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shizao decoction 定義:同名方約有3首,現選《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方。 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個,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 所屬學科:中醫(yī)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二級學科);方劑(三級學科)來源《傷寒論》。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藥各別搗為散。強人每服1克,羸人0.5克。用水300毫升,先煮肥大棗10枚,取240毫升,去滓,納人藥末,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0.5克,得快下利后,可進米粥,護養(yǎng)胃氣。 滲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所致之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腫屬于邪勝而體實者 1.懸飲:唐杲,字德明,善醫(yī)。太倉武指揮妻,起立如常,臥則氣絕欲死,杲言是為懸飲,飲在喉間,坐之則墜,故無害;臥則壅塞諸竅,不得出入而欲死也。投以十棗湯而平?!?nbsp; 水飲內停,邪氣壅盛;水腫腹脹之實證。懸飲或支飲,停于胸脅,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梗,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腫腹脹,二便不利,屬于實證者?,F用于肝硬化腹水,滲出性胸膜炎等見有上述癥狀者。 [1] 體虛及孕婦忌用。 方中甘遂善行經隧水濕,大戟善泄臟俯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三藥合用,逐水之力甚強。然三藥皆有毒性,故又用大棗益氣護胃,緩和諸藥之毒,減少藥后反應。 十棗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與芫花;懸飲內停胸脅痛,水腫腹脹用無差。 1.《內臺方議》:下利嘔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汗出,發(fā)作有時者,義不惡寒,此表邪己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者,非為結胸,乃伏飲所結于里也。若無表證,亦必烈快之劑泄之乃已,故用芫花為君,破飲逐水;甘遂、大戟為臣;佐之以大棗,以益脾而勝水為使。經曰:辛以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飲。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緩之者,以大棗之甘,益脾而緩其中也。 2.《傷寒附翼》:仲景利水之劑種種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氣為患,或喘或咳,或利或吐,或吐或利而無汗,病一處而已。此則外走皮毛而汗出,內走咽喉而嘔逆,下走腸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頭痛短氣,心腹脅下皆痞硬滿癰,是水邪尚留結于中;三焦升降之氣,拒隔而難通也。表邪已罷,非汗散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滲泄之品所能治,非選利水之至銳者以直折之,中氣不支,亡可立待矣。甘遂、芫花、大戟,皆辛苦氣寒,而秉性最毒,并舉而任之,氣同味合,相須相濟,決瀆而大下,一舉而水患可平矣。然邪之所湊,其氣己虛,而毒藥攻邪,脾胃必弱,使無健脾調胃之品主宰其間,邪氣盡而元氣亦隨之盡,故選棗之大肥者為君,預培脾土之虛,且制水勢之橫,又和諸藥之毒,既不使邪氣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氣之虛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盡善也。用者拘于甘能緩中之說,豈知五行承制之理
|
|
來自: 昵稱11577539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