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太平御覽卷761-卷770

 永生道人的附館 2013-05-04
(2012-09-08 10:14:06)


【宋】李 昉  等奉敕撰

   ●卷七百六十一 ◎器物部六

  ○觥

  《三禮圖》曰:觥受七升,以兕角為之。

  《詩》曰: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兕觥,角爵也。)

  又曰: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公堂,學(xué)校也。觥,所以誓眾也。)

  又曰:兕觥其,(音虬。)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兕觥,罰爵也。言上下無失禮者,其罰爵徒然陳設(shè)而已。)

  《左傳》曰:晉趙孟、叔孫豹、曹大夫入于鄭,鄭伯兼享之。趙孟賦《棠棣》,穆叔子皮及曹大夫興拜,舉兕爵曰:"小國賴子,知免於戾矣。"(兕爵,所以罰不敬,言小國蒙趙孟德,自知此罰戮。)

  ○觚

  《三禮圖》曰:觚受三升,兌(音銳)下方足,漆赤中,青云飾,小其尾。

  《周禮》曰:梓人為飲酒器,觚三升。獻(xiàn)以爵而酬以觚。

  《語》曰: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曰:削觚而志有所念觥,不時成?;蛟货挣铡u?,小器耳,心不專一,尚不時成,況于大事也。)

  《周地圖記》曰:秦使蒙恬北筑長城。又於原上筑城,以觚尊酒而祭。有鶉飛止觚上,因名鶉觚縣。

  劉伶《酒德頌》曰:止則操卮執(zhí)觥。

  ○卮

  《說文》曰:卮,圜器也。觛,小卮也。(圜,音圓。觛,音但。)

  《禮》曰:父母舅姑之敦(音堆)牟卮匜,非馂?zāi)矣谩?br>
  《史記》曰: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

  《漢書》曰:沛公與項羽會鴻門。樊噲居營外,聞事急,乃持盾直入帳下。羽問為誰,張良曰:"沛公驂乘。"羽曰:"壯士哉!"賜卮酒、彘肩。噲飲酒,拔劍切肉食之。羽曰:"復(fù)能飲乎?"曰:"死且不辭,豈憚卮酒!"

  《韓子》曰:棠溪空見韓昭侯,曰:"今有白玉卮而無當(dāng),有瓦卮而有當(dāng),君渴,將何以飲?"君曰:"以瓦卮。"棠溪空曰:"白玉卮至貴,君不以飲者,以其無當(dāng)耶?"君曰:"然。"空曰:"為人君,漏泄群臣之語,猶玉卮無當(dāng)也。"空每見而出,昭侯必獨臥,惟恐夢言泄於妻妾。

  《戰(zhàn)國策》曰: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師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謝,賀戰(zhàn)勝。起而曰:"臣竊譬,楚有祠者,賜其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不足,一人飲有馀。請畫地為蛇,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足未成,一人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酒。今子伐齊,為蛇畫足也。"

  《淮南子》曰: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鹽鐵論》曰:川源不能實漏卮。

  魏文帝《答楊修書》曰:重惠琉離卮,昭厚意。

  晉傅咸《污卮賦》曰:人有遺余琉璃卮者,小兒竊弄墮之,不潔。意既惜之,又感寶物之污辱,乃喪其所以為寶。況君子行身,而可以有玷乎?

  ○匜(音移)

  《說文》曰: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

  《纂文》曰:匜,水器也。

  《儀禮》曰:嫡入室,媵御奉匜沃盥。

  《左傳》曰:晉公子過秦,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匜,沃盥器。揮,湔也。)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國語》曰:勾踐命諸稽郢行成於吳,曰:"勾踐愿請盟:一介適女執(zhí)箕帚,以胲姓於王宮,一介適男奉匜盤,以隨諸御。"(胲,備也,音該。)

  ○盞斝

  《說文》曰:斝,玉爵也?;蛘f斝受十六升。

  《詩》曰:或獻(xiàn)或酢,洗爵奠斝。

  《禮》曰:盞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僣君。(盞斝,先王之爵也。)

  又曰:季夏六月,魯以禘禮祀周公。爵用玉盞,仍雕。

  《左傳》曰:齊侯伐燕,燕人賂以瑤甕、玉櫝、斝耳,(斝耳,爵也。)不克而還。

  又曰:鄭火,裨灶言於子產(chǎn)曰:"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chǎn)不許,曰:"天道遠(yuǎn),人道邇,非所及也,灶焉知天道!"

  ○鍾

  《孔叢子》曰:平原君強(qiáng)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嗑嗑,(音闔)日飲百榼。裨何辭焉?"子高曰:"以予所聞,賢圣以道德兼人,未聞以飲食也。"

  沈約《宋書》曰:蕭思話常從太祖登鍾山,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涼州記》曰:胡安據(jù)等發(fā)張駿冢,得瑪瑙鍾。

  《論衡》曰:文王飲千鍾,孔子百觚。若酒用千鍾,則肉宜百牛;酒用百觚,則肴宜用千羊。則文王身如防風(fēng),孔子體如長狄,乃能堪之。

  ○瓚(慈但切)

  《三禮圖》曰:主瓚受四升,徑八寸,形如盤。其柄以圭,有流,前注。

  《書》曰: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孔安國曰:以圭為枘柄,謂之圭瓚也。)

  《詩》曰:釐爾圭瓚,秬鬯一卣。(音酉)

  又曰: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玉瓚,圭瓚也。圭瓚文狀,以圭為柄,黃金為勺,青金為外,朱中央。)

  《周禮》曰:祼(音貫)圭有瓚。(鄭司農(nóng)云:於圭頭為器,可以挹鬯裸之祭謂之瓚也。漢禮:瓚盤大徑三升,口徑八寸,下有盤,口徑一尺也。)

  又曰:祼圭,尺有二寸。有圭,以祀宗廟也。

  《禮》曰:賜珪瓚,然后祭。

  又曰:祀周公於太廟,灌用玉瓚大圭。(瓚形如盤,容五升,以大圭為柄,是謂圭瓚。)

  《白虎通》曰:圭瓚者,器之名,所以受灌之器。以圭瓚飾其柄。

  ○樽彝

  《說文》曰:樽,酒器也。櫑,龜目酒尊也,木刻為云,象其施不窮。

  《爾雅》曰:彝、卣,罍器也。(皆酒尊。彝其名也。)卣,中尊也。

  《易》曰:樽酒簋二,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書》曰:用賚爾秬鬯一卣。

  《詩》曰:我姑酌彼金罍,惟以不永懷。

  《周禮》曰: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其朝獻(xiàn),用兩獻(xiàn)(音娑)尊。其再獻(xiàn),用兩象尊,皆有罍。秋嘗冬蒸,祼用斝彝、黃彝,皆有舟。其朝獻(xiàn),用兩著(直略切。)尊;其饋獻(xiàn),用兩壺尊,皆有罍。(彝亦尊也。彝,法也,言為法之正也。雞彝、鳥彝,謂刻而畫之為雞、鳳之形也。皆有舟,鄭司農(nóng)云:舟,尊下基也,若今時承盤也。獻(xiàn),讀曰犧。犧尊飾以翡翠,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也。斝,讀為嫁,彝畫禾稼也。黃彝,黃目尊也。著尊者,著地,無足。壺尊者,以壺為尊。)

  《禮》曰:五獻(xiàn)之尊,門外缶,門內(nèi)壺,君樽瓦甒,(音武)此以小為貴也。(壺大一石。瓦甒,缶,大小未聞也?!兑住吩唬洪拙?,貳用缶也。)犧樽,疏布冪,(音覓)椫(之善切。)勺,此以素為貴也。

  又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椑(音伯)豚,汙(烏瓜切。)尊而抔(薄侯切。)飲。(鄭玄曰:汙樽,鑿地為樽也。抔飲,以手掬之也。)

  又曰:黃目,郁氣之上尊也。黃者,中目者,氣之清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黃目,黃彝也。)

  又曰:魯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尊用犧象、山罍,郁尊用黃目。(犧尊,以沙明為畫象,骨飾之。郁,郁鬯之器。黃目,黃彝。)

  又曰:泰,有虞氏之尊也。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著,殷之尊也。犧象,周之尊也。(泰,用瓦,著地?zé)o足。)

  《傳》曰:犧象不出門,喜樂不野合。

  《漢書》曰:梁孝王有罍尊,(上刻云雷象也。)直千金,戒后代善寶之。王任后聞而欲得之。王讓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無得以樽予人。他物雖百鉅萬,猶自恣。"任后絕欲得之,王讓直使人開府取樽,賜任后。天子下吏驗問,公卿治奏以為不孝,讓誅也。

  《東觀漢記》曰:王霸擊賊,作倡樂。賊射營,中霸前酒樽,霸坐不動。

  又曰:章帝時,美陽得銅酒樽,采色青黃,有古文。

  《后漢書》曰:章帝初元七年,槐里歧山得銅樽一枚。

  《晉起居注》曰:穆帝升平二年,尚書左丞劉兗元會日,彭城計佐虞興發(fā)白虎樽,而群觀輻湊,中蘭臺令史張玄不禁,免玄令史。

  沈約《宋書》曰:正旦元會,設(shè)白虎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虎,有能獻(xiàn)直言者,則發(fā)此樽飲酒,蓋杜舉之遺式也。蓋為白虎,疑是后人所加,欲令猛如虎,無所忌憚也。

  《晏子春秋》曰:晉欲攻齊,使范昭觀焉。景公觴之。范昭曰:"請君幸樽酌。"晏子命撤樽革具。范昭歸,曰:"齊不可伐也。吾欲慚其君,晏子知之。"孔子聞之,曰:"不越於樽俎之間,折沖千里也。"

  《莊子》曰:市上之人,有善戴尊者,(酒尊也。)累十尊而行。人有與之更者,行道未半,而以其尊顛。

  又曰:百年之木,破為犧樽,青黃而文之,其一斷在溝中。比犧樽於溝之?dāng)?,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桀跖與魯史,行義有間矣;然其失性,均也。

  又曰:純樸不殘,孰為犧樽?白玉不毀,孰為圭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

  《淮南子》曰:百圍之木,斬而為犧樽,龍蛇虎豹,曲成文章。(高誘曰:刻為蟠龍伏虎之狀也。)

  又曰:夫圣人之道,猶中衢而設(shè)樽耶?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又曰:夫奉一爵酒,不知於邑;(言其輕也。)挈石之樽,則白汗交流。(言其重也。)又況嬴天下之憂,而任海內(nèi)之事者乎?重於樽亦遠(yuǎn)矣!

  《風(fēng)俗通》曰:坐不移樽。俗說凡宴飲者,移轉(zhuǎn)樽酒,令人訟諍。

  《志林》曰:先代不識犧樽,但云沙畫之,飾以翠羽。至魏明帝時,魯郡於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樽,作犧牛形。自爾,乃知其定形。

  《吳越春秋》曰:闔閭女自殺,以銀樽送之。

  《鄴中記》曰:石虎正會,殿前有白龍樽。作金龍於東箱,西向,龍口金樽受五十斛。

  《涼州記》曰:胡安據(jù)等發(fā)張駿陵,得白玉樽,受三升。

  戴延之《西征記》曰:太極殿中有銅龍,長三丈。銅樽,容三十斛。正旦大會,龍從土中受酒,口吐之於樽中。

  傅玄《朝會賦》曰:峙鳳虎之二樽,清酤皆以淵停。

  蔡邕《銘論》曰:漢獲齊侯寶樽於槐里也。

  孫綽《陽燧樽銘》曰:詳觀茲器,妙巧奇絕!酌焉則注,受滿則閉。(補(bǔ)結(jié)切。)吐寫適會,未見其竭。

  ○滑稽

  崔浩《漢記音義》曰:滑稽,酒器也。轉(zhuǎn)注吐酒,終日不已,若今之陽燧樽。

  《史記》曰:吳王夫差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而浮之江中。(應(yīng)劭曰:取馬革為鴟夷。鴟夷,榼形。)

  《漢書》揚雄《酒賦》曰:鴟夷滑稽,腹大如壺。晝?nèi)帐⒕迫藦?fù)借酤。常為國器,托於屬車。

  ○榼

  《說文》曰:榼,酒器也。椑,(音鼙)圓榼也。

  《左傳》曰:晉欒鍼使行人執(zhí)榼承飲,造于子重。

  謝承《后漢書》曰:陳茂為豫州別駕,與刺史周敞行部到潁川陽翟,傳車有美酒一椑,敞敕載酒以行。茂取椑擊柱破之曰:"使君傳車榼載酒非宜。"

  王隱《晉書》曰:宣帝既滅公孫淵還。作榼兩口,二種酒,持著馬上。先飲佳酒,塞口;而開毒酒與牛金,金飲而死。

  《北齊書》曰:元韶,字世胄。魏室奇寶多入韶家。有瑪瑙榼,容三升,玉縫之。皆稱西域鬼作也。

  《涼州記》曰:胡安據(jù)等發(fā)張駿陵,得琉離榼。

  《孔叢子》曰:子路嗑嗑,飲百榼。(已具鐘門。)

  《列異傳》曰:濟(jì)北弦起,神女來游,車上有壺榼,青白琉璃五具。

  《續(xù)齊諧記》曰:王敬伯夜見一女,命婢取酒,提一淥沉漆榼。

  曹毗《杜蘭香傳》曰:蘭香降張實,輒賚元榼。

  馬融《奏事》曰:楚將吳起,或遺之一榼酒,注之上流,使士卒迎流飲其下,明不獨也。

  劉伶《酒德頌》曰:止則操卮執(zhí)觚,動則挈榼提壺。

  ○壺

  《三禮圖》曰:洗壺,受一斛,口徑一尺,頭高五寸,大中身,兌(音銳)下,赤漆中,玄上加青云氣。方壺,受一斛,腹圜,足口方。圜壺,受一斛,腹方,足口圜。

  《詩》曰:顯甫餞之,清酒百壺。

  《周禮》曰:挈壺氏以令軍井。(壺所以盛飲,故以壺表井中。)凡軍事,懸壺以序聚柝。(懸壺以為漏也。柝,音托。)

  《禮》曰:其以乘壺酒賜人。(乘壺,四壺。)亦曰乘壺酒,尊壺者面其鼻。(鼻在面上,言向人也。)

  《左傳》曰:晉侯問原守於寺人勃鞮,對曰:"昔趙襄以壺飧從,徑,綏而弗食,故處原。"

  《漢書》曰:東方朔曰:"壺者,所以盛也。"

  《晏子春秋》曰:景公游於紀(jì),得金壺。發(fā)視之,中有丹書。

  《韓子》曰:晉公子重耳過曹,僖負(fù)羈盛黃金於壺,充之以食,令人遺公子也。

  《說苑》曰:五大夫愿,衛(wèi)人也。負(fù)壺入井,終日灌一區(qū)。

  《國語》曰:勾踐召范蠡而問焉,曰:"諺有之曰:觥飲不及壺飡。(言志在觥飲,慮不至壺食。喻已德小,不能遠(yuǎn)圖。)今歲晚矣,子將奈何?"曰:"臣聞追亡人也,蹶而趣之,惟恐不及。"王曰:"諾。"遂伐吳。

  《神仙傳》曰:壺公賣藥,常懸一壺於坐上。日入之后,公輒跳入壺中。

  《搜神記》曰:吳王夫差女紫玉,悅童子韓重,結(jié)氣死。形見,將重入冢,取昆侖玉壺與之。

  《琴操》曰:伍員奔吳,過溧陽瀨溪,見一女子擊漂於水中,旁有壺漿,乃就乞飲。飲畢,謂女子曰:"掩夫人壺口。"女子知其意,自投瀨溪而死。

  ○洗

  《三禮圖》曰:洗高三尺,口徑尺五寸,足徑三尺。士鐵,大夫以上銅為之,諸侯白金飾,天子黃金飾。

  《儀禮》曰:設(shè)洗于阼階東南。

  《禮》曰: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

  《魏武令》曰:臨祭就洗,以手?jǐn)M水而不盥,以潔為敬,未聞擬向不敬之禮。吾親受水而盥。

   ●卷七百六十二 ◎器物部七

  ○瓢

  《方言》曰:蠡,(瓠勺也,音禮也。)陳楚宋魏之間或謂之樹,(今江東呼勺為樹。)或謂之瓢。

  《通俗文》曰:瓠瓢為蠡。

  《禮》曰:合巹(音謹(jǐn))而酳。

  《三禮圖》曰:巹,取四升瓠,中破,夫婦各一。

  《論語》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爾雅》曰:康瓠謂之甈。(孫炎曰:康瓠也。郭璞曰:瓠,壺也。賈誼曰寶康瓠是也。)

  《戰(zhàn)國策》曰:應(yīng)侯謂秦昭王曰:"百人輿瓢而趨,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試輿瓢,瓢必裂。今秦國,華陽、穰侯、太后用之,秦國必裂矣!"

