿色超世,且太保于朕,實(shí)自不同。"恒曰:"太保裔自有周,與圣源實(shí)別。"聰大悅,賜金六十斤。
又曰:崔鴻《后趙·石虎》:鄭后名櫻桃,晉冗從仆射鄭世達(dá)家妓也。在中猥妓中,虎數(shù)嘆其貌于太妃,太妃給之。
又曰:前秦初,苻堅(jiān)滅燕,慕容沖妹年十四,有殊色,堅(jiān)納之。
車頻《秦書》曰:苻堅(jiān)時(shí),新羅獻(xiàn)美女,國在百濟(jì)國東。
《三十國春秋》曰:后涼呂超殺其君纂,后楊氏國色,超將妻焉。謂其父桓曰:"后若自殺,禍必及宗。"桓以此言告后,后曰:"大人本賣女與氐羌,以圖富貴,一之以甚,其可再乎?"桓不能強(qiáng),乃自殺。
《唐書》曰:喬知之尤稱俊才,所作篇詠,時(shí)人多諷誦之,則天時(shí)累除右補(bǔ)闕,遷左司郎中。知之有侍婢,曰窈窕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送與婢。婢感憤自殺。承嗣大怒,因諷酷吏羅織,知之下獄死。
《南史·恩幸傳》曰:阮佃夫見廬江何恢有妓張耀華美。為廣州刺史,將發(fā),要佃夫飲,設(shè)樂,見張氏悅之,頻求此人?;衷唬?quot;不可。"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遂諷有司,以公事彈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