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高祖父袁安,字邵公,當(dāng)過漢朝司徒。袁安祖父袁良,平帝時為太子舍人。自袁安以下,后世四世三公,袁紹乃司徒袁湯之孫。其父袁成,字文開,任五官中郎將。叔父袁隗為太傅。
袁紹初在大將軍何進屬下任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設(shè)置西園八校尉,以袁紹為佐軍校尉。靈帝崩,袁紹勸何進招董卓等人入朝誅滅宦官,何進不許。后中常侍段珪等矯太后之命,召何進入宮商議,遂殺之。
袁紹弟虎賁中郎將袁術(shù)用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欲逼出段珪等人。段珪等人攜帶少帝和陳留王從小路逃走,途中失散,段珪等人自殺。及董卓軍隊靠近洛陽,騎都尉太山人鮑信對袁紹曰:“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為所制。及其新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痹B自知實力不如董卓,沒有聽從。鮑信眼見朝廷將為奸人控制,遂引軍還鄉(xiāng)。果然,不久董卓商議廢立少帝。袁紹反對,董卓十分生氣的說:“我欲為之,誰敢不從!”袁紹急中生智,假裝說:“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敝筇颖技街荨J讨兄塬?、城門校尉伍瓊勸董卓籠絡(luò)住袁紹,董卓乃遣使者授紹勃海太守,封邟鄉(xiāng)侯。初平元年,袁紹在勃海起兵,從弟后將軍袁術(sh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公緒、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nèi)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以討董卓為名。袁紹與王匡屯軍河內(nèi),公緒屯潁川,韓馥屯鄴,其余軍隊屯酸棗,約盟,遙推袁紹為盟主。紹自號車騎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董卓聞袁紹等人起兵山東,乃誅殺袁紹叔父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以及其宗族在京師者五十余人,盡殺之。接著董卓乃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zhí)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绬等前去瓦解袁紹等諸軍。袁紹使王匡殺班、绬、吳循等,袁術(shù)殺陰循,惟韓融因為德高望重而沒被殺死。第二年,韓馥部將曲義反叛,馥作戰(zhàn)失利。此時討董聯(lián)盟已經(jīng)瓦解,袁紹聽從逢紀建議,勸說公孫瓚南下侵擾韓馥。韓馥大驚,此時袁紹派外甥高干及荀諶等勸說韓馥將冀州讓與袁紹,袁紹必厚待馥。韓馥不聽部下勸告,果真將讓于袁紹冀州,并遣子送冀州印綬與袁紹。冬天,公孫瓚大破黃巾,還軍后屯盤河。威震河北,冀州諸城無不望風(fēng)響應(yīng)。袁紹率軍迎擊。公孫瓚兵三萬,列為方陣,分突騎萬匹,翼軍左右,其鋒甚銳。袁紹先令部將曲義領(lǐng)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作為前鋒。公孫瓚見曲義兵少,不假思索派騎兵沖鋒曲義,曲義伏兵盡出,一時弓弩同發(fā),瓚軍大敗,陣斬公孫瓚預(yù)定的冀州刺史嚴綱,獲甲首千余級。曲義追至界橋,公孫瓚收兵再戰(zhàn),曲義復(fù)破之,攻到瓚營內(nèi),拔其牙門,瓚軍皆走。