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藏露有時,做個糊涂的精明人
做人要含蓄,要低調(diào),不要鋒芒太露。鋒芒除了能證明一個人的價值,同時還容易傷害別人,容易刺激別人的嫉妒心理,從而遲早會傷害到自己。韜光養(yǎng)晦,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使對方被假象所迷惑,而不被對手注意自己的存在,以免遭不測。 有道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容易爛。鋒芒外露,于交友、處世都不利。自恃滿腹經(jīng)綸,在人前口若懸河,人們難免將你視為狂妄自大之徒,當面對你“洗耳恭聽”,轉(zhuǎn)身卻對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學(xué)會“夾起尾巴做人”,時時謙虛,事事謹慎,才能獲得人脈與人緣。只有先當孫子,然后才能做老子。 曾國藩對“藏鋒”有過精辟論述:“言多招禍,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可以及大;訥于言,慎于行,乃吉兇安危之關(guān),成敗存亡之鍵也!” 聰明才智之人不足畏,唯沉潛入道、澄心觀理者為可畏。 藏而不露,并非不露。易經(jīng)上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卑盐蘸貌嘏c露的分寸,最后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空空無跡,浩浩無垠,藏之愈深,發(fā)之愈溥。 正所謂:靈芝與眾草為伍,不聞其香而益香,鳳凰偕群鳥并飛,不見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成功的事業(yè),可成功難免招致別人眼紅和嫉妒。在受到別人嫉妒,時,如果你還不懂得韜光養(yǎng)晦,那你就可能會大禍臨頭。 老子說:“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智若愚?!边@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一個人成熟、睿智的標志。而《周易?上經(jīng)》之《坤卦》篇:“六三,不顯露、炫耀才華,固守柔順之德,即使輔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會有善終?!边@些古訓(xùn)都在告誡我們: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要太露鋒芒。對于取得的成績不要張揚,這樣的處事原則會讓你遠離很多的是非。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干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zāi)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饑餓,紛紛聚眾造反,當?shù)毓賳T鎮(zhèn)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70余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輕車簡從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息,鼓勵農(nóng)民墾田種桑,規(guī)定農(nóng)家每口種一株榆樹、100棵菱白、50棵蔥、一畦韭菜,養(yǎng)兩口母豬、五只雞,對于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勸諭道:“干嗎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jīng)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溫飽有余,龔遂名聲大振。 于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后,這位王先生還是終日沉溺狂歡,也不見龔遂??捎幸惶欤斔犝f皇帝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龔遂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材,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zhí)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搖頭道:“不好!不好!這么說豈不是自夸其功嗎?請大人這么回答:這不是微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輕閑的官職。 做人,最忌諱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jīng)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10萬?!眲钣謫枺骸澳敲茨隳兀俊表n信說:“我是多多益善?!边@樣的回答,劉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懷? 韜光養(yǎng)晦是聰明人之舉。中國有句俗話“老虎不發(fā)威,不要以為我是病貓”,而說這句話的人在骨子里總是帶有些虎氣的,或者說是在某些方面是蠻牛的,只是因為環(huán)境所逼,不得不裝出一副“病貓”的懶狀,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得過且過。