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文明古國,但文明的脈絡能貫穿至今而且還能延續(xù)的,只有中華文明。古代中國展覽,追溯了人類一萬年的行進腳步,展示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形態(tài),文物來自我國的所有省市。
我國為了保護文物的安全,曾經(jīng)公布了第一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家一級文物名單,葉子在游蕩全國各地博物館的同時,樂此不疲地收集起這些文物的照片,正好在國家博物館有7件文物名列其中,只是國博的規(guī)定讓葉子大傷腦筋。
哎,只能先將就吧,實在不成俺拿書上的照片先代替著,啥時國博開恩讓拍照了,俺立馬替換。
2】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國家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陶質(zhì)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這件陶缸出土時里面盛著一具成年人的骨骼。
這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繪畫作品之一,體現(xiàn)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
一只涂著白身子的鸛鳥叼著一條魚,神采奕奕,氣勢軒昂,旁邊豎立一件裝潢講究的石斧,線條簡潔流暢,祖先想表現(xiàn)什么意思呢?鳥吃魚,為什么旁邊要立斧子呢?
3】陶鷹鼎(國寶給拍成這樣,俺很慚愧) 國家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1958年陜西華縣出土,高35厘米。
鷹鼎的雙足和下垂的尾翼構(gòu)成了鼎的三足,一雙大眼睛從眼眶里凸出來,顯得威猛兇悍,不可一世。
據(jù)研究這件文物是祭祀神靈的祭器,是古代先民希望具有上天落地本領(lǐng)的鷹把鼎中的美食帶給他們所祭祀的神靈,從而達到祈求神靈賜福免災的目的。
微黑的鷹身上散發(fā)的幽幽的光澤讓俺看到祖先高超的雕塑技術(shù)。
4】后母戊(原來的司母戊)大方鼎,國家博物館藏 商后期,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高133厘米,重832公斤。
它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重的青銅器,是商王為祭祀其母親所鑄。
它的身子和足是整體澆鑄的,耳朵是在身子鑄好后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個鼎用了20塊范模。
鑄造這么大的銅器,需要的金屬料應該在1噸以上。(銅85%,錫12%,鉛3%)
多大的規(guī)模,多高的技術(shù)水平啊,難怪蔣介石對它也是情有獨鐘。
5】利簋(gui,但現(xiàn)在博物館不用這個字了,是一個新的字,俺還忘了是怎么寫的) 國家博物館藏 西周 陜西臨潼縣出土,高28厘米。
簋內(nèi)底下有32個字,記載了周武王親自率領(lǐng)5萬人進攻商王朝,在牧野(河南淇縣)大敗商軍,商紂王兵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做這個簋的人叫“利”,他隨武王參戰(zhàn),勝利后受賞,鑄造了這件簋用來記功并祭奠祖先。
利簋記載了武王伐紂的準確時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6】大盂鼎國家博物館藏 西周 傳陜西郿縣出土 高102厘米,重153公斤。
鼎內(nèi)壁有291個字,記載周康王冊命貴族盂的史實,銘文記述周朝開國經(jīng)驗集殷商滅亡的教訓,叮囑盂要恭敬辦事,不得酗酒等。
盂鑄造的青銅鼎有2件,一大一小,分別稱大、小盂鼎。小盂鼎已丟失,大盂鼎是現(xiàn)存西周重器之一。
7】虢季子白盤國家博物館藏 西周,陜西寶雞出土,長137厘米,高40厘米,重215公斤。
這個著名的盤是如此巨大,看起來像個浴缸。
盤內(nèi)底鑄有110字銘文,顯示是周宣王的朝廷大臣做的,它記述了這樣一件史實:虢季子白率軍與古匈奴作戰(zhàn),斬敵首500個,俘虜50人,戰(zhàn)后受到周王宴享,周王賞賜他車馬、弓矢和斧樾。
銘文為四字韻文,語言洗練,句式工整,是一首壯麗的英雄史詩。
虢季子白盤是商周時代青銅器中最大的銅盤,與散氏盤、毛公鼎被譽為西周三大青銅器。
8】鳳冠 國家博物館藏 明代,定陵出土的鳳冠共四件,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各一頂,這頂是孝靖王皇后的鳳冠,高27厘米,重2320克,金制九龍九鳳,還有紅寶石百余粒,珍珠5000多余粒。
很想知道皇后戴上這樣華麗的皇冠,脖子累不累。
9】云紋銅禁,河南博物院藏,河南淅川出土,長103厘米,寬46厘米,重90多公斤,
禁,古代承置酒器的案子,所以稱為禁,是因為西周統(tǒng)治者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認為其亡國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無度,為了吸取這個教訓,西周的統(tǒng)治者將盛放酒器的案子稱為”禁“。為禁戒飲酒之意。
既然禁,還做這么精致的擺酒案子,是不是算虛偽?或者說天子諸侯不在禁之列?