而此時袁紹在后十?dāng)?shù)里,聽說公孫瓚已破,發(fā)賾息馬,帳下只有強弩數(shù)十張,大戟士百余人。忽然公孫瓚散兵二千余騎突然出現(xiàn),將袁紹大營重重包圍,射矢雨下,情況十分危急。田豐扶著袁紹,讓他潛入空垣。袁紹憤然道:“大丈夫當(dāng)前死,而反逃垣墻閑邪?”遂親自指揮弓弩與敵人騎兵交戰(zhàn),公孫瓚騎兵傷亡慘重。公孫瓚騎兵不知道袁紹也在營中。等到曲義率軍出現(xiàn),瓚軍散退。袁紹方逃過一劫。初評三年,公孫瓚又遣兵至龍湊挑戰(zhàn),袁紹復(fù)擊破之。公孫瓚值得引軍退還幽州,不敢再次入侵。初平四年初,天子遣太仆趙岐前去和解,使其各自罷兵休戰(zhàn)。由于雙方都已經(jīng)感到精疲力竭,公孫瓚乘機給袁紹修書說:“趙太仆以周、邵之德,銜命來征,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云見日,何喜如之!昔賈復(fù)、寇恂爭相危害,遇世祖解紛,遂同輿并出。釁難既釋,時人美之。自惟邊鄙,得與將軍共同斯好,此誠將軍之,而瓚之愿也?!痹B此時也急于結(jié)束戰(zhàn)爭,遂引軍南退。初平四年三月,袁紹大會賓客于薄落津。宴會上忽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賊干毒等數(shù)萬人攻克鄴城,殺死郡守。會中賓客家在鄴城者,皆憂怖失色,或起而啼泣,只有袁紹容貌自若,并不擔(dān)心。果然,黑山賊陶升,自號“平漢將軍”,獨自將部隊引入西城,閉府門,具車重,載袁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nèi)者,送到斥丘縣。
袁紹帶軍來到斥丘,封陶升為建義中郎將。六月,袁紹率軍出擊,入朝歌鹿腸山蒼巖谷口,征討干毒。親率大軍圍攻五日,破之,斬干毒及及其部署萬余人。之后袁紹繞山北行,進擊黑山諸賊左髭丈八等,皆斬之,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于氐根等,復(fù)斬數(shù)萬級。最后與黑山賊張燕及四營屠各、鴈門烏桓大戰(zhàn)于常山。燕精兵數(shù)萬,騎數(shù)千匹,連戰(zhàn)十余日,燕兵死傷諸多。但此時袁紹軍也相當(dāng)疲憊,遂雙方各自退軍。然而曲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袁紹將其招入軍營殺死。興平二年,朝廷拜袁紹為右將軍。這年冬天,漢獻帝等人的車駕為李傕等所追于曹陽。沮授勸說袁紹前去救駕,挾天子而令諸侯。袁紹本欲聽從,而此時郭圖、淳于瓊認為漢室衰弱,不可能再強盛了。如果把漢獻帝迎來,如果事事聽從他的意思,反而失去了權(quán)力;如果不聽從,卻又成了違名抗旨。所以不是一條好的計策。并且此時全國布滿了大小割據(jù)勢力,正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所以郭圖等人反對迎漢獻帝。袁紹最后選者了不迎立天子。這使得袁紹在今后與曹操的戰(zhàn)斗中首先失去了一個勝利的砝碼。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長而惠”,少子袁尚“貌而美”。由于袁紹后妻劉氏偏愛袁尚,袁紹本人也甚為喜歡少子。打算將袁尚作為繼承人。遂將袁譚過繼給兄,任命為青州刺史。同時將外甥高干封為并州刺史,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沮授勸告袁紹這將引起爭亂,袁紹不聽。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于許昌,下詔責(zé)備袁紹。袁紹上書爭辯,遂封為太尉,封鄴侯。封曹操為大將軍。袁紹不愿官居人下,推辭不受。曹操大懼,乃讓大將軍位于袁紹。