更深入地說,這種人在某種不利于自己得到往某優(yōu)勢方面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采取這種韜光養(yǎng)晦、大智若愚的處世態(tài)度,則正是普通人做不到的表現(xiàn)。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三國時的劉備,白門樓絞殺呂布后,不得不屈身于曹阿瞞籬下,每天下田澆菜學(xué)圃,擺出一副胸?zé)o大志的樣子。特別是在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因曹孟德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驚恐曹操早有殺他之心,雷聲大作,不覺將手中匙箸落與地上,自己卻趁機借故說:“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消除了曹操對他的殺心,后來,劉備以借兵擒截袁術(shù)為由,脫離曹操的掌心,最終成就三國鼎力之勢。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一個人很會假裝“病貓”,甚至可以嚴重地說,他已經(jīng)是將自己當成“死貓”來裝了。他就是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勾踐因在會稽山兵敗于夫差,以赦越國百姓無罪為條件進吳國宮中給夫差當了低等侍從。在夫差宮中,勾踐忍受夫差對他的種種羞辱。 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踐為了表明忠心,竟親自嘗了夫差的糞便。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勾踐由于做奴才“表現(xiàn)優(yōu)異”,很快就被遣送回國,并在十年的臥薪嘗膽、修生養(yǎng)息后一舉消滅了吳國。其實,古今中外,像劉備、勾踐之類會裝“病貓”的大老虎也并非少數(shù),像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最終編著成《史記》,像在家待業(yè)、求職屢屢遭拒的蕭鼎寫成點擊率超過3000萬次的玄幻修真小說《誅仙》。那些真正有非凡膽識、雄心壯志的人,在成功道路上哪個沒有遇上挫折,哪個沒有身陷逆境,除了忍,他們也已經(jīng)無從選擇,只要保持那份頑強的斗志和那個執(zhí)著的心,成功其實也就只是在等待機遇的出現(xiàn)了,到時就可虎嘯山林震了。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不會同一個“溫順”之人計較的,所以,一些識時務(wù)的能人俊杰,面對各種可能的嫉妒,常會采取圓滑穩(wěn)重的處事方法來保全自己,以免招來各種暗箭的傷害。 如果你鋒芒太露了,很容易就會惹禍上身,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匯聚一個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xiàn)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斯殺功臣之事。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讀過《三國演義》后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后,諸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jīng)綸,鋒芒畢露了。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dān)心受猜忌的,并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發(fā)揮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劉備死后,阿斗繼位。劉備當著群臣的面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敝T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于地說:“臣怎么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jié),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說完,叩頭流血。劉備再仁義,也不至于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么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面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面則常年征戰(zhàn)在外,以防授人“挾天尹”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韜光養(yǎng)晦不僅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一個甘愿處于次要位置的人,一個謙卑的人,最后會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愛戴,這樣的人在領(lǐng)導(dǎo)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務(wù)他人。而一個驕傲的人,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常常因為無法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終常常被降到卑賤的地步。韜晦需要一個人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你才能在事業(yè)上應(yīng)變自如,無所不能。