  《東宮舊事》曰:漆巹爵二,銀鎖連長七尺。

  《莊子》曰: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剖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吾為其無用,舍之。"

  《楚辭·九嘆》曰:藏瓠蠡於筐簏。(瓠,瓢。蠡,瓠。)

  東方朔《答客難》曰:以管窺天,以蠡(張宴曰:蠡,瓢瓠也。)測海。

  《琴操》曰:許由無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fēng)吹樹,飄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捐之。

  ○勺(與杓字同)

  《說文》曰:斗,勺也。

  《通俗文》曰:木瓢為斗。

  《詩》曰:惟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又曰:酌以大斗,(大斗長三尺。)以祈黃耇。

  《周禮》曰: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音早。)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馬。(杜子春云:勺,謂酒樽中勺也。鄭司農(nóng)云:鼻,謂勺龍頭鼻也。衡,謂勺柄龍頭也。鄭玄謂勺鼻流,凡流智為龍口也。三璋之勺,形如玉瓚。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則用灌焉。於大山川則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於小山川用邊璋也。)

  又曰:梓人為飲器,勺一升。(勺尊升也。)

  《禮》曰:犧(恩歌切。)尊,疏布鼏,(音覓。椫之演切。)勺,此以素為貴也。(鄭玄曰:椫木白理也。)

  又曰:勺,夏后氏以龍勺,殷以疏勺,周中蒲勺。(鄭玄曰:龍,龍頭也。疏,道刻其頭也。蒲,合蒲如鳧頭也。)

  《漢書》曰:霍顯之謀,行於杯勺。

  《東宮舊事》曰:漆注八,合鴨頭勺四。

  《論衡》曰:酥訟之勺,投之於地,其柄指南。

  《語林》曰:諸阮以大盆盛酒,木勺數(shù)枚也。

  束晳《貧家賦》曰:舉短柄之掘勺。

  ○豐

  《三禮圖》曰:射為罰爵之豐,作人形也。豐,國名也,坐酒亡國,戴盂戒酒。

  《說文》曰:豐,俎豆貴豐厚也。一曰鄉(xiāng)飲酒有豐侯者。

  《儀禮》曰: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shè)豐。(將飲不勝,設(shè)豐以承其爵。豐形,蓋似豆卑而大之。)

  又曰:公尊瓦泰兩,有豐。

  崔骃《酒箴》曰:豐侯沉酒,荷罌負(fù)缶,自戮於世,圖形戒后。

  李尤《豐侯銘》曰:豐侯荒繆,醉亂迷逸。乃象其形,為豐戒式。后世傳之,固無止說。

  ○禁(一名棜,乙去切)

  《三禮圖》曰:棜,長四尺,廣二尺四寸,深寸,無足。漆赤中,青云畫,陵苕華飾。禁長四尺,廣二尺四寸。通局足高三寸。漆赤中,青云畫,{艸陵}苕華飾??嚏U其足,為褰帷之形。

  《儀禮》曰:尊於戶間,兩甒,(音武)有禁。(禁,承尊之器,名之曰禁,因為酒戒也。)

  又曰:尊兩壺于房戶間,斯禁。(斯禁,禁切地?zé)o足也。)

  《禮》曰:天子、諸侯之尊廢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為貴也。(廢猶去也。棜,斯禁也,無足,有似于棜,或因名之耳。大夫用斯禁,士用棜禁,如今方案情悵扃。)

  ○食架

  《東宮舊事》曰:漆食架二。

  ○食廚

  《禮》曰:大夫七十而有閣。(閣以板為之,度食物也。)天子之閣,左達(dá)五,右達(dá)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達(dá),夾室。大夫言于閣與天子同處,天子二,五倍于諸侯也。)

  《東宮舊事》曰:漆食廚一具。

  ○酒臺

  《周禮》曰:六彝皆有舟。(鄭司農(nóng)云:舟,下臺也,若今時承盤也。)

  《東宮舊事》曰:漆酒臺二,金涂環(huán)鈿。

  ○槽

  劉伶《酒德頌》曰:先生方捧罌承槽,銜杯嗽醪。

  ○杵臼

  《易·系辭下》曰: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jì)。蓋取諸《小過》。(王肅曰:雷起,起上杵之象。地艮止于下,臼之義。)

  《書》曰:血流漂杵,(孔安國曰:血流而漂舂杵,甚之言也。)一戎衣,天下大定。

  《禮》曰:鄰有喪,舂不相。(相,送杵聲。)

  又曰:暢臼以掬,杵以梧。(所以搗郁鬯。掬,柏也。)

  《穀梁傳》曰:大夫救日擊門,士擊杵。(舂,染盛之具,示有上下陰陽。)

  《周易類謀》曰:間可倚杵。(鄭玄曰:天地相去,其間才可倚一杵也。)

  《春秋繁露》曰:夏求雨,暴杵臼於街十日。

  《漢書》曰:傅咸為南陽太守,有猾吏大姓犯令,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者,輒加笞箠。

  又曰:江都易王非,宮人有過者,或髡鉗,以鉛杵舂,不中程輒掠。

  又曰:楚王戊即位,胥靡申公、白公、衣赭衣,使推舂於市。

  《東觀漢記》曰:公沙穆游太學(xué),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吳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后漢書》曰:梁鴻之妻孟光多力,能舉石臼。

  又曰:馮衍娶北地任氏女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兒女常自探井臼。

  王隱《晉書》曰:賈后使小黃門孫慮徙愍懷太子於坊中,不與食。乃劫服杏子黑丸。其夜薨?;騻魈硬豢戏?,伺至廁,以藥杵橦害之,喚聲聞於外。

  《燕書》曰:昭武帝營新殿,昌黎大棘城縣河岸崩,出鐵筑杵頭一千一百七十枚。永樂民郭陵見之,詣闕言狀。詔曰:"經(jīng)始崇殿,而筑具出,人神允協(xié)之應(yīng),賜陵爵關(guān)外侯。"

  《戰(zhàn)國策》曰:智伯攻趙襄子於晉陽,臼灶生蛙。

  又曰:衛(wèi)人迎新婦,婦入室見臼,曰:"徙之牖下。妨往來者!"主人美之。

  《河圖》曰:千歲之后,天可倚杵。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何其血之流杵也?

  《呂氏春秋》曰:伊尹母夢神告之:臼出水而東走。

  《賈誼書》曰:黃帝行道,炎帝不聽,故戰(zhàn)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淮南子》曰:解門以為薪,塞井以為臼,雖小用而所喪大矣。

  桓譚《新論》曰:伏羲制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因借身以踐碓,而利十倍。

  又曰:復(fù)設(shè)機(jī)關(guān),用驢羸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百倍。

  《論衡》曰:舂者,以杵搗臼,杵臼鼓動、地動。地臨池水,河水震蕩。夫臼杵,木也。水與木、土三者,殊類而相應(yīng),首相叩動,其勢然也。

  《風(fēng)俗通》曰:秦留燕太子丹,天為雨粟,廚中杵生肉,是不然也。

  《世本》曰:雍父作舂。雍父作杵臼。(《宋志》曰:雍父,黃帝名也。)

  《湘州記》曰:棗陽縣有蔡倫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倫舂紙臼。

  《荊州記》曰:長沙醴泉縣有山石空,空中有石床,床頭有臼,容五升。父老相傳:昔有仙人以此合金丹。

  《衡山記》曰:桂英巖上,鑿石作臼。有鐵杵,倚置巖畔。石臼邊,有兩人腳跡。

  《名山記》曰:羅浮山有道士赍鐵臼杵,欲合丹,未成而仙化。

  《世說》曰:魏武讀曹娥碑云:"外孫齏臼。"楊修曰:"齏臼,受辛。受辛,'辤'字。"

  《幽明錄》曰:劉松在家,忽見一鬼。杖劍斫之,鬼走。松起逐,見鬼在高山巖石上臥。仍往逼突,群鬼爭走,遺置藥杵臼及所馀藥,因?qū)⑦€家。松為人合藥時,臨熟,取一經(jīng)此臼者,無不效驗。

  《列異傳》曰:魏郡張舊家巨富,復(fù)暴衰,賣宅與黎陽程應(yīng)。應(yīng)入居,死病相繼。賣荊民何文,日暮持刀上北堂中。至二更,有一人長丈余,高冠黃衣,來堂前呼問:"細(xì)腰,舍中何以有人氣?"須臾,復(fù)有一人高冠青衣,次又高冠白衣,問并如前。將曙,文下堂,如向法呼細(xì)腰問曰:"黃衣者誰?"曰:"金也,在堂西壁下。""青衣者誰?"曰:"錢也。在堂前井西五步。""白衣者誰?"曰:"銀也,在堂東北任下。""汝,誰也?"曰:"杵也,在灶下。"至明,文按次掘之,得金、銀各五百斤,錢千余萬;取杵,焚之,宅遂清安。

  魏武《上獻(xiàn)帝表》曰:臣祖騰有順帝賜器,今上藥杵臼一具。

  ○砧

  《爾雅》曰:砧謂之榩。(郭璞曰:砧,木質(zhì)也。榩,音虔。)

  《廣雅》曰:枕、質(zhì),砧也。

  《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石砧一枚,又搗衣杵十枚。

  《荊州記》曰:秭歸縣有屈原宅、女媭(音須。)廟,搗衣石猶存。

  《漢水記》曰:有女郎搗衣砧也。

  《古樂府詩》曰:稿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藁砧,謂夫也。)

  ○碓

  《廣雅》曰:<石啇>,碓也。(<石啇>,丁歷切。)

  《方言》曰:碓機(jī),陳魏宋楚、自關(guān)而東謂之梴。

  《魏略》曰:司農(nóng)王思弘作水碓,免歸田里。

  《晉書》曰:魏舒遲鈍質(zhì)樸,不為鄉(xiāng)親所重。從叔父吏部郎衡有當(dāng)世名,猶不知之,使守水碓。

  王隱《晉書》曰:石崇有水碓三十區(qū)。

  又曰:劉頌為河內(nèi)太守,有公王水碓三十馀區(qū),所在遏塞,輒為侵害。頌表上封,諸民獲便宜。

  又曰:衛(wèi)瓘為太子少傅,詔賜園田水碓,不受。

  又曰:鄧攸去石勒投李矩,借水碓舂於城東。

  《晉諸公贊》曰:征南杜預(yù)作連機(jī)碓。

  《晉陽秋》曰:給陳留王碓一區(qū)。

  《幽明錄》曰:弘農(nóng)徐儉家有一遠(yuǎn)來客寄宿。有馬一匹,中夜驚跳,客不安,騎馬而去。一物長丈馀,來逐馬后??蜕渲?,聞如中木聲。明日,尋昨路,見箭著一碓柵。

  《世說》曰:王戎既貴且富,區(qū)宅水碓,洛下莫比。

  孔融《肉刑論》曰:賢者所制,或逾圣人。水碓之巧,勝於斷木掘地。

  《王渾表》曰:洛陽百里內(nèi),舊不得作水碓。臣表上,先帝聽臣立碓,并攙得官地。

  ○磨

  《說文》曰:磨,石硙也。(硙,音五對切。)

  《釋名》曰:硙,磨也。

  《廣雅》曰:礱,磨也。

  《方言》曰:硙或謂之<石妻>。(即磨也,錯碓反。)

  《通俗文》曰:粗曰<石妻>,(千內(nèi)切。)填磨曰硐,(途棟切。)磨床曰摘。(直易切。)

  《魏略》曰:諸葛亮為沖車,圍郝昭於陳倉。昭以繩系石磨,羂(古犬切。)其沖車。

  《魏志》曰:管輅,字公明,平原人也。往同村郭思家,硙上有鳩食相斗。輅曰:"不祥!"思明日射鳩,誤中鄰女。

  《蜀志》曰:許靖為許劭排擯,以馬磨自給。

  《晉書》曰:王戎為司徒,好治產(chǎn)業(yè)。周遍天下,水碓四十所。

  《鄴中記》曰:解飛者,石虎時工人。造作旃檀車,左轂上置硙,右轂上置碓。每行十里,磨麥一石,舂米一斛。

  《世本》曰:公輸般作硙。

  《諸葛亮別傳》曰:孫權(quán)常饗蜀使費祎,停食餅,索筆作《麥賦》,恪亦請筆作《磨賦》。

  《異苑》曰:上黨侯亮之,於江都城下獲一石磨,下有銅馬。

  《幽明錄》曰:廣陵有冢,相傳漢江都王建之墓也。常有村人行過,見地有數(shù)十具磨。取一具持歸,暮即叩門,求磨甚急。明旦,送著故處。

  《抱樸子》曰:周髀家云:天旁轉(zhuǎn),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zhuǎn)。譬之於蟻行磨上,磨左旋,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右回焉。

  嵇含《八磨賦》曰:外兄劉景宣作磨,奇巧特異。策一牛之任,轉(zhuǎn)八磨之重。因賦之曰:"方木矩峙,圓質(zhì)規(guī)旋。下靜以坤,上轉(zhuǎn)以乾。巨輪內(nèi)建,八部外連。"

  ○碾

  《通俗文》曰:石碢轢谷曰碾。

  《后魏書》曰:崔亮在雍州,讀《杜預(yù)傳》,見其為八磨,嘉其有濟(jì)時用,遂教民為碾。及為仆射,奏於張方橋東堰穀水,造水碾磨數(shù)十區(qū)。其利十倍,國便之。

   ●卷七百六十三 ◎器物部八

  ○斧

  《釋名》曰:斧,甫始也。凡將制器,始以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易》曰: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斧所以破除荊棘,以安客舍者也。不得其位,不獲平砥之地,雖得資斧,其心不快。)

  《龍魚河圖》曰:斧神名狂章。

  《周書》曰:神農(nóng)作陶冶斧,破木為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后五谷興。

  《詩》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又曰: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

  又曰:《破斧》,美周公也。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禮》曰:大喪及窆,執(zhí)斧以蒞匠師。(匠師,主豐碑之士,執(zhí)斧以師之使戒其士。)

  《禮》曰:禮,諸侯賜鈇(音夫)鉞然后誅。

  又曰:天子負(fù)斧依,南鄉(xiāng)而立。(斧依,為斧文屏風(fēng)于戶牖之間。)

  《傳》曰:楚子執(zhí)齊慶封,將戮之。負(fù)之斧鉞,以徇於諸侯,使言曰:"無或如齊慶封,弒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

  《春秋元命苞》曰:斧锧,主亂行,斬狂詐。斧之為言補(bǔ)也。

  《漢書》曰:分周為二,有逃責(zé)之臺,被竊鈇之言。(應(yīng)劭曰:周赦王出,至路邊竊取遇人。)

  又曰: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持斧,逐捕盜賊。

  又曰:王莽司徒王尋,初發(fā)長安,宿霸昌廄,亡其黃鉞,尋軍士所王素狂直,入哭曰:"此經(jīng)所謂喪其齊(音資)斧者也!"(應(yīng)劭曰:齊,利也。亡其利斧,言無以復(fù)斬斷者。)

  《東觀漢記》曰:祭遵襲略陽,遣護(hù)軍王忠,皆持利斧,伐樹開道。

  又曰:蔣翊,字元卿。后母憎之,伺翊寢,操斧斫之,值翊如廁。

  謝承《后漢書》曰:會稽戴就,字景成,為都曹掾。太守為州所奏,就見伏考,燒斧以著腋下。就罵獄卒:"此無火氣,何不熟燒!"