建安二年,派將作大匠孔融持節(jié)拜袁紹為大將軍,錫弓矢節(jié)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三年,袁紹大舉攻打公孫瓚,瓚兵敗自焚。袁紹平定四州,擁有軍隊數(shù)十萬。耿包勸說袁紹代漢自立,袁紹集結(jié)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出兵攻打許,以審配﹑逢紀統(tǒng)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帥。沮授勸其不要大舉入侵,袁紹不聽。此時郭圖勸袁紹收繳沮授軍權(quán),以防生變。袁紹奪沮授軍權(quán)一分為三,令沮授、郭圖、淳于瓊各率一部。建安五年,左將軍劉備殺徐州刺史車冑,占據(jù)沛對抗曹操。曹操大懼,親自征討劉備。田豐對袁紹說:“與公爭天下者,曹操也。操今東擊劉備,兵連未可卒解,今舉軍而襲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幾動,斯其時也。”袁紹辭以子疾,未得行。豐舉杖擊地曰:“嗟乎,事去矣!夫遭難遇之幾,而以嬰兒病失其會,惜哉!”袁紹聽了大怒,從此與田豐逐漸疏遠。此時曹操也怕袁紹從背后襲擊,所以加快攻打劉備,遂破之。劉備投奔袁紹,袁紹于是打算進軍攻許。田豐認為曹操已經(jīng)平定了劉備,此時再去攻打沒什么便宜可以占了,所以反對出兵。袁紹大怒,將田豐關(guān)押起來。隨后發(fā)檄征討曹操。袁紹軍先鋒顏良攻曹操別將劉延于白馬,袁紹自引兵至黎陽。不久曹操救援劉延,以張遼以及關(guān)羽為先鋒,關(guān)羽望見顏良軍中麾蓋,單槍匹馬沖入萬軍之中,斬顏良首級,袁紹諸將莫能當(dāng)其,遂解白馬之圍。袁紹乃渡河,壁延津南。沮授臨過河嘆曰:“上盈其志,下務(wù)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以疾病引退,袁紹不但不許,還將其所部并屬郭圖。袁紹使劉備﹑文丑進軍,曹操又破之,陣斬文丑。再戰(zhàn)而擒二將,紹軍中大震。曹操還軍官渡,紹進軍陽武。沮授又說紹曰:“北兵雖多,而勁果不及南軍;南軍谷少,而資儲不如北。南幸于急戰(zhàn),北利在緩師。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率軍進攻,逼近官渡,展開會戰(zhàn)。曹軍初戰(zhàn)不利,堅守不出。袁紹筑土山,向曹操營中射箭。曹操乃造發(fā)石車擊紹樓,袁紹軍中呼曰“霹靂車”。袁紹軍又挖地道偷襲曹操,操輒于內(nèi)為長爎以拒之。之后又遣奇兵襲紹運車,大破之,盡焚其谷食。雙方相持了幾個月后,曹操的軍隊逐漸疲憊,加上糧食緊缺。形勢對袁紹逐漸有利。袁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余人運輸軍糧。沮授勸說袁紹派遣蔣奇率軍隊一起護送,以防止曹操劫糧。袁紹不從。許攸又進言袁紹,勸其派遣一支軍隊繞過曹操偷襲許昌,讓曹操后院起火,疲于奔命。袁紹又不聽從,正值此時,許攸家人犯法,被審配關(guān)押,許攸感到在袁紹這里不能得志,遂投奔曹操。勸說曹操偷襲烏巢,曹操派軍五千人夜襲烏巢,斬淳于瓊,燒掉袁紹軍糧。袁紹聞知烏巢受襲,乃使高覽、張合等攻打曹操軍營,不下。二將聞瓊等兵敗,不得已遂降操。袁紹軍大潰。袁紹與長子袁譚與八百騎渡河北上,至黎陽北岸,入部將蔣義渠軍營。至帳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領(lǐng)相付矣?!北娷娐勗B尚在,慢慢向黎陽集合。其余軍隊假意投降曹操,曹操盡坑之,前后所殺八萬余人。官渡之戰(zhàn)后,冀州城邑多叛袁紹,袁紹一一征討平定。建安七年夏,一代梟雄袁紹病死。 袁譚:袁紹長子,字顯思,擔(dān)任青州刺史,曾跟隨出站官渡。袁紹死后,自稱車騎將軍,出軍黎陽。袁尚派逢紀隨之,后袁譚向袁紹求援軍不至。隨后多次與袁尚征戰(zhàn)。失利后向曹操求救,曹操引軍攻袁尚,并且將包圍鄴城。袁譚趁機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攻袁尚于中山。袁尚走故安投奔袁熙,袁譚安撫袁尚部曲。曹操將討之,袁譚乃拔平原,并南皮,自己率軍屯龍湊。十二月,曹操軍進逼,袁譚不敢出戰(zhàn),趁夜間逃奔南皮,靠著清河駐扎。建安十年正月,被曹操攻破,本人也被斬。
