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四逆湯

 學中醫(yī)書館 2013-01-21
四逆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炙甘草6—12g  制附子9—15g
干姜4.5—9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溫再服,體壯
者,制附子可用至15g,干姜用至9g。
  (功效)回陽救逆。
  (主治]
  主證:脈微細(沉遲或沉弱),面色赤,但欲寐,神情萎靡9
四末厥冷,下利清谷,嘔吐,無熱惡寒,或大汗,或有微熱,熱
留戀不已,小便清白或清長,舌質(zhì)淡,苔白滑。
    副證:四肢攣急,身體疼痛,腹中拘急,或腹脹滿,口不渴
或渴而喜熱飲,脈浮遲.
    (臨證加減)
    1.胃陽不足,下焦虛寒:常見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寒氣
上逆,呃逆頻作,寒甚則劇痛難忍,面色蒼白,神倦乏力,四肢
不溫,便溏,食欲不振,苔白潤,舌質(zhì)淡,脈細弱。本方加吳茱
萸、草豆蔻、懷山藥、黨參、高良姜、蘇梗,以溫中止呃.
    2.滑精:夢遺滑精時發(fā),面色萎黃不華,全身倦怠,頭暈
耳鳴,四肢欠溫,納少,苔白舌質(zhì)淡水滑,脈沉細或細弱.本方
加金櫻子、益智仁、菟絲子、刺猬皮龍眼肉或合柴胡加龍骨牡蠣
湯治之。
    3.腎陽虛衰,腎不納氣:下焦腎氣不足,肺失肅降,攝納
無權(quán),咳喘不得臥,咳吐白痰清稀,面目微腫,舌質(zhì)淡,苔白,

脈沉細。本方加五味子、補骨脂、細辛、或合金匱腎氣丸治之。
    4.脾腎陽虛:水腫腰腹以下為甚,反復不愈,兩足內(nèi)踝尤劇,
陰囊濕冷,怯寒肢重,小溲量少色清,苔白薄,質(zhì)淡,脈沉細.本
方加車前子、肉桂、懷山藥、白術(shù)、澤瀉或合濟腎氣丸治之。
    5.寒痹:肢體關(guān)節(jié)疼痛時作,遇寒尤甚,得溫則緩,晝輕
夜重,關(guān)節(jié)伸屈不利,苔白舌質(zhì)淡,脈沉弦。本方加桂枝、桑寄
生、秦艽、羌活、獨活、防風、細辛、雞血藤或合烏頭湯治之。
    6。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癥見肢體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關(guān)節(jié)不能伸屈,
惡風寒,舌淡,苔白,脈沉弦。本方加老鸛草、雞血藤、薏苡
仁、海風藤、白術(shù),以健脾利濕,溫經(jīng)通脈.
    7。脾虛胃寒久痛不愈者,加良姜、蓽茇、臺烏藥、砂仁、
郁金、香附。
    8。脾腎陽虛,膀胱氣化不利者,與五苓散合方治之.
    9.風寒濕痹,有腎陽不足者,合獨活寄生湯治之。
    lo.四逆湯加黃連治療小兒泄瀉:病例,經(jīng)用四逆湯加黃連
煎劑治療后,每日排便次數(shù)在三次以下,精神活潑,食欲正常者
即為痊愈.[浙江中醫(yī)雜志,1964,c8,:14]
    11.《傷寒論》中附子的應用:《傷寒論》用附子回陽救逆,
則必用生者與干姜配伍,不多雜以它藥,如四逆湯、干姜附子
湯、通脈四逆湯、茯苓四逆湯、白通湯等,持純陽之性,奮至大
之威,回陽于垂絕,起危于頃刻,非此等大劑難勝任。[中醫(yī)雜志,
1992,(12):193
    12.張仲景應用附子的探討;通過對《傷寒論》、  《金匱要
略》二書應用附子之比較,得出結(jié)論,作急救虛脫用者,宜生附
子;作強心及局部衰弱癥狀用者,宜炮附子輕劑;作鎮(zhèn)痛用者,
宜炮附子重劑.[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57,c6,;321
  ,13.四逆湯配伍的辨析:方中炙甘草、干姜同煎,能制附子
之毒,抑短揚長,其強心作用更為顯著,而熟附子的強心作用,
不但不亞于生附子,而且經(jīng)炮制后,其有效成分似乎更有加強。

