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塔組合式塔:中華古塔造型分類(五)
所謂組合式塔,指的是漢藏組合,即一座塔上同時包含了漢式佛塔(樓閣、密檐、亭閣)和藏式佛塔(覆缽、相輪)的風(fēng)格和特點,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上部為漢式塔,下部為藏式塔(上漢下藏型);另一類是下漢上藏型。上漢下藏型極少,下漢上藏型相比之下較多,不過二者合計估計最多二、三十座左右。由于造型特別,存世極少,很多組合式塔都是珍品。 個人(原作者)認(rèn)為這類塔大都不是建造者的本意,而是經(jīng)過后世修改的,對于“下漢上藏型”塔,即最初建造時是一座漢式佛塔,后來塔身上部損壞了,在重修的時候因某種原因在其上加了一個喇嘛塔頂。例如云居寺北塔,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組合式塔之一,下為平面八角兩層樓閣式塔身,上置巨大覆缽及相輪,高度超過30米。根據(jù)《白帶山志》(傅濤),“蓋遼時重建之塔五級,其上三級不知何年頃頹,而塔頂螺旋狀者,則明初建耳。”說明原遼代塔為五級樓閣式,后來上三級損壞,明初重修時改建為喇嘛塔。又如獨樂寺白塔,遼代塔在內(nèi)部,現(xiàn)存外殼為明代重砌。而朝陽的雙塔寺雙塔,根據(jù)“朝陽史志辦”提供的資料,其上部的覆缽造型為清代重修時改建。當(dāng)然也不排除有某位獨具匠心的建筑設(shè)計者一開始就把塔造成這種漢藏結(jié)合體,但這決不會是主流。 現(xiàn)存漢藏組合式塔見下表
北京云居寺北塔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云居寺北,俗稱紅塔。北塔高30.4米,磚砌,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八角形,四周有拱門、假窗、佛龕浮雕,上層為圓錐形,相輪九重,塔頂寶珠突出天空。此塔是下為樓閣、上為覆缽式的組合塔。
北京門頭溝白瀑寺園正法師塔 圓正法師塔位于北京北京門頭溝區(qū)雁翅鎮(zhèn)淤白村的白瀑寺西。建于金代皇統(tǒng)六年(1146年),是六角三層實心磚塔,塔高十余米。此塔為密檐式塔身,密檐之上為雙層仰蓮承托覆缽式塔。覆缽式塔上有一層須彌座式剎座。該塔是一種從密檐式塔向覆體式塔過度中的塔形,是國內(nèi)少見的珍貴塔種。
北京昌平銀山塔林元代墓塔 銀山塔林元代墓塔坐落在北京昌平縣北部的祟山峻嶺之中,為密檐式與覆缽式塔的組合塔。
河北曲陽修德寺塔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城內(nèi)北岳廟南300米處。此塔始建年代應(yīng)早于北宋。修德寺塔造型奇特,平面呈八角形、上為閣樓下為花塔的七層磚塔,通高32米。第二層塔身特別高大,一反傳統(tǒng)造塔的閣樓樣式與密檐樣式,是花塔與樓閣式塔的組合式塔。
獨樂寺塔
雙塔庵南塔(“古村”拍攝)
河北陽原澍鷲寺塔 澍鷲寺塔,也稱鷲峰寺塔,俗稱唐塔,有稱道遠(yuǎn)塔。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縣城西南方向22公里處的白家泉鄉(xiāng)窯兒溝村西南方的半山上(另說位于揣骨疃鎮(zhèn)窯兒溝西南1000米的山坡上,或小鹽廠村南兩公里處的恒山支脈鷲峰嶺上??赡苁欠轿徊煌?,故有此兩說==安東老王注)。 澍鷲寺與塔并建于唐代貞元年間,后世及清咸豐年間重修。澍鷲寺毀于20世紀(jì)60年代,唯佛塔保存?,F(xiàn)塔屬金、元時期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體磚砌,實心,八角十三級,總高約25米。
雙塔寺雙塔(“知非”拍攝)
宏佛塔
白塔寺塔
顯通寺銅塔
將漢式塔和藏式塔組合在一起確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創(chuàng)新,但如何將兩種風(fēng)格迥異,而又有著各自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的建筑物有機(jī)、和諧的融為一體卻絕非易事,現(xiàn)存的組合式塔之所以珍貴,一是存世量極少;二是部分反映了古塔形制變化的時代特點或者說是過渡性特征;三是表現(xiàn)出古人對于古塔建筑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精神(安東個人觀點)。當(dāng)然,受上千年儒釋道文化的浸潤,“創(chuàng)新”是弱的,這也許就是為什么組合式塔沒有發(fā)展起來的原因吧。在古塔建筑上,傳承比創(chuàng)新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