  《魏志》曰:太祖延張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典韋持大斧立后,刃徑尺。太祖所至之所,韋輒舉目之,繡及將帥莫敢仰視。

  《晉書》曰:魏舒嘗適野王,主人妻夜產(chǎn)。俄而聞車馬之聲,相問曰:"男也?女也?"曰:"男,書之十五以兵死。"復(fù)問:"宿者誰?"曰:"魏公舒。"后十五載,詣主人,問所生兒何在?曰:"因條桑,為斧傷而死。"舒自知為公。

  《晉咸和起居注》曰:因有司奏魏氏故事:正旦賀,公卿上殿,虎賁六人隨上,以斧柄柱衣裙。上令宜依舊為儀注,詔曰:"此非前代善制,其除之。"

  《三輔舊事》曰:王莽夢大夏殿前五銅人語。莽惡之,斧斫開銅人腹。

  《東陽記》曰:晉中朝時,有民王質(zhì)者,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見童子數(shù)人彈琴而歌,因留跂斧柯而聽之。童子以物與之,狀如棗核,質(zhì)含之,便不復(fù)饑也。童子曰:"汝來已久,宜去。"質(zhì)承聲起,斧柯漼然爛盡。既歸,去家已數(shù)十年。

  《列女傳》曰:丁仲謀妻氏共夫至交址,夫為賊所殺。妻船上得一斧,舉以破賊。

  《列仙傳》曰:赤斧,手中常有赤斧。

  《錄異傳》曰:陳世母黃亡后,還家但聞聲,世忽亡斧,黃言問家奴福盜之。

  《幽明錄》曰:文翁常欲斷大樹,欲斷處,去地一丈八尺,翁先祝曰:"吾若得二千石,斧當(dāng)著此處!"因擲之,中所欲一丈八尺處。后果為郡。

  《賈逵別傳》曰:逵廟一柏樹,有人竊來斫伐。始投斧數(shù)下,斧刃乃折於樹中。

  《七賢傳》曰:文黨,字翁仲。與人俱入山取木,謂侶人曰:"吾欲遠(yuǎn)學(xué),先試投斧高木上,斧當(dāng)掛!"乃投之,斧果上。因之長安受經(jīng)。

  《廷尉決事》曰:廷尉高文惠上民傅晦詣民籍牛場上盜黍,為牛所覺,以斧擲折晦腳,物故。依律,牛應(yīng)棄市。監(jiān)棗超議:"晦既夜盜,牛本無殺意,宜減死一等。"

  《六韜》曰: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zhí)斧不伐,賊人將來。繁葉不去,將為斧柯。

  《列子》曰: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人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於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fù)見其鄰子之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矣。

  《孟子》曰: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荀卿子》曰: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呂氏春秋》曰:孔甲田于東陽萯(音倍。)山,天大風(fēng),晦??准酌曰?,入于民室,主人方乳,(乳,產(chǎn)也。)或曰:"后來,是良日也。是子必大吉!"或曰:"不勝之,是子必大殃!"后取其子以歸,曰:"以為余子,誰敢殃之?"子長成,莫動析橑,(音老。)斧破斬其足,遂為守門者。

  《淮南子》曰:巨斧擊桐薪,不待利時日而后破之。

  又曰:古之遣將,君親操斧,持頭,授將軍柄,曰:"閫以外者,將軍裁之!"

  《說苑》曰:雍門周說孟嘗君:"以秦楚之強(qiáng)而報於弱薛,譬猶蕭斧而伐朝菌也。"

  《玄晏春秋》曰:鄰人亡斧及雞,意予竊之。居三日,雞還,斧又自得,鄰人大愧。

  《志林》曰:齊斧,齊當(dāng)為齋。凡師出,必齋戒入廟受斧,故云齋也。

  《抱樸子》曰:介象燒斧,而立其上,久不知熱。

  《諸葛亮教》曰: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伐鹿角,壞刀斧千馀枚,賴賊已走。間自令作部刀斧數(shù)百枚,用之百馀日,初無壞者。爾乃知彼主者無意,宜收治之。此非小事也,若臨敵,敗人軍事矣。

  ○鋸

  《釋名》曰:鋸,倨也。其體直,所截應(yīng)倨勾之正也。

  《說文》曰:鋸,槍唐也。

  《古史考》曰:孟莊子作鋸。

  《史記》曰:公孫鞅之事孝公也,設(shè)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理。

  《后漢書》曰:獻(xiàn)帝欲復(fù)肉刑,孔融議曰:"雖忠如鬻拳,信如楚和,智如孫臏,一離刀鋸,沒世不齒。"

  《吳志》曰:孫皓愛妾使人至市賊奪百姓財物,司市陳聲繩之以法。皓大怒,假他事燒鋸斷聲頭。

  王隱《晉書》曰:趙王倫欲廢賈后,而門鑰在侍中處。所部司馬多木作,有利鋸。至期,倫乃命三部司馬,以鋸截關(guān)開門。

  《晉書》曰:胡毋輔之,字彥國,少擅高名。王澄常與人書曰:"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為后進(jìn)領(lǐng)袖也!"

  又《中興書》曰:符健兇淫暴虐,常露刀張弓,椎、鉗、鋸、鑿,殺人之具,備置左右。

  《宋書》曰:后廢帝名昱,初在東宮,惰業(yè)好嬉,師王不能禁。及嗣位,漸自放恣,晨出暮歸,從者并執(zhí)鋌矛,加以虐刑,針椎鑿鋸之徒,不離左右。

  《莊子》曰:禮若亢鋸之柄。(亢,舉也。禮有所斷割,猶舉鋸之柄以斷物也。)

  又曰:天下好智而百姓求竭矣。於是乎釿(音斤)鋸顓焉,繩墨殺焉,椎鑿決焉。

  《管子》曰:軍中必有一斧一鋸。

  《尸子》曰:水非石之鉆,繩非木之鋸。

  《列女傳》曰:臧文仲為魯使齊,齊拘之。文仲使人遺公書,恐人得之,乃謬其詞曰:"臧我羊,食我以銅魚。"公及大夫莫能知之,乃問臧孫母。母泣曰:"吾子拘,有木治矣。(木治,梏也。)'臧我羊'者:臧,善也;羊者,有母,告妻善養(yǎng)母。'食我以銅魚':銅魚,其文錯;錯者,所以治鋸也;鋸者所以治木。是以知有木治,系於獄矣。"

  《淮南子》曰:夏屋聯(lián)房,公輸、王爾無所措剞(居綺切。)劂(居月切。)削鋸,然猶未能贍人主之欲也。

  《世說》曰:晉元皇初見賀司空,言及吳時孫皓燒鋸截一賀頭,是誰?司空未復(fù)言,元皇曰:"燒是賀邵。"司空流涕,曰:"昔者先臣遭遇無道,臣創(chuàng)巨痛深,無以上答明詔。"元皇慚愧,三日不出。

  《衡山記》曰:雞頭陂西有石室,有人采藥,暮宿其中。曉見一鋸懸在壁上。示有形,無復(fù)鐵貫。

  ○椎

  《說文》曰:椎,擊也。齊謂之柊揆。鐓,千斤椎斤也。

  《纂文》曰:柊揆,方椎。

  焦贛《易林》曰:亡椎失斧,公輸無輔。

  《廣雅》曰:柊揆、果攵、(苦臥切。)<木尤>、鐇、(音煩)钅奄、(於業(yè)切。)椓,(音卓。)椎也。

  《史記》曰:張良為韓報仇,得切刀為鐵椎,重百二十斤。擊始皇于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又曰:信陵君客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晉鄙殺之,奪兵以救趙。

  《戰(zhàn)國策》曰:始皇遺齊君王后連環(huán),曰:"齊多知,能解環(huán)!"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jǐn)已解矣。"

  《漢書》曰:賈山上書曰:"秦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厚筑其外,隱以金椎,為馳道之麗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斜徑而托足焉!"

  又曰:淮南王長怨辟陽侯之不救其母也,袖金椎椎殺辟陽侯。

  又曰:中山靖王勝來朝,聞樂聲而泣,曰:"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明堂執(zhí)虎,十夫橈椎。"

  王隱《晉書》曰:梅陶及鐘雅數(shù)說事,祖納輒困之,因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椎。持我鈍椎,椎君利錐,皆為摧!"陶、雅并稱有神錐,不可得椎,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椎。"

  《吳越春秋》曰:夫差使力士石番,以鐵椎椎殺王孫圣。

  《益州記》曰:"市橋莋(音作。)橋,今各有一鐵椎,大十許圍,長六七十尺。云初橋引機(jī)運此椎,以擊橋柱。本有三,狡摴二。

  《管子》曰:一農(nóng)必有一椎。

  《莊子》曰:儒以詩禮發(fā)冢,曰:"徐以金椎控其頤,無傷口中珠!"

  《周生列子》曰:昔伊尹操商栝,姬公揮周機(jī),管子執(zhí)齊鉞,范蠡奮越椎。

  《世說》曰:永嘉三年,中牟縣故魏任城王臺下池,有漢時鐵椎,長六尺,入地三尺,頭西南指,不動。

  桓譚《上事》曰:孔子問屠牛曰:"屠牛有道乎?"曰:"刺必中解,割必中理,盤筋則引終葵而椎。"

  孫勝《優(yōu)劣論》曰:子房奮椎,為天下唱義。義聲既震,則秦亡可知矣!

  ○鑿

  《釋名》曰:鑿,有所穿鑿也。

  《說文》曰:鏨,小鑿也。

  《通俗文》曰:石鑿曰鏨,(作澹切。)鑿充曰銃。(昌仲切。)小鑿曰钅孱,(音潺。)柄曰樈(音擎。)受樈曰钅。(七紅切。)

  《古史考》曰:孟莊子作鑿。

  《尸子》曰:利錐不如方鑿。

  《管子》曰:軍必有一鑿。

  《莊子》曰:齊桓公讀書堂上,輪扁斫輪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

  《抱樸子》曰:魏明帝好聞椎、鑿之聲。

  《搜神記》曰:陳仲舉微時,常宿黃申家。婦方產(chǎn),夜有叩門者。須臾,門里言:"有客,堂下有人,不可進(jìn)。"曰:"從后往。"須臾,還,留者問曰:"何等名?可與幾歲?應(yīng)以何死?"答曰:"男也,名奴,得十五歲,當(dāng)以兵死。"仲舉告其家,父母不使執(zhí)寸刃。年十五,有置鑿於梁者,其末出。奴以長木鉤取,鑿墮,陷腦而死。

   ●卷七百六十四 ◎器物部九

  ○斤

  《釋名》曰:斤,謹(jǐn)也。板廣不可得削,又有節(jié),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jǐn),今減斧跡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石虎馳獵無度,晨出夜歸。又多輕行,躬行作所。太子太保韋謏諫曰:"白龍魚服,有豫且(子居切。)之禍,海若潛游,離葛陂之酷。愿陛下清宮蹕路,思二神為先鑒,不可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一旦有狂夫之變,雖龍騰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計,豈及設(shè)哉?"

  《莊子》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運斤成風(fēng),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

  《孫子》曰:何世之無才?何才之無施?良匠提斤斧造山林,梁棟阿衡之材,櫨柱楣椽之樸,森然陳於目前,大廈之器具矣。

  《夢書》曰:斤斧為選士取有材。夢得斤斧,選士來。

  ○鏟

  《釋名》曰:鏟,平削也。

  《廣雅》曰:簽(子廉切。)謂之鏟也。

  鮑照《蕪城賦》曰:鏟利銅山。

  ○鐁(音斯)

  《釋名》曰:鐁,彌也。有高下跡,以此鐁彌其上而平之。

  ○鑢(音慮)

  《說文》曰:鑢,錯銅鐵也。

  《方言》曰:錯、鑢互名也。

  《韓詩》曰:如磨如錯。

  ○鐮

  《釋名》曰:鐮,廉也。體廉薄,其所刈稍稍取之,似廉者也。

  《東觀漢記》曰:山陽郡人江伯欲嫁姊,姊引鐮欲自割。

  《魏略》曰:孟康,字公休,為弘農(nóng)太守。時出按行,敕吏卒各持鐮,自刈馬草。

  《說苑》曰:孔子聞哭者,聲甚悲。進(jìn)見之,吾丘子也,(吾,一音虞。)擁鐮帶索而哭??鬃訂枺?quot;何哭之悲?"對曰:"吾有三失。"子曰:"愿聞三失。"曰:"吾少好學(xué),周遍天下,還后,吾親亡,是一失也;素尚高節(jié)不事庸君,臣節(jié)不遂,二失也;少擇交游,寡於親友,老而無讬,是三失也。請從此辭!"投水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為戒!"於是歸養(yǎng)親者,十有二三。

  《風(fēng)俗通》曰:鐮刀自揆,積芻蕘之效。

  ○锽(音橫)

  《異苑》曰:長山郭悖,元嘉十二年病亡。后孫兒見悖著帽布裙,在靈床上,呼孫與語云:"今得七日假,假滿便去。今將二小兒,捉仆在門,可就取也。"孫求仆,即得。又云:"汝叔從都還,得锽犁鐴,(音辟。)可試取看。"便以呈之,仍以兩鐵相加,鎗鎗作聲。語孫曰:"我無復(fù)歸緣,從此而絕。"

  ○斨(自羊切)

  《毛詩·豳·七月》曰: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

  又《破斧》曰: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鏵

  《釋名》曰:鍤,鍤地起土也?;蛟幌?,能有所穿削也?;蛟荤f,刳也,刳地為坎也。

  《晉書·安帝紀(jì)》曰:吳興王淡父為鄰人竇度所殺。淡年十歲,陰有復(fù)仇之志。至年十八,密索利鍤刃,佯若耕耘,經(jīng)一橋下,伺度船行還,伏於草中,淡於橋上以鍤斫之,而歸罪有司。太守孔嚴(yán)義其孝勇,上請宥之。

  又曰: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

  《淮南子》曰:故伊尹之興土功也,修腳者使之蹠(音只。)鏵,(長腳者蹠,得土多,鍤入土深也。)強(qiáng)膚者使之負(fù)土。

  ○鍤(附)

  又曰:禹身執(zhí)畚鍤,以為民先,疏河而導(dǎo)之九支,鑿山而通九洛,辟五湖而寧東海。

  ○鋤

  《說文》曰:鋤,薅(音蒿)斫也。,大鋤也。

  《釋名》曰:鋤,助也,去穢助苗長。齊人謂其柄為橿,橿然正直也。

  《史記》曰:高后立諸呂為王,擅權(quán)用事。朱虛侯年二十,有氣力,忿劉氏不得職。常入侍高后燕飲,曰:"請為田歌。"太后笑曰:"若生而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試為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呂后默然。

  《漢書》曰:雖有鎡錤,(上音茲,下音基。)不如逢時,(鎡錤,鋤。雖有田器,值時乃獲。)信矣!樊噲、夏侯、灌嬰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尾,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

  又曰:倪寬受業(yè)孔安國,貧無資,賃作,帶經(jīng)而鋤,伏息輒誦讀。

  又曰:龔遂為渤海太守,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為良人,持杖器者為盜賊。

  又曰:嚴(yán)延年為河南太守。京兆尹張敞聞延年用刑刻急,以書諭之。延年報曰:"河南,天下咽喉,二周馀弊,莠盛苗穢,何可不鋤也?"