  現(xiàn)時諸家對生熟附子以及附子與甘草、干姜配互的作用關(guān)系,見
  解不一.然而,附子與不同的藥物配伍,產(chǎn)生不同效用,.則是肯
  定的.[浙江中醫(yī)雜志,1997,f5,:33]
    14.四逆湯的臨床應用;本方臨床應用于休克、腹瀉、陽虛
發(fā)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手足寒厥證、毒血證和食管痙攣性狹
窄等。[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89,c3,;51—53]
    15.、傷寒發(fā)汗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本方去干姜加芍
藥,名芍藥甘草附子湯。
    16。少陰厥陰腹痛,本方加吳茱萸,名茱萸四逆湯。
    17.感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及寒疝,臍下冷,引腰腹
痛,本方加當歸、木通,名當歸四逆湯。
    18.陰黃,本方加茵陳蒿,名茵陳四逆湯。
    19.陰盛格陽,合生脈散加陳皮,名回陽返本湯。
    20.虛寒水瀉,冷汗脈微,甚者嘔吐,此為急病,本方加官
桂、良姜、半夏,名漿水散(潔古方)。
    2L風濕相搏,身體煩痛,及中寒發(fā)厥心痛,本方加白術(shù)、
大棗,名術(shù)附湯.
    22.下后復汗,晝躁夜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無
大熱者,本方去甘草,名干姜附子湯。又治中寒厥逆,眩仆無
汗,或自污淋漓,及外熱煩躁,陰盛格陽。
    23。治陽微陰脫,癥見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手足
厥冷者。方中四逆湯為回陽固脫,加人參以生津益血,名四逆加
人參湯。
    24.本方干姜量加大一倍,附子選其大者。治下利清谷,里
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而面赤,此乃陰盛于
里,格陽于外,名通脈四逆湯。[傷寒論]
    25.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治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
急不解,脈微欲絕。此乃陰竭陽亡之重癥,加豬膽汁名通脈四逆
加豬膽汁蕩.[傷寒論]

    26.本方去甘草加蔥白。治惡寒,四肢厥冷,脈微,下利,
面赤者。
    27.白通湯加豬膽汁、人尿,治下利,脈微,利不止,厥逆
無脈,干嘔而煩者,名白通湯。[傷寒論]
    28.本方加茯苓、人參。治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
者,手足厥逆,脈沉微,名茯苓四逆湯。
    29.本方加人參、熟地、當歸。治陰陽欲脫或命門火衰,陰
中無陽者,名六味回陽飲。[景岳全書]
    四逆加人參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炙甘草6g  附子9g  干姜4。5g
人參3g
    上4。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溫再服。
    (功效)回陽救逆,益氣生津。
    (主治罩四肢厥逆,下利,利忽自止,仍惡寒,脈沉微,舌
質(zhì)淡。
    (臨床加減)
    1.溫熱病后期:出現(xiàn)面色蒼白,汗出不止,溲清等陽虛證;
又有舌紅少苔,口渴煩躁,脈細等陰虛證者,用本方加石斛、麥
門冬、沙參常獲良效。
    2.人參四逆針劑治療休克及心衰的療效;用人參四逆針劑,
每毫升含人參、熟附子、干姜各0.2g,麥冬0.312g,治療各種
類型休克、低血壓、心衰等取得滿意效。實踐證明此針劑對升高
血壓,加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整心率,改善末梢循環(huán)有肯定療效,
其作用緩和,某些方面可代替升壓藥、擴血管藥或輔助強心藥。
用藥中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堝建中醫(yī)藥,1980,《4,:ls]
    3.四逆加人參湯回陽復陰: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風濕性心
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的病例均獲得良效。