袁熙:袁紹次子,字顯雍,擔(dān)任幽州刺史。袁氏衰敗后,自己的領(lǐng)地也為反將所取,遂與袁尚奔走烏丸,聯(lián)烏丸軍與曹操激戰(zhàn),大敗,逃往遼東,被公孫康殺死。 袁尚:袁紹少子,字顯甫。自幼得到袁紹喜愛。袁紹死后,繼承了袁紹的家業(yè),與袁譚合兵抵抗曹操北征。建安七年二月,與曹操在黎陽交戰(zhàn),直到九月。袁尚、袁譚軍隊在城下敗退,不久放棄黎陽。曹操追擊,攻取陰安后退軍。不久,曹操南征荊州,袁尚和袁譚舉兵相攻,袁譚敗奔平原。后曹操援軍將至,袁尚引軍回鄴城。之后見曹操退軍,遂引軍再次侵犯平原。由于曹操圍攻鄴城,袁尚引軍救援,大敗,奔往中山,又遭到袁譚的追擊,只得投奔袁熙。不久幽州動亂又逃奔至烏丸、敗走遼東,為公孫康所殺。 高干:陳留人,袁紹外甥,擔(dān)任并州刺史。與荀諶一起游說韓馥將冀州讓與袁紹。袁紹死后投降曹操,仍居原職。后又反叛,舉兵壺關(guān)口。曹操遣將樂進、李典前往攻取。建安十一年,曹操親自征討高干,高干留其部將夏昭、鄧升守城。自己前往匈奴求援,不得。遂打算南奔荊州,被上洛都尉搜捕斬之。 荀諶:穎川人,荀彧之弟。和高干一起游說韓馥讓出冀州。 沮授:廣平人,曾為韓馥屬下騎都尉,勸戒韓馥不要讓出冀州,韓馥不能聽從。后擔(dān)任袁紹從事,制定出以冀州為中心,東掃青州黃巾,西征并州黑山,北擒公孫,震脅戎狄,然后合四州之力,迎天子與長安,復(fù)宗廟與洛邑的方針,為袁紹所重視,授予奮武將軍,命其統(tǒng)帥諸將領(lǐng)。后袁紹兵敗,沮授為操軍所擒,高呼不降。曹操念其忠誠,不殺而厚待之。沮授不為所動,乃找尋機會回歸袁紹,被發(fā)現(xiàn)后誅死。 沮宗:沮授弟。 郭圖:自公則,穎川人,袁紹軍中三都督之一。袁紹死后支持袁譚,后袁譚兵敗,一起被殺。 田豐:字元皓,鉅鹿人。因正直不受韓馥重用,袁紹得到冀后,任命為別駕。曹操攻打劉備時,曾勸說袁紹乘機偷襲許昌,袁紹以小兒子生病而不聽,田豐怒道:“嗟乎,事去矣!夫遭難遇之幾,而以嬰兒病失其會,惜哉!”從此君臣逐漸疏遠。后曹操平定劉備后,有勸戒不要大軍入侵許昌,遭到袁紹關(guān)押。袁紹兵敗后,士兵紛紛抱膝而哭道:“向使田豐在此,不至于是?!痹B聽聞甚為慚愧,回去后,將田豐斬殺。 田疇:字子泰,袁紹屬下。袁紹死后,為曹操軍做向?qū)?,帶路去烏丸?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擔(dān)任袁紹謀士,官渡之戰(zhàn)時勸說袁紹派一支機動部隊繞過曹操襲擊許昌,為袁紹所拒絕。正巧許攸的家人犯法被審配抓了起來,許攸遂投奔曹操,曹操聽聞許攸前來,起身赤腳相迎。許攸出謀讓曹操偷襲袁紹糧草,致使袁紹大敗。 顏良:袁紹大將,在官渡之戰(zhàn)中身為先鋒圍攻劉延于白馬,曹操遣張遼、關(guān)羽前去救援,被關(guān)羽獨身沖入軍營,斬殺于萬軍之中。 文丑:袁紹大將,在官渡之戰(zhàn)中與劉備率軍與曹操在延津南,被曹軍不滿六百騎兵突襲所殺。 蔣奇:袁紹部將。 淳于瓊:原為何進屬下西園八校尉之一,后隨袁紹前往冀州,擔(dān)任三都督之一。官渡之戰(zhàn)時,在烏巢為曹軍偷襲,被曹軍割去鼻后殺死。 高覽:袁紹部將,與張郃一起攻打曹營不克,遂投降與曹操。 張郃:字俊義,河間鄚人。漢朝末年應(yīng)征討伐黃巾,在韓馥屬下任軍司馬。