  《魏略》曰:常林為諸生,帶經(jīng)耕鋤。其妻餉之,相敬如賓。

  《蜀志》曰:先主將誅張裕,諸葛亮表請其罪,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

  《賈子》曰:商君專任刑法,以刻薄為教。秦人父子兄弟,無父兄之恩。踑踞反目,有若禽獸。借父耰鋤,意有得色。

  《搜神記》曰:扶風(fēng)楊道和於田中值雷雨,止桑樹下。霹靂擊之,道和以鋤格之,折其右肱,遂落地,色如丹,目如鏡。

  伏候《古今注》曰:曾子鋤瓜,有三足鳥卒其冠。

  《世說》曰: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忽見地有片黃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應(yīng)璩詩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馀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辭,內(nèi)中嫗貌丑;中叟前致辭,量腹節(jié)所受;下叟前致辭,暮臥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

  ○錐

  《左傳》曰: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史記》曰: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戰(zhàn)國策》曰:蘇秦行而歸,負(fù)書擔(dān)囊,父母不與之。秦嘆曰:"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伏而讀之。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

  王隱《晉書》曰:梅陶及鍾雅數(shù)說馀事,祖納輒困,因謂之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椎。"杞具椎門中。

  又曰:王濬伐吳,吳人於江險要害之處,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濬乃作大筏先行,鐵錐輒著筏去。

  又曰:赫連勃勃。勃性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錐若不入,即殺行錐者,而并筑之。

  《管子》曰:女有一錐,然后成為女。

  《孫卿子》曰:無置錐之地,而公侯不能與之爭名,仲尼是也。

  《莊子》曰: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韓子》曰:堯、舜無置錐之地,於后世而德結(jié)。

  《呂氏春秋》曰:子產(chǎn)相鄭十八年,刑三人,殺三人,錐刀之遺於道者,莫之敢舉。

  ○鉆

  《尚書大傳》曰:古者中刑用鉆、鑿。

  《物理論》曰:趙堯,錐鉆之吏,能探高祖深心,致位丞相。

  ○鉗

  《漢書》曰:江充捕巫蠱,燒鐵鉗灼,強(qiáng)服之。

  《吳時外國傳》曰:扶南有訟者,燒鐵令赤,以鉗舉鐵,著手行七步,無罪者手不燒,有罪者手即焦。

  ○泥鏝

  《爾雅》曰:鏝謂之圬。(郭璞注曰:泥鏝也。)

  《說文》曰:鏝,鐵圬也。

  《左傳》曰:鄭子產(chǎn)相鄭伯如晉,晉侯未之見。子產(chǎn)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曰:"文公之為盟主也,崇大諸侯之館,圬人以時塓館宮室。"(圬人,涂者。)

  《論語》曰: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

  ○凳

  《續(xù)晉陽秋》曰:何無忌母,劉牢之姊也。無忌與高祖謀,夜於屏風(fēng)里制檄文。母潛凳於屏風(fēng)上窺之,既知其謀,大喜,謂曰:"汝能如此,吾仇恥雪矣!"

  《世說》曰:謝中郎在壽陽敗,臨奔走,猶求玉怗凳也。

  ○籃

  《集異記》曰:丹陽張承先家有鬼,長為其取物。會有客,須莼斤、鯉魚二十頭。鬼將一小兒,持籃至驃騎街十字路,小兒睡覺,看籃中已有莼、鯉。

  ○{鬲}(許的切)

  《方言》曰:{鬲},所以注斛。陳魏宋楚之間謂之{鬲},或謂之籮。自關(guān)而西謂之注箕。(郭璞注曰:盛米谷寫斛中也,江東亦呼為{鬲},籮屬,形小而高也。)

  《續(xù)搜神記》曰:吳興人章茍者,於田中耕,乘小船以歸。籮魚鮭置船中,著菰里,有物輒已食盡,如此非一。后日,磨鍛,於菰蘆中見一大蛇偷。茍以鋘叉之,中其蛇。

  ○籠

  《史記》曰: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龜使於河,至泉陽,漁者豫且舉網(wǎng)而囚之,置籠中。見夢於王曰:"我為江使於河伯,而網(wǎng)當(dāng)路,豫且得我。王有德義,故來告愬。"

  又曰:齊使淳于髡獻(xiàn)鵠於楚,出邑門,道飛其鵠,揭空籠而獻(xiàn)之。

  《東觀漢記》曰:耿恭於疏勒城穿井,十五丈得水。恭乃正衣冠,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水,身自率士負(fù)籠,有飛泉涌出。吏士驚喜,皆稱萬歲。

  《晉中興征祥說》曰:泰元中,公王婦女發(fā)緩傾髻,以為盛飭,用發(fā)豐多,不可恒戴,乃先於籠上榜之,名曰假髻,或曰假頭。至于貧民,不能自辦,自號無頭,就人借髻,亦服之妖也。無幾時,烈宗晏駕,而天下騷動,二十年中兵革不息。孫恩之亂,刑斬?zé)o數(shù)?;感?,死者萬計。凡被戮之家,多亡頭首。

  沈約《宋書》曰: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群臣,公卿忌憚,諸父并聚之殿內(nèi),毆棰陵曳,無復(fù)人理。建安王休仁,及太宗山陽王休祐形體并肥壯,帝以竹籠盛而稱之。

  《續(xù)述征記》曰:梁鄒西有籠水,發(fā)源長城山,直北流於梁郭西注濟(jì)水?;蛟讫R之孝婦,誠感神明,涌泉發(fā)於內(nèi),潛以績籠蔽之,人莫之知,由是無谷汲之勞。姑及家人疑而嫉之,值出而搜其室,既無所睹,試發(fā)此籠,而泉遂濆涌,流漂居宇,所以名曰籠水也。

  《莊子》曰:一雀過羿,羿必得之。或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逃矣。是故湯以庖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以其所好籠之也。

  《淮南子》曰:張?zhí)煜乱詾橹\,因江海以為之罟,何亡魚失鳥之有乎?

  又曰:狐裘負(fù)籠,甚可怪也。

  《世說》曰:宋處宗甚有思理,常得一長鳴雞,愛而食之,恒籠盛著窗間。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wù)摚瑯O有言思,終日不輟。處宗因此言巧大進(jìn)。

  《楚辭》曰:鳳皇作鶉籠兮,雖翕翅其不容。

  傅咸《班鳩賦·敘》云:余楸蔚然成林,閑居無為。有時游之,顧見斑鳩,音聲可悅,於是捕而畜之。既己擾馴,出之於籠,無何失去。后時時一來,飛翔似如有戀。聊為之賦。

  成公綏《鸚鵡賦》曰:小禽也,以其能言解意,故為人所愛。盛之以金籠,升之以殿堂,可謂珍之矣。蓋乃未得鳥之性也!

  古詩曰:羅敷好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繩,桂枝為籠鉤。

  沈約《宋書》曰: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群公,忌憚諸父,并聚之殿內(nèi),歐棰陵曳,無復(fù)人理。建安王休仁,及太宗山陽王休祐,形體并肥壯,帝每以竹籠盛而稱之。

  ○籝

  《說文》曰:籝,笭也。

  《漢書》曰:韋賢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


   ●卷七百六十五 ◎器物部十

  ○箕帚

  《世本》曰:少康作箕帚。

  《詩》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南有箕,載翕其舌。

  《禮》曰: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向而極之。

  又曰:泛掃曰掃,掃席前曰拚,(弗運切。)拚席不以鬛,執(zhí)箕膺擖。(鬛,謂帚也,恒掃地不潔清也。膺,親也。舌也。持箕將去糞者,以舌自鄉(xiāng)。擖,以涉切。)

  又曰:良弓之子,必學(xué)為箕。

  《史記》曰:張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使秦太子入質(zhì)於楚,楚太子質(zhì)於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室之都,以為湯沐之邑。"

  又曰:鄒子如燕,昭王擁彗先驅(qū)請列,子之坐而受業(yè)。

  《漢書》曰:秦為亂政虐刑,殘滅天下。北為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內(nèi)搔動,百姓罷(音疲。)弊,頭會箕斂,(計人頭數(shù)出谷,以箕斂之。)以供軍費。

  又曰:上歸櫟陽,五日一朝太公。家令說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帝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太公擁彗,迎門卻行。上大驚,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之法也?"

  又曰:魏勃欲見齊相曹參,無因,常早掃參之門。

  又曰:賈誼上書曰:"秦人借父<木>鋤,而有得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晉書》曰:王獻(xiàn)之善隸書,有父風(fēng)。以掃帚沾泥,書大字方一丈,甚善。

  王隱《晉書》曰:庾袞孤兄女曰芳,將嫁,美其服矣。袞刈荊苕為箕帚焉,召諸子于堂,男女以班,而謂芳曰:"汝少孤,今汝適人,將事舅姑。灑掃庭內(nèi),婦人之道,故賜汝此。匪器之美,欲汝之溫恭,朝夕雖休勿休也。"

  《齊書》曰:劉休妻王氏妒。帝聞,賜休妾,敕與王氏杖二十。令休於宅后開小店,使王氏賣掃帚、皂莢,以辱之。

  《國語》曰:越王勾踐行成於吳,曰:"一介適女,執(zhí)箕帚於王宮。"

  《淮南子》曰:周鼎不爨,而不可賤;掃帚日用,而不足貴。

  《南越志》曰:鮑靚為南海太守,嘗夕飛往羅浮山,曉還。有小吏晨灑掃,忽見兩鵲飛入小齊。吏帚擲之,墜於地,視,乃靚之履也。

  《西域志》曰:佛帚在月支國,長三尺許,似孔雀尾也。

  《異苑》曰:北海徐實婢蘭,義熙中忽患羸黃,而自拂拭,有異於常。家共伺察,見竹掃帚從壁角來趣婢。取而焚之,婢即平復(fù)。

  《雜五行書》曰:常以正月三日,買箕四枚,懸堂上四壁,令人治生大得,治田、蠶萬倍,錢財自入。

  季尤《箕銘》曰:神農(nóng)殖谷,以養(yǎng)蒸民?;黥P,糠粃乃陳。

  ○畚

  《左傳》曰:晉靈公不君。(失君道。)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又曰:宋災(zāi),樂喜為司城以為政。陳畚梮,具綆缶。(畚,簣籠也。)

  《晉中興書》曰:王猛少貧賤,鬻畚為事。常至洛陽貨畚,有一人於市貴買其畚,云:"家近在此,可隨我取直。"猛隨去,忽至深山中。此人語猛:"且住樹下,當(dāng)先啟道君。"須臾,猛進(jìn),見一老公踞床,髭須悉白,侍從十許人。引猛云:"大司馬公可進(jìn)。"猛因拜,老翁曰:"王公何緣拜!"即十倍雇畚直,遣人送猛出山,既顧視,乃是嵩高山也。

  《淮南子》曰:禹之時,天下大水。禹身執(zhí)畚鍤,以為民先。

  《韓詩外傳》曰:鮑焦衣弊膚見,挈畚持蔬,遇子貢。曰:"吾子何以至此?"鮑焦曰:"天下之遺德教者眾矣,吾何以不至此!"子貢曰:"吾聞:非其世者,不至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子非其世而持其蔬乎?"鮑焦曰:"吾聞:賢者易進(jìn)而輕退、廉士易愧而輕死!"乃捐其蔬,立枯於洛水之上。

  ○斛

  《廣雅》曰:斛謂之鼓,方斛謂之角。

  《漢書》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鍾之龠,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二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圍其外,旁有{庣斤}(音挑。)焉。其上為斛,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為合。合者,為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躍于龠,合於合,登於升,聚於斗,角於斛也。職在太倉,大司農(nóng)掌之。

  《后漢書》曰:第五倫為京兆主簿。倫平銓衡,正斗斛。市無阿枉,百姓悅服之。

  《魏志》曰:太祖常討賊,廩穀不足。私謂主者,主者曰:"可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dāng)借汝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遂斬之,題尸曰:"用小斛盜軍穀,故斬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涼錄《曰:呂光與龜茲王戰(zhàn),大敗之。故大奢侈,富於養(yǎng)。家有葡萄酒,或千斛,經(jīng)十年不敗,士卒淪沒酒藏者相繼。

  《荀氏別傳》曰:荀遂,字仲陽,隱居不仕。時歲饑荒,來糴者,遂妻常叩其斛。糴者歸,量,輒過其本,時人號為椓斛夫人。

  《莊子》曰: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quán)衡以稱之,則并與權(quán)衡而竊之。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剖斗折衡,而民不爭。

  《天文要集》曰:斗星卬,則天下斗斛不平,覆則歲稔。

  《雜令》曰:諸量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為籥,二籥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三斗為大一斗。)十斗為斛。

  《楚辭》曰:世并舉而好朋,一斗而相量。(言今之人皆好朋黨,并上薦舉,半其貪佞之心,以量清潔之士。)眾比周而肩隨,賢者遠(yuǎn)害而隱藏。

  ○量(附)

  《漢書》曰:協(xié)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合四時之氣,節(jié)月之大小、月之甲乙。齊,一也。律,法制,及尺丈斛斗斤兩皆均同。)

  《周禮》曰:栗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后權(quán)之,權(quán)之然后準(zhǔn)之,準(zhǔn)之然后量之。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后,茲器維則。"

  ○斗

  《史記》曰:鴻門之會,沛公使張良以玉斗一只予亞父。亞父受玉斗,撞而破之。

  又曰:田乞仕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廩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眾心,宗族益強(qiáng),人思田氏。

  《漢書》曰:王莽攝政,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形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既成,命有司負(fù)之,莽出在前,入則御旁。

  《說苑》曰:合升斗之微,以滿倉廩。

  《王逸子》曰:自幽、厲禮壞樂崩,天綱弛絕。諸侯力政,轉(zhuǎn)相吞滅。德不能懷,威不能制。至於王赧,遂喪玉斗。

  ○升

  《漢書·律歷志》曰:嘉量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左耳為升,右耳為合。

  《左傳》曰:齊舊四量:豆、區(qū)、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鍾乃大矣。陳氏三量,皆登一焉。

  葛洪《神仙傳》曰:王方平語蔡經(jīng)家人曰:"吾欲賜汝等酒,此乃出天廚,其味醲,非俗人所宜,飲之或能爛人腸。今當(dāng)以水和之,汝輩勿怪也!"乃以一升酒,以一斛水?dāng)囍?,以賜經(jīng)家。家人飲之一升許,皆醉良久。

  ○蓑笠

  《廣雅》曰:草謂之蓑,簦(音登)謂之笠。

  《詩》曰:爾牧來思,荷蓑荷笠。(蓑所以備雨,笠所以御暑也。)

  又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臺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

  《禮》曰: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諸侯于蠟,使使者戴草笠貢鳥獸也。)

  《國語》曰: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乃令三軍求退吳王。謀臣大夫種曰:"譬如蓑笠,時雨至,必求之。今君既棲於會稽之上,而求謀臣,無乃后乎?"

  又曰:吳王夫差使王孫茍告勞于周,曰:"齊人為不道,不供承王事。夫差不忍,被甲帶劍,簦笠相望於艾陵。天舍其衷,齊師還,(言敗而還。)夫差豈敢自多?"

  又曰:管仲曰:"令夫農(nóng),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镈,以旦暮從事於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音撥奭。茅蒲,簦笠也。袯襫,蓑也。)沾體涂足,以從事於田野。"

  《史記》曰:瞽瞍使舜上廩,從下焚廩。舜乃以雨笠自桿而下,得不死之。

  又曰:虞卿解其相印,與魏齊間行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未肯見,曰:"卿何人?"齊曰:"虞卿躡履擔(dān)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聞君急士之窮,而歸公子。"

  《吳志》曰:呂蒙,汝南人,代鄧當(dāng)為將。定南郊,約軍中不得于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蒙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廢法,遂斬之。

  《晏子》曰:景公出游,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吾將戴笠衣褐,以行畎畝之中也。"

  《風(fēng)土記》曰:越人結(jié)交,約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

  盛弘之《荊州記》曰:宜都有風(fēng)穴。樵人有冬過者,置笠穴口,風(fēng)吹吸之。經(jīng)日,還涉長陽溪,而得其笠,則知溪穴潛通矣。

  馮敬通《詣鄧禹箋》曰:今日裘與蓑孰急?見雨則裘不用,上堂則蓑不御,此更為適者也。今敬通逢堂蓑之不御也。

  《本草》曰:敗天公,主鬼注精魅。(此竹笠之?dāng)∫病?