淡泊與名利,好似一對孿生兄弟,性格卻是各異。 不知何時,社會生活中追求“名利”者變的繁多,而視名利淡泊者,卻越來越少。這是何故?用現(xiàn)代人的文明說法,那叫“正確直面人生”。因為,換取名利與淡泊名利,兩者相差甚遠。 其實,淡泊名利,并非愚人,只有那些苦苦追求名利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 然而,很多人嘴邊的淡泊,只是遮掩內(nèi)在真欲的低音調(diào)門和顯浮形式,名利才是迫不及待的根本。名利場上陷阱多。過分看重名利,你就會整日繃緊神經(jīng),挖空心思地活著;過分看重名利,你就會心浮氣躁,如負重的老?;畹锰?、太煩;過分的看重名利,你常會茶飯不香、失魂落魄…… 對于有些人來說,除了父母兄弟,最親的就是錢了。你可能要質(zhì)疑:錢不等同名啊,它只是更接近或者等同于利罷了。確實,仔細想一下,名只是一種手段,利才是眾多人的索取目標。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鎮(zhèn)江的金山禪寺,由住持法盤禪師作陪,站在山頭上欣賞長江的風(fēng)光。 乾隆看見江上熙來攘往的船只,問法磬禪師:“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 法磬禪師說:“只有兩條船往來!” 乾隆不解地問:“你怎么知道只有兩條船呢?” 法磬禪師說:“一條船為名,一條船為利!” 乾隆聽了大為贊嘆。 人生短暫,恩恩怨怨,功名利祿,只是過眼煙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就是福。學(xué)會淡泊,并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甘于沉淪,而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在雜亂的瑣事之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清醒。 利是一切社會追求的總和。它可以概括所有的向往,名在利的面前不堪一擊。利是更大的自由,它讓人們拓寬了可以隨心所欲揚發(fā)自己的精神娛樂空間;利是一種物化的實在,它可以給人們更多的物質(zhì)滿足;利是放大丑陋人性的源發(fā)動力之一,它叫人既能決斷于咫尺又能壯志于千里;利是歷朝歷代社會矛盾的尖銳熱點,也是攘攘人流盲從的主向。一個“利”字,既可以創(chuàng)造美,也可能毀滅善。利本身沒有是非對錯,也沒有強硬和柔軟之別,但它卻是最直接、最干脆的能量。 淡泊是一種從容,是對人生和世界深徹感悟的一種超越,人生在世,人們會被太多所謂的名利所羈絆,很難達到心靜的意境,煩惱便會伴隨左右。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世世代代,各路英雄豪杰,為情所折殺。為名利而鬧得兄弟鬩墻,眾叛親離,家破人亡……其中的故事悲壯哀婉,令人蕩氣回腸,留下遺憾無比。其實,站在哲學(xué)的角度來看,人本身就是矛盾體,世間萬物交相輝映難以分割,必然會有煩惱而生,在這其中,最大的對手和敵人就是自我,遇事難以用平常心對待,自我折磨,自我封殺,痛苦不堪。 淡泊是一種品格,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做人的要求;淡泊是一種簡單,一種超然,一種執(zhí)著。淡泊使人清醒,使人明智,使人坦然,淡泊可以使人明辨是非,但不計個人得失。有的人,樂于淡泊,安于淡泊。并不是表明自己有多么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而只是自己一種習(xí)慣使然地生存方式和自然呈現(xiàn)。沒有名利場上爾虞我詐之所累,也沒有名利場上明爭暗斗之所苦,心靜如水,笑對生活。 一個人,在你高居官位時,切莫忘乎所以;在你離開官位時,也切莫灰心喪氣。無論身在何處,人活著,不能全為了追求名利,應(yīng)該還有比名利更為重要的東西。奇怪的是,有些人,卻并不能這樣。高居官位時,盛氣凌人,粘邊的不粘邊的所謂朋友相見時極為熱情;但當你離開官位后,先前的那些朋友相見時卻如遇路人,甚至在你稍有差錯時,便會有熟悉的與陌生的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關(guān)切的、惋惜的、疑惑的、得意的、幸災(zāi)樂禍的等等。對此,你也千萬不要意外和感傷。因為此時,你應(yīng)該知道,“你以為你是誰!”所以,人還是淡泊名利為好,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快樂和煩惱是自尋的。當你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身居一間斗室,一盞臺燈陪伴屬于自己心靈的世界時,那種愜意、那種境界,實在是難以用語言表述的。手捧書卷,思如泉涌。你可笑看庭前花開花落,閑望天上云卷云舒。那時,你還有多少交際場上杯盞交斟的心情? 淡泊是一種姿態(tài),名利是一種本能。用任何姿態(tài)都可以淡泊,你卻無法擺脫基本生存得到滿足后的名引利誘。既然如此,那還不如一邊淡泊著(在沒有獲得名利以前),一邊得意著(在得到名利以后)。孔子說過:君子先聚財后立德。多好的話語啊,一看就讓人感到了接近沸點的溫度,那種熱度煲烤得人心火燒火燎地著急。 淡泊名利并非愚人之舉,相反它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種靈魂的典雅。