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chuàng)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后來逐步發(fā)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后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思想似乎離我們很遠,一呢,它不象儒、道、佛那么深入人心,基本每個讀書人都知道;二呢,我們近代的法律基本都是從西方學習而來的,在感覺上傳統(tǒng)中國是個不太講“法”的國家,甚至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不知道中國還有“法家”這么一個學派。但實際上法家太重要了,在中國近2000年的歷史中,各朝統(tǒng)治者表面上追捧的是“儒”,但實際上用的是“法”,所謂“陽儒陰法”或者說“儒表法里”就是這個意思。法家對中國政治的實際影響力遠遠超過道家。 法家思想及其淵源: 法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法家是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里最后出現(xiàn)的一個學派。不象儒家有唯一明確的代表人物---孔子,道家有唯一明確的代表人物---老子,法家沒有明確的代表人物。一般來說,學術界認為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在他之前,法家分為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他主張在政治和治國方術中用“勢”,即權利與威勢最為重要;第二派以申不害為首,強調(diào)“術”,即權術謀略;第三派以商鞅為首,強調(diào)“法”,即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韓非子認為這三者都必不可少。他認為:明君如天,執(zhí)法公正,這是“法”的作用;他駕馭人時,神出鬼沒,令人無從捉摸,這是“術”;他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三者“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跟儒家相比較,法家有一個進步的地方,前者認為人類的黃金時代在過去,在堯舜時代,在文武周公時代;而法家則認為,新的情況勢必產(chǎn)生新的問題,只能用新的方法來解決,“世事變而行道異也?!泵珴蓶|在評法批儒中說:歷代有作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們都主張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則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厚古薄今,開歷史倒車。他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也絕對不能把法家當作現(xiàn)代的法學或者法律,法家歸根到底是“帝王之具”,是一套組織領導的理論和方法。法的實質(zhì)是強力控制,勢的實質(zhì)是強權威懾,術的實質(zhì)是權術陰謀。一個人如果想走集權主義道路,組織大眾,充當領袖,則法家是可行的。它為統(tǒng)治者提供了一套儒表法里、霸王道雜之的統(tǒng)馭之術。MAO之所以如此偏愛法家,一方面是推崇其富國強兵的主張以及在中國完成大一統(tǒng)的歷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法家的理念跟他本人“以階級斗爭為綱”、“全面專政”的治國思想相結合。 除了學術之外,歷代可以歸入法家的改革者也有幾個人。管仲可以被稱為法家的鼻祖,商鞅變法最有名了,而李悝的變法,尤其是對稅制的變法,對后世影響最深。 秦后漢朝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張居正有時也被列入法家,但我覺得他們其實跟鄧一樣,是時代的改革者而已,談不上是“法家”。 在帝王層面,秦始皇是帝王中法家的代表者,曹操也可以歸為法家,朱元璋盡管大力推行宋明理學,但他是實實在在的法家皇帝。MAO曾經(jīng)主張為曹操翻案,他也說過殷紂王的好話,并一再為秦始皇翻案,自稱“馬克思加秦始皇”,他寫了一首著名的為秦始皇翻案實際上表明他自己的治國方式的文章: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 祖龍雖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法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原則:法、勢、術。 1)所謂勢,指權力與威勢,一個領導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就是“勢”。勢就是絕對的權威,是不必經(jīng)過任何詢問和論證就必須承認和服從的絕對的權威。有一個故事頗能說明這個道理,秦始皇之前秦朝有個國王叫秦襄王,有一次生病了,有些百姓向神靈祈禱他的健康;等到他病愈的時候,百姓們殺牛宰羊來感謝神靈。秦襄王聽說之后,不但沒有獎勵這些百姓,反而責罰了他們和當?shù)氐牡胤焦?。大臣們很奇怪,他說:百姓之所以為我所用,是懼怕我的權勢,而不是因為我愛他們。如果他們現(xiàn)在這樣做,說明我已經(jīng)放棄了權勢而與他們講仁愛了。這樣很危險,他們就不怕我了。所以我要責罰他們,以絕愛民之道,立法勢的權威?!薄皭鄢继H,必危其身?!甭犅?,這是什么邏輯!用現(xiàn)代話說,勢講的是領導的職務權威。很多國家機關、公司單位的領導人一定要做出跟下邊人等級分明的樣子,其實本質(zhì)道理來源于此。他們認為領導就是要讓下屬怕的。勢的核心是“獨斷獨攬”,所有現(xiàn)在企業(yè)領導的“一把手”思維,或者說是“天才+1000個助手”的思維,本質(zhì)上是“勢”的影響。 2)所謂術,指政治權術,皇帝駕馭人時,神出鬼沒,這就是“術”。勢是目的,術是手段,在過去來說,術就是皇帝統(tǒng)治、防備、監(jiān)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隱秘的具體的權術和方法?!叭顺继F,必易主位。”用現(xiàn)代話說,講的是領導如何“管理”下屬。每次去機場我都要去逛逛書店,幾乎每次都失望而歸,書店里管理學方面大多數(shù)的書都是關于此類“術”的書,什么管理下屬的36招啊什么的?,F(xiàn)在一個流行是把所有的古代的書,都跟“管理”和“權謀”掛鉤,從周易學權謀什么的,讓我非常的討厭。