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總是那樣善解人意。在他們面前,我們就像委屈而需要安慰的孩子,可以任意發(fā)泄怨恨而不必在意。他們似乎是我們平息焦慮的最后希望。然而走進咨詢室并不容易。當需要與咨詢師面對面時,我們往往會變得猶豫不決。我們在顧慮什么
20時30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說煩解憂》直播間接入一個電話,是一個女子憤怒的聲音:“我工作5年了,現在一家廣告公司快1年了。我工作很努力,但主管卻對我有成見,覺得我是新手:好事想不起我,瑣碎的事卻新統(tǒng)統(tǒng)推給我……這幾天我腦子里總出現兩個字—報復!其實我沒有任何具體想法,但就是控制不住。我是不是得了強迫癥?”主持人馬維建議她不妨去做心理治療,女子卻說:“我還是和你聊聊就行了……”
如今,心理專家頻頻現身于大眾媒體,他們對沖突事件的解讀總能引起共鳴和關注,讓人感到心理咨詢并不遙遠。然而這不意味著人們已經接受與心理咨詢師面對面的真正咨詢關系。對很多面臨困境的人而言,走進咨詢室依舊需要極大的勇氣。很多人甚至在預約之后,仍放棄了咨詢。是不是我們對心理咨詢存有的懷疑和誤解,阻擋了我們的求助愿望?
1、我只有到了痛苦無法忍受時,才會去求助咨詢師
出現在咨詢室里的趙梅臉色灰暗,眼圈發(fā)烏。“我已經失眠2個多月了,即使睡著了,也常做噩夢,都是他和那個女人在一起的情景。”3個月前趙梅發(fā)現丈夫有了外遇。事后丈夫承認了錯誤,但她依舊深受打擊。性格內向的趙梅始終沒有和丈夫大吵大鬧,體重卻減少了11斤。“不僅如此,工作中我變得經常出錯。我從一開始就想來做心理咨詢,但始終沒有勇氣。這種事對我來說真是難以啟齒……最近我實在扛不下去了,我感到自己像被沖上岸拼命掙扎的魚,快要窒息了。”
人的身心都有自我調節(jié)和修復的功能,但效果因人而異。精神受創(chuàng)時,各種信號包括
軀體反應,會提醒你關注。而借助心理咨詢,自我康復會更有效果,就如同走路突然崴了腳,停下來及時處理總比繼續(xù)趕路損失小得多。遇到高壓力指數的突發(fā)性事件,如親人亡故、婚變等,自我修復的挑戰(zhàn)會成倍增加。如果強烈的負面情緒持續(xù)超過一周,影響正常生活,就要考慮求助咨詢師的幫助了。
另外,即便沒有發(fā)生重大焦慮事件,在人生很多關鍵期,利用心理咨詢也是聰明之舉。“人的一生有3個關口必須想到心理咨詢師,”心理專家楊鳳池說:“那就是擇業(yè)、婚戀和育兒”。與咨詢師的討論可以跳出原有的認識范疇,生活的選擇性也會更多。在發(fā)達國家咨詢師的作用就是這樣:既“治療”也“從保健”。
2、我相信:越權威、收費越貴的專家水平越高
“你們這兒最好的專家是誰?”陳為一上來就這樣發(fā)問。他是某信息公司副總,收入不菲。“我母親最近心情不好。父親兩年前去世了,我和愛人一直希望她過來和我們同住,她不愿意。但我發(fā)現她的性格越來越孤僻、煩躁,讓我非常擔心。”陳為想動員母親來咨詢,又怕專家水平一般。“我知道國內有的專家每小時收費已經到了1200元,一定有它的道理的。我不怕花錢,我就約你們中心最好的專家。”
不論哪個專業(yè)領域,外人眼中的衡量標尺都無外乎職稱、出場費、單位級別等等。然而
權威、費用有時只是自我寬慰的藥劑,何況目前國內心理咨詢的等級評定和收費尚不規(guī)范。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心理咨詢,就像名牌服裝和饕餮大餐并不適合所有人一樣。如果一位專家看起來無所不能、包治百病,則恰恰說明他是“雜家”而非專家,否則就是為名利所驅四處出擊。所以在咨詢之前不妨請業(yè)內人士幫忙判斷一下,推薦某個領域經驗豐富、學養(yǎng)扎實的咨詢師。
3、我對第一次咨詢不滿意,不再信任心理咨詢
近一年來,黃曉燕感覺5歲的兒子越來越頑皮,家里被他折騰得亂七八糟,幼兒園老師