韓馥敗后歸袁紹,為校尉,派其抵御公孫瓚。后在官渡之戰(zhàn)引軍攻打曹營不克,為郭圖所陷害,無奈中降曹。成為后來的魏國五大將軍,追擊孔明于祁山戰(zhàn)死,謚曰壯侯。 審配:字正南,魏郡人。因正直不受韓馥重用,袁紹得到冀州后,任命為治中。官渡之戰(zhàn)期間一直在后方據(jù)守鄴城,袁紹死后,與曹操在鄴城相持數(shù)月。多次識破曹操的計謀,以保全鄴城。后袁尚救援失敗,逃奔中山,曹軍以袁尚印綬節(jié)鉞及衣物以示城中,城中守軍大震。審配命令士兵說:“堅守死戰(zhàn),操軍疲矣。幽州方至,何憂無主!”命以強弩射之,險中曹操。半夜其兄子開門放入曹軍,致使被俘。面對曹操義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 審榮:審配兄子,審配守鄴城時,身為東門校尉。半夜開城門放入曹軍,致使鄴城失陷。 逢紀:字符圖,曾經(jīng)勸說袁紹奪取韓馥的冀州。袁紹死后支持袁尚即位,后被袁尚派其至袁譚軍中,被袁譚在盛怒下殺死。 辛評:字仲治,原先是韓馥屬下,后擔(dān)任袁譚的參謀。后出任使者出訪曹操,被勸說留下效力,但沒有同意。
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人,辛評弟。袁紹死后被曹操征入朝中。曾代袁譚求救曹操,后審配殺其全家,直至審配被俘,辛毗哭求殺之。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初平年間應(yīng)孔融征招為北海主簿,及郡中有反者,王修夜奔孔融住處,孔融隊左右說:“能冒死前來的,只有王修一任。”其后,孔融每當(dāng)有難的時候,王修沒有不到的。因此,孔融經(jīng)常依賴王修得以安身。袁譚任青州刺史后,王修為治中從事、別駕。袁譚兵敗,舉州反叛,王修親率官吏前往救援。后曹操圍困袁譚于南皮,王修此時在樂安運糧,聞之,率數(shù)十人前往救援,未到而袁譚戰(zhàn)死。王修對曹操說,愿意先埋葬袁譚,在任曹操處置。曹操念其忠義而不殺。 崔琰:字季珪,清河?xùn)|武城人。袁紹聞其賢名,任命為騎都尉。勸袁紹休戰(zhàn),袁紹不聽。后袁紹死,諸子相爭,崔琰稱病辭官。曹操破袁氏后,用為別駕從事。曹操即位魏王后,由于別人的誣告,被賜死。 呂曠:東平人,袁尚部將,投降曹操。 呂翔:東平人,袁尚部將,投降曹操。 蘇由:袁尚部將,與審配一起守鄴城,欲投降曹操被審配發(fā)現(xiàn)后雙方激戰(zhàn)與城中,兵敗后出城投奔曹操。 馮禮:審配副將。據(jù)守鄴城暗中投降曹操,打開大門,但被審配所察覺,將入城的曹軍全部殺死。 陰夔:袁尚屬下,擔(dān)任過豫州刺史。曾前往曹軍營中代表袁尚乞降,但未成功。 陳琳:字孔璋,廣陵人,建安七子之一,初為大將軍主簿,后避難于冀州,袁紹使典文章,曾發(fā)表征討曹操的檄文。投降曹操后,曹操愛其才華任命為祭酒。 焦觸:幽州袁熙部將,和張南一起趕走袁熙,自號幽州刺史,投降曹操。 張南:本為幽州袁熙部將,后背袁向曹,將袁熙、袁尚趕出幽州。 韓猛:袁紹部將,護送為曹將徐晃燒毀,險些為袁紹所斬。 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父臧旻,歷任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先為張超所用,被袁紹見到后,任命為青州刺史。其治理青州兩年,群盜奔走。袁紹懼怕其才能,改遷東郡太守。后張超為曹操所圍,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标昂楣时静寇婑R前往救援,袁紹不許,遂張超為曹操所殺。臧洪怨恨袁紹,與袁紹斷絕關(guān)系。袁紹興兵圍攻,常達數(shù)月不能下,遂寫書勸降,為臧洪所拒絕。直至城中無糧,洪自知不能幸免,呼吏士謂曰:“袁氏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將。