    4.四逆加人參湯抗自由基損傷治療冠心病心膠痛臨床治療:
藥用黑附子9g(先煎),干姜、甘草各6g,紅參5g(另煎)。每
日工劑,水煎服.
    5.四逆加人參湯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基本方為干姜3g,
附子3g;甘草3g,人參3g。加水約200-~300ml,兩沸后去渣,
入紅糖少許,5%小蘇打水lOml。溫作茶喂,每日l劑。小兒受
藥嘔吐者,亦可試作保留灌腸,每次lO~20ml,日3次。守方
應用兩劑,不效續(xù)進兩劑。均未囑禁食乳食。輔助治療,zbJL腹
脹哭鬧者,在用湯劑治療的同時,也可用大蔥數(shù)根焙熱,手絹包
置掌中,反復揉擦患兒腹部,每次10分鐘許,若見小兒重度脫
水,仍應配合輸液,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及酸中毒等治療。分型
加減,傷陰偏重型,附子易烏梅6g,加強酸斂護陰之力;傷陽
偏重型,加牡蠣6—9g,潛陽固澀;陰陽兩傷型,守方應用,益
氣固脫,生津滋液。臨床采用此方治療年齡3個月至3歲半的嬰
幼兒秋季腹瀉,結(jié)果痊愈。
    茯苓四逆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茯苓12g  人參3g  附子9g  炙
甘草6g  干姜4.5g
  上5味,以水1000m[,煮取600ml,去滓,溫服140ml,日
服2次。
  (功效)回陽益陰,兼顧利水.
  (主治)
  主證: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煩躁,心悸,小便不利,舌質(zhì)
淡,舌苔白滑。
  副證:或見四逆湯證之“或然證”。
  (臨證加減}
  L茯苓四逆湯的臨床應用:根據(jù)報道用本方治療“陽亡正

虛煩躁案”、“發(fā)熱不愈正虛亡陽案”、“三陰瘧疾案”、“虛寒眼疾
案”、“癲狂案”等均獲良效。本方具有溫腎燥濕,補陰回陽之
功。凡上述各證,只要具有四肢厥逆、脈沉微欲絕或浮弦、面青
黑無華、舌白多津等腎寒、脾濕、正虛、陽弱證候者,均可用本
方治之。但病有輕重,證有緩急,在用藥上必須靈活加減,方能
切中病機。.[中醫(yī)雜志,1965,(1):28]
    2。茯苓四逆湯加減治療心衰等疾病:用本方加減治療風心
病、肺心病引起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傳導
阻滯、急性胃炎、慢性胃腸炎;震顫性麻痹等有一定療效。[浙江
中醫(yī)雜志,1981,(10):422]
    3.論茯苓四逆湯中茯苓之功效;盡管張仲景在《傷寒論》中
用茯苓絕大多數(shù)是用來淡滲利水的,但這并不能說明張仲景在茯苓
四逆湯中使用茯苓就是用來利水。這不僅是因為茯苓四逆證的病
機是陰陽兩虛,并無水濕內(nèi)阻,或者即使有也不嚴重,否則果真是
水濕并重的話,張仲景當用苓術(shù)附相配的真武湯一類,而且茯苓本
身確具有良好的寧心安神除煩躁之功效。如《名醫(yī)別錄》謂其
“開胸腹,調(diào)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安中”;《藥性論》
謂其“開胃,止呃逆,善安心神”;《藥證》謂其“主治悸及肉困筋
惕,旁治頭眩煩躁”;《千金方》婦女產(chǎn)后淡竹茹方注云:“若有人
參用一兩,若無加茯苓一兩半亦佳.”《千金翼方》有“人參、茯苓
皆治心煩悶及心驚悸,安定精神”的記載,可見茯苓四逆湯以茯苓
為君,重在寧心安神。正如《方函口訣》所云:“此方君茯苓,以
煩躁為目的。本草云,茯苓主煩滿。蓋古義也。凡四逆湯證,而汗
出煩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盵河北中醫(yī),1996,《3,:Zol
    4。重劑茯苓四逆湯加味治療急性心功能不全:云苓60g,
制附片、紅參、丹參各30g,干姜15g,炙甘草lOg,川芎24g,
澤瀉40g,紅花20g,制成口服液(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研制),
50ml/d,數(shù)次口服或鼻飼;并用150ml/d,2次直腸滴人。酌用
高流量吸氧、鎮(zhèn)靜、利尿及輸液等。舊醫(yī)論壇,1996,c6,:153

