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仕女圖 明 仇英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工整纖麗,飄逸優(yōu)雅。庭院內(nèi)修篁疏淡,奇石臥立,一仕女,寬袖長裙,信步閑踱,凝視遠方。畫家用細膩的筆墨,刻畫仕女脈脈含情的心理狀態(tài),也透露出其空虛、無聊的精神面貌。此圖吸收唐宋仕女畫的技法,人物線條用蘭葉描而又稍細,勁挺流暢。高聳的發(fā)髻,豐滿的體態(tài),似周昉筆下的唐代貴族婦女形象。
墨竹圖 明代 王紱 立軸 紙本墨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號友石,江蘇無錫人,曾隱居九龍(今惠山),自號九龍山人。洪武時生員,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筆致縱橫灑脫,得文同、吳鎮(zhèn)遺法。山水多學王蒙,風格蒼郁,平遠之景則近倪瓚。傳世作品有《瀟湘秋意圖》《隱居圖》《墨竹圖》等。 此圖中寫新竹三竿,清韻蕭蕭,含雨帶露,枝葉飄搖,有瀟灑出塵之致。畫家以圓勁之筆法畫竿,以挺秀之筆法寫枝,隨手撇寫竹葉,俯仰向背,皆存書法意韻;又以墨之濃淡、筆觸之大小來表示空間上立體感,使畫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秋林聚禽圖 明代 林良 立軸 絹本沒色 廣州美術(shù)館藏
林良(約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弘治時拜工部營繕所丞,直仁智殿改錦衣衛(wèi)百戶。與呂紀先后供奉內(nèi)廷。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畫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傳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圖》《灌木集禽圖》《雙鷹圖》等。此圖是林良寫意花鳥畫中的佳作。構(gòu)圖周密嚴謹,一群鳥雀棲于烏桕樹和竹叢之間。以粗筆濃墨畫烏桕樹的主干和一群白頭鴉,筆勢縱橫豪肆,墨色蒼勁淋漓;又以放筆淡墨畫竹子和小雀,畫面的繁簡、濃淡、疏密、虛實,都有獨到之處。淺紅淡綠,著色簡潔,自然生動。此畫表現(xiàn)了林良水墨花鳥畫言簡意駭?shù)乃囆g(shù)特點。
竹石圖 明代 姚綬 軸 紙本墨筆 縱83.9厘米橫35.1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丹丘,又號谷庵、云東逸史,浙江嘉興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官江西永寧知府。工書畫,兼能詩,山水宗吳鎮(zhèn),也取法趙孟煩、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間寫竹石,筆致瀟灑。傳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圖》《竹石圖》等。此圖以竹、石入畫,以濕筆直接皴寫山石之向背起伏。兩枝新篁以濃墨寫出,枝葉繁茂,俯仰欹正,筆筆有神,墨韻生動。
竹石圖 明代 姚綬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山坡上湖石聳立,石后翠竹兩竿迎風挺立,石下蘭草叢生。湖石用筆豪放簡勁,橫皴平點,墨色濃淡相宜。竹以花青色淡寫,筆力勁挺秀拔,有風姿綽約之感,得淡雅清逸之致。
]
仿蘇軾壽星竹圖 明代 項元汴 絹本設(shè)色 縱56.8厘米橫29.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竹石圖 明代 徐渭 立軸 紙本墨筆 縱122厘米橫3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雨竹,作者抓住雨中竹石的濕潤形態(tài),以一枝飽蘸水墨之筆,在半生的紙上,用嫻熟的草書筆法盡情揮寫,充分顯示出駕馭水墨技巧的水平,特別是那塊以淡墨染面,以濃墨積陰的石頭,確有玲瓏剔透的效果,不愧為徐渭的佳作。
菊竹圖 明代 徐渭 立軸 紙本墨筆 縱90.4厘米橫44.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寫菊花昂立,菊葉垂聚,花朵簇擁,生機勃勃。菊葉以大筆刷寫,揮灑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與菊花相呼應(yīng),饒有趣味。竹葉用筆瀟灑。菊、竹下端襯以葉草,清姿逸態(tài),淋漓盡致。筆墨干濕濃淡相宜相輔,一氣呵成,韻味雋永。
竹爐山房圖 明代 沈貞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貞,生于1400年,卒年不詳,明代畫家。一名貞吉,號南齊、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唐律,善繪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煙林清曠、平淡天真之趣。此畫山峰聳立,山巖腳下,叢竹蒼翠,清溪湍流,雜樹、山房、水榭、庭院錯落其間,竹房內(nèi)有人對坐閑談,頗得清幽之趣。沈貞師法董源,又取元諸家之長,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圖筆墨工整縝密、清新秀逸。
竹圖 清代 金農(nóng)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在自題中說自己所畫此竹“無瀟灑之姿,有憔悴之狀”。畫中竹葉晦暗粘連,似蒙塵厚重,蒼涼凄婉。濃淡墨色營造出空瀠深遠的意境。構(gòu)圖婉麗可人,秀逸不凡。
金農(nóng)(1687-1764)清代著名畫家。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jīng)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揚州。平生未曾做安。性好游歷,“足跡半天下”。他嗜奇好學,工于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并精于鑒別。書法創(chuàng)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
竹石圖 清 羅聘 立軸 紙本墨筆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xiàn)竹之風致意態(tài),有云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御筆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墨竹圖軸 清 羅聘 紙本水墨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雪景竹石圖 清高鳳翰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寫天氣清寒,湖石罩雪聳立,在皚皚白雪中,高竹枯草,隨風搖曳。雪景用水墨從背景拓出,濃淡掩映得宜。白雪覆蓋著幾枝綠竹,生意盎然,顯得雪意更足。
高鳳翰(1683-1748),字西園,號南村,自稱南阜山人,山東膠州人。揚州八怪之一。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鹽分司。去職后流寓揚州。工于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路,中年以后,到了江南,與揚州畫派畫家如金農(nóng)、鄭燮、高翔、李方膺、邊壽民等相往還,畫風相互影響,多作花卉樹石,筆法奔放,縱逸不拘成法。亦能畫人物,造型準確,神態(tài)瀟灑秀逸。晚年則趨于奔放縱逸。乾隆二年丁巳右臂病發(fā),堅持用左臂,自號后尚左先、丁巳殘人,艱苦力學,書、畫為之一變,生拗蒼勁,更富奇趣,為時所稱。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層雪爐香圖》軸、中央美術(shù)學院藏《秋山讀書圖》軸等。
瀟湘風竹圖 清 李方膺 紙本墨筆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以禿筆濕墨逆筆取勢畫風中之竹,通過竹葉的獨特造型,表現(xiàn)出狂風大作的動態(tài)。作者成功地使不可見的風有了可視的形象,正如作者詩云“畫史從來不畫風,我于難處奪天工。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末識“乾隆十六年寫于合肥五柳軒,李方膺”。鈐“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等。按乾隆十六年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時年五十七歲。
蓮塘納涼圖 清 金廷標 軸 絹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唐杜甫五律《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之一的詩意。原詩中有“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diào)冰水,佳人雪藕絲”兩聯(lián)句,圖中景物與詩意相吻合。筆墨工細,人物動態(tài)悠閑自在,衣褶用濃墨鉤勒,略似折蘆描法,筆勢流暢;布景簡潔,設(shè)色雅淡。山石用小斧劈皴,鋒楞多姿,墨色富有層次,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