也時常告狀。下了很大決心后,她來到某兒童醫(yī)院心理咨詢室。咨詢師30多歲, 態(tài)度不冷不熱,因為時近正午還有點急躁,這讓希望得到更多撫慰的黃曉燕不滿。但她還是聽從咨詢師的建議,給孩子做了兒童多動癥測驗。這次咨詢共花了近300元,但她感覺沒有效果。黃曉燕大失所望:“我也想得到咨詢師的幫助,但我沒辦法再信任他們。”
生活中常有令人不滿的情況發(fā)生:醫(yī)生的處方失靈,機場服務員的態(tài)度不好……但我們并不因噎廢食,不去看病,或不坐飛機。為何我們對咨詢師就更加苛刻呢?除了真實的咨詢效果外,來訪者強烈的訴求也影響很大。對于好不容易才與咨詢師坐在一起的來訪者來說,強烈的期待會使他們變得異常敏感。然而即便素質很好的咨詢師也不可能始終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建立信任不是聽任咨詢效果的下降,而是更好地幫助自己。如果你對一個咨詢師不滿而問題又沒有解決,換個人咨詢也沒什么不好。
4、我不能找朋友的咨詢師,這會泄露我的隱私
“我父親今年64歲。因為母親早亡,從小我就和父親感情很深。在我眼里,他既是慈
父,也是慈母。我結婚后父親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老公對他很好,孩子更是離不開他。但是最近我們的關系很緊張。自從他喜歡上跳舞并且和一個舞伴交往密切后,他在家里的時間明顯少了,還對我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讓我很痛苦。我知道同事Lisa做過心理咨詢。果然,她向我推薦了她的咨詢師??晌矣知q豫了:反對老人再婚畢竟有悖常理,我怕選擇同一個咨詢師,會泄露我的秘密。
與親朋好友共用一位咨詢師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免除四處尋找的麻煩,能迅速建立信任
保證基本的質量。如果是做家庭治療或是婚姻治療,咨詢師還可以掌握更多情況,做出準確判斷。
然而無意中泄露另一方信息,并非沒有可能。所以這對團體咨詢師來說,需要有更高的標準。有時,咨詢師會考慮避免信任問題,拒絕給過于熟識的人同時咨詢。應該相信,授受過嚴格訓練的咨詢師一定會遵守職業(yè)化保密原則。如果朋友推薦的咨詢師的確是處理你這類問題的老手,大可不必顧慮太多。當然,如果你更在意信息的隱蔽,為避免耗費不必要的精力消除顧慮,也可以另外尋找。
5、我需要同性咨詢師,他/她會更理解我
“最近我對老公越來越沒有性趣,”關虹在電話里說“我知道是自己的問題,所以想主動尋找咨詢師幫助。但我希望你們?yōu)槲壹s一位女咨詢師。作為女人,她會更理解我。”
一般來說,女性在涉及生育和性心理方面的問題時,更愿意與女性咨詢師討論,以免除尷尬窘迫。作為消費者,選擇什么樣的咨詢師完全是你自己的權利。如果同性別咨詢師的確能幫你消除緊張,那就聽從自己的感覺。需要提醒的是,一個合格的咨詢師,無論男女,都具備站在來訪者角度(包括性別)理解對方的能力。
6、咨詢師有義務給我提供有效方法
張敏在回憶自己的咨詢經歷時說:“我總是不能與同事處理好關系。為此,我找了不下5個咨詢師。每次咨詢結束時,如果咨詢師并未提出具體建議,而是留下作業(yè),下次咨詢再談,我就會立刻失去耐心。我知道這有些急功近利,但我想這是他們的義務,否則我花錢找他們干什么?”
一個人認知或行為的改變,咨詢師確實能起到引導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來訪者要與咨詢師產生互動,以此發(fā)掘調動自我能量。如果能在與咨詢師的討論中,積極思考,發(fā)現問題,尋找方法,調整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這才算達到了心理咨詢的核心目標——助人自主。如果簡單地把心理咨詢等同于治療軀體疾病“看病—診斷—處方—治療—病愈”,可能會加劇對咨詢師的依賴。缺少了“自助”的成分,心理咨詢必定難以奏效。海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