    通脈四逆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炙甘草6g  附子12g  干姜9g
    上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分溫再服。
    后世醫(yī)家對本方藥味組成持不同看法,如柯韻伯、錢潢、汪
琥等人認為本方條文中已明言有“脈微欲絕”、“百色赤”等癥,
故人參、蔥白兩味藥勢在必用,不應附于方后待證而用。如方中
無人參、蔥白,則不得名“通脈”,此說應從之。
    (功效]溫經(jīng)通陽,回陽通脈。
    (主治]
    主證:汗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煩躁,面色赤,身反不
惡寒,脈微欲絕,舌苔白滑或黑滑。
    副證:或厥冷無脈,或干嘔,腹痛,或咽痛,或嘔利止而脈
不出,或四肢拘急不解,舌質(zhì)淡.
    (臨證加減)    ,
    1.原方后載之加減法:面色赤者,加蔥白九莖;腹中痛者,
去蔥白,加芍藥二兩(6g);嘔者,加生姜二兩(6g);咽痛者,
去芍藥,加桔梗一兩(3g);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
兩(6g)。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按:后世醫(yī)家對此“加減法”有異義,乃非張仲景原意.如
錢潢曰:“加減法,揣其詞義淺陋,料非張仲景本意,原文中已
先具諸或有之證,然后出方立治,則一通脈四逆,其證皆可該
矣。豈庸續(xù)用加減耶,況其主意陋劣,要皆出于鄙俗之輩,未敢
竟削,姑存之。以備識者之鑒云?!贝苏f應從之。
    2.少陰咽痛:加桔梗。[江蘇中醫(yī),1965,c8,:93
    3.少陰格陽證:本方加芍藥、麥冬、知母。[中醫(yī)雜志,1962,
(2);143
  4.本方加生石脂、人參、茯苓,治陽氣欲脫之下利。

    5.本方加黨參治寒濕霍亂。
    6.本方加黨參、茯苓、蔥白治少陽寒化證。
    7.本方加蔥白治戴陽證。
    8。本方加威靈仙,羌活治痛痹。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6g
豬膽汁lOml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加豬膽汁,分兩
次溫服.
    (功效)回陽救逆,益陰和陽。
    (主治罩吐下之后,陽亡陰脫,吐無可吐,利無可利,更見
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脈微欲絕.
    (臨證加減]
    1.本方加吳茱萸、川厚樸、豬苓、川連、蔥白治霍亂吐瀉。
    2。本方加人參、桂枝治吐瀉后厥冷轉(zhuǎn)筋。
    真武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茯苓  芍藥  生姜各9g  白術(shù)6g
制附子9g    。
  上5味,以水1600ral,煮取600ml,去滓,溫服140ml,日
3服.
  (功效]溫陽利水。
  (主治}    .
  主證;但欲寐,心下悸,頭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浮水,下利,不渴,苔白滑,脈沉或微細。
  副證:身困動,振振欲擗地,或微熱,或咳,或嘔,或喘,

