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是我國的佛教四大名山,可謂游人盡知,但對佛教十大小名山卻知之不多。
我國佛教十大小名山分別是:
天臺山
天臺山的最大寺院國清寺為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天臺宗祖庭。
天臺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譽滿中外,佛、道文化源遠(yuǎn)流長,西方宗教也駐足天臺。尤其是佛教、道教,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佛教的“天臺宗”和道教的“南宗”都創(chuàng)于天臺山。國清寺是天臺宗的祖庭,國內(nèi)外天臺宗信徒都要到國清寺朝拜祖庭。桐柏宮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另外方廣寺為佛教五百羅漢道場,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洞天等。 天臺山的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景觀悠久燦爛。這里即有漢末高道葛玄煉丹的“仙山”桃溪,碧玉連環(huán)的“仙都”瓊臺,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羅漢道場”石梁方廣寺,隋代古剎國清寺,唐代詩僧寒山子隱居地寒石山,宋禪宗“五山十剎”之一萬年寺和全國重點寺院高明寺;還有那畫不盡的奇石、幽洞、飛瀑、清泉,說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異獸,因而獲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稱。 “佛國仙山”還造就了無數(shù)神奇的傳說。千古流傳的漢朝劉晨、阮肇采藥遇仙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天臺山是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奇草異木、珍禽異獸極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稱為“長生不老藥”的烏藥和“救命仙草”的鐵皮石斛。尤其是廣布千米高山的云錦杜鵑,齡逾百年,古干如鐵,虬枝如鉤,枝繁葉茂。每年暮春,淡紅、嫩黃之花競相開放,花大而艷,一樹千葩,團花錦簇,望之似錦若霞。樹之古、面之廣、花之盛,全國少見,為天臺山一大植物奇觀。另外,還有大靈貓、蘇門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動物。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天臺山的風(fēng)景旅游資源。 天臺山不但自然風(fēng)光奇麗秀美,人文積淀深邃厚實,而且旅游的區(qū)位條件也相當(dāng)優(yōu)越。往東有“蔣介石故居”所在的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雪竇山,北有“越中勝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溫州雁蕩山,西有浙中金華雙龍洞,蘭溪諸葛村和東方好萊塢──東陽橫店影視城,可謂旅游要沖、黃金地帶。現(xiàn)在,以天臺山為中心,涵蓋浙東的二小時旅游經(jīng)濟圈正逐步趨于成熟,浙江旅游界為此編有“天臺居中,游遍浙東”的順口溜。
千佛巖·棲霞山
南京棲霞山棲霞寺為佛教四大叢林之一,三論宗祖庭。
棲霞山之棲霞寺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qū)最大的佛寺,現(xiàn)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jīng)樓、鑒真紀(jì)念堂等主體建筑。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guī)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于火災(zāi)。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xiàn)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jīng)樓等,為南京地區(qū)最大的寺廟。 棲霞山之千佛巖景點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中102號佛龕中。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圣像以紀(jì)念明僧紹。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龕上出現(xiàn)佛光,驚動齊梁貴族,于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jiān)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又據(jù)傳,棲霞寺創(chuàng)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于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圣”,該殿也稱“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于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nèi),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于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dá)12米。2000年南京旅游界要說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棲霞山發(fā)現(xiàn)“東飛天”,各大媒體更是抓住這一熱點進(jìn)行大量報道,學(xué)術(shù)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使“東敦煌”、“東飛天”蜚聲海內(nèi)外,很多人慕名而來?!皷|飛天”位于中102號佛龕中。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shù)膬山M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shù)幕鹧骐[約可見。雖然僅有這么兩對飛天,但這是中國所發(fā)現(xiàn)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跡”。最近又傳來消息稱在千佛巖旁的舍利塔上又發(fā)現(xiàn)了飛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線條皆與敦煌相似,據(jù)有關(guān)報道稱,這一發(fā)現(xiàn)進(jìn)一步豐富了“東敦煌”的文化內(nèi)容。
狼山
南通狼山是大勢至菩薩道場。