的確很多領導者愿意用權謀的方式來駕御下屬,但這不是常道,是不正常的。曹操同學就擅長此道。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編了一個故事,說自己睡覺時會殺人,讓人不要在他睡覺的時候接近他。他的一個侍妾看到他睡覺的時候被子掉了,就來給他蓋被子,果然被他起來殺掉。曹醒來之后,還故做不知。隋文帝也樂于此道,為了考察大臣是否廉潔,他自己給他們設置了一些圈套,安排人給大臣們行賄,結果很多人中圈套,就被殺了。 3)所謂法,指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明君如天,執(zhí)法公正,這是“法”。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評估,說話算數(shù)。商鞅同學剛開始變法的時候,擔心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就在南城豎起一個大木頭,然后公告天下:如果有人把木頭搬到北城,賞10金。開始時,人們奔走相告,議論紛紛,不知道這個家伙要干嘛,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后來商鞅又把賞金提高到50金。人們更是疑惑而又奇怪了,更認為是個騙局。后來人們慫恿一個愚漢去搬這個木頭,當他把木頭搬到北城的時候,商鞅果然給了他50金。舉國為之轟動,人們相信商鞅是個說話算數(shù)的人了。借著這個信任,商鞅開始了他的變法事業(yè)。 儒法之爭: 法家和儒家歷來爭論很大。儒家推崇“王道”,法家向往“霸道”。儒家認為法家嚴刑峻法,急功近利,法家認為儒家迂腐可笑,紙上談兵??酌蟽蓚€人周游于列國,希望國王相信并推行他們的“仁義之道”來治國,可是各國國王都覺得他們的方法好歸好,就是太慢,等不及,他們更愿意用法家思想,他們認為法家思想見效快,重實際。這種爭論有點類似于武俠小說中關于氣宗和劍宗的爭論,或者說內(nèi)功和外功的爭論。 秦朝就是一個最重要的例子,在秦始皇之前幾百年他們就開始用法家思想來治國了。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買了奴隸百里羊,開始變法。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重農(nóng)重兵,很快秦國開始富強起來。秦始皇更是任用韓非子的同學李斯為相,把韓非子的思想作為治國思想,很快便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六國的偉大事業(yè)。 但是治理國家和奪取政權是兩回事。奪取政權的時候可以急功近利,但是治理國家的時候取需要長治久安啊??上厥蓟什欢眠@個道理,在他取得天下的時候,繼續(xù)實施法家道路,繼續(xù)嚴刑峻法,結果這么強盛的一個國家,一個一舉掃平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國家,14年之后,就被兩個農(nóng)民率先揭起的起義給推翻了。 劉邦取天下之后,儒生陸賈勸告他說:“乃公天下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劉邦深以為然,借鑒秦滅國的教訓,廢棄嚴刑峻法,采用簡單的法律;采用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的黃老之道,形成了王霸兼用的治國方針。到了漢武帝的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開始了中國2000年儒法兼用、儒道兼修的治國策略。
來自: 窮且益堅青云志 > 《讀者文摘》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說說中國古代主要的幾種“帝王權術”(下)
首先,法家以“德治”為政治管理的理論核心,而法家則以法治為統(tǒng)治核心;再次,儒家講“仁義”,注重血緣親情,強調(diào)“仁者愛人”,而法...
秦朝商鞅以法家思想將秦朝變得強大,而漢朝開國以道家,到漢武帝時使用儒家治國?
秦朝商鞅以法家思想將秦朝變得強大,而漢朝開國以道家,到漢武帝時使用儒家治國?漢朝初建,啟用皇老之學,到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漢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秦始皇和漢...
勝法之務莫急于去奸
賞析這是戰(zhàn)國時期商鞅講嚴刑峻法作用的一句話。在亂世,當用嚴刑峻法。亂世小人多,奸邪多,非嚴刑峻法不足以震懾小人、奸邪。只可惜,...
歷史上的法家為什么干不過儒家
歷史上的法家為什么干不過儒家。韓非子通過揭示儒家思想在公私層面的矛盾,強調(diào)了這樣一個意思:一個統(tǒng)治者,不應該聽儒家的,因為聽了...
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內(nèi)涵
商鞅說:“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有善于前,有過于后,不為虧法。忠臣孝子有過,必以其數(shù)斷,守法守職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8](《賞刑》)雖然這不過是法家“以法治國”...
從統(tǒng)一文字到統(tǒng)一思想:秦始皇如何打造帝國統(tǒng)一的精神文化世界
從統(tǒng)一文字到統(tǒng)一思想:秦始皇如何打造帝國統(tǒng)一的精神文化世界。在秦始皇時期,在朝廷上,其如儒家就兩次和李斯的思想發(fā)生了沖突,最終...
法治和人治的博弈,其實是法家和儒家的斗爭?李悝和董仲舒誰贏了
法治和人治的博弈,其實是法家和儒家的斗爭?商鞅劇照01李悝是孔子的徒孫,卻沒有傳承儒家人治的思想。這是一場儒家與法家之間的博弈,...
怪味史記:嬴政說“焚書坑儒的鍋我不背”
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采取統(tǒng)一思想的行動,焚燒書籍,活埋了幾個其他學派死不悔改的士子(不一定都是儒家士...
儒法兩家爭于戰(zhàn)國,為何卻能合流于秦漢?對立不代表拒絕互補
如此一來,法家想要順利變法,就得去抨擊“以禮治國”思想,而儒家又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禮治國”思想的代表,自然要去反駁法家思想,“...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