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詩鑒賞
李白平生酷愛旅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叭松F相知,何用金與錢?”(《贈友人》三首其二)這是他篤信并始終奉行的交友道,因而他和朋友們的友誼就顯得分外真摯、濃厚、熱烈。
開元十四年(726)春,二十六歲的李白曾“船下廣陵去”(《夜下征虜亭》),并滯留了數月。這年冬天,他離開揚州,到北方的汝海游玩(今河南臨汝縣一帶)。之后在到達襄陽時,結交了盛唐詩人孟浩然,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開元十六年春天,李白離開安陸之家東游江夏(今湖北武漢市),再次與孟浩然相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就是兩位大詩人第二次相遇和離別的見證,由這個富有動態(tài)感的詩篇,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深厚的友誼和對友誼的珍惜和重視。這首詩是李詩中歌頌真摯友誼和抒寫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前兩句旨在點題,引出了相互惜別的人物、地點、時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關于黃鶴樓的美麗神話傳說, “風流天下聞”(李白《贈孟浩然》)的“孟夫子”和富于浪漫色彩的“謫仙人”李白是不會不注意到的。以黃鶴樓作為送別長亭,不也表明了兩位詩人的志趣的相投與飄逸嗎!此刻,“風流”浪漫的孟浩然當然不是要象傳說中的三國時期蜀國的費文偉要在此駕鶴成仙,卻是要泛舟“下揚州”,到唐代長江中下游最繁華的“人間天堂”去盡覽人間春色,這實在是人生之一大樂事。何況,“煙花三月”之際,長江流域正值“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繁花似錦般的時期,沿路的碧水、晴天,更給友人的揚州之行增興添色。在此“煙花三月”明媚艷麗的色彩既是實景,也借景抒情地表現出盛唐時代人們積極奮發(fā)的精神面貌。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從詩人的眼光和角度寫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順流而下,李白佇立樓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遠,船上的白帆逐漸消逝在藍天盡頭遙遠的水天相接處,最后只能看見長江仿佛是流向天邊..這兩句詩意蘊深遠,李白在樓前佇立之久足見友誼之深長和心情之惆悵了??芍^“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中有“隱之于體,義主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之說,意在主張詩歌應講究含蓄,有言外之意,不要將心中之意直白說出,而應是潛蘊的,借他物從旁的部分流露出來。無論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都應力求含蓄蘊藉。含蓄美是中國古代傳統美學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國古詩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詩,才能加深詩意,拓寬詩境,擴大詩的張力和容量。李白的這首詩,堪稱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沒細數情多深、意多長,也沒陳述自己佇立江邊以目相送的時間多久,但收到的藝術效果卻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詩味濃郁。由這首小詩中,我們或許可以總結一個規(guī)律,就是抒情短詩末尾宜用含蓄筆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境,耐人咀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