狼山風(fēng)景區(qū)位于南通城南六公里長江沿岸的狼山、軍山、劍山、馬鞍山、黃泥山(包括嗇圓)合稱狼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江蘇省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這幾座山雖不甚高,但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卻十分引人注目。它們玲瓏嬌小,秀麗多資,千百年來,為多少文人墨客所贊頌。法家米元章游狼山,欣然命筆“第一山”;大文學(xué)家王安石游狼山后,也發(fā)出“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覺今朝眼界開”的贊嘆。在山下,有鑒真東渡紀(jì)念館、天主教堂、駱賓王衣冠冢、張謇墓--嗇園等景點。狼山旅游度假區(qū)以此山水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為依托,正在建設(shè)一個融旅游、度假、娛樂、休閑、保健、會議、商務(wù)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狼山風(fēng)光可分為山前山后兩部分,山前以佛教禪寺為特色;山后以山石、巖洞為主體,寺院總稱為廣教禪寺,是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廣教寺建于唐總章年間,迄今已一千多年歷史,殿宇雄麗,氣勢恢宏,它以“龍”形布局,山下金剛門為“龍口”,兩側(cè)大悲殿、輪藏殿為“龍角”,法乳堂為“龍頭”,葵竹山房、三仙柯等為“龍爪”,支云塔則為“龍尾”,因奉祀“大勢至佛”被列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同時狼山也是天主教在中國的十二大朝圣地之一,早清末民初,天主教就在狼山北麓建造教堂,名“狼山露德圣母堂”。1930年代,羅馬教廷幾下詔書頒賜“全大赦”使狼山列入中國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在遠(yuǎn)東地區(qū)都有著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影響力。 民間傳說 大圣聽說通州有個好地方,心中高興,便來到五山地界。他四周轉(zhuǎn)了一圈,果見這里山色青綠,古柏常綠,奇花異草,溪水潺潺,只因老白狼精在此作怪,如今弄的荒涼冷落。 這些害人的精怪趕走,在此定居。大圣裝成個化緣的和尚,來到狼山腳下。老白狼精在山頂聽到木魚聲,趕忙下山,看見是個身披袈裟的和尚,胸口掛著大木魚,手拿捶兒敲個不停。白狼擋住大圣的去路,惡聲惡氣地說:“和尚止步,此山是我的地盤,你來做什伲?”大圣道:“來化緣的?!崩侠钦f:“這里無緣可化,到別處去吧!”大圣道:“天色已晚,先借塊地方給我住上一宿,明日一早趕路。”老狼心想:好?。】催@和尚生得細(xì)皮嫩肉,白白胖胖,倒可以給我當(dāng)頓點心,飽飽肚皮,于是裝出笑臉說道:“你要多大個地方?”大圣道:“想借一衲之地?!崩侠蔷謫枺骸昂螢橐获闹??”大圣道:“只要讓我身上的這件袈裟鋪在地上,就足夠我打座入定了。”老狼精看看袈裟不大,便一口答應(yīng)道:“好說,好說,一言為定?!贝笫ヒ驳溃骸罢f話算數(shù),不得反悔。”說著,他脫下袈裟,往空中一拋,剎時間,紅光滿天,金星閃爍,象朵五色祥云,飄到山頂,越變越大,眨眼工夫,就從山頂?shù)缴侥_,把個山團團罩住。老狼精嚇得象個呆子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大圣道:“老狼老狼,在此作惡不少,本應(yīng)罰你死罪,姑念你修道千年,從今以后,你要改惡從善,到別處去安身修心。既然你把此山借給我了,也給你留個名吧,此后便叫狼山吧!”老狼精夾著尾巴乖乖地走了。從此以后,江北再沒有狼了。不過人們卻由此而流傳下這樣一句歇后語:“大圣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br>
廬山·東林寺
廬山 有三大名寺、五大叢林,東林寺為凈土宗發(fā)源地。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地之一。這里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xué)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代表古代高科技建筑的觀音橋,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的美學(xué)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文化景觀之一。 源遠(yuǎn)流長的歷史和數(shù)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nèi)涵,使她不僅風(fēng)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或陳運和等詩文名家1500余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從慧遠(yuǎn)始建東林寺,開創(chuàng)“凈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和愛蓮池弘揚“理學(xué)”,到教育豐碑的構(gòu)建;從“借得名山避世嘩”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jì)初世界25個國家風(fēng)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骕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jì)冰川”學(xué)說的創(chuàng)立;從20世紀(jì)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xiàn)。廬山的歷史遺跡,代表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華,充分展示了廬山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xué)和美學(xué)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乃首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區(qū)、全國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先進(jìn)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qū)、全國文明風(fēng)景區(qū)、全國衛(wèi)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chǎn)——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
衡山
衡山南臺寺為禪宗南岳系之祖庭,南華禪寺為禪宗“南宗禪法”的發(fā)源地。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國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由于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說:“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岳獨如飛?!边@是對衡山的贊美。 南岳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環(huán)山數(shù)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于南岳古鎮(zhèn)的南岳大廟,是中國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始建于唐,后經(jīng)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xiàn)在98500平方米的規(guī)模,依次九進(jìn)。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墻,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墻流注。