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秋水十七
每見精英闊論,即高談莊子秋水章以彰博學。人情自夸,宋真宗皇帝亦不能免,以至于弄個青衣侍兒背誦秋水一章,把大臣嚇唬得發(fā)抖。不知莊子秋水17一章,正針砭此病也。莊子在這一章里,用河神和海神的大篇對話,諷刺了那些井底之蛙的自我膨脹的小見識,一直到文章結尾,才端出了這一章的主題:
(河伯)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忽失,是謂反其真。”
河神沒有見到大海之前,以為大河了不得,天下之大,無過于河了。待到見到大海,才知道海的無邊無際。接著就是河伯(河神)與海若(海神)的一問一答,揭示 了莊子關于大小、天地、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系列觀點,最后歸結為人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要去妄圖改變自然,以免受到自然的懲罰,從而導出了“無為無不為”的哲 學,視精英、皇帝張揚之舉動,此與莊子“返璞歸真”乃謬以千里也。
牛馬四足者,自然耳;絡馬首、穿牛鼻者,人為耳。莊子就是用這么簡單的事實,描述了天道與人道的差異和本質(zhì)。莊子這段話,實際上不過是是老子關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理論的形象化而已。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這里說的也是天道與人道的區(qū)別。所謂天道,就是自然規(guī)律;所謂人道,就是指人的自私的本質(zhì)屬性。對于人道,你不能限制,任由它和天斗,和地斗,和人斗,打破自然和社會的平衡,那就會世界大亂,什么和諧啊,共富啊,平等啊,世界大同啊,都是不可實現(xiàn)的夢幻世界。
什么叫“人之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錢人,即那些“有余”的人,開工廠,賣產(chǎn)品,要賺錢吧?賺誰的錢?你大批窮人買了,就被他“損不足以奉有余”了,對不對啊?因此呢,正常的國家職能,就要通過稅收、法律、制度等等手段來抑制這些“有余”以“補不足”,以使“有余”和“不足”兩方面處于一個合理的平衡中,創(chuàng)造一個接近天道的和諧社會。這就是國家的主要職能。
因此啊,我們那些精英讀《秋水十七》的時候,千萬不要學宋真宗那樣自詡博學用來嚇唬人,而應當用老子和莊子的理論,推動并創(chuàng)造出一個“天道”和“人道”平衡、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