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水人不知道,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山西電影制片廠攝影隊在文水文峪河水庫建設工地,拍攝過一部紀錄片電影——《文峪河水庫》。這是我從《銀幕記憶——山西電影制片廠50年》一書中,查閱有關孫謙的電影信息時,意外獲悉的。 文峪河水庫位于文峪河出山口的文水縣境內北峪口村,1959年11月動工建設,1961年6月攔洪。紀錄片《文峪河水庫》由山西電影制片廠1962年拍攝制作完成,記錄了文水人民為了建成這一浩大工程,眾志成城,埋頭苦干,奮戰(zhàn)文峪河水庫建設工地的場景。 文峪河發(fā)源于交城縣關帝山,流經文水、汾陽,在孝義市境內注入汾河。文峪河從交城大山流出后,就進入文水平川。因為文峪河澆灌農田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文水平川,發(fā)源于交城山的一條河,卻主要讓文水人受益,所以明清時候就流傳一句歌詞“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那個交城澆了文水”,民歌《交城山》所指的就是文峪河。 現在的老人還記得,以前文峪河中游的文水縣,雨澇時常有村莊和百姓被淹的洪災。為此,文峪河水庫1959年11月動工建設,于1970年6月竣工、投入運行,總工程量為972萬立方米,大壩為水中倒土均質壩, 壩頂高程841.47m,壩高56.07m,最大匯洪量971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1.166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0.2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402億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城市工業(yè)用水,兼發(fā)電、養(yǎng)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輸水洞、溢洪道、電站等組成。文水、汾陽、孝義等縣灌溉受益面積達44萬畝,汾陽、孝義等城市工業(yè)得到部分供水。 為了修建文峪河水庫,當年文水、汾陽、孝義三縣都投了工投了勞,特別是文水全縣干部群眾中的所有男女勞力都參加了工程勞動,純粹靠肩挑、手抬、小平車拉運等人力,工程共投工828萬個,完成土石方972萬立方米。據老人們講,工程建設中垮壩造成了不少人傷亡,汾陽民工犧牲了生命。人力集中建設歷時三年多,工期長達11年。整個工程建設,是三縣尤其是文水人民發(fā)揚劉胡蘭精神,不怕吃苦、不怕犧牲、戰(zhàn)天斗地精神的生動體現。 紀錄片《文峪河水庫》完整、生動地記錄了文水人民的這一偉大精神。當時的拍攝設備只有一部攝像機,攝像員搖鏡頭、俯視拍、遠景拍只能靠原始、簡陋的取景辦法,甚至半跪半站在小平車,一人慢慢往前拉車,兩三個人在車后輕輕推車,以達到鏡頭移動的效果,條件非常艱苦,付出了現在的人想象不到的艱苦。和現在拍攝的機器設備質量、拍攝條件的優(yōu)越相比,簡直天壤。 現在的文峪河水庫,水質清澈,風光宜人,夏天是人們休閑、避暑、垂釣、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山西電影制片廠攝影隊的攝像員,跪在慢慢前進的小平車上的土堆上,移動拍攝紀錄片《文峪河水庫》
現在的文峪河水庫(包括以下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