廟內(nèi),東側(cè)有8個道觀,西側(cè)有8個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的珍品,其規(guī)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結(jié)構(gòu)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岳古鎮(zhèn),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鎮(zhèn)的東街,與山上的南臺寺、福嚴(yán)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岳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jīng)來到這里,并在這里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jìn)行大規(guī)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F(xiàn)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nèi)香煙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于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nèi)與法師交談,品嘗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guī)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佛教文化進(jìn)入南岳比道家約遲兩百多年,最早到達(dá)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監(jiān)年(502~519)間,隨后慧思則于陳光·大二年(568)來岳?;鬯紓鞯茏又?,以后傳至章安灌頂,法華天宮,荊溪湛然,形成天臺宗(亦名法華宗)。南岳慧思,被尊為天臺三祖,智為四祖。此宗學(xué)說,遠(yuǎn)傳日本,流布甚廣。(亦名法華宗)。南禪六祖惠能,則于廣東曹溪傳法,衍為來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 香山
北京香山金、元、明、清時建有離宮別院,為皇家幸游駐蹕之地,現(xiàn)存香山寺、碧云寺、靈光寺等九座著名寺院。
香山(FragranceHill)又叫靜宜園,位于北京海淀區(qū)西郊,距市區(qū)25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最高峰海拔575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1186年,金代皇帝在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稱甘露寺。寺旁建行宮,經(jīng)歷代擴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為靜宜園。1860年和1900年慘遭搶劫和焚毀,1949年后陸續(xù)修復(fù)了大部分名勝。主要景點有鬼見愁、玉華山莊、雙清別墅等。 千山彌勒大佛·你能看出來嗎
遼寧千山現(xiàn)存始建于唐代的龍泉、祖越、大安、中會、香巖五大禪林。千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它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群峰拔地,萬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為長白山支脈,主峰高708.3米,總面積72平方公里。山峰總數(shù)為999座,其數(shù)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游人的人間勝境。千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qū)。包括20個小景區(qū)和228處風(fēng)景點,分布在幾條溝谷內(nèi)。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于一山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盛夏時節(jié),這里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絕對是您的明智選擇。 在眾多的奇峰中,最為奇特的是千山大佛。千山彌勒大佛(石佛)位于千山風(fēng)景區(qū)北部,是自然造化的全國特大石佛之一。佛像身高70米,體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依山而坐,貌似彌勒,形象逼真,神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端坐于千朵蓮花山之中,為千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佛地處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頂?shù)臇|南方,距著名的廟宇南泉庵東南300米,海拔520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圓圓光亮的頭部高如三層樓房,長滿綠苔的濃眉之下長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擺放位置適宜,比例恰到好處。大佛左手分開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手臂壓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還端坐著一尊南極壽星,從整體看去是向右傾坐的姿態(tài)。在其胸前還天然形成一只捻珠,其長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著陽光還可以看到圓圓的珠環(huán)。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huán),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yuǎn)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huán)。有人說這個光環(huán)是個“八卦圖”,也有人說是個“法輪”,種種說法不一。 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個高2米、寬1.2米的橢園型的空洞,在其邊緣還長著棵小松樹,從遠(yuǎn)處看去宛如一叢長毛掩蓋著大佛的“肚臍眼”。在大佛的最低部還長著兩只寬大的腳。在對這尊大佛的挖掘考證中,竟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歷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跡。在距大佛對面200米,高約70米的峭壁上有一個人工鑿刻的1米寬、6米長的古拜佛臺,其花崗巖臺面已經(jīng)風(fēng)化,據(jù)地質(zhì)專家鑒定,花崗巖風(fēng)化到如此程度,起碼要有上千年時間。在古拜佛臺的下方30米處,人們還發(fā)現(xiàn)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質(zhì)供碟和近尺厚的香灰。據(jù)考古學(xué)家考證發(fā)現(xiàn),挖掘出來的供碟是明清時期的瓷制品。由此可見,大佛早在明清時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識,并供奉膜拜。1993年3月19日,千山管理局曾接到盤錦衛(wèi)校高級講師張柳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民國時期一個叫于文波的人曾在千山出家,那時曾有人指點,讓于文波去拜祭大佛……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民國時期一些出家人就知道彌勒大佛。 終南山
