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線的性能必須因應釣法的需要。磯釣時由于釣場環(huán)境多礁石障礙還要經(jīng)常面對風浪,同時兼顧到浮游磯釣采取的浮標釣法需要精準調(diào)整和乘流釋放釣組的需要,因此,除了對線的強度有較高要求外,性能上還要求:對浮標以上的釣線要求具有良好地視認性和柔軟度、不影響釣組的精準度、有一定的抗風能力,而對浮標以下釣線則要求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耐磨性、隱蔽性。為了滿足這些要求,磯釣時不宜采用一線到底的釣組,而應該采取主線同子線搭配使用的方式。 海水的比重同海水的含鹽度有關,多數(shù)海域海水的平均比重在1.022 左右,但在近岸,由于河流、雨水等淡水的注入,導致其含鹽度進一步降低,其比重一般會降低到1.015左右。普通尼龍線比重和碳素線比重均超過1.03,特別是碳素線,其比重甚至達到了1.7。通過比重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近海進行浮游磯釣時,如果使用尼龍線或者碳素線做主線,由于其比重大于海水比重,必然會導致主線下沉在水中。 那么主線沉入水下對實際垂釣有什么影響?浮游磯釣的釣場經(jīng)常是明、暗礁交錯的環(huán)境,有時候水面下幾十公分就可能是暗礁或亂石,主線如果沉入水下過深則很有可能掛在這些暗礁、亂石等障礙物上。另外浮游磯釣的釣組講求精細地調(diào)整浮力同重力的關系以得到較高的釣組靈敏性,如果使用比重大于水的主線,在放流釣組時,隨著主線長度的增加其重量也會進一步增加,增加的這部分重量一是會壓沉釣組并使浮標徹底沉到水下,更重要的是這部分重量會形成一定拉力,使浮標以下釣組下沉緩慢,使釣餌就位時間延長甚至不能下沉到設定的正常深度。因此,浮游磯釣的主線多采用比重小于海水或者同海水比重接近的全浮水線或半浮水線。 浮水線是通過將線體內(nèi)部設計成蜂窩狀結構形成內(nèi)部氣室來平衡掉一部分素材重量達到降低線體比重的目的。但早期的全浮水線雖然考慮到上述環(huán)境要求而設計成全浮水的狀態(tài),但在比重上卻沒有進行嚴格控制,釣線在使用時是完全漂浮在水面以上,而完全漂浮在水面上的線在有風浪時則很容易在風吹浪打環(huán)境下使釣組偏離正確的航道,因此這種設計已經(jīng)逐漸被目前采用的半浮水線所替代。 半浮水線經(jīng)過嚴格的設計和加工將線體比重控制在稍微大于沿岸海水比重基礎上。這種半浮水線在實際使用中會稍微沉入水下但又不會過度下沉,既不會影響到釣組的精準度又能夠保證釣組在各種條件下順利乘流前行,同時,為了便于視認,線體一般設計成紅、黃、橙、白等不同顏色。 碳纖維釣線其實是由氟和碳經(jīng)過化學加工抽制而成的,準確地稱呼應該是“碳氟化合釣線”。這種線具有結節(jié)強度高、不吸水、強耐磨、大比重、低光線折射率等特點,非常適合磯釣時的苛刻要求。 曾經(jīng)看到許多新手在浮游磯釣時不使用專用碳素子線或者只使用很短的碳素(尼龍)子線。殊不知由于浮水主線的輕比重性質(zhì),這種做法不但會造成釣餌下沉緩慢,而且在浪、流的作用下還會使釣組溢動搖擺,影響釣餌的穩(wěn)定,對于垂釣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再說,僅就耐磨性這一指標看,浮水主線的蜂窩狀中通結構也遠非碳氟化合釣線的對手,而釣線的耐磨性指標直接關系的是大魚中鉤后鉆礁逃生的成功率,因此,直接使用主線拴鉤或者僅使用短子線的做法不可取。 (三)主、子線的搭配。磯釣時合理搭配釣線的原則是適應釣場環(huán)境、便于操控釣組、保證釣線有足夠強度。由此可以有以下配比選擇: 1、主線、子線在確保強度前提下盡可能細而柔軟。磯釣時需要反復控帶釣組,細而柔軟的主線具備更良好的順滑性,更容易被操控也更不容易受外界干擾造成釣組偏離航道。同樣,細子線也更不容易使魚產(chǎn)生警惕性,中鉤的機會也更多。但具體到采用多粗的線要受釣線強度的制約。比如以釣黑鯛為例,3號主線搭配2.5號子線的配置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應該是綽綽有余,即使用2號子線搭配1.75號子線的線組,在海底不是十分復雜的釣場也足以應付體長40公分以內(nèi)的黑鯛。 2、主線粗于子線。這是最基本的配比方式,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釣場。 由于磯釣主線的蜂窩狀結構,同樣號數(shù)的磯釣主線拉力肯定弱于同樣號數(shù)的碳素子線拉力,因此為了確保掛底或中大魚不至于斷掉主線丟失整套釣組,一般主、子線的搭配原則是子線小于主線1到2個號數(shù),這樣的搭配在掛底時一般被拉斷的部位在子線的拴鉤位置。