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滲利濕治濕熱證中國中醫(yī)藥報 2011年7月28日 □ 魏文浩 魏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中醫(yī)醫(yī)院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北饼R徐之才在《藥對》中根據(jù)功用,將藥物分為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類(即十劑),指出:“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陛p,是指輕宣理氣藥物(亦包括藥味少而用量輕);實,是指邪實氣實。本法即以輕靈之藥,治療邪實氣實之證。此法治病范圍也由肺衛(wèi)上焦擴展到久病痼疾,如王孟英云:“不但治上焦宜小劑,而輕藥竟可以愈重病,所謂輕可去實也。” 病案舉例 楊某,男,31歲,1998年11月7日初診。主因納差,舌苔黃膩兩年。兩年前因感冒參加婚宴,過食酒肉肥甘厚味而黃膩苔更甚。近兩月因受涼,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頭重,周身酸楚,口苦較甚,舌苔黃厚膩有增無減,經(jīng)某中醫(yī)用苦寒燥濕清熱之品數(shù)劑,病情未見好轉(zhuǎn)。詳察病情,見其小便短黃,脈弦細數(shù)。證屬濕熱蘊阻,法當?shù)瓭B利濕為主。處方:生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白蔻仁6克,蘆根20克,淡竹葉10克,茵陳10克,豬苓10克,塊滑石20克,甘草5克,連翹10克,知母6克,藿香10克。上方進6劑后,口苦,舌苔黃厚膩皆好轉(zhuǎn),再服10劑而愈。 按:此案纏綿不愈兩年,病機屬濕熱內(nèi)盛,濕熱之邪挾膽氣而循經(jīng)上蒸,故見口苦,舌苔黃厚膩之癥。金元醫(yī)家李杲在《脾胃論·調(diào)理脾胃治驗》中強調(diào)指出:“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鄙曹尤?、杏仁、白蔻仁、淡竹葉、茵陳、豬苓、塊滑石、甘草淡滲利濕;配藿香、白蔻仁芳香化濕;連翹、知母意在清熱;蘆根氣薄味淡力弱,清熱而不傷正,重用蘆根清熱生津,淡滲利濕。姜良鐸教授認為,芳香之品可調(diào)暢氣機,淡滲之品可利濕,氣行則濕行,濕行則熱退,既可使陽氣不受過分清熱的損傷,也有利于縮短纏綿難愈的病程。若一味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品,苦寒化燥傷陰,陰愈傷則濕熱更難清除。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81.名醫(yī)臨床驗案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