  曹植《九詠》曰:越江兮刈蘭,暮秋兮薄寒。被蓑兮戴笠,置露兮踐萑。

  王褒《僮約》曰:雨墮如注甕,板薜戴子公。(薜,蓑衣也。子公,笠也。)

  ○桔槔

  《通俗文》曰:機(jī)汲曰桔槔。

  《禮》曰:捧席如橋衡。(鄭玄曰:井上桔槔,衡在上,低仰者也。)

  《莊子》曰:子貢南游于楚,過漢陰。見一丈人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灌,用力多而見功寡。子貢曰:"鑿木為機(jī),后重前輕,挈水若流,其名桔槔。"圃者曰:"聞有機(jī)事必有機(jī)心,吾非不知,羞不為也。"

  又曰: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被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

  《汝南先賢傳》曰:蔡君仲,井桔槔壞,在母沒年命上,憂,不敢治,而扶老生繞之。(扶老,藤也。生繞桔槔,不須治,孝之感也。)

  ○椸枷(音移架)

  《禮》曰:男女不同椸枷。

  又曰:不敢懸於夫之楎(音揮)椸。(竿謂之椸。)

  《爾雅》曰:日竿謂之椸。(郭璞注曰:衣架也。)

  《古詩》曰:罌中無升米,架上無懸衣。

  ○梯

  《說文》曰:梯,木階也。

  《禮》曰:復(fù)有林麓,則虞人設(shè)階;無林麓,則狄人設(shè)階。

  《蜀志》曰:劉琦問自安之計於諸葛亮,亮不答。琦游后園,登樓去梯,謂亮曰:"可以言未?"謂劉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涼錄》曰:竇荀,洛陽人也,以壯勇知名。從呂光攻龜茲,登云梯,入地道,或時墮落,蘇而復(fù)上。光深奇之。

  《孟子》曰:瞽瞍使舜完廩,捐階。

  《搜神記》曰:和憙鄧后,夢登梯以捫天,體蕩蕩正青,若鐘乳者,后仰漱之。

  《石虎鄴中記》曰:石虎太子宣,與母弟蔡公韜迭秉政事。宣嫌終有代己之勢,八月社日,韜登東門觀游,暮還,酣宴,作女妓罷,宣遣力士巨鹿楊材等十馀人,夜緣梯入韜第,斫殺之。

  《鹽鐵論》曰:防塞利門,而民猶為非,況上之為利乎?

  《傳》曰:諸侯好利,則大夫鄙;大夫鄙,則士貪;士貪,則庶人盜。是開利室,內(nèi)罪民梯也。

  《世說》曰: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既下,頭鬢皓然,因是敕戒兒孫勿復(fù)學(xué)書。

  嵇含《雞賦》曰:余庭有棲雞,而一雄最武,常憑梯升棲,守時告晨,未嘗有殆。

  郭璞《游仙詩》曰:靈溪可潛盤,安事登云梯?

  ○杷朳

  《方言》曰:杷無齒為朳,宋魏之間謂之渠拏,(今江東名亦然。)或謂之渠疏。

  《周生烈子》曰:夫忠謇,朝之杷朳;正人,國之掃彗也。秉杷執(zhí)彗,除兇掃穢,國之福,主之利也。

   ●卷七百六十六 ◎雜物部一

  ○膠

  《周禮》曰: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摶,圜也。廉,瑕嚴(yán)利也。)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皆謂者用其皮或用角也。)

  《禮》曰:脂膠丹漆,無或不良。監(jiān)工日號:"無作淫巧,以蕩上心。"

  《史記》曰:趙奢死,藺相如病篤。使廉頗攻秦,秦敗趙軍。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代廉頗。相如曰:"王以名而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漢書》曰:晁錯上書曰:"欲兵威者,始於折膠。"(秋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可以出軍。)

  謝承《后漢書》曰:雷義與陳重為交,鄉(xiāng)人為之語曰:"膠漆雖堅,不如雷與陳。"

  《帝王世紀(jì)》曰:昭王濟(jì)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jìn)王。中流,膠船解,王沒于水。

  《中洲記》曰:鳳麟州以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膠,名曰集弦膠,一名連金泥膠,青色如碧玉。漢武時,西王母使獻(xiàn)靈膠四兩。帝不知其妙,以付庫。帝幸上林苑射虎,而弩弦斷。使從駕因取一分膠,口濡以集弦,射虎。而帝使武士對挽,終不脫,勝未集時。

  《呂氏春秋》曰:桓公使人告魯曰:"管夷吾,寡人之仇也,愿生得而親加手焉!"魯君許諾,乃使吏鞟其拳,(以革囊其手也。)膠其目,盛之以鴟夷。置之革車。

  孔融《同歲論》曰:阿膠徑寸,不能止黃河之濁。

  《本草經(jīng)》曰:膠,一名鹿角膠,味甘平,治傷中勞絕、腰痛、瘦,補(bǔ)中益氣,婦人無子。

  曹植《樂府歌》曰:膠漆至堅,浸之則離。皎皎素絲,隨染色移。君不我棄,讒人所為。

  ○漆

  《書》曰:兗州厥貢漆絲,豫州厥貢漆枲。

  《詩》曰:樹之榛栗,椅桐梓漆。

  《史記》曰:豫讓為智伯報趙襄子,吞炭漆身。

  又曰:秦二世立,又欲漆其城。優(yōu)旃曰:"善!上雖無言,固將請之,漆城,城滑蕩蕩,寇來不能上。欲就之,易為漆耳,難為陰室。"於是二世笑而止。

  《戰(zhàn)國策》曰:三晉分智氏,趙襄子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

  《漢書·食貨志》曰:漆千大斗,亦比千乘之家。

  范曄《后漢書》曰:樊重欲作器,先種漆,而鄉(xiāng)人笑之。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皆取給焉。

  《莊子》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人伐之;漆可用,故人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韓子》曰:舜作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循其跡,流漆墨其上。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

  又曰:堯無膠漆之約,於當(dāng)世而道行。

  《山海經(jīng)》曰:英鞮之山,其上多出漆。

  《列仙傳》曰:丁次卿欲還峨眉山,語主人丁氏云:"當(dāng)相為作漆。"以罌十枚盛水覆口,從次唾之。百日乃發(fā),皆成漆也。

  蕭廣濟(jì)《孝子傳》曰:申屠勛,字君游。少失父,與母居。家貧,傭力供養(yǎng)。作壽器,用漆五六斛,十年乃成。

  何晏《九州論》曰:平安好棗,中山好栗,真定好梨,共汲好漆。

  《續(xù)述征記》曰:古之漆園在中牟,今猶生漆樹也。梁王時,莊周為漆園吏,則斯地。

  《南越志》曰:綏寧白水山多漆樹,高十馀丈,刻漆常上樹端。雞鳴日出之始便刻之,則有所得。過此時,陰氣淪,陽氣升,則無所獲也。凡刻漆,別有氏族以為業(yè),膺前緣木處,胼肱如人腳也。

  ○蠟

  《晉中興書》曰:王敦死,秘不發(fā)喪。裹尸以席,涂之以蠟,埋於齋中。諸葛瑤等日縱酒淫樂。

  《博物志》曰:荒年暫辟穀法:但食蠟半斤,輒支十日不饑。東阿王嘗錄甘始同寢處,百日不食,而容體自若,用此術(shù)也。

  《世說》曰:石季倫以蠟燭炊。

  ○黃屑

  《南方草物狀》曰:黃屑在山中,藤生蔓延,緣著樹木。以九月中刮取根皮,干暴。日南黃屑最黃好,歲以獻(xiàn)。

  ○皮

  《書》曰:梁州,厥貢熊、羆、狐、貍、織皮。

  《左傳》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又曰: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因孟莊子納虎、豹之皮,以和諸戎。

  又曰:齊莊公為勇爵,殖綽、郭最欲預(yù)焉。州綽曰:"東閭之役,臣左驂迫,還於門中,識其枚數(shù),可以與於此乎?然二子者,譬於禽畜,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爾雅》曰:東北之美者,斥(尺舍切。)山之文皮焉。(郭璞曰:虎豹之屬,皮有縟彩。)

  《論語》曰:子曰:"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也。"

  《漢書》曰:元狩四年,有司言用度不足,請收銀錫白金及皮幣以足用。(應(yīng)劭曰:時國用不足,以白鹿皮為幣,朝覲以薦璧。)

  又曰:答布、皮千石,亦比千乘之家。

  范曄《后漢書》曰:李恂為兗州刺史,以清約率下。席羊皮,臥布被。遷張掖太守,有威重名。

  《文子》曰:木強(qiáng)即折,革強(qiáng)即裂。

  《神異經(jīng)》曰:北方有曾冰萬里,厚百丈,有鼠在冰下土中焉。食草木,肉重萬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除熱病已。)其皮可以蒙鼓,其聞千里。有美尾,可以來鼠。(此尾所在,鼠即聚。)

  《搜神記》曰:舊說大古時,有人遠(yuǎn)征,家惟有一女,并馬一匹。女思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吾將嫁汝。"馬乃絕鞅而去,至父所。父疑家中有故,乘之而還。后馬見女輒怒而奮擊。父怪之,密問女,女具以告父。父乃射殺馬,曝皮於庭。女之皮所,以足蹙之,曰:"爾馬,而欲為婦,自取屠割,何如?"言未竟,皮蹶然忽起,卷女而行。父還,失。后大樹之間得女及皮,盡化為蠶,績於樹上,其繭厚大,異於常蠶。鄰女取食養(yǎng)之,其收亦倍。今世或謂蠶為女兒,古之遺語也。

  《真子》曰: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

  《韓子》曰:翟人獻(xiàn)豐狐、玄豹之皮於晉文。

  又曰:西門豹性急,佩韋以緩己;董安于心緩,佩弦以自急。(常皮也。)

  楊子《法言》曰:羊質(zhì)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zhàn),忘其皮之虎也。

  ○筋角

  《周禮》曰:凡相角,秋閷(音殺)者厚,春閷者??;稚牛之角直而澤,老牛之角紾而昔;(紾,徒展切。昔,讀為交錯之錯。)疚疾險中,(牛有久疾,則角里傷。)瘠牛之角無澤。(少潤氣也。)角欲青白而豐末。(豐,大也。)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三色,本白中青,末豐也。牛戴牛,角直一牛也。)

  又曰:凡相筋,欲小簡而長,大結(jié)而澤,則其為獸必剽。以為弓,則豈異於其獸?筋欲敝之敝。(咀之當(dāng)孰也。)

  《禮》曰:祭天地之牛角繭粟,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

  《左傳》曰:鼷鼠食郊牛角。

  《爾雅》曰:北方之美者,幽都之筋、角焉。(幽都,山名。謂野牛筋角也。)

  《魏略》曰:大秦國出<馬玄>雞、犀角。

  《晉書》曰:王凱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駿駁,?,撈涮憬恰?br>
  《后魏書》曰:桓帝英杰魁岸,馬不能勝,常乘安車,駕大牛,角容一石。

  《呂氏春秋》曰:寧戚飯牛,扣角而歌。

  《淮南萬畢術(shù)》曰:燒角入山,虎豹自遠(yuǎn)。

  《東方朔占》曰:昔武帝亡劍,不知取者誰,無主名。請朔往,入宮,見人持兩刺,手中復(fù)持小牛角。朔曰:"陛下宮中,當(dāng)有姓林名子魚者取之。"帝曰:"有之。"即收考,子魚服,出劍。帝曰:"朔何其工乎!且說其占。"朔對曰:"入宮時,見人持二刺,手中復(fù)持小牛角。因占之,二'木','林'字,故知其姓;'角'文似'魚',小魚當(dāng)為子魚,故知名子魚者取之。"

  ○齒

  《書》曰:揚州厥貢齒、革、羽、毛,荊州厥貢毛、齒。

  《詩》曰: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周禮》曰:荊州,其利齒革。

  《禮》曰:季春之月,令百工審五庫之量;筋、角、齒、羽,無或不良。

  《左傳》曰:晉韓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子產(chǎn)謂子曰:"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宣子悅,乃輕幣。

  《元嘉起居注》曰:彈廣州刺史韋朗,象牙三十九枚。

  《西京雜記》曰:漢制,天子以象牙為火籠。

  ○羽毛

  《書》曰:仲夏,鳥獸希革。(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革,改也。)仲秋,鳥獸毛毨。(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仲冬,鳥獸氄毛。(鳥獸皆生耎毳細(xì)毛,以自溫焉。)

  又曰:揚州、荊州,皆貢羽毛。

  《周禮》曰:九旗全羽為旞,析羽為旌。

  《左傳》曰:范宣子假羽毛於齊而弗歸,齊人始貳。(析羽為旌,因謂之羽毛。)

  《尚書大傳》曰:夏成五服,齒革羽毛,器乃備。

  《魏志》曰:平原太守劉邠,取印囊及山雞毛著器中,令管輅筮之。輅曰:"內(nèi)外方圓,五色成文,含寶守信,出則有章,此印囊也。高丘巖巖,有鳥朱冠,羽翼玄黃,鳴不失晨,此雞毛也。"

  《列女傳》曰:老萊子隨其妻至於江南而止,曰:"鳥獸之解毛,可續(xù)而衣也。"

  陸機(jī)《羽扇賦》曰:昔楚襄王會於章臺之上,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鵠之羽以為扇。

  張載《羽扇賦》曰:有翔云之素鳥,體自然之至潔。飄縞羽於清風(fēng),擬妙姿於白雪。

  ○蘧蒢

  《方言》曰:簞,粗者謂之蘧蒢。

  《晉書》曰:慕容暐見符堅曰:"暫屈鑾駕,幸臣私第。"堅許之。暐出,王嘉曰:"推蘆作蘧蒢,不成文章。會天大雨,不得殺羊。"堅與群臣莫之能解。是夜大雨,晨,不果出。

  《三輔故事》曰:哀帝崩,王莽奏發(fā)傳太后冢,以蘧蒢裹尸還定陶。

  《倉庫令》曰:諸輸米麥二十斛、蘧蒢一番。

  皇甫謐《篤終論》曰:死以蘧蒢裹尸,麻繩約二頭。

  ○筣笓(上音貍,下音毗)

  《魏略》曰:裴潛為尚書令,妻子貧乏,織筣笓以自供。

  傅咸《劾事》曰:令史張濟(jì)案行城東,見有新立屋間筣笓障二十丈。推問,是少府夏侯俊所作,請免俊官。

  ○笪(丁葛切)

  《方言》曰:筕(戶當(dāng)切。)篖,(音當(dāng))自關(guān)而東,周洛楚魏之間謂之倚佯,自關(guān)而西謂之筕篖,南楚之外謂之篖。(郭璞曰:筕篖,似蘧蒢,直丈而粗,江東呼為笪。)

  ○繩

  《通俗文》曰:合繩曰糾,單展曰紉,(女鄰切。)織繩曰辮,大繩曰縆。(古恒切。)

  《易》曰: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書》曰:子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又曰: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

  《左傳》曰:吳伐齊,齊公孫揮命其徒曰:"人尋約,吳發(fā)短。"(約,繩也。八尺為尋。吳欲以繩貫其首。)

  《漢書》曰:龔遂為渤海太守,盜賊不寧。上問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盜賊?"遂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臣聞治亂國猶治亂繩,不可急,惟緩之,然后可治。"

  《東觀漢記》曰:吳漢等圍朱鮪,岑彭說鮪,鮪從上下索曰:"必信,可乘上。"彭趣索欲上,鮪見其誠,即許降。后二日。鮪將輕騎詣彭。

  又曰:許皇后父廣漢,為宦者丞。上官桀謀反時,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shù)尺可以縛人者數(shù)千枚,滿一篋,緘封。廣漢索不得,他吏往得之。廣漢坐論為鬼薪,輸掖庭,后為暴室嗇夫。

  《晉書》曰:劉寔,字子真,平原人。少貧苦,賣牛衣以自給。然好學(xué),手繩口誦,博通古今,清身潔己。州舉秀才,皆不行。

  《后魏書》曰:楊大眼,武都氐難當(dāng)之孫,少驍捷。高祖征南,李沖曲選統(tǒng)校,大眼往求沖,不許。大眼曰:"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系於髻,走繩直如弦,馬馳不及。沖曰:"千載已來,未有若此!"遂用為軍主。顧謂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不復(fù)與諸軍齊列矣!"武冠六軍,淮泗之人,以名止小兒啼。卒荊州刺史。

  《老子》曰:善系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家語》曰:子貢問治民於孔子,孔子曰:"懔焉如腐索之御悍馬。"

  《文子》曰:夫繩之為度也,可卷而懷之,可引而伸之,可直而布之;長而不橫,短而不窮,直而不剛。故圣人體之。

  葛洪《神仙傳》曰:樊夫人者,劉剛妻也。俱行道術(shù),各自言勝。剛行,見虎不敢起,適欲捉,往即噓之;夫人往捉,虎以面迫地,不視夫人以繩就系虎頭,曳之以歸。

  《幽明錄》曰:曲阿有一人,忘姓名。從京還,逼暮,不得至家。遇雨,宿廣屋中。雨止月朗,遙見一女子來至屋檐下,便有悲嘆之音。仍解腰中綣(去遠(yuǎn)切。)繩,懸屋桷自絞。又覺屋檐上如有人牽繩,此人密以刀斷卷繩,又斫屋上。見一鬼西走。向曙,女氣方蘇,能語,家在前。持此人將歸,向女父母說其事?;蚴谴筮\使然,因以女嫁與為妻。

  《異記》曰:武康徐氏,宋太元中病瘧,連治不斷。有人告之曰:可作數(shù)團(tuán)飯,出道頭,呼傷死人姓名,云:"為我斷瘧,今以此團(tuán)與汝。"擲之徑還,勿反顧也。病者如言,乃呼晉故車騎將軍沈充。須臾,有乘馬導(dǎo)從而至,問:"汝為何人?而敢名官家!"因傳將去。舉家尋覓經(jīng)日,乃於冢側(cè)叢棘下得之,繩猶在,時瘧遂獲痊。

  傅玄《九曲詩》曰:歲暮景邁時光絕,安得長繩系日月!

