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子宮內(nèi)膜炎
致病菌侵襲子宮內(nèi)膜而引起的子宮內(nèi)膜炎癥稱子宮內(nèi)膜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病起高熱、寒戰(zhàn),汗出增多.腹痛下墜,帶下增多,色呈黃膿狀或膿血狀,夾臭味,如發(fā)生在產(chǎn)后,則惡露呈泥土色。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帶下增多,質(zhì)稀薄,色淡黃或呈血性,月經(jīng)量增多,且行經(jīng)期延長,下腹部疼痛,伴下墜感,經(jīng)行腹痛等,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較少見。
西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分娩或流產(chǎn)時胎膜早破,或胎膜、胎盤殘留,或?qū)m腔手術(shù)消毒不嚴,或不潔的婦科檢查,或經(jīng)期性交,或子宮內(nèi)膜壞死、內(nèi)膜息肉壞死等原因,招致致病菌感染,使子宮內(nèi)膜充血、水腫,嚴重者可發(fā)生化膿,廣泛壞死,致發(fā)本病。
本病的診斷依據(jù)發(fā)熱、腹痛、帶下增多的病史,并根據(jù)婦科檢查,子宮口見有大量膿血性帶下,宮頸舉痛,子宮體增大、質(zhì)軟,伴明顯壓痛。化驗室檢查,急性子宮內(nèi)膜炎時白細胞總數(shù)增加,中性細胞曾多可協(xié)助診斷。
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磺胺及抗菌素治療,并給予麥角流浸膏促使子宮收縮,加速宮腔分泌物的排出,對于慢性子宮內(nèi)膜炎者給予理療,宮腔積膿者應擴開宮頸進行引流。
本病屬中醫(yī)“帶下”、“腹痛”、“發(fā)熱”的范疇。中醫(yī)認為系由外感濕毒、熱毒,邪毒入侵,窒滯于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沖任受損而致。
1.[處方名稱]雙紅合劑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利濕解毒,理氣活血化瘀。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體炎。
[處方組成]功能清熱利濕解毒,理氣活血化瘀。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體炎。
[辨證加減]偏濕毒重加紫茉莉、苦參、槐花、土茯苓;發(fā)熱甚加野菊花、荊芥、鴨跖草,瘀熱甚加白花蛇舌草、虎杖、丹皮等,氣滯血瘀加王不留行、失笑散、乳香、沒藥;轉(zhuǎn)為慢性者加荔枝腎,扶芳藤、梵天花;氣血虛弱加雞血藤、薏苡仁、當歸、黃芪。
[療程療效]治療200例,總有效率93%。
[處方來源]浙江省溫州市東風醫(yī)院葉學夫等。
[處方備注]組方諸藥均為清熱解毒之品,互相配伍增強療效。本病為濕毒壅滯于胞宮,加萆邂清熱利濕。方中貫眾既清熱解毒,又涼血止血,再隨證加減,故能取得顯效
2.[處方名稱]復方消炎丸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等盆腔炎癥。
[處方組成]當歸20克、三棱15克、莪術(shù)15克、川楝子15克、延胡15克、土茯苓25克、丹參25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山藥30克、芡實25克,共研細未,以蜜泛丸。每丸10克,每次服1-2丸,1日3次。
[辨證加減]偏熱者加苦參15克、黃柏15克:偏寒者加炮姜15克、小茴香15克。
[療程療效]治療70例,痊愈20例,好轉(zhuǎn)40例,總有效率為85.7%。
[處方來源]吉林省中醫(yī)中藥研究所李華等。
[處方備注]方中三棱、莪術(shù)、丹參、當歸活血祛瘀止痛;延胡理氣活血、祛瘀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氣,殺蟲抑菌;香附疏肝理氣鎮(zhèn)靜,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藥理試驗有抑菌、鎮(zhèn)靜、止痛作用;山藥、芡實健脾止帶,土茯苓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3.[處方名稱]清化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止痛。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
[處方組成]血竭6克、榮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20克、益母草15克、澤瀉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血竭6克、榮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20克、益母草15克、澤瀉10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血竭6克、榮麻根20克、茜草15克、海螵蛸15克、桃仁10克、山楂10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20克、益母草15克、澤瀉10克,水煎服。