苔灰黑而滑,脈浮大無根。
    (臨證加減)
    1.真武湯的臨床應用指征:心悸氣短,腹?jié)M或痛,小便不
利,或清長自利,或嘔逆巔眩,腰背惡寒,足膝惡寒,四肢或全
身水腫,脈沉微欲絕,或浮大無根或沉遲無力,苔白水滑.[-ee~
雜志,1965,(7);39]
    2。真武湯的臨床研究進展:本方應用目前已突破了單獨治
療水病的范圍。文中對本方治療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呼吸系
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外科、婦產(chǎn)科等科疾病,以及美尼爾氏綜合征進
行了綜述。[中成藥,1989,cu,:39~40"]
    3。趙錫武老中醫(yī)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他認為,如病
人有肺部感染、肺郁氣、瘀血性肝腫大、高度水腫者,提示有肺
氣壅塞,不能宣降,宜以真武湯為主方,配合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湯、越婢湯,以及魚腥草、黃芩、前胡、陳皮、半夏等藥;有重
度水腫,甚則出現(xiàn)胸水或腹水者,選用五苓散、.車前子、防己
等;若病人出現(xiàn)發(fā)紺,舌質(zhì)暗,或有瘀點、瘀斑者,宜伍用活血
化瘀藥,如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出現(xiàn)心肺陰虛而見少
氣,干咳,虛煩而悸,舌紅少津者,在真武湯的基礎(chǔ)上,配用養(yǎng)
陰藥,如生脈散、一貫煎類方藥。哳醫(yī)藥學雜志,1978,cu,:7]
    4。真武湯加味治療慢性心衰:加黃芪、細辛、五味子、五
加皮為基礎(chǔ)方。下肢腫甚者加防己;喘促氣逆者加杏仁、車前
子;嘔吐腹脹者加廣木香、砂仁。溫陽益氣是治療此病的基本法
則。[遼寧中醫(yī)雜志,1984,t2,:22]    .
    5.真武湯為主治療肺心病伴右心衰竭:藥用炮附子(先
煎)、茯苓各lOg,白術(shù)、白芍各15g,生姜6g~:i氣陰兩虛型用
附子6g,加麥冬15g,太子參30g,五味子lOg;咳喘甚加旋覆
花工0g,川貝6g;痰多加海浮石15g,陳皮6g;水腫明顯加車前
子30g,澤瀉15g,惡心嘔吐加半夏lOg,代赭石30g。每日1
劑,冰煎至300ml,早晚分服。并用丹參注射液16ml加人工O,<

葡萄糖液250ml中,每日工次,靜滴;適當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
氧;伴明顯感染者加抗生素.
    6。真武湯加減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藥用淡附片、炮姜各
3g,炒白術(shù)、鉤藤、白茯苓、炒白芍、菊花各10g,炒黨參工5—
30g,珍珠母、代赭石各30g,磁珠丸(分吞)、遠志各6g。脈弦
滑、苔厚膩去黨參,加姜半夏、陳皮;嘔吐較劇加姜竹茹。服藥
3—7劑,結(jié)果:全部癥狀消失。[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c4,:15]
    7。真武湯加味治療陽虛不寐:本方用炮附子、白芍各9g,
生姜15g,白術(shù)、茯苓各12g,生龍骨、生牡蠣各30g(均先
煎),棗仁20g。情志不暢,脈弦加柴胡、香附;便秘加肉蓯蓉;
氣虛加生黃芪、黨參;陰虛加龜板、鱉甲。每日工劑,水煎服。
病甚用谷維素或安定3—5日,中藥用8—24日。[陜西中醫(yī)學院學
報,1998,(1)18--19]
    8.真武湯治療帶下癥:本方用附子15g(先煎40分鐘),
白術(shù)30g,白芍、茯苓、生姜(切片)各50g。每日l劑,水煎
服。白帶屬脾虛、脾虛痰濕、脾虛及腎精關(guān)不固者,用本方皆有
效。[山東中醫(yī)雜志,1994,c10,:448]
    9.真武湯加味治療羊水過多癥:本方含黃芪、茯苓各工5—
20g,防己15g,制附片6—10g,炒白芍10g,生姜6g,冬瓜皮
30g,車前子20—30g。腹脹甚加天仙藤、大腹皮;下肢腫甚加
葫蘆巴;腹大氣急而喘加桑白皮;羊水多,腹部異常有支撐感加
玉米須、冬葵子、豬苓;苔少質(zhì)紅附片易川桂枝,加豬苓、澤
瀉、麥冬;ABO血型不和加山梔、益母草、茵陳;血壓高加鉤
藤;小便不暢加重利尿藥量,加五皮飲類。每日工劑,水煎服。
[中國醫(yī)藥學報,1995,(4);23~25]
    10.本方加干姜、細辛、五味子。主治陽虛肺寒,咳嗽氣促
等證;其功效為溫陽消陰,溫肺利水,名姜細味真武湯。
   11.本方加木香、砂仁。主治陽虛脾寒氣滯,脘脹納呆等
證;其功效為溫陽消陰,溫脾理氣,名香砂真武湯。