  古詩曰:直如朱弦繩,清如玉壺冰。

   ●卷七百六十七 ◎雜物部二

  ○板

  葛洪《神仙傳》曰:王遠(yuǎn),字方平,東海人也。博學(xué)六經(jīng),尤明天文、圖讖、河洛之要,逆知天人盛衰之期、九州吉兇。漢桓帝聞之,連征,不出。使郡國逼載,以詣京師。低頭閉口,不肯答,乃題宮門扇板四百馀字,皆說方來。帝甚怒之,使人削之。外字去,內(nèi)字復(fù)見,墨皆徹入板里。

  《續(xù)搜神記》曰:聶友,豫章新滏人。少時貧,常夜照見一白鹿,射中之。明尋蹤,血既盡,不知所在。且已饑極,便臥一梓樹下。仰見箭著樹枝,視之,乃是昨射箭。怪其如此,於是還家赍糧,命子侄持斧以伐之。樹微有血,遂裁截為板二枚,牽著陂塘中。板常沉沒,然時復(fù)浮出,輒家有吉慶。每欲致賓客,輒乘此板。於中流欲沒,客大懼。聶君呵之,還復(fù)浮出。仕宦大如意,位至丹陽太守。在郡經(jīng)時,外司白云:"濤入石頭,聶然。"聶君以陂塘中板來耳,視之果然。聶君以板來必有意,即解職歸家。下船便閉戶,二板挾兩邊,一日至豫章。自爾之后,板出,便反有兇禍,家大坎坷。

  《幽明錄》曰:義熙中,江乘聶湖忽有一板,廣數(shù)尺,長二丈馀,恒停在此,川溪采菱及捕魚者,資此以自濟(jì)。后有數(shù)人,共乘板入湖,試以刀斫,即有血出。板乃沒,數(shù)人溺死。

  ○瓦

  《古史考》曰:夏世昆吾氏作屋瓦。

  《禮》曰: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史記》曰:秦攻韓,軍於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漢書》曰:霍禹第,巷端人見禹居堂屋上,撒瓦投地,就視亡有,大怪之。舉家憂愁,未幾被誅。

  《續(xù)漢書》曰:董卓作亂,燒南北宮,洛陽城無只瓦尺木。

  《吳時外國傳》曰:大秦國以水精為瓦。

  《晉起居注》曰:成都王討長沙王,使陸機(jī)都督三十七萬眾,圍洛陽四匝。夜鼓噪,京師屋瓦皆裂。

  《晉中興書》曰:泰寧元年五月,大回風(fēng)吹劉曜太廟瓦垣外數(shù)十步。其欒梁拱梧無離者,瓦亦不毀。曜素服五月,繕治之。

  《淮南子》曰:以磁石之能運鐵也,而求其引瓦,則難矣。

  《漢武故事》曰: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為瓦,而淳漆其外,四門并如之。

  《語林》曰:晉張載字孟陽,甚丑。每出,為小兒擲瓦盈車。

  葛洪《神仙傳》曰:孫博者,河?xùn)|人也。有藏人亡奴在軍中者,因以求之,不得。博語奴主曰:"吾為卿燒其營舍,奴出走,卿但諦伺取之。"於是博以一赤瓦擲之,須臾火起張?zhí)?,奴果出走而得之。博乃以青瓦擲之,火即滅。屋舍百物向已焦燃者,悉復(fù)如故。

  《靈鬼志》曰:有士人姓鄒,坐齋中,忽有一人通刺詣之,題刺云"舒甄仲"。既去,疑其非人,尋其刺,曰:"吾知之矣,是予舍西土瓦中人耳!"便往,令人將鏵掘之,果於瓦器中得桐人,長尺馀。

  《管子》曰:棟橈不勝任,則屋覆,而人不怨者,其理然也。弱子,慈母之所愛也,不以其理而下瓦,則慈母笞之。故其理動者,雖覆屋不為怨;不以其理動者,下瓦必笞。

  《莊子》曰:師曠為晉平公作清角。一奏,有云從西北起。再奏,大雨大風(fēng)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平公懼,伏於室內(nèi)。

  《抱樸子》曰:土柈瓦胾,不可救饑。

  ○磚

  《爾雅》曰:瓴謂之甓。(磚也,今江東呼甓。甓,音蒲歷切。)

  《古史考》曰:烏曹氏作磚。

  《魏略》曰:扈累獨居道側(cè),以<鹿瓦>磚為障,施一廚床,食宿其中。

  《晉書》曰:吳興吳陸經(jīng)疫癘,死者十三。在青惟逵夫妻,家貧,冬無被褲,晝傭賃,夜還燒磚伐木。期年中成七墓,葬十二喪。

  《宋書》曰:范曄,字蔚宗。母如廁產(chǎn)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

  鄭緝之《東陽記》曰:獨公冢。在縣東八十里,有冢臨溪,其磚文曰:"筮言吉,龜言兇,三百年,墮水中。"義熙中,冢猶半在。自后,稍已崩盡。

  《續(xù)搜神記》曰:順陽范啟,母喪當(dāng)葬。前母墓在順陽,往迎之。既至,而墳壟雜沓,難可識別,不知何許。袁彥仁時為豫州,往看之,因云:"聞有一人見鬼。"范即如言,令物色覓之,云:"此墓中一人,衣服顏狀如之。"即開墓棺,物皆爛,冢中灰壤深尺馀。意甚疑,試令人以足撥灰中土,冀得舊物。果得一磚,銘云"順陽范堅之妻",然后信之。

  《述異記》曰:豫章胡茲,家在郡治。宋泰始四年,空中忽有故冢墓磚、青苔、石灰著之礚然,擲其母前,其數(shù)或五三俱至。舉家驚懼,然終不中人,旬日乃止。

  《語林》曰:陶太尉既作廣州,優(yōu)游無事,常朝自運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nèi)。人問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為爾優(yōu)游,不復(fù)堪事。"

  ○塹

  《東觀漢記》曰:周紆,字文通。為渤海太守,坐事免。家貧,身筑塹以自給食。

  ○芻茭

  《書》曰:峙乃芻茭,亡敢弗多。

  《詩》曰: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禮》曰:以足蹙路馬芻,有誅。

  《聲類》曰:茭,乾芻也。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趙壹《娛邪賦》曰: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惠化為芻。

  ○堊

  《禮》曰:在堊室之中,不與坐焉。

  《山海經(jīng)》曰:慈聾之山,其中有大谷,是多白墨、青堊。(謂有雜色之堊。)

  《太公六韜》曰:昔帝堯王天下,上世謂賢君其治,則宮恒室屋不堊也。

  《莊子》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運斤成風(fēng)。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而不失容。

  ○竿

  《詩》曰:籊々竹竿,以釣于淇。(籊々,長而殺也。)

  《說文》曰:竿,竹挺也。

  《漢書》曰: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音竭,負(fù)也。)

  《續(xù)漢書》曰:高鳳,字文通,南陽人。妻將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hù)雞。忽然天暴風(fēng)大雨,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

  《博物志》曰:詹何以獨繭之絲為綸,芒針為鉤,荊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

  《莊子》曰:楚王聘莊周於濮水之上,莊子持竿不顧。

  ○鉤

  《史記》曰:桀有力,能伸鉤索鐵。

  《搜神記》曰:京兆長安有張氏,晝獨處室,有鳩自外入,止前床。張氏惡之,披懷而祝曰:"鳩,爾來為我禍耶?飛上承塵!為我福耶?來入我懷!"鳩翻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焉,遂寶之。自是之后,子孫昌盛,資財萬倍。蜀賈客至長安中,聞之,乃厚賂內(nèi)婢,婢竊鉤以與客。張氏既失鉤,漸貧死喪。而蜀客亦數(shù)罹窮厄,不為己利?;蚋嬷?quot;天命也,不可以力求。"於是赍鉤以返張氏,張氏復(fù)昌。故關(guān)西稱張氏鉤。

  《風(fēng)俗通》曰:順帝時,京師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乃封侯。"

  張衡賦曰: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敝死},貪餌吞鉤。

  ○釘

  《魏略》曰:晉宣王討王陵,陵自知罪重,試索棺釘,以觀太傅意。太傅給之,陵夜呼掾?qū)?,與訣曰:"行年八十,身名并滅!"遂自殺。

  盛弘之《荊州記》曰:冠軍縣東,有魏征南司馬張詹墓,元嘉初尚儼然。六年,民饑,始被發(fā),金銀朱漆之器爛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薄簾,以金釘釘之。

  楊龍驤《洛陽記》曰:石牛一頭,在城西北九重里。耆舊傳說:往者石虎當(dāng)襄國,石牛夜喚,聲三十里。事奏虎,虎遣人打落牛兩耳及尾,以鐵釘釘四腳,今現(xiàn)存。

  《抱樸子》曰:吳有趙炳,以大釘釘柱,入尺許,以氣力吹之,即釘躍出,如弩箭之發(fā)。

  ○鍱

  《廣雅》曰:鏶(音集)謂之鍱。(弋涉切。)

  《說文》曰:鏶,鍱也。

  ○礪

  《詩》曰:周道如砥。

  《書》曰:揚州,厥貢礪砥。(砥細(xì)于礪,皆磨石也。)

  又曰:若金用汝作礪。

  《史記》曰:封爵之誓曰:"黃河如帶,太山如礪。"(言河山如帶、礪,國乃絕耳。)

  蔡邕《勸學(xué)》曰:木以繩直,金以淬剛,必須砥礪,就其鋒芒。

  《魏志》曰:殺幽州牧劉虞,有童謠曰:"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瓚以己當(dāng)之,乃筑京固守,積三萬斛。

  《廣志》曰:礪石出首陽山,有紫、白、彩色。出南昌者最善,今武庫有數(shù)枚,治御刀。

  《山海經(jīng)》曰:高梁之山多砥礪。

  《尸子》曰:鐵使幹越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勿加砥礪,則以刺不入,擊不斷;磨之以礱礪,加之以黃砥,則刺也無前,擊也無下。自是觀之,礪之與弗礪,其相去遠(yuǎn)矣!今人皆礪其劍,而弗知礪其身。夫?qū)W,身之砥礪也。

   ●卷七百六十八 ◎舟部一

  ○敘舟上

  《釋名》曰:船,循水而行。

  又曰:舟,言周流也。船上屋曰廬,象舍也。其上重屋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在其上曰雀室,於中候望,若鳥雀之警視也。

  又曰:舟名青翰、千翼、赤馬,亦名鹢首。

  《說文》曰:船,從舟,從鉛省聲。艘,船總名也。(艘,音騷。)

  《易》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jì)不通。

  《詩》曰:汎彼柏舟,在彼中河。(舟在河中,猶婦人在夫家,是其常處。)

  又曰:二子乘舟,(二子,伋、壽。)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

  又曰: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楊,木也。舟之泛浮隨所載。)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書》曰: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所載者四,其一曰水乘舟。)

  又曰:若乘舟,汝弗濟(jì),臭厥載。

  《禮》曰:季春之月,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鄭玄曰:舟官覆反舟者,備傾漏也。蔡邕《章句》曰:備謂檝棹紼綆維引之具。)

  《左傳》曰: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又曰:冬,晉薦饑,使乞糴于秦。秦輸于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泛謂水運入河汾也。)

  又曰:秦伯伐晉,孟明濟(jì)河焚舟,(示必死也。)取王宮及郊。(王宮、郊,皆晉地。)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jì),封崤尸而還。(茅津,在河?xùn)|大陽縣西。封,埋藏。)

  又曰:楚敗吳師,獲其舟馀皇。(馀皇,舟名。)

  又曰:晉、楚將戰(zhàn),趙嬰齊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敗而先濟(jì)也。

  《春秋潛潭巴》曰:澤浮舟,天子以亡為憂。(宋均注曰:潭,無底之澤,今浮舟,言陰盛之耳。)

  《論語》曰: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

  《爾雅》曰:舫,舟也。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柎。(郭璞注曰:造,比船為橋也。維,連四船也。方,并兩船也。特,單船也。柎,編木以渡也。)

  《廣雅》曰:<舟監(jiān)>,大船也。舫、艕,船也。蒙沖、、(步典切。)<舟句>、(音鉤)<舟鹿>、(音鹿)舸,(古可切。)舼、(音洪)艇、(音挺)艋,(音猛)舟也。

  《家語》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則沒;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則君危。

  《戰(zhàn)國策》曰:或謂公叔曰:"乘舟,舟漏而不塞,則舟沉矣;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今公自以辯於薛公而輕秦,是漏舟而輕陽侯之波也。愿公察之。"

  《帝王世紀(jì)》曰:昭王濟(jì)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jìn)王,中流膠船解,王沒于水。

  《史記》曰:項羽欲東渡烏江,(瓚曰:牛渚。)烏江亭長艤船待,(徐廣曰:<木羲>音儀。骃案,應(yīng)劭曰:<木羲>,正也。孟康曰:<木羲>,音蟻,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木羲>也。)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及為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吾不忍殺之,以賜公。"

  又曰:韓信擊魏,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虜魏王豹。

  又曰:陳平逃楚歸漢,渡河,船人疑有金,陰欲害之。平脫衣刺船,遂免害。

  《漢書》曰:鄧通,蜀郡南安人,以棹船為黃頭郎。(師古曰:棹船,能持棹行船也。土勝水,其色黃,故刺船之郎皆著黃帽,因號曰黃頭郎也。)

  又曰:景帝三年,吳大船自覆。吳地以船為家,國將亡也。

  又曰:武帝《汾歌》曰:"泛樓船兮濟(jì)汾河,橫中流兮楊素波。"

  又曰:武帝浮江射蛟,舳艫千里。(李斐曰:舳,船后持拖處。艫,船頭刺棹處也。)

  又曰:武帝時,越欲用船戰(zhàn)逐,(水戰(zhàn)相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館環(huán)之,治樓船高十馀丈,旗幟枷其上。

  又曰:伍被曰:"吳王伐江陵木以為船。"

  又曰:薛廣德為御史大夫。秋上酎祭宗廟,出便門,欲御樓船。廣德當(dāng)乘輿,免冠頓首,曰:"宜從橋!"詔曰:"大夫冠。"廣德曰:"陛下不聽臣,臣自刎,以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入廟矣。"上不悅。光祿大夫張猛進(jìn)曰:"臣聞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橋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聽。"上曰:"曉人不當(dāng)如是耶!"乃從橋。

  又曰:江都易王子建不道,使宮女乘小船,建以足踏覆,宮女溺,乍沉乍浮,建觀而大笑。

  《后漢書》曰:馬援平南越,將樓船大小三千馀艘,士二萬馀人,進(jìn)擊九真賊征側(cè)馀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fēng),(無功、居風(fēng),二縣,并屬九真郡。)斬獲五千馀人。嶠南悉平。(嶠,嶺嶠也?!稄V州記》曰:援到交址,立銅柱,為漢之極界。)

  又曰:第五倫為會稽太守。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車叩馬,啼呼相隨,日裁行數(shù)里,不得前。倫乃偽止亭舍,陰乘船去。眾知,復(fù)追之。及詣廷尉,吏人上書守闕者千馀人。是時,顯宗方按梁松事,亦多為松訟者。帝患之,詔公車諸為梁氏及會稽太守上書者,勿復(fù)受。會帝幸廷尉,錄囚徒,得免歸田里。身自耕種,不交通人物。數(shù)年,拜宕渠令。

  又曰:任文公,巴郡人,為從事。天大旱,白刺史曰:"五月一日,當(dāng)有大水。其變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預(yù)為其備。"刺史不聽,文公獨儲大船。百姓或聞,頗有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載,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將中天,北方云起,須臾大雨至。晡時,湔水涌起十馀丈,(酈元《水經(jīng)注》云:湔水出綿道王疊山,在今益州。湔,子建反。)突壞廬舍,所害數(shù)千馀人。文公遂以占術(shù)馳名。

  又曰:郭林宗游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林宗惟與李膺同舟而濟(jì),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又曰:趙炳嘗臨海求船,人不和之。(和,許也。俗本作知者,誤也。)炳乃張蓋坐其中,長嘯呼風(fēng),亂流而濟(jì)。於是百姓神服,從者如歸。

  《魏志》曰:尚書仆射杜畿,受詔作御樓船。於陶河試船,遇風(fēng),沒。文帝為之流涕,詔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穀而山死。杜畿,忠之至也!"