洪于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敗,將妻子出。”將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與袁氏本無怨隙,今為本朝郡將之故,自致殘困,吏民何忍當(dāng)舍明府去也!”臧洪將自己的三斗米分與他人,殺其愛妾慰勞將士,將士百姓俄死者七、八千人,但無人投降。城陷后,袁紹見其不降,那殺之。臧洪屬下陳容,質(zhì)問袁紹:“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臧洪發(fā)舉為郡將,奈何殺之!”袁紹羞慚,將陳容一起殺之。在坐者無不嘆息,稱之為“一日殺二烈士”。城未破時,臧洪曾遣兩司馬前往呂布處求援,等兩司馬回來,城已經(jīng)失陷,兩司馬皆入敵營戰(zhàn)死。 韓珩:字子佩,代郡人,幽州別駕。張南、焦觸背叛袁氏后,以:“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義闕矣。若乃北面曹氏,所不能為也!”辭館歸家,后曹操聞其忠誠,屢屢招其不至,后死于家中。 夏昭:高干部將,代高干守城。 鄧升:高干部將,代高干守城。 馬延:袁尚部將,臨陣投降曹操。 朱漢:河內(nèi)人,袁紹控制冀州后,因為先前與韓馥有仇恨,在封為都官從事后派兵包圍韓馥府第,拔刀登屋,韓馥逃走。只抓得韓馥長子,將其雙腿打折。袁紹得知,立即將其殺死。 陶升:原為黑山賊之一,自稱“平漢將軍”。后投考袁紹,封為建義中郎將。 耿包:袁紹主簿。宣稱漢朝將亡,勸袁紹代漢自立,被人們認為是妖言。被袁紹不得已殺死。 孟岱:袁紹部將,與審配有間隙,在官渡之戰(zhàn)失敗后,審配的兩個兒子為曹操所用,遂對袁紹說:“配在位專政,族大兵強,且二子在南,必懷反畔。”袁紹因此任命他為監(jiān)軍,代審配守鄴城。 崔巨業(yè):袁紹部將,曾經(jīng)率軍萬余人圍攻公孫瓚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三萬大軍追上,大敗。 周昕:與孫堅、公孫瓚之弟公孫越激戰(zhàn),陣殺公孫越。 曲義:原為韓馥部將,后跟隨袁紹,多次先后在盤河、界橋大破公孫瓚部隊,并奪得瓚軍營牙門。后與烏桓峭王聯(lián)兵十余萬共同攻打公孫瓚。興平二年,破瓚于鮑丘,斬首二萬余級。公孫瓚遂據(jù)守易京,相持歲余,曲義軍糧盡,士卒饑困,率余軍數(shù)千人退走。瓚前往追擊破之。后在攻打黑山賊一役中,自持立過大功,被袁紹斬殺。 眭元進:袁紹部將,官渡之戰(zhàn)在烏巢護送糧草,為曹軍偷襲所殺。 呂威璜:袁紹部將,同淳于瓊一起護送糧草,為曹軍偷襲被殺。 韓莒子:袁紹部將,同淳于瓊一起護送糧草,為曹軍偷襲被殺。 趙睿:袁紹部將,同淳于瓊一起護送糧草,為曹軍偷襲被殺。 焦和:袁紹屬下,青州刺史。 何茂:袁紹部將,為樂進、于禁攻擊而投降。 王摩:袁紹部將,為樂進、于禁攻擊而投降。 劉辟:汝南黃巾軍,在官渡之戰(zhàn)時叛曹投袁,袁紹讓其與劉備一起出征。 眭固:殺楊丑并投降袁紹,屯守射犬。興平四年為曹洪所敗,戰(zhàn)死。 薛洪:眭固部將,眭固死后投降曹洪。 繆尚:眭固部將,眭固死后投降曹洪。 沮鵠:袁尚部將,在邯鄲與曹軍相持。 尹楷:據(jù)守毛城,被曹軍攻破。 韓范:易陽令,邯鄲城破后,與梁岐一起投降曹操,封關(guān)內(nèi)侯。 梁岐:易陽縣涉長,和韓范投降曹操后封關(guān)內(nèi)侯。 管統(tǒng):袁譚部將,任東萊太守,在袁譚危難之間,棄妻子不顧而投奔袁譚,妻子為賊所殺,袁譚任命為樂安太守。后曹軍攻破青州,唯樂安管統(tǒng)不降。 劉獻:袁譚部將,任青州別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