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聰目明,簡稱聰明?,F(xiàn)代人把聰明引申為:會說話,會聽話,會做人,會辦事。從成功學(xué)的角度看,聰明不外乎是世智聰辯;從厚黑學(xué)的角度看,聰明充其量是不擇手段。殊不知,危險總隨著市儈的聰明而水漲船高;靠心計賺到的上位也會在真相大白以后,而一落千丈。
太過聰明的人,至少有兩宗罪:一是聰明害人,二是聰明累人。“機(jī)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王熙鳳、和珅之流就是聰明害人的例子。楊修和東方朔,都是史上最牛的聰明人,他們雖無害人之心,卻因為聰明害得自己不得善終。東坡居士蘇軾,文章、書法、繪畫、詩學(xué)無一不精,心思也縝密,可謂古今少有的聰明人,卻一世坎坷,幾番貶謫,百日牢獄,數(shù)次險些掉了腦袋。蘇軾傳世的作品中,楊子最推崇他的《洗兒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自古才子多風(fēng)流,蘇軾也曾年少輕狂,恃才傲物。然而經(jīng)歷滄桑,才知道收斂輕狂;看破寵辱得失,才曉得桃源自足。作為曾經(jīng)引以為豪的聰明人,年近五十而老來得子,卻給娃娃取名叫“遁”,真是相映成趣。這個“遁”是易經(jīng)64卦中的第33卦,意思就是“退避隱藏”。估計是蘇老爺子一輩子吃夠了賣弄顯擺的苦,所以才希望娃娃從小隱匿鋒芒,真的是用心良苦,可憐天下父母心了。
“藏智抱拙”不只是蘇軾的傳家寶,他還常常掛在嘴邊和朋友嘮叨,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一文中就有句名言,叫“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后人總把“大智若愚”算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頭上,其實是張冠李戴了。
話說回來,“大智若愚”倒也的確是老子教給后輩讀書人的真?zhèn)?。《史記》記載,孔子參學(xué)老子臨別時,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楊子今天給翻譯出來,意思是:了不起的商人,都是藏著銀子裝窮酸;有修養(yǎng)的君子,都是藏著明白裝糊涂。
一言以蔽之,老子交給孔子的就是個“藏”字。一脈以相傳,這一絕招后來也被孔子傳給了他的學(xué)生。在《論語·公冶長》中記載孔子說過,“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瞧瞧,多少人認(rèn)為“愚不可及”是笑話憨憨的貶義詞,他們哪里知道這“愚不可及”其實是高深的江湖秘籍啊。
清代養(yǎng)生家石成金編著的《傳家寶全集》中,有兩篇很好的文章,叫做《守拙歌》和《學(xué)拙歌》,楊子今天稍加整理,雙詩合璧,奉獻(xiàn)如下:
世人笑我拙,誰知拙為貴?口拙無是非,事拙無冤對。
舉止不輕狂,飯食不浪費。粗衣遮我身,不想凌羅被。
疏飯充我腹,不求珍中味。呵呵笑幾聲,嬉嬉吃一醉:
不管李與張,不管興與廢,胸中有主張,只推聾與聵,
日里安穩(wěn)玩,夜里安穩(wěn)睡,隨他使聰明,反被聰明累。
想想世間多少事,都因聰明做出來……
悟得此理,或許能解開天下聰明人的死穴,楊子特別推薦,大家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