  又曰:徐宣遷司隸校尉,從至廣陵。六軍乘舟,風(fēng)浪暴起,帝船洄倒。宣疾在后,陵波而前,郡寮無至者。帝壯之。

  又曰:郭嘉死。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燒船,嘆曰:"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奉孝,嘉字。)

  又曰:鄧哀王沖,字蒼舒。五六歲,智若成人。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輕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仲曰:"量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所至,稱物以載之,則交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魏略》曰:孫權(quán)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fā)。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quán)因回船,復(fù)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吳志》曰:諸葛恪出征東興,有虹見其船。

  又曰:吳人以舟楫為輿馬,以巨海為夷庚也。

  《晉書》曰:陸機(jī)初詣張華,華問云何在,機(jī)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見。"俄而云至。華為人多髭,制好帛繩纏髭,云見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常著縗绖,上船,於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獲免。

  又曰:張憑,字長宗。祖鎮(zhèn),蒼梧太守。浦歲數(shù)歲,鎮(zhèn)謂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兒!"憑曰:"阿翁詎宜以子戲父耶?"及長,有志氣,為鄉(xiāng)閭所稱,舉孝廉。負(fù)其才,自謂必參時彥。初欲詣劉惔,鄉(xiāng)里及舉者共笑之。既至,惔處之下座,神意不接,憑欲自發(fā)而無端。會王濛就惔清言,有所不通,憑於末座判制之,言旨深遠(yuǎn),足暢彼我之懷,一座皆驚。惔延之上座,清言彌日,留宿至旦,遣之。憑既還船,須臾,遣傅教覓張孝廉船,便召與同載,遂言之於簡文帝。帝召與語,嘆曰:"張憑勃窣為理窟!"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

  又曰:王浚征拜右衛(wèi)將軍,除大司農(nóng)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浚,於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謀伐吳,詔濬修舟艦。浚乃作大艦連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又畫鹢首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太康元年正月,浚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陽,克之,擒其丹陽監(jiān)盛紀(jì)。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拒船。先是,羊祐獲吳間諜,具知情狀??D俗鞔蠓?shù)十,亦方百馀步,縛草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既行,遇鐵錐,輒著筏去。又作炬,長十馀丈,大數(shù)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王隱《晉書》曰:陶侃擊蜀賊王真,真拘得侃有雀船,侃欲投水。都督王榱蘇扶侃入小船,得脫。

  《晉中興書》曰:蘇峻作逆,與祖渙、許柳等將萬馀人,出橫江,連船東渡。時遇西風(fēng),既濟(jì)船江中,忽更東風(fēng),吹船還西岸。峻書善憙,憙曰:"是天助我,固將志也!"

  又曰:郭翻,武昌人。安西將軍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逼翻,欲強(qiáng)起。翻曰:"人性各有所短,豈可強(qiáng)逼!"翼以翻船俠小,欲引就大船。翻曰:"使君不以民鄙賤,而辱臨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

  《太公六韜》曰:武王伐殷,先出於河。呂尚為將,以四十七艘船濟(jì)於河。

  又曰:天船,一名天橫,以濟(jì)大水。

  又曰:殷君為酒池,可游船。

  《莊子》曰:顏回問於仲尼曰:"回嘗濟(jì)於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操舟可學(xué)也?'曰:'游善者數(shù)能。若乃夫沒人,未嘗見舟而便操之。'吾問焉,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游者之?dāng)?shù)能,忘水故也。彼視眾淵若陵,視舟之覆猶車之卻退也。"(視淵若陵,故視舟之覆於淵,猶車卻退於陵也。)

  又曰: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fù)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又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於交切。)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又曰:孔子游乎緇維之林,坐杏壇之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鬃幽讼虑笾领稘膳?,方將杖挐而引其船,顧見孔子,再拜而起,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挐音,而后敢乘。

  又曰:方舟而濟(jì)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終不怒也。忽有一人在其上,則惡聲隨之。向不怒,向虛而今實也。

  又曰: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也。食而遨泛,若不系之舟也。

  又曰:散木以為舟則沉,是不材之木。

  《鄧析子》曰:同舟涉海,中流遇風(fēng),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孔叢子》曰:順謂韓王曰:"吳、越之人,同舟濟(jì)江,中流遇風(fēng)波,其相救如左右手。不慎所同之患,是不如吳、越之舟人也。"

  《尸子》曰:六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

  《劉析書》曰:舟行於水,車轉(zhuǎn)於陸,此勢自然者也。

  《文子》曰: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止。

  《孫卿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墨子》曰:工倕作舟。

  《慎子》曰:燕鼎之重乎千鈞,乘於吳舟則可以濟(jì)。所托者,浮道也。

  又曰:行海者坐而至越,有舟也;行陸者立而至秦,有車也。秦、越,遠(yuǎn)涂也,安坐而至者,械也。

  《韓子》曰: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又曰: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號令者,國之舟、車。安則知廉,危則爭越也。

   ●卷七百六十九 ◎舟部二

  ○敘舟中

  《方言》曰:舟,自關(guān)而東謂之船,自關(guān)而西或謂之舟。方舟或謂之航。

  又曰:船首謂之閭,或謂之鹢首。(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青雀,是其象也。)

  《東觀漢記》曰:鄧訓(xùn)為護(hù)羌校尉,縫革為船,置於箅上,以渡河,掩擊明羌。

  張璠《漢記》曰:梁冀第池中,船無故自覆。問掾朱穆,穆曰:"舟所以濟(jì)渡萬物,不施游戲而已。今覆者,天戒將軍濟(jì)渡萬民,不可長念游戲也。"

  《漢宮殿疏》曰:武帝作大池,周匝四十里,名昆明池。作豫章大船,可載萬人,船上起宮室。

  《吳記》曰:孫皓問中書令張尚:"《詩》言'泛彼柏舟',惟柏中舟乎?"尚曰:"《詩》云:'檜楫松舟',亦中也。"皓忌其勝己,因下獄。

  《晉令》曰:水戰(zhàn),飛云船相去五十步,蒼隼船相去四十步,金船相去三十步,小兒先登,飛鳥船相去五十步。

  《晉朝雜事》曰:太康八年七月,大雨,殿前地陷,方五尺,深數(shù)丈,中有破船。

  《晉宮閣記》曰:天淵池有紫宮舟、升進(jìn)船。曜陽池有飛龍舟、射獵舟。靈芝池有鳴鶴舟、指南舟。舍利池有云母舟、無極舟。都亭池有華潤舟、常安舟。

  崔鴻《后趙錄》曰:張彌帥眾一萬徙洛陽。鍾{虛}九龍、翁仲銅駝、飛廉鍾,一沒於河。募浮沒三百人,入河,以竹縆牛頭轆轤引之,乃出。造萬斛舟以渡之,至於鄴。

  《穆天子傳》曰:天子乘鳥舟龍本,浮於大沼。(沼,池。"龍"下宜有"舟",皆以龍、鳥為形制,今吳之青雀舫遺象。)

  《山海經(jīng)》曰:大人之國,坐而削船。

  《世本》曰:共鼓、貨狄作舟。(共鼓、貨狄,黃帝二臣。)

  又曰:廩君名曰豫相,姓已氏,即與樊氏、曋(音審)氏、柏氏、鄭氏凡五姓爭神。以土為船,雕文畫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為君。他姓船不能浮,獨廩君船浮,因立為君。

  《蜀王本記》曰:秦為舶船萬艘,欲攻楚。

  《呂氏春秋》曰:虞姁作舟。(姁,音劬、詡二音。)

  又曰:荊有佽飛者,得寶劍。涉江中流,而有蛟夾繞其船。佽飛拔寶劍,赴江刺蛟,殺之,舟中人皆活。荊王聞之,位以執(zhí)圭。

  又曰: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所從墜也。"舟去,從所契處入求之,而舟已行,劍不行,若此,不亦惑乎!

  又曰:伍員如吳,過於荊。至江上,欲涉,見一丈人刺小船方將渡。從而請焉,丈人渡之。

  又曰:管夷吾、百里奚,霸王之船、驥也。絕江者托於船,致遠(yuǎn)者托於驥。

  《淮南子》曰:湯、武,圣主也,而不能與越人乘舲舟而浮於江湖。(舲舟,小船者也。)

  又曰: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風(fēng)者,投於水,非不貪生而畏死也,或於死而反忘於生。

  又曰:龍船鹢首,浮吹以虞,此游於水也。(於船中吹籟與竽以為樂,故曰浮吹以虞者也。)

  《衡波傳》曰:孔子使子貢,久而不來。孔子謂弟子占之,遇《鼎》,(《鼎》,易卦也。)皆言無足不來。顏回掩口而笑,子曰:"回也哂,謂賜來也。曰:"無足者,乘舟而來至矣。"

  《說苑》曰: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墮水中,船人救之,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無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間而溺,無我則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居艘長楫之間,不如子;至於安國家社稷,子比我矇矇,如未視狗耳!"

  又曰:晉平公使叔向聘吳,吳人飾舟以逆之,左右各五百人,有繡衣豹裘者,錦衣狐裘者。叔向歸,以告平公:"吳其亡乎!"

  《潛夫論》曰:人行之動天地,譬車上御駟馬,蓬中棹舟,雖有覆載,猶在我所之。

  蔣子《萬機(jī)論》曰:吳、越爭於五湖,用舟楫而相觸,怯勇共覆,鈍利俱傾。

  顧譚《新言》曰:蓬蒿生于泰山之上,豫章長于窮藪之中,良匠造舟、興宮、建廟,必不取泰山之陋質(zhì)而棄窮藪之美材,明矣!

  又曰:奔車失轄,泛舟無楫,欲以不覆,未之有也。

  譙周《法訓(xùn)》曰:以道為天下者,猶乘安舟而由廣路:安舟難成,可久處也;廣路難至,可常行也。

  又曰:乘船曲折,不失其瀆,是善乘舟者。

  袁準(zhǔn)《正書》曰:非其所事而強(qiáng)學(xué),猶以百萬之師,積之河濟(jì)之中,其用舟楫,固不如江漢之良。

  杜夷《幽求》曰:輕舟可以救溺,濡幕可以濟(jì)焚。

  《抱樸子》曰:欲以弊藥必升騰者,何異策蹇驢而欲尋遺風(fēng),棹藍(lán)舟而欲濟(jì)大川!

  《語林》曰:劉道真遭亂,於河側(cè)自牽船。見一老嫗,采桑逆旅,劉謂之曰:"女子何不調(diào)機(jī)利杼,而采桑逆旅?"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馬揮鞭,而牽船河側(cè)?"

  王子年《拾遺記》曰: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國獻(xiàn)青鳳、丹鵠,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鵠皆脫易毛羽。聚鵠翅為羽扇,鳳羽以飾車蓋。扇名游飄,二名條翮,三名虧光,四名側(cè)影。時東甌獻(xiàn)二美女,一名延娟,二名造娛。使此二人更搖此扇,侍於王側(cè),輕風(fēng)乍至,泠然自涼。昭王淪於江漢,二女與乘舟來,愿同沒漢水。故江漢之民,到今思之,立祠於江湄。數(shù)十年間,人於江漢之上,猶見王與二女,乘舟戲於水際。至暮春上已之日,禊集於祠間,或以時鮮甘味,采杜蘭之葉,以包裹之,沉於水中;或結(jié)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鐵之器,并沉於波中。以驚蛟龍水蟲,使畏之,不侵食也。其祠號曰招祗之祠。

  又曰:軒皇變乘桴以造舟楫,水物為之翔踴,滄海為之恬波。

  又曰:周武王東伐夜郎,濟(jì)河時,云明如晝。八百之旅,皆薦賢而歌。有大蜂,狀如丹鳥,飛集王舟,因以鳥畫幡旗。翌日而梟紂,名其船曰蜂舟。魯哀公二年,鄭人擊趙,簡子得其蜂旗,則其遺類也。事出太公《六韜》。

  又曰:漢成帝嘗與飛燕泛舟戲太液池。以沙棠為舟,貴不沉沒也。以云母飾於鹢首,一名云母舟。又刻大桐木為虬龍,雕飾如真像,以夾云舟而行。

  又曰:比翼鳥多力,狀以鵠。銜南海之丹泥,巢昆岑之玄木,而止其中,遇圣人則來翔集,以表周公輔圣人之力也。

  又曰:漢武思李夫人之儔,不可復(fù)得。時始穿昆靈池,泛翔螭舟,帝自歌曲,使女伶歌之。時日已西傾,涼風(fēng)激水,女伶歌甚遒,自賦《葉落哀蟬》之曲。

  又曰:張丞之母孫氏,懷丞之時,乘輕舫游於江浦之際。忽有白蛇,長三尺,騰入舟中。母咒曰:"若禎吉,勿毒噬我。"乃將還,置諸房內(nèi)。一宿視之,不復(fù)見蛇,嗟而惜之。

  《韻集》曰:蠲,鹢首,天子船也。

  《吳越春秋》曰:吳王僚二年,使公子光伐楚,以報前來誅慶封也。吳師敗而亡舟,光懼,困復(fù)得王,舟乏而還。

  又曰:范蠡既滅吳,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郡國志》》曰:濟(jì)州有浮山,故老相傳云:堯時大雨,此浮水上。時有人纜船於巖石間,今猶有斷鐵鎖。

  《吳時外國傳》曰:扶南國伐木為船,長者十二尋,廣肘六尺,頭尾似魚,皆以鐵鑷露裝。大者載百人,人有長短橈及篙各一。從頭至尾,面有五十人作,或四十二人,隨船大小。立則用長橈,坐則用短橈,水淺乃用篙。皆當(dāng)上應(yīng)聲如一。

  《杜蘭香別傳》曰:香降張碩,碩既成婚,香便去,絕不來。年馀,碩船行,忽見香乘車於山際。碩不勝驚喜,遙往造香。見香悲喜,香亦有悅色。言語頃時,碩欲登其車,其婢舉手排之,嶷然山立。碩復(fù)欲車前上車,奴攘臂排之,碩於是遂退。