比如2號主線可以搭配1.5甚至1.75號碳素子線,2.5號主線可以搭配1.75甚至2號主線,依此類推。 3、主、子線同號甚至“倒拉車”。在大魚多且吃餌欲望強的釣場,如果能夠通過正確的誘餌策略使魚離開礁石等障礙物海底沖到中層甚至上層吃餌,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掛底的顧慮,另外魚吃食欲望強時對子線的粗細也沒有太大要求,因此我們就可以采取主線、子線同號甚至子線號數(shù)大于主線號數(shù)的“倒拉車”釣組配置,從而獲得良好的釣組操控性和高強度的完美結合。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主線存在不安全隱患,但由于線輪外的主線長度一般長于子線,主線在受力時會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從而能夠有效降低主線斷線的幾率,在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比較安全的。比如在海底堆石較多的防波堤釣場,如果能將魚引離亂石底進行淺釣棚垂釣,就可以采用這種釣組配置。這樣即使中鉤的大魚返身沖向亂石窟窿,比較粗的子線也會降低被礁石割斷線而跑魚的狀況出現(xiàn),從而提高起魚成功率。 4、子線的長度。碳氟釣線具有高比重、高耐磨性和良好恢復性的優(yōu)點使它非常適合做磯釣子線。其高比重性質(zhì)使得在緩流情況下即使子線不夾咬鉛也會比較順暢自然地下沉,同時能將釣餌穩(wěn)定在一定水層運動;良好的恢復性使它在受到外力摩擦蜷曲打卷時,只要稍微用力反復捋幾次就會恢復直挺狀態(tài);高耐磨性保證了即使溜魚時子線被迫接觸礁石也不容易應聲而斷。因此,為了將它這一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子線自然是越長越好。 但子線的長度又受到釣竿長度的限制。子線太長不但造成拋投釣組困難,而且中魚收線時由于浮標的阻擋,過長的子線會使得釣竿不容易將魚弓出水面,如果為了將魚拉到水面而過度收線,就會發(fā)生浮標頂斷竿梢的事故。因此,以 5米3長度釣竿為例,子線的長度如果超過4米操作起來困難就比較大,而使用更短些的釣竿則應該采用更短的子線。 既然在深釣場子線最長可以設置到4米左右,那么在淺釣場子線應該設置多長?我個人的習慣是:在4米以內(nèi)淺場垂釣時,5米3釣竿設置的子線長度可以小于釣場深度40到50厘米,這時我們將釣棚調(diào)整到離底2、30公分時,浮標以上可以預留20公分左右的拖擺逗引空間,這種預留拖擺空間的做法相比于固定釣組在拖擺效果上更具優(yōu)勢。 5、釣線的使用和保養(yǎng)。為了使主線、子線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平時在保養(yǎng)和使用時的一些注意事項有必要進行說明:一是主線、子線平時應盡量避免在陽光下長期曝曬,以免釣線過早老化;二是新主線在向魚線輪纏線時避免讓主線扭曲上氣成麻花狀,因為扭曲的線會破壞線的蜂窩狀結構使線的浮水性能降低。為了保證這一點,在向線輪纏繞時最好兩人操作,其中一個人將螺絲刀或鐵棒插入線盤中間的孔中做轉動軸,另一個人負責搖輪纏線,如果將線盤直接扔在地下一個人自行纏線,結果必然是由于線盤亂跳造成纏繞的主線扭曲;三是每次使用完的主線建議剪掉10米左右的長度。因為使用過程中掛底和中魚的拉力都會使魚線輪線杯外面一定長度的主線內(nèi)部結構被破壞,使線的浮水效果和拉力較低,從而影響下一次出釣;四是每次出釣回來后應該取下線杯放入溫淡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主線上的海水成分被清洗掉,避免海水對線的長期腐蝕;五是使用后的子線或多或少都會被磨或被抻,因此不宜多次反復使用,當天用完的子線一般應當棄置。 最后從環(huán)保角度順便說說對廢棄釣線的處理。經(jīng)常在釣場看到一些釣友將掛斷的廢棄釣線以及垃圾袋扔在釣場,這種做法實在是對于釣場生態(tài)的犯罪!廢棄的子線、主線如果纏在礁上就會影響礁石上水生物的成長,被浪沖到水下不但會導致釣魚時經(jīng)常鉤到線,水下的線如果逐漸增多還會交織成一張網(wǎng),使謹慎的鯛類磯釣對象魚避而遠之。因此呼吁廣大釣友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釣魚人,對于廢棄的釣線最好在手掌中纏繞后剪成短段,然后裝入垃圾袋中帶回處理,同時將釣場遺留的垃圾一并帶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