陜西終南山明清時有大小寺廟40余處,圣壽寺內(nèi)的五級實心磚塔為隋代建造。南五臺青翠峭拔,富產(chǎn)藥材,古人稱它為終南神秀之最。山頂有觀音、文殊、清涼、舍身、靈應(yīng)5峰,俗稱南五臺,以觀音臺最著名。寶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為品茗休憩之佳地。獨松閣亦位于山腰,因閣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閣周鳥語花香,景色如畫,為覽勝之佳地。觀音臺又稱大臺,位于獨松閣之上,有隋國光寺遺址。此臺視角開闊,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為之一開,心曠神怡。 圭峰山俗稱尖山,包括紫閣、大頂、凌云、羅漢諸峰,峭麗挺拔,形如圭玉,故稱圭峰山。主要景點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圭峰山北坡,落差超過20米,急流飛濺,直下深潭,響聲如雷。唐岑參有詩云:“岸口懸飛瀑,半空白皚皚。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边@是高冠瀑布真實而形象的寫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環(huán)繞而成一潭,稱車廂潭。潭清見底,細(xì)石如鱗,歷歷可數(shù),為尋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勢平緩,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鏡,湖周青山似屏,為嬉戲野營之佳地。 南五臺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西安以南30公里處,山形峭拔,林木蒼翠,風(fēng)光秀美山頂有清涼、文殊、舍身、靈應(yīng)、觀音五座山峰,是佛教圣地之一。由山下乘車至山頂僅需二三十分鐘。若沿山區(qū)小路步行,越溪河、過小橋、穿竹林、過廟宇、山花夾道、野鳥高飛、景色十分宜人。山腰有一座仿古建筑的避暑山莊,名“獨松閣”,供游人休息用餐。山中古建筑分布各處,著名的游覽景點有圣壽寺、勝寶泉、紫竹寺、觀音臺、五佛殿等。它是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特級開發(fā)景區(qū),這里群山起伏,自古為佛教名山與皇家避暑之地,其內(nèi)森林景觀優(yōu)美,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季節(jié)變化豐富,四季景色各異,是西安近郊不可多得的天然動植物園。這里有圣壽寺隋塔,西林寺,五百羅漢堂等60余處,讓人心曠神怡。 梵凈山
梵凈山多梵寺,故名梵凈山,有“三里一廟,五里一庵”之說,是“彌勒道場”。梵凈金頂?,F(xiàn)瑰麗神奇的“金頂佛光”,比峨眉山佛光出現(xiàn)的概率要高。梵凈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得名“梵天凈土”,國務(wù)院于1978年將其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梵凈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梵凈山是聯(lián)合國人與自然保護圈成員單位之一。 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聳;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古老地質(zhì)形成的特殊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塑造了它千姿百態(tài)、崢嶸奇?zhèn)サ纳皆赖孛簿坝^。典籍上考證,梵凈山唐朝以前稱“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稱“梵凈山”,“梵凈”乃“佛教凈界”。梵凈山的聞名與開發(fā)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凈山區(qū)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龐大寺廟群,奠定了梵凈山乃著名“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彌勒菩薩道場,佛教文化為蒼蒼茫茫的梵凈山披上一層肅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凈山是西南地區(qū)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凈山。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西巖寺(今印江縣城郊)。(道光)《印江縣志》云:“西巖寺……宋時建。”《思南府志》云:“西巖寺,在(印江)縣西五里,宋時建?!薄顿F州名勝古跡概說》云:“西巖有寺,宋跡也?!蔽鲙r寺建于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后毀于“文革”,是貴州境內(nèi)一座有一千年歷史的著名古寺,實為梵凈山佛教的祖庭。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凈山地區(qū)開采朱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于梵凈山風(fēng)光神奇,佛教于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向往的“梵天凈土”,故正式得名“梵凈山”,民間則稱“大佛山”。明初在梵凈山重修西巖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明永樂11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為爭奪朱砂發(fā)生戰(zhàn)爭,明政府改土歸流,在梵凈山環(huán)山地區(qū)設(shè)立思南、銅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兩百年后的明萬歷年間,梵凈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跡名山”。貴州巡撫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載梵凈山云:“貴州山以梵凈山為第一,可比天臺?!泵髂┱憬娙酥x國梗抗清失敗后,隱居梵凈山,便自號“天臺逸人”。 雞足山
云南雞足山祝圣寺迦葉殿,傳為佛祖大弟子迦葉開創(chuàng)的道場,是佛教徒朝圣禮佛的圣地。海拔3220米的天柱峰頂上的楞儼塔,高度42米,方形密檐磚塔,為海拔最高的漢傳佛教塔。雞足山雄踞于云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nèi)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東南亞著名佛教圣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fā)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游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fēng)異彩名冠于世,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 雞足山方圓百里,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臨其山,可東觀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人稱“絕頂四觀”。山上松林茂密,修竹叢生,蜀漢時始建小庵,唐代擴建,興盛于明清。有大小寺宇百余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鐘寺、昆明金殿搬遷到此改稱金頂寺。后來多數(shù)寺宇被毀,現(xiàn)僅存清代的祝圣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yán)塔。山間云霧縹緲,溪水琮琮,為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雞足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nèi),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干燥,少雨干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fēng)光。溫度季節(jié)為“冬短夏長,春秋相當(dāng)”,四季均可旅游。 雞足山頂海拔3320米,賓川壩子海拔1440米,相對高差約1900米,氣候立體多樣,植被多為亞熱帶、溫帶常綠針、闊葉林和灌叢林。春夏季登山旅游,植物生長茂盛,繁花似錦。每當(dāng)一場山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山中云霧繚繞,氣象萬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冬旅游紅葉滿山,蒼松挺拔,另有一番景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