  《續(xù)搜神記》曰:臨淮公荀序,字休玄。母華夫人,憐愛過常。年十歲,從南臨歸,經(jīng)青草湖,時正帆風(fēng)駃,序出塞郭上落水。比得下帆,已行數(shù)十里,洪波淼漫。母撫膺遠(yuǎn)望,少頃,見一掘頭船,漁父以楫撥船如飛,載序還之,云:"送府君還。"荀后位至常伯長沙相,故云"府君"也。

  又曰:合肥口有大舶船,云是曹公舶船。常有漁人夜宿其傍,以船系之。但聞箏弦之音,又音氣非常。漁人又夢人驅(qū)遣去,云"勿近官船!"此人驚覺,即移船去。相傳云:曹公載數(shù)妓,船覆於此,今猶存焉。

  《異苑》曰:扶南國治生,皆用黃金僦船,東西遠(yuǎn)近雇一觔。時有不至所屆,欲減金數(shù),船主便作幻誑,使船底砥折,狀欲淪滯海中,進(jìn)退不動。眾人驚怖,還請賽,船合如初也。

  又曰:越巂郡會無縣,有元馬河,中有銅舫船。

  《嵩陽記》曰:山東北五丫山上,有池。池有破舟,云禹乘來也。

  《三秦記》曰:俗云:太一山有水,神人乘船。今有故漆船也。

  劉欣期《交州記》曰:安定縣有越王銅船,潮退時有見者。合浦四十里有潮,陰雨日,百姓樵采,見銅船出水上。

  《南州異物志》曰:外域人名船曰舡,大者長二十馀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百人,物出萬斛。

   ●卷七百七十 ◎舟部三

  ○敘舟下

  周處《風(fēng)土記》曰:小曰舟,大曰船。溫庥五會者,永寧縣出豫林,合五板以為大船,因以"五會"為名也。"晨鳧",即青桐大船名,諸葛恪所造鴨頭船也。預(yù)章<木舟><木先>(音錢,棗木。)諸木,皆以多曲理盤節(jié)為堅勁也。浩漂者,言船之在水,如蓮花散落浮於川也。

  《武昌記》曰:樊口北有敗舶灣,孫權(quán)嘗裝一船,名大船,容敵士三千人,與群臣泛舶中流。值風(fēng)起,至樊口十里馀便敗。故因名其處為敗舶灣也。

  戴延之《西征記》曰:檀山,凡去洛城水道五百三十里,由新安、澠池、宜陽、三樂。三樂男女老少,未嘗見船,既聞晉使溯流,皆相引蟻聚川側(cè),俯仰傾笑。

  《越絕書》曰:闔閭見子胥:"敢問船運之備何如?"對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今船軍之教,比陵軍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當(dāng)陵軍之車;小翼者,當(dāng)陵軍之輕車;突冒者,當(dāng)陵軍之沖車;樓船者,當(dāng)陵軍之行樓車也;橋船者,當(dāng)陵軍之輕足剽定騎也。

  《瑞應(yīng)圖》曰:王者德盛,則金人下,乘船游王后池。

  《郡國志》曰:越州白涂山有石船一丈,禹所乘者。宋元嘉中,有人於船側(cè)得鐵履一量。一云:有圣姑從海中乘舟張石帆,至此二物。廟中有周時樂器,名淳于,銅作,似鐘而有頸,映水用芒刜(音弗。)則鳴。

  又曰:硤州遠(yuǎn)安縣,江有狼尾灘,有陸抗故城。南有孤山,袁山松為郡,嘗登以四望,大江如索帶,舟船如鳧雁焉。

  又曰:相州魏縣景穆寺西,有遭官,有石竇橋,鳴鶴飛集,赤馬飛龍等舟。

  《西京雜記》曰:昆明池中有弋樹船,各數(shù)百艘,船上建樓櫓。戈船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旌葆麾蓋,照灼涯涘。

  又曰:太液池中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采菱舟。

  《說苑》曰:吳赤市使於知氏,假道於衛(wèi)。寧文子具纻絺?cè)僦疲瑢⒁运椭?。大夫豹曰?quot;吳雖大國也,不壤交,假之道則亦敬矣。又何禮焉?"寧文子不聽,遂致之。吳赤市至於知氏,既得事,將歸吳,智伯命造舟為梁,吳赤市曰:"吾聞天子濟(jì)於水,造舟為梁,諸侯維舟為梁,大夫方舟臣之職也,且敬,太甚必有故。"使人視之,則兵在后矣,將以襲衛(wèi)。吳赤市曰:"衛(wèi)假吾道,而厚贈我。我見難而不告,是與為謀也。"稱疾而留,使人告衛(wèi),衛(wèi)人警戒。智伯聞之,乃止也。

  《列女傳》曰:趙簡子至河津,津吏醉。吏女乃持楫而前為王棹舟。(馀具下楫門中。)

  《江表傳》曰:孫權(quán)於武昌新裝大船,名為長安。

  又曰:孫權(quán)乘飛云大船,與張昭、魯肅等共追送敘別吳。

  又曰:周瑜破魏軍,曹公復(fù)書與權(quán)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疫,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又曰:劉備進(jìn)駐鄂縣之樊口,諸葛詣吳未還,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權(quán)軍。吏望見周瑜船,馳還白備。備曰:"何以知非青徐軍耶?"吏對曰:"以船知之。"備遣人慰勞瑜,瑜曰:"有軍任,不得委署。儻能屈威,副其所望。"備謂張飛、關(guān)羽曰:"彼欲致我,今自托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距曹氏,深為得計!戰(zhàn)卒有幾?"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

  《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工。權(quán)乃自乘從濡須吳公軍,行五六里,回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法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dāng)如孫權(quán);為劉景升兒,若豚犬耳!"

  又曰:孫綝上疏景帝曰:"少帝於宮內(nèi)作小船三百馀艘,飾以金銀,師工晝夜不息。"

  王粲《海賦》曰:乘桂之舟、晨鳧之舸。

  庾闡《楊都賦》曰:龍坻華屋,晨鳧之舸,鹢首鋪於芙蓉、盤蛟纏於赤馬。

  《晉令》曰:水戰(zhàn)有飛倉集船。

  《說苑》曰:楚鄂君乘青翰之舟,張翠羽之鹢。

  《楚辭》曰:船容與而不進(jìn),奄回水以凝滯。

  又曰:美要妙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桂棹兮蘭枻,增水兮積雪。

  魏文帝《沂淮賦》曰:建安十四年,王師東征,泛舟萬艘。

  楊修《出征賦》曰:泛順風(fēng)而回艫,徐日轉(zhuǎn)而月移。旆已入乎河口,殿(都殿切。)尚集於菌池。

  班固《東都賦》曰:命舟牧為水嬉,浮鹢首、醫(yī)云、芝交。

  又曰: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泛舟山東,控引淮湖,與海通波。(漕,水運也?!渡n頡篇》曰:月潰傍決也。前書武帝渠通渭?!妒酚洝吩唬簻铌栂乱?xùn)|南為鴻溝,以與淮泗會也。)

  袁宏《東征賦》曰:驚瀾嶾(音隱)嶙(力軫切。)而岳轉(zhuǎn),頹波嵔(音猥){山畾}(力猥切。)以嶺沒。咨余舟之小狹,沖奔湍以梼杌。棹弱楫之弗施,授洪流以藏骨。

  夏侯弼《吳都賦》曰:嚴(yán)嚴(yán)船艫,泛泛楊舟。權(quán)河高峙,風(fēng)駭云浮。堅壁金扶,有若高樓。

  《劉謐之與公箋》曰:昔申甲之際,遭湯旱流煙;今子亥之歲,值堯水滔天?;鹧訜鋸],水突壞其園。何小人兮,頓偷雙船!由是行無擔(dān)石,室如懸磬。

  《魏文與孫權(quán)書》曰:知已選擇見船,最大樟材者六艘,受五百里石,從污水送付樊口。

  王粲詩曰:方舟浮大江,日暮愁我心。

  曹植詩曰:何以泛舟?愧無榜人。

  嵇康詩曰:淵淵綠水,淪滑而逝。泛泛虛舟。載停載滯。鼓枻投竿,優(yōu)游卒歲。

  梁王筠《詠輕利船應(yīng)臨汝侯教詩》曰:君侯飾輕利,搖蕩邁飛云。凌漾浮鹢采,映水煥蛟文。雷流已冠絕,鳥逝復(fù)超群。倏忽方千里,戀茲岐路分。

  陳張正見《后湖泛舟詩》曰:上苑奢行樂,滄池聊薄游。泛荇分蘭棹,槎觸桂舟。殘虹收度雨,缺岸上乘新流。欲知有高趣,長楊送夌秋。

  又《別韋諒賦得江潮泛別舟詩》曰:千里尋陽岸,三翼木蘭船。鹢泛青鳧后,雞鳴白鷺前。涵花沒淺纜,帶葉動深船。不言朝夕水,獨自限神仙。

  又《與錢玄智泛舟詩》曰:高門事休沐,朝野念逢迎。還乘金谷水,俱望洛陽城。舟移洛女度,楫動渭橋橫。風(fēng)高雁已落,雨霽水還清。葉盡桐門凈,花秋菊岸明。欲奏《江南曲》,聊習(xí)《棹歌行》。

  晉棗據(jù)《船賦》曰:嘉圣王之神化,理通微而達(dá)幽。悼民萌之隔塞,愍王教之不周。立成器以備用,因垂象以造舟。濟(jì)迅波之絕軌,越巨川之湍流。運重固之滯質(zhì),雖載沉而必浮。且論器而比象,似君子之淑清。外質(zhì)樸而無飾,內(nèi)空虛以受盈。不辭勞而惡動,不偷安以自寧。且其行無轍,趾止無所,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晉王叔之《舟贊》曰:涂則騁車,水惟用舟。弱楫輕棹,利涉濟(jì)求。緬彼漁人,鼓枻清謳。

  后漢李尤《舟楫銘》曰:舟楫之利,譬猶輿馬。載重歷遠(yuǎn),以濟(jì)天下。相風(fēng)視波,窮究川野。安審懼慎,終無不可。

  ○艦

  《釋名》曰:上下重床曰艦,四方施板以御矢,如牢檻也。

  《洞冥記》曰:昆靈池中,有凌波艦、掖電艦。

  《吳志》曰:周瑜逆曹公,部將黃公蓋取艨沖斗艦數(shù)十艘,實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同時發(fā)火。時風(fēng)猛火盛,悉延燒岸上營,曹公軍敗退。

  《晉中興書》曰:建興九年冬,左將軍王敦,遣振威將軍周訪、廣武將軍趙誘,受陶侃節(jié)度,征蜀賊杜韜。大戰(zhàn),蜀賊以桔槔打沒侃船二十馀艘,人皆投水。

  《義熙起居注》曰:盧循新作八槽艦九枚,起四層,高十馀丈。

  《連營繕令》曰:諸私家不得有戰(zhàn)艦等船。

  ○艨沖

  《釋名》曰:外狹而長曰艨沖。

  《吳志》曰:董襲討黃祖,祖橫兩艨沖夾守沔口。栟(音并)櫚(音閭)大紲系石為碇,軍不得前。襲與陵統(tǒng)俱為前部,各將敢死百人,人被兩鎧,乘舸船突入艨沖,裹身以刀斷兩紲,艨沖方橫流,大兵遂進(jìn)。

  又曰:周瑜逆曹公,部將黃蓋取艨沖斗艦數(shù)十艘。(馀上具艦門。)

  又曰:將軍賀齊,性奢綺,好軍事。所乘船,雕刻丹縷,青蓋絳居,艨沖斗艦之屬,望之若山。

  《連營繕令》曰:諸私家不得有艨沖等船。

  ○<舟句><舟鹿>

  《雜字解詁》曰:<舟句><舟鹿>,雜船也。

  《吳志》曰:呂蒙襲關(guān)羽,至尋陽。晝伏精兵於<舟鹿>中,使白衣?lián)u櫓,作商賈販,晝夜兼行。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

  《物理論》曰:夫工匠徑涉河海,為<舟句><舟鹿>以浮大淵,皆成於巧手,出乎圣意。

  ○め

  《廣雅》曰:,舟也。

  《荊州土地記》曰:湘州七郡,大之所出,皆受萬斛。

  《吳志》曰:呂蒙襲關(guān)羽,至尋陽,晝伏精兵於<舟鹿>中。(馀上具<舟句><舟鹿>門。)

  《溫嶠教》曰:稟者無米,受得下濕米,豈是吾遇兵眾無異之懷乎?雖是數(shù)合米,欲令齊均。若有不如教,鞭五十也。

  《荊州土地記》曰:桓宣穆遣人尋廬山下有一湖,中有敗。

  ○航

  《說文》曰:航,方舟也。

  《詩》曰:誰謂河廣?一葦航之!

  《異苑》曰:晉時,錢塘浙江有大樟林桁,每有乘者,輒漂蕩搖揚不可禁。嘗鳴鼓錢塘江頭,陵浪如故,惟桁吏章奧能相制伏。及奧死,遂長廢。

  《淮南子》曰: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航來。"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之籍。"后數(shù)日,往說燕王,至於河側(cè),而航在北,使客呼之,一呼而航來。

  楊子《法言》曰:舍舟航而濟(jì)乎瀆者末矣!舍五經(jīng)而濟(jì)乎道者末矣!(李軌注曰:末,無之也。)乘國者,如乘航乎,則民斯安矣!

  《孫綽子》曰:仲尼見滄海橫流,故務(wù)為舟航。

  左思《吳都賦》曰:長鯨吞航,修鯢吐浪。

  ○舫

  《說文》曰:舫,并船。

  《吳書》曰:陸遜破曹休,當(dāng)還西陵,公卿并為祖道,上賜御船一舫,繒彩舟也。

  《晉書》曰:王廙性俊率。嘗從南下,旦自尋陽,迅風(fēng)飛帆,暮至都,倚舫樓長嘯,神氣甚逸。

  《梁書》曰:安成康王秀為江州刺史。將發(fā),主者求堅船以為赍舫。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乃教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赍物。既而遭風(fēng),赍舫遂破。

  ○舠

  《釋名》曰:船三百斛曰舠。舠,貂也,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廣,安不傾危也。

  《詩》曰:誰謂河廣?曾不容舠?

  ○舸

  王隱《晉書》曰:顧榮征侍中,見王路塞絕,便乘船而還。過下邳,遂解舫為單舸。一日一夜,行五六百里,遂得免。

  沈約《宋書》曰:垣護(hù)之隨王玄謨?nèi)牒?。玄謨攻滑臺,護(hù)之以三百舸為前鋒,進(jìn)據(jù)石濟(jì)。(石濟(jì),在滑臺西南百二十里。)玄謨敗退,不暇報護(hù)之。及護(hù)之聞知,而虜悉已牽玄謨水軍大艚,連以鐵鎖三重,欲以絕護(hù)之還路。護(hù)之中流而下,每至鐵鎖,輒以長柯斧斷之。虜不能禁,惟失一舸。

  《吳志》曰:甘寧廚下兒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后寧赍禮禮蒙母,蒙臨當(dāng)與升堂,乃出廚下兒出還寧,寧許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臥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攻寧。蒙母諫,乃止。

  《江表傳》曰:劉備進(jìn)住鄂縣之樊口,聞曹公軍下,恐懼。俄周瑜船軍至,備乃乘單舸往見瑜。

  又曰:孫權(quán)名舸為馬,言飛馳如馬之走陸地也。

  《洞冥記》曰:昆靈池中,有橦雷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顽频| 日韩精品区欧美在线一区 |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夫妻午夜性生活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二区| 国产老熟女乱子人伦视频| 夫妻性生活一级黄色录像| 黄片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网 | 日本午夜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少妇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天海翼高清二区三区在线| 男人和女人草逼免费视频|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日本办公室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色堂|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卡| 黄色污污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一级欧美一级久久| 中文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色图欧美另类人妻| 国产在线小视频你懂的| 亚洲熟女熟妇乱色一区| 亚洲欧洲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就|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东京热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伊人五月天中文| 久久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99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