[處方來源]江蘇省南京市婦產(chǎn)醫(yī)院趙翠英。
[處方備注]方中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桃仁、益母草活血祛瘀;血竭祛瘀止痛,斂瘡止血;山楂活血化瘀,化積止痛,藥理研究有抑菌及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榮麻根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海螵蛸收斂止血,又常與菌草配伍應用,既止血,又補腎養(yǎng)精生血;澤瀉清熱,利水滲濕
4.[處方名稱]急慢系列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理氣活血,祛瘀止痛。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體炎、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等盆腔炎癥。
[處方組成](1)急盆湯:柴胡9克、黃芩9克、金銀花30克。連翹15克、當歸19克、川芎6克、丹皮12克、丹參30克、赤芍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用于急性炎癥。
(2)慢盆Ⅰ號:當歸12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炒五靈脂12克、生蒲黃12克、乳香9克、沒藥9克、赤芍15克、香附12克、木香9克、土茯苓30克、金銀花藤30克,水煎服。用于氣滯血瘀型慢性炎癥。
(3)慢盆Ⅱ號:小茴香6克、桂枝9克、炮姜6克、赤芍12克、丹皮9克、肉桂6克、烏藥9克、丹參12克、桃仁12克、香附9克,水煎服。用于寒凝血滯型慢性炎癥。
(4)慢盆Ⅲ號:生地15克、龜版30克、鱉甲30克、丹皮9克、丹參15克、青蒿9克、百部12克、玄參12克、白芍12克、地骨皮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用于陰虛血熱型結(jié)核性炎癥。
(5)灌腸方:丹參30克、紫花地丁30克、敗醬草30克、赤芍15克、川楝子15克、制乳香15克、制沒藥15克,水煎150~200毫升灌腸,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6)注射方:丹參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內(nèi),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02例,痊愈44例,顯效29例,好轉(zhuǎn)28例,總有效率為99%
[處方來源]山東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李竹蘭等。
[處方備注]丹參注射液涼血活血祛瘀,故而在各型中均可選用之。本系列方由于分型較細,用藥合理,故療效為佳。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5.[處方名稱]婦炎散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理氣止痛。主治子宮內(nèi)膜炎、子宮體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jié)締組織炎等盆腔炎癥。
[處方組成](1)大黃、姜黃、敗醬草、丹參、赤芍、乳香、延胡索、羌活、獨活、千年健、透骨草適量,共研粉,且溫開水加酒調(diào)成糊狀,敷下腹部,每日2次,每次敷1小時。10天為1療程。
(2)灌腸方:紅藤、蒲公英、敗醬草、丹參、赤芍、延胡索,香附適量,煎水100毫升,睡前灌腸。10次為1療程。
[辨證加減]帶多有臭穢之濕毒者,可內(nèi)服中藥:銀花9克、連翹10克、紅藤20克、敗醬草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車前草15克、苡仁9克、延胡10克、川楝子9克、蒲公英30克;帶多色白、神疲腰酸之脾虛濕滯者可內(nèi)服中藥:黨參9克、白術(shù)9克、茯苓15克、柴胡6克、赤芍9克、車前草15克、苡仁15克、荊芥3克、炙草3克,帶多黃白相兼、腹脹心煩者,用逍遙散。
[療程療效]治療94例,痊愈79例,好轉(zhuǎn)15例。
[處方來源]貴州省貴陽中醫(yī)學院附院施瑞蘭等。
[處方備注]方中大黃清熱解毒,燥濕消腫,姜黃行氣止痛,祛瘀殺菌;敗醬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丹參,赤芍、乳香、延胡索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羌活、獨活、千年健、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疼痛。灌腸方中紅藤、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抑菌消炎,丹參、赤芍、延胡索、香附理氣活血,祛瘀止痛。外用藥再與內(nèi)服藥辨證加減治療,故對子宮內(nèi)膜炎等盆腔炎癥有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