淡泊于名利的沉浮與得失,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習(xí)慣平靜地對待生活,面對朋友、同事和親人。不卑微、不凡俗,那有多好。當你擁有了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人間蜚短流長所左右,寵辱不驚,不卑不亢,自然地工作,真實地生活,不就是擁有了淡泊的全部含義了嗎?擁有了淡泊,就守得住寂寞。擁有了淡泊,就能拋開人世間的喧嘯、浮躁,攜妻帶子,粗茶淡飯,盡享天倫之樂。擁有了淡泊,就能與人為善,施愛于世,永遠保持智者的頭腦。擁有了淡泊,就能直面高處不勝寒。淡泊名利,不等于是你逃避社會和生活的選擇,也絕非是庸人所為。當你擁有了淡泊,還用說誰是真正的庸人嗎? 擁有著淡泊名利的心境,去細細地品味人生,生活不是更加陽光燦爛嗎? 人生在世,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F(xiàn)在,有更多的人看重名利了。時下找領(lǐng)導(dǎo)個別談話的,相當多的是反映個人的“實際問題”,說到底是個名利問題。一些單位人際關(guān)系緊張,也往往由名利問題引起。過重的名利思想給人帶來無窮的煩惱。由此可見,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對于名利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呢?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總會有所追求,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目標,勢必就會看重眼前的名利。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總要有肯于為之奉獻、為之犧牲的東西。近年來,有的人之所以看重名利,計較得失,并不是因為物質(zhì)生活上更需要,或者因為榮譽感一下變強了,而恰恰在于自己的信仰動搖了,理想淡漠了。失去了遠大的目標,自然就會看重眼前的名利。 其次,要做到不攀比。不少人向上司張口的真實心態(tài),有時并不是計較一職半級,也不是缺幾十塊錢,而是出于同他人比較后產(chǎn)生的挫折感、失落感、不公平感。因此,要想淡泊名利,就必須學(xué)會正確比較。要像雷鋒同志那樣,工作上向標準最高的同事看齊,生活上向標準最低的朋友看齊。 再者,要做到控制物欲。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終目的,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欲望。因此,要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必須從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俗話說,“世上莫如人欲險”。如果抵御不了這種誘惑,總想高消費,過上等人的生活,而靠現(xiàn)有條件又滿足不了,那就必然會去爭,甚至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一個人的物欲越強,他的名利思想也就越強。如果物欲淡一些,做到寡欲,也就比較容易淡泊功名,達到“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境界。 聲顯名赫自然好,權(quán)高位重更誘人。但世上總是平平淡淡的凡人多,他們正因淡泊了生前身后的名利,才拿得起放得下,樂而歌,悲而哭,確良 瀟瀟灑灑。 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紅塵的誘惑、世俗的困擾,真真實實的對待一人一事,豁達客觀的去看一得一失;淡泊名利,就要面對生活的山水,時時登高放歌、臨風(fēng)把酒,寵辱不驚。 淡泊名利,既不是老莊的與世無爭,亦非毫無激情的冷眼旁觀,更不是陶氏的隱遁山水、悠然南山。淡泊名利,其實就是超然塵俗,直追人生真諦的積極態(tài)度。 淡泊名利了,你就會擁有一個好的心境。天雨人悲、月黯神傷的困惑便會離你而去,無論何時,你都會平平淡淡開開心心,你會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溫馨。 淡泊名利,會使你變得更加高尚。你會摒棄一已一家的私利,而獻身為別人盡力給予的行列;淡泊名利,你就走出了蠅營狗茍,爾虞我詐。 人生不滿百,何須名利憂。淡泊名利了,日日是好日,天天有風(fēng)景。
錯綜復(fù)雜的現(xiàn)代人際關(guān)系就像一張遮天的大網(wǎng),稍有不慎,你就會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或傷疤,傷害別人之后就是自己被傷害。于是,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走路,翼翼小心地說話,——或者干脆打哈哈!只要一出門,拉好了防盜門,便繃緊了神經(jīng),工作的重壓使得我們身心俱疲,回到家里便把一百個郁悶和一千個不如意噴向了自己的愛人。事后追悔不已,多想找一個殼把自己關(guān)進去呀!生活的智慧就在于該裝傻時就裝傻,該裝啞時要裝啞。當一個人傻到盡人皆知的地步時,這個人就值得琢磨了。 商代末期,商紂王通宵喝酒而忘記了當時是什么日子,問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問箕子,箕子對他的從人說:“身為一國的主人,而讓一國的人們都忘記了月日,而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險了?!