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別友含淚寫《送別》 (2012-05-24 10:53:07)
歌曲《送別》原曲作者是美國J.P.奧德韋(John Pond Ordway,1824-1880),歌曲英文原名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1908年(另一說為1915年)李叔同根據(jù)該曲填詞。我國電影《早春二月》(1964)和《城南舊事》(80年代中)曾將《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
弘一弟子豐子愷手抄本《送別》曲譜連歌詞, 載於《中文名歌五十曲》, 歌詞為「一瓢濁酒盡余歡」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送別》曲調(diào)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diào)于犬童球溪的《旅愁》?!端蛣e》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jié)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jié)構(gòu)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jié)構(gòu),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gòu)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xiàn)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并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伴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國從事樂歌創(chuàng)作,也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qū)者。他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本音樂小雜志,是中國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的奠基人。 李叔同一生寫了90多首歌曲。由于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yǎng),所作樂歌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雋永秀麗,意境深遠;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diào)優(yōu)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jié)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他創(chuàng)作的《春游》、《送別》、《悲秋》、《傷春》、《晚鐘》、《西湖》、《落花》等數(shù)十首樂歌,在大江南北流行數(shù)十年,久唱不衰。像著名的《送別》,這首歌僅有十句唱詞,八個樂句的歌曲,自1914年問世以來,傳唱了近百年,仍然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游》,則是中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弘一法師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chǎn)了,咱們后會有期?!闭f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nèi),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gòu)筑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從歌詞的字里行間,我們也感悟到人間事事本無常的道理。花開花落,生死無常,何況離別呢!在這首清詞的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熟悉的陌生的人們。在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里,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弘一法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蘊藏著禪意,給人啟迪,寧靜淡雅。法師的詞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凈,淡中知真味。 從弘一法師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法師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圓滿境界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的臨終絕筆“悲欣交集”充分說明了這一事實;弘一大師的一生有三個過程: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對他的一生,趙樸初居士有詩為證:
深悲早現(xiàn)茶花女, 勝愿終成苦行僧,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