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甘草6g 川芎6g 當歸6g 半夏 12g 黃芩6g 生葛根15g 芍藥6g 生姜12g 李根白皮30g 上9味,以水2000ml,煮取500ml,溫服lOOml,晝3次, 夜1次。 (功效)清熱平肝,降逆止痛。 (主治) 主證:肝郁化熱,氣上沖胸之奔豚,癥見氣從少腹上沖心 胸,腹痛煩悶;肝胃不和,氣逆上攻之胸脅痛,癥見胸膈脹悶, 噫逆嘔呃,時覺氣上攻沖,舌苔白微黃,脈弦。 , 副證:往來寒熱,口苦咽干。 (臨證加減) 1.奔豚考:奔豚系一種發(fā)作性疾病,臨床并非罕見,而現 代醫(yī)學殊無相當之病癥。據《素問》、 《金匱》記載,奔豚之發(fā) 也,氣從少腹直沖而上,其瘥也,氣從心胸直降而下,乃懸擬人 身有沖脈焉。提出《素問》認為其氣為病,病在沖脈似乎近理。 但《靈樞》、《難經》以為病出于腎,則不足據。至于一病而出三 方者,是由病因體異,方隨證變而來。奔豚湯治由氣病及血;桂 枝加桂湯由發(fā)汗發(fā)后燒針令汗,治其病得之外寒且體陽虛;茯苓 桂枝甘草大棗湯亦由發(fā)汗引動水邪而臍下悸者,是欲作奔豚而尚 未作,以防患未然。[湖北中醫(yī)雜志,1980,c2,:111 2。對奔豚的認識和治療體會:奔豚發(fā)病以青壯年為多見。 《內經》、《難經》二經所論的奔豚是內臟陰陽失調,寒邪郁積于 腎所致,《金匱》所論是肝氣上逆所致,而發(fā)汗、驚恐僅為誘因, 以女性為多見。疼痛為本病必具之主證。腎氣奔豚起自少腹,直 上沖胸,治用桂枝加桂湯.肝氣奔豚并不一定起自少腹,寒熱往 來并非必具之癥。個別有胸脘攻沖劇痛者,常易被誤診為腸道蛔 蟲癥。治宜用奔豚湯,大劑量川楝子可代李根白皮;單用鮮李根 白皮二三兩亦有效。 3.從《金匱》方探討神志失常的證治:神志失常又稱情志 病,包括癲狂、郁證、奔豚氣等病證。文中就有關方劑的證、 因、治,探討了對神志失常的治療。如百合地黃湯隨證加味治療 癔癥,神經官能癥等屬心、肺、腎之陰虛者;奔豚湯常用于因精 神刺激,情志不舒而致肝郁氣滯、氣上沖胸咽的發(fā)作性神經官能 癥、癔癥;半夏厚樸湯加味治療梅核氣,亦可用于懸雍垂過長引 起的咽喉部不適等;甘麥大棗湯治療營陰耗損、心失所養(yǎng)、神守 不藏的精神分裂癥等。[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2,c2,:21] 4.本方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藥用葛根15g,黃芩lOg,白芍 24g,川芎lOg,當歸12g,干姜3g,姜半夏lOg,李根皮15g, 黨參24g,白術lOg,炙甘草6g。腹痛甚加元胡、烏藥;腸鳴腹 脹甚加木香、枳殼;完谷不化加神曲、山楂;脾腎虛者加四神 丸;脾虛濕滯合平胃散或豬苓、茯苓;濕郁化熱加野麻草、黃 連;反復不愈加烏梅、訶子。7天為工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 [福建中醫(yī)藥,1996。(2):27] 5。奔豚湯治療慢性肝炎:藥用李根白皮、葛根、甘草各 12g,川芎、白芍、當歸各lOg,半夏18g,黃芩、生姜各15g。 脅痛明顯加川楝子lOg,元胡9g;脾虛癥狀明顯加四君子湯5舌 邊有瘀點加丹參12g。[浙江中醫(yī)雜志,1991,c12,:539] 6.本方去川芎、黃芩,加桂心、人參。治虛勞五臟氣乏損, 游氣歸上,上走時若群豚相逐,憧憧時氣來便自如坐驚,夢精光 竭不澤,陰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作熱赤色,喜怒無常,耳聾目視 無睛光,名《小品》奔豚湯。陟治秘要] 7.本方去黃芩、芍藥,加茯苓、人參。治短氣之臟不足, 寒氣厥逆,腹脹滿氣奔走沖胸脯,發(fā)作氣欲絕不識人、氣力羸 瘦,少腹起騰涌如豚子走上走下,馳往馳來寒熱,拘引陰器,手 足逆冷,或煩熱者,名集驗奔豚茯苓湯。 8.川楝子、茯苓、橘核、荔枝子、小茴香、木香。治下焦 有寒,肝氣挾寒上逆所致奔豚氣,名奔豚丸。[醫(yī)學心悟] 桂枝加桂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桂枝15g 芍藥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棗12枚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渣,溫服200ral。 (功效)溫中散寒,降逆逐邪,驅寒外達。 (主治) 主證:奔豚氣病,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發(fā)作欲死,四末欠 溫,每遇寒邪與動氣而誘發(fā)者,或因發(fā)汗過多,或因誤用溫灸而 發(fā)者,舌質淡,苔白潤,脈浮緩,病久則沉遲。 副證:往來寒熱,或有腹痛,嘔逆,或癔聲。 (臨證加減) 1.硬皮病、雷諾氏癥、凍瘡等病,用本方加肉桂,即桂枝 lOg,肉桂5g(后下),白芍lOg,甘草5g,生姜3片,大棗5 枚.伴有氣虛血瘀者,加黃芪、當歸、川芎、紅花、桃仁,以益 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絡;里寒甚者,加制附子,以溫陽散寒;表 寒者,加麻黃,以加強溫散表寒;脾胃氣滯者,加木香、枳殼, 以理氣暢中;少腹氣滯者,加烏藥、小茴香,以加強調氣消脹。 2.奔豚證:肝胃不和,沖氣上逆,胸脘脅肋攻沖作痛,或 嘔吐,或嘔逆,或噫氣,喜溫欲按,舌苔白、脈沉弦而遲等,寒 邪較重者,加良姜,氣逆較重者,加沉香。險匱要略方義] 3.對奔豚病的研究;奔豚病分為奔豚氣病、腎積奔豚和奔豚 寒疝三類。其發(fā)病機制,在于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發(fā)生異常。 對本病的辨證施治:寒水相結,致使太陽經氣化壅滯而欲作奔豚 者,用苓桂甘棗湯;陽虛汗后燒針受寒者,用桂枝加桂湯;情志 不和,驚恐憂思所傷者,用奔豚湯;脾腎虛寒者,用千金奔豚湯; 寒痰凝滯,氣血郁結而有痞塊者,用溫白丸加丁香、茯苓、遠志; 沖任不調,肝陽上亢者,用張錫鈍奔豚湯;因七情相干,氣郁痰 結,擾亂神明者,。用瓜蒂散;因肝氣郁結,寒滯肝脈,沖任上逆 者,用暖肝煎或橘核丸。[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0,c4,:14] 4.本方加味治療腦外傷綜合征:腦外傷后綜合征的臨床表 現多樣而復雜,一般來說以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和癔癥樣癥狀為 主。中醫(yī)認為氣滯血瘀、痰濕中阻是發(fā)生本病的主要機制,常見 肝脾不和或脾胃不和諸證。藥用桂枝加桂湯加赤芍、桃仁、礞 石、石菖蒲、遠志、馬尾連、瓜蔞。[新醫(yī)藥學雜志,1977,《9,,2s]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又名:苓桂甘棗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茯苓24g 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棗12枚 上4味,以甘瀾水2000ml,先煮茯苓,減400ml,再下余 藥,煮取600ml,去滓,分三次溫服。 注:甘瀾水,《玉函經》作“甘瀾水”,又名“澇水”。以其 “速諸藥下行”,即“動則其性屬陽,揚則其勢下走”且助草棗培 土。后世有人解釋:“甘瀾水是好米泔水”即淘米水,含有多種 水溶性維生素. (功效)降沖下氣,通陽制水。 (主治) 主證:臍下悸動,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副證:心悸。 (臨證加減) 1.本方加白術、合歡皮、夜交藤、炒棗仁、川芎治神經官 能癥夜不寐者。 2.苓桂甘棗的治則探討:認為本方湯主治水在腎,臍下悸, 加大棗主要是大棗同炙甘草,甘溫扶中,培土而制水,不用白術 者,據張仲景意“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之法也”。 所以本方重在降濁下氣,通陽利水。[陜西中醫(yī)函授,1989,ts,;23] 3.金慎之老中醫(yī)治療痰飲眩暈用藥經驗的探討;用苓桂甘 棗湯加夏枯草、鉤藤治療痰飲眩暈效果顯著。認為苓桂甘棗湯配 伍夏枯草、鉤藤,與半夏白術天麻湯方異義同,一為健脾利水 (桂枝、茯苓),一為平肝熄風(桂枝、夏枯草、鉤藤),兩者對 耳源性眩暈均有良效。然桂枝與夏枯草配伍利尿明顯,其助茯苓 化濕利水,不亞于苓術同用,認為增加尿量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 法,與“有微飲者,從小便去”之說甚為合拍。 [浙江中醫(yī)雜志, 1981,(5):216]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奔豚氣病脈證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