庇谑牵麑κ拐咄妻o說自己喝醉了酒,也記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齊國的隰斯彌去見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臺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視野都很暢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田成子當時也沒說什么,隰斯彌回到家里,叫人把樹砍倒,沒砍幾下,隰斯彌又叫別砍了。他的家人問:“您怎么又這樣快改變主意了?!?/FONT> 隰斯彌答道:“諺語說,知道深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人。如果我表現(xiàn)出能夠在精微處察覺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會有危險了。不砍倒樹,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別人的隱秘,那罪過和危險就不得了。所以我才決定不把樹砍倒。” “難得糊涂”歷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裝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樹敵。功高震主不知給多少下屬巨子招致殺身之禍。與上司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糾正對方的錯誤。人際交往,裝傻可以為人遮羞,自找臺階;可以故作不知達成幽默,反唇相譏;可以假癡不癲迷惑對手。你必須有好演技,才能裝得可愛,“瘋”得恰到好處。誰不識其中真相,誰就會被愚弄;誰能不領(lǐng)會大智若愚之神韻,誰就是真正的傻瓜、笨蛋。 有時候,裝傻也是迷惑敵人、以退為進的策略。 三國魏明帝曹睿死時,太子年幼,大將軍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執(zhí)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從掌握大權(quán)后,野心勃勃,要獨攬大權(quán)。但司馬懿是三朝元老,功勞高,有威望,而且謀略過人,在朝廷中有相當大的勢力,因此,曹爽還不敢公開與司馬懿斗。而司馬懿也想奪權(quán),他早把曹爽的舉動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裝糊涂,后來,干脆稱病不上朝。并在探病的人面前,不惜佯裝流口水等似中風(fēng)的重病,終于消除了曹爽的戒心。 春天到了,按照慣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掃高平陵。曹芳起駕,曹爽、曹義等兄弟全部隨駕同行,一行人耀武揚威,浩浩蕩蕩開出了洛陽城。 等曹爽他們出城不久,司馬懿就精神抖擻地帶領(lǐng)著司馬昭、司馬師披掛上馬,率領(lǐng)著精銳士兵占領(lǐng)了洛陽各城門與皇宮,洛陽城四門緊閉,不準人隨便出入。然后,假傳皇太后的詔令,廢曹爽為平民,并派人把詔令送到皇帝曹爽那里。 司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沒防備,所以只能坐以待斃。司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親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來砍了頭,并滅掉了三族。 世路難行,但又不能不行,怎樣才能行得穩(wěn),行得通,行得俏,這就看你的學(xué)識了。該裝傻時就裝傻,該趴下時就不能站著。 關(guān)于傻人,美國歷史上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一個美國少年從小“犯傻”,曾有人將5美元和一角錢的硬幣一起丟在他經(jīng)過的路上,他卻總是檢起那枚面額小的,從不例外。有同情他的人問他為什么不撿那個大的,那孩子白眼一翻,“我要是撿起大的,那誰還會扔錢?”這個孩子就是原來的美國總統(tǒng)約翰遜。 一個連大小都分不清的“傻子”當了總統(tǒng),世上的事情總是這么透著古怪。事實上,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顯得傻里傻氣,姜子牙未顯時,曾在妻子嚴令下嘗試做生意,卻不料販豬豬貴,賣羊羊賤,改賣面粉、豆腐,不是風(fēng)吹就是馬踏,鈔票沒賺上,妻子的耳光到吃了不少??纱笊坛倌辍般~底鐵幫”的江山,硬是毀在這樣一個“老傻子”手里。 與傻相對的是精明,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聰明點,可是老百姓斷言:“聰明不過乞丐,伶俐不過太監(jiān)”,古代的文人多讀了幾天“子曰詩云”,大多就要聰明一點,不是上知天文,就是下知地理,如簧之舌往往能說的天花亂墜。但聰明的文人結(jié)果總是不太好,三國時的楊修的確很聰明,才華橫溢,聰明寫在臉上。他的鋒芒太露讓曹操很惱火,在“雞肋事件”中把他殺了。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饒人。適時“裝傻”,既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又能從容地觀察形勢。 傻人多福而聰明人易敗,初看是天道反側(cè),其實是一種必然。太聰明的人自恃其過人之處,所以,難免囂張狂妄,鋒芒畢露,舉手投足間便流露出一種小聰明的淺薄與輕浮,輕則惹人討厭,重則遭人忌恨,“士人自恃有才,目中無人者,不遭大禍必奇窮”。 人帶點傻氣就不同了,但看那愛睜不睜的眼皮,平和憨厚的微笑,寬容大度的姿態(tài),超然物外的風(fēng)度,就不由人不把心肝全掏出來,而且看那老實巴交的樣子,你沒準還會心生同情幫他一把。