    12.本方加桂枝、豬苓、澤瀉。主治腎陽虛膀胱氣化不利,
水泛癃閉等證;共功效為溫陽消陰,化氣行水,名五苓真武湯。
    13.本方加桂枝。主治陽虛衛(wèi)弱,汗出惡風等證;其功效為
溫陽消陰,調(diào)和營衛(wèi),名桂枝真武湯。
    14.本方加黨參、炙甘草。主治陽虛脾寒,腹痛下利等證;
其功效為溫陽消陰,溫中散寒,名理中真武湯。
    15。本方加炙甘草。主治陽虛寒凝,脈微肢厥等證;其功效
為溫陽消陰,溫中救逆,名四逆真武湯。
    16。本方加肉桂。主治陽虛血寒,痹痛不仁等證;其功效為
溫陽消陰,散寒止痛,名肉桂真武湯。
    17.本方加黃芪。主治陽虛氣衰,自汗短氣等證;其功效為
溫陽消陰,補氣固衛(wèi),名黃芪真武湯。
    18。本方加當歸.主治陽虛血虧,腰酸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證;其功
效為溫陽消陰,和血調(diào)經(jīng),名當歸真武湯。
    19.本方加杜仲。主治陽虛濕痹,腰膝酸痛等證;其功效為
溫陽消陰,壯腰益腎,名杜仲真武湯.    .
    20。本方加山萸肉。主治陽虛不固,遺溺滑精等證;其功效
為溫陽消陰,補腎固精,名山萸真武湯。
    21.本方加核桃。主治陽虛肺氣不足,久咳氣喘等證;其功
效為溫陽消陰,斂肺定喘,名核桃真武湯。
    22.本方加遠志。主治陽虛陰盛,心氣不寧,驚悸健忘等
證;其功效為溫陽消陰,安神益智,名遠志真武場。
    23.本方加吳茱萸。主治陰虛胃寒,頭痛吐涎沫等證;其功
效為溫陽消陰,暖肝溫胃,名吳萸真武湯。
    24.本方加小茴香。主治陽虛寒疝;其功效為壯陽消陰,暖
肝止痛,名茴香真武湯。
    25。本方加淫羊藿.主治腎陽虛衰,其功效為壯陽消陰,補
胃助陽,名羊藿真武湯。
    26.本方加羌活。主治陽虛感寒,項背疼痛;其功效為溫陽

消陰,祛風勝濕,名羌活真武湯。
    27.本方加桃仁紅花。主治陽虛寒凝,血瘀,閉經(jīng)等證;其
功效為溫陽消陰,活血祛瘀,名桃紅真武湯。
    28.本方加木通。主治陽虛,濕濁化熱,下迫溺澀等證;其
功效為溫陽消陰,清熱利濕,名木通真武湯。
    29.本方加淡竹茹。主治陽虛感寒,化熱煩躁;其功效為溫
陽消陰,清熱除躁,名淡竹真武湯。
    30.本方加藿香.主治陽虛感寒夾濕,脘痞嘔吐等證;主治
溫陽消陰,芳香化濕,名藿香真武湯。
    31.本方加桔梗、射干。主治陽虛感寒,化熱咽痛等證;其
功效為溫陽消陰,清熱利咽,名桔干真武湯。
    32.本方加防風。主治陽虛感寒,身疼頭痛等證;其功效為
溫陽消陰,祛風散寒,名防風真武湯。
    33.本方加荊芥。主治陽虛感寒,皮膚癮疹;其功效為溫陽
消陰,疏風透疹,名荊芥真武湯。
    34.本方加蔓荊子。主治陽虛感寒,頭目眩暈;其功效為溫
陽消陰,疏風散熱,名蔓荊真武湯。
    白通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蔥白4莖  干姜3g  生附子9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分溫再服。
    (功效]通陽復脈,溫補心脾之陽。
    (主治)下利清谷,或下利不止,四肢厥逆,脈微欲絕,或
厥逆無脈,惡寒,干嘔,面赤心煩,舌質(zhì)淡,苔白滑。
    (臨證加減)
    1.本方加烏賊骨、車前子治眼前房積膿癥。
    2。本方加炙甘草、潞(潞黨參)治陰盛陽越證。
    3.本方加吳茱萸頻頻服之治亡陽胸滿。

