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文編譯自著名技術網(wǎng)站www.前日發(fā)布的一篇文章,文章中chipworks基于對各家相機廠商所使用CMOS元件的拆解,首次揭開了尼康、索尼、佳能等全畫幅品牌“芯”的秘密,敘述了當今相機市場CMOS元件的格局,而我們在這里為大家編譯其文章大意,并就其談到的問題也說說我們自己的觀點。本文圖文版權屬于chipworks。 ·索尼與尼康的糾葛 首先我們一張列表開始本文,這張列表中所寫的正是chipworks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尼康近年來單反相機CMOS的具體參數(shù)與型號,其中上半部分里是尼康設計,瑞薩代工,下半部分則是由索尼提供,我們可以看到D800也在其中。 確實,尼康使用索尼傳感器的傳聞已經不是新聞了,盡管沒有官方的證實,但無數(shù)的證據(jù)似乎都旁證著這一點,作為兩家在單反領域有著強烈競爭的公司,看上去這樣的供應關系就如同午夜檔的倫理劇,其實也并不只發(fā)生在索尼和尼康上。蘋果公司采購三星的屏幕元件也與此如出一轍,并且他們更甚還打起了官司。 從表上可以看到尼康并不是沒有自己的全畫幅CMOS,尼康設計,瑞薩科技制造的CMOS應用在尼康最頂級的D4相機上,而索尼為D800提供的CMOS更是非常強大,這款感光元件有著接近中畫幅的性能。尼康采用這樣的策略必然有其考慮,或許是基于技術的多元性,或許是更利于其產品定位的分配(比如分別對應高速度和高像素),或許還有其他原因,而畢竟一般消費者是不會研究或關注其傳感器的生產廠家的。
·D800與D4所用的傳感器 當然,一臺相機的性能并不僅受CMOS傳感器的影響,其讀出像素信息的電路以及圖像處理器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索尼和尼康兩家的CMOS結構上看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相信很多尼康愛好者也非常關注。 D800所使用的索尼IMX094 IMX094是采用0.18微米制造工藝生產4.75微米間距像素的傳感器,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兩個像素共享一套電路的結構,這種結構搭配0.18微米制造工藝所能實現(xiàn)的極細的金屬線才成就了這塊3600萬像素的強大CMOS。 D4所使用的尼康NC81366W 為尼康制造NC81366W的代工合作伙伴——瑞薩科技采用的是0.25微米的制造工藝,這塊CMOS也同樣采用的共享電路的設計,但在更為細致的設計上與IMX094有著天壤之別,這或許是NC81366W低噪、高速的內在原因。 或許是因為D800所需的特性,以及索尼先進的0.18微米制造工藝以及成熟的CMOS生產部門,這些促使了尼康為D800選擇了IMX094。而D800也確實在全畫幅領域起到了顛覆性的作用,相對于此,在照相機行業(yè)的另一家最大的公司——佳能也被傳言會有所反應,下一頁里我們來討論它。 ·佳能方面的動作 相對于尼康和索尼糾結的供應鏈關系,佳能則顯得簡單的多,雖然有一些小DC被顯示是由索尼提供了感光元件,但chipworks所檢測的所有全畫幅和APS-C規(guī)格CMOS均由佳能自己生產。 佳能1D X所使用的X030334 1D X作為旗艦機型,直接對手就是D4,這臺機器的視頻性能也令人印象深刻,當然,如同5D3一樣,視頻性能的強大還有一部分原因來源于佳能新的視頻數(shù)據(jù)壓縮方式。與D4不同的是,1D X所使用的X030334采用了獨立的像素架構,而不是像尼康NC81366W和索尼IMX094那樣采用共享的方式。不過在制造工藝上佳能還停留在0.5微米的時代,因為成熟的工藝會帶來更為低廉的生產成本,讓產品可以有更好的競爭力。 雖然成熟的工藝更為價格低廉,但同時也會制約其產品,佳能像素最高的產品5D3因此也采用了共享的像素架構以實現(xiàn)更高的2200w左右像素。
·全畫幅產品的趨勢 這里是一張關于近來全畫幅機型像素值的趨勢圖,可以從中看出像素提升的趨勢,這其中索尼2400w像素的全副CMOS產品和D800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相對來講佳能的像素提升顯得有些滯后。不過產品的發(fā)布和銷量之間是兩回事兒,畢竟索尼的市場占有率不高,D800又還比較新,所以整體向上的趨勢并沒有那么夸張。這里要注意的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全副產品的發(fā)布在2012年更加密集,占去了整個表的三分之一,這也側面說明一些問題。 其實據(jù)傳聞,佳能是有準備應付D800的高像素的,佳能也有0.18微米工藝的生產線,很可能會更新掉0.5微米的工藝。有意思的是,到2012年9月佳能正值發(fā)布世界上第一個全畫幅機型1DS十周年之際,這些年來可以看到,佳能還是更喜歡在相對成熟的工藝上不斷優(yōu)化來制造競爭力。 除了尼康、索尼、佳能外,徠卡也具有全畫幅的CMOS,可能是由其代工合作伙伴——意法半導體(ST)提供的,不過,相比下另幾家日系廠家應該帶給行業(yè)的變化更大吧,畢竟全畫幅CMOS阻擋更多人接受他的最大問題還是成本問題。 ·未來的全畫幅大潮與編輯看法 所以為了滿足更廣泛的客戶基礎,索尼,尼康,佳能最近都公布了成本相對較低全畫幅CMOS機型,見表。 其中RX1是個很顛覆的產品,把這么大一塊CMOS塞進了那么小的固定鏡頭卡片機身內,D600和6D就顯得比較針鋒相對了,兩臺機器都不會是太高的售價,這些產品勢必會讓全畫幅上產品變得更加主流。 在Chipworks文章的最后,還表示出隨著全畫幅的普及,行業(yè)也可能會吸入更多的新加入者,三星等品牌在全畫幅上也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其中還提到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一些新興力量,這一切或許在將來會讓全畫幅感光元件的制造不僅限于歐洲和日本。 ·編輯觀點 現(xiàn)在我們終于搞清楚尼康和索尼那點說不清道不明的事了,也明白為什么像素一直領先的佳能后來停滯在2200萬了。科技總是在不停的進步,固然商業(yè)上的“擠牙膏”現(xiàn)象可能讓這種革新顯得相對更加平穩(wěn),但前進的趨勢不會逆轉,隨著新一代全畫幅旗艦的開始普及,以及D600、6D還有與RX1使用相同CMOS的A99發(fā)布,全畫幅的大潮已經山雨欲來風滿樓。而這之間的較量,以及糾結的CMOS供應關系傳聞更是要上演一出出的好戲等大家去看。不久,我們蜂鳥網(wǎng)也會帶來更有意思的測試和對比,請大家進一步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