但你若以為傻人們真傻到任人魚肉的地步,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鴨子浮在水面上不動聲色,水底下兩只腳的動作可不慢,傻人稀里馬哈的呆相或許只是麻痹對方的煙幕。所謂“鷹立如睡”,所謂“虎行似病”,傻人大概就是人類社會中的鷹虎。 作為一個人,尤其是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要做到不露鋒芒,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不僅要說服、戰(zhàn)勝盲目驕傲自大的病態(tài)心理,凡事不要太張狂太咄咄逼人,更要養(yǎng)成謙虛讓人的美德。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艷的時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人生也是這樣,當你志得意滿時,且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這樣你不被別人當靶子打才怪呢!所以,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都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圣人君子似的,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吧! 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zāi)埂.斈闶┱棺约旱牟湃A時,也為自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當今社會,此理仍然,與人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裝傻”。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反駁對方所說的話。其實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處,如果沒有掌握得恰到好處,反而會弄巧成拙。
其實,“難得糊涂”是指大事精明,小事糊涂,教人舍小利而圖大善,是人屢經(jīng)世事滄桑之后的成熟和從容。這種糊涂與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徹大悟之后的寧靜心態(tài)的寫照。 常言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意即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無原則性的小事,不必認真計較。從心理學(xué)角度看,一個對無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隨聽、隨看、隨忘,這種小事糊涂的做法,是處世的一種態(tài)度。 真正的智者,是曾滄海閱盡人間興衰,從苦辣酸甜的百味中,體驗到人間爭強好勝的無聊,爭名逐利的無恥,從而淡泊功名利祿,不去計較個人的成敗得失,一切都淡然處之,以靜養(yǎng)心。此即前人所說的“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 在家庭中,小事糊涂一點,互相忍讓一點,就可以減少許多由小事引發(fā)的家庭矛盾和沖突,從而贏得家庭的和睦、安寧與幸福。很難想象,一對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誰也不忍的夫妻,會以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經(jīng)營家庭、進而面對單位、同事乃至社會。 一個人每天都要受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情糾纏與人際糾葛,故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很難避免。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煩惱和憂愁便會先自“說法”而來,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健康。 其實,小事糊涂,大事需要精明,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 大聰明的人表面必糊涂,大糊涂的人總是顯得聰明過人,自古皆然。所以孔子圣人再三揪著弟子的耳朵,告訴他們要“敏于事而訥于言”,鄭板橋也意味深長的教誨聰明人要“難得糊涂”,老子更是指出要想不敗,必須“大智若愚”,這種種“內(nèi)精明而外糊涂”的“糊涂學(xué)”,我們凡夫俗子很難學(xué)到精髓,但是少一點對別人的算計,留一份自己的純真,于人于已,總不是一件壞事吧? 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人若經(jīng)常處于煩惱和憂愁的漩渦之中,頻頻激發(fā)人體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不僅會加速人的衰老,而且會引起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而小事“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活潑,何樂而不為呢? 在社會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聰明,別傻。這很正常,有誰希望自己是個弱智?肯定沒有。 糊涂糊涂,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人分兩種,一種是“奸中傻”,一種是“傻中奸”。 