  4.本方加人參治腹瀉。
  5.本方加入淡秋石、五味子、煅龍骨、煅牡蠣治戴陽證。
    白通加豬膽汁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蔥白4莖  生附子9g,干姜3g
人尿lOOml  豬膽汁20ml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兌豬膽汁、人尿
合勻,分溫再服。
    (功效}溫中升陽,育陰清熱,止嘔除煩。
    (主治]少陰證下利,服白通湯不效,更見下利不止,厥逆
無脈,干嘔,心煩。
    (臨證加減)
    1.本方加細辛、牛膝,治陰盛格陽。
    2.本方炮姜炭易干姜,治虛寒下利。
.  3.本方加焦白術(shù),懷山藥、陳皮,治泄瀉。
  4。本方合半夏湯治咽頰炎及皮膚結(jié)節(jié)性紅斑。
  5.本方之加味,即四逆湯合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再加黃連、知母、生姜、大棗。治陰盛格陽之戴陽證,方中四逆
湯回陽;生脈散益氣生脈;加黃連、知母反佐;蔥白、童便以制
外越之虛陽;生姜、大棗和胃,名益元湯.[傷寒緒論]
    附子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制附子18g  茯苓9g  人參6g
白術(shù)12g  芍藥9g
  上5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溫服200ml,日
三次。
  (功效)溫腎助陽,祛寒化濕。

    [主治]
    主證:背惡寒,四肢冷,身體骨節(jié)疼痛,口中和,舌質(zhì)淡,
苔白滑,脈沉。
    副證:或見灰黑滑薄苔,脈微。
    (臨證加減)
    1.附子湯的臨床運用:用本方分別治愈惡寒,身痛,腰脊
痛,風濕痹痛,腹痛下利,喘咳,心悸,瘺證,小便數(shù),月經(jīng)不
調(diào)等。臨床表現(xiàn)各不相同,但病機一致,皆為少陰陽虛寒化證,
故均用附子湯取效。
    2.附子湯探討:附子湯首見于《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原
系治陽虛寒濕凝滯之身痛及婦女宮冷之腹痛、胎脹證.臨床主要用
于脾腎陽虛,寒濕內(nèi)阻之證?,F(xiàn)代常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
炎、肝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慢性腸炎、盆腔炎、內(nèi)耳眩暈癥、臟器脫
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0,c5,:8]
    3.附子湯加減治療先兆流產(chǎn)和習慣性流產(chǎn):藥用制附子、
當歸、炙甘草各lOg,臺黨參、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各30g,
菟絲子、白術(shù)各15g,川斷12g。隨癥加減。水煎3次合并藥液,
早晚分服。每3—5日工劑,自妊娠第1月開始服至流產(chǎn)月份度
過后停藥。[四川中醫(yī)
    4.加減附子湯治驗:以附子湯加減治療眩暈、關(guān)格、嘔吐,
均取得滿意療效。[湖北中醫(yī)雜志,
    5.附子用量的探討:北京中醫(yī)學院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關(guān)
節(jié)炎,屬寒盛陽虛惡冷,一般用附子為9~--12g,最多可至30~--
60g。附子須先煎40分鐘,以去其毒性。用量過大,可導致心臟
傳導阻滯及呼吸麻痹,故用大劑量時,應嚴密觀察。[中醫(yī)研究通
訊,1962,(3):421
  6.本方加麻黃、炙紫菀治咳喘。
  7.本方加桂枝、川芎、當歸治痹證。
  8.本方加煅龍骨、椿根白皮、生苡仁治帶下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四区| 中文字幕乱子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福利在线视频| 后入美臀少妇一区二区| 午夜直播免费福利平台| 欧美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美女被啪的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中文乱码国产|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人妻中文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八区|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视频| 婷婷色网视频在线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多毛女| 欧美整片精品日韩综合| 国产户外勾引精品露出一区| 日韩a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免费福利|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 | 色鬼综合久久鬼色88|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人妻av不卡| 国产精品推荐在线一区| 欧美不卡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八区| 激情爱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 草草草草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在线| 日韩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高潮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白丝美女被插入视频在线观看| 青草草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传媒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