有的人,你看他精靈古怪的,比猴都精明,眼里揉不得半點沙子,人人都知道他奸。但是,這樣的人,不吃虧則已,一吃虧就吃個大的。所謂,小虧不吃,大虧包了。這就是“奸中傻”。 還有的人,你看上去每天笑呵呵的,好說話,不小氣,好像很傻。這樣的人往往有個外號“某某傻子”,無論大人孩子,你叫他他就很憨厚的笑著答應(yīng)。這樣的人才了不起呢。比如某小鎮(zhèn)上,就有“溫傻子”,“趙傻子”,“徐傻子”……他們?nèi)橇瞬黄鸬母呷?。生意做得都很大。都是屬于富裕階層。這樣的人就是“傻中奸”。 鄭板橋指出:“美好者,不良之器?!比说谋拘钥偸遣环敗蹚姵鲱^,孰不知,在你顯示自我聰明才智的同時,卻被別人“槍打出頭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柔若剛等智慧恰恰是聰明人對糊涂學(xué)的巧妙應(yīng)用。我們必須牢記,表露聰明是禍害的開始,而裝糊涂則是精明人的智慧。出盡風(fēng)頭是禍害而不是福音,只有調(diào)整為人的風(fēng)格,低調(diào)生存才是最安全的。 糊涂學(xué)說到底是一種道家人生,道家智慧,當你置身于這個充滿欲望,充滿爭斗,充滿沖突的商品世界之中,看一看道家的書,學(xué)一學(xué)糊涂學(xué),也許會使你恍然頓悟,格外清爽。它會給你一種大智慧,大人生,使人完全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獲得一種從所未有的達觀和從容。
面對敵手,尤其是資歷比自己老而水平比自己低的敵手,待機而動,后發(fā)制人是更好的操作方法。資歷老的人,因為看不慣你跟他的協(xié)作方式(比如工作安排上是他要配合你做工作,而且是做很多工作),往往有怨言,甚至在言語上、行為上與你作對,有意為難你,阻撓你工作的進展。這時你就應(yīng)該微笑著、配合著他的要求、耐著性子讓他做一翻充分的表現(xiàn),細心觀察他在過程中的漏洞,在最后階段,最合適的時候,一劍封喉! 中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的爭權(quán)斗爭,倆人的表演過程是俱有相當?shù)南笳骱偷湫鸵饬x的。出身楚國貴族的項羽和出身下層社會的劉邦各俱特色。項羽勇冠三軍,以勇力著稱,所以從一開始就占盡上風(fēng)。而劉邦功于心計,后發(fā)制人。項羽有婦人之仁,不善于聽取部下及謀士的意見,但基本上遵守游戲規(guī)則。劉邦則特別能隱藏自己的心機,待機而動。又能虛懷若谷,善于用人。當時的優(yōu)秀人材,張良、蕭何、韓信、曹參等莫不為其所用。劉邦為了取得奪權(quán)斗爭勝利的大目標。甚至能堅忍到,當項羽要烹煑其父親時,竟能鎮(zhèn)定到要求分一杯羹的地步。最后,項羽只能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后發(fā)制人要等到什么時候?又怎么去制人? “制人”不是要控制別人,而是用后來發(fā)展自己還是比較合適的。同時,后發(fā)制人也不是放到最后來表現(xiàn)自己,而是先做好鋪墊和準備。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就是“先入為主,積潛蓄能。厚積薄發(fā),后發(fā)制人”。 公元前633年,楚成于率領(lǐng)楚、鄭、陳等園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采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泰國參戰(zhàn),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晉同曹、衛(wèi)的關(guān)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于宰相)子玉大怒,發(fā)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zhàn)機,命令部隊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舌”,后撤到衛(wèi)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yīng)很方便,又便于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軍開始決戰(zhàn)。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zhàn)創(chuàng)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后發(fā)制人的著名戰(zhàn)例。 后發(fā)制人需要有遠見。有的時候,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也是可以想象的。另外,后發(fā)制人法還可以借此來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動權(quán)。讓對方盡情發(fā)言,等他把話講完了,他的心理狀態(tài)也就一清二楚了。這樣,就為后發(fā)的進攻提供了可靠情況。 隱藏真正的實力,待機而動,后發(fā)制人者才是真正的智者。身在激烈競爭中的人們,要想不被競爭淘汰出局,要想穩(wěn)拿勝權(quán),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就要隱藏實力,隱而不發(fā),示之以弱,故意讓對手認為不具威脅而輕視,等到其大意而來,弱氣盡露時,則一舉擊潰對方,一戰(zhàn)而定! |
|
來自: 赫堇軒 > 《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