禁上,透雕了多層的云紋,密密麻麻,精細繁復,窮極富麗。
這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最大的銅器,其工藝精湛復雜,令人嘆為觀止。
10】蓮鶴方壺,河南博物院藏,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蓮鶴方壺是一對兒,高118厘米,重64公斤,1923年新鄭鄭國國君墓出土。
壺,屬于青銅禮器范疇,被歸為酒器,但如此鑄造精美的壺,恐怕并非為了裝酒,也許是顯示主人身份地位的陳設(shè)品。
這件文物的精美不能用語言表述,作為河南省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當之無愧。
11】這個齊王長方形銅鏡,葉子是在09年秦漢羅馬展覽上看到的,居然現(xiàn)在沒有找到當時的照片,只好從書上拍下來對付著,以后到山東淄博博物館再補上。
銅鏡,青銅材質(zhì),漢代,高115厘米,重56公斤,山東臨淄齊王墓出土, 是西漢王室用物,這樣大型的銅鏡居然一點也不翹棱,可見其工藝之精湛。
12】彩繪人物故事漆屏,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 北魏,木板制成,板面朱漆為地,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每塊長約 80厘米,寬約 20厘米,厚約2.5厘米。
漆面上彩繪的人物取材于漢代的“列女傳”,每個人物旁邊均有題記。
以漆或油彩作畫比在紙、帛上作畫更為不易,可見漆工技藝高超。
13】青銅神樹,商朝,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藏,神樹高4米,上端已經(jīng)缺失。據(jù)測算應該是5米,頂端應該還有一只銅鳥。
這株鑄造于3000年前的青銅神樹,在燈光輝煌下極為炫目,極為壯觀,真可算是獨樹一幟,舉世無雙。
14】玉邊璋,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藏, 商代。通長54.5公分,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神秘的古蜀王國,至今還彌漫在云霧中,讓人困惑不已。
15】銅奔馬,甘肅博物館藏 東漢,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其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學支點,鑄造了風馳電掣的千里馬形象。
飛奔的駿馬,三足騰空,后足恰巧踏在凌空疾飛的燕子身上,奔馬張著嘴轉(zhuǎn)著頭,仿佛很吃驚,要看看踏上了什么東西。
古代工匠的想像力驚人,用飛燕烘托反襯出駿馬的神速,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16】銅屏風構(gòu)件5件,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西漢。
構(gòu)件加上屏風經(jīng)過復原后可以組合成一個可折疊三圍屏風,鎏金的銅朱雀展翅欲飛,雙面銅獸面目猙獰,下方跪坐的力士俑嘴里咬著兩頭蛇像,蛇和蟠龍作為支座,整個屏風結(jié)構(gòu)精密,威嚴壯觀。
17】角形玉杯,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西漢通長18厘米,半透明的青玉材質(zhì),仿犀牛角形,中空
自口沿起,紋飾從淺浮雕至高浮雕,最后到底為圓雕,在浮雕的紋飾中,還用單線的勾連雷紋作填空補白。一夔龍纏繞器身,這種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藝術(shù)為一體,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是占重要的地位。
18】西夏文佛經(jīng)《吉祥遍至口和本續(xù)》,寧夏博物館藏,西夏。它是藏傳佛教經(jīng)典的西夏文譯本,白麻紙精印,裝幀完整,共9冊約10萬字,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的發(fā)現(xiàn)將木活字的發(fā)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術(shù)具有重大價值。
19】銅車馬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秦
20】銅車馬一共兩乘,分別稱為高車和安車。車、馬、俑部件均由鑄造成型,再經(jīng)多種工藝加工和組合,其飾件的金銀細作工藝十分精湛,被譽為青銅之冠。
根據(jù)出土地點和車輛造型分析,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車,那么,秦始皇自己的鑾駕該是怎樣非凡的風采呢?
至此,葉子已經(jīng)看了18件國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離最終的64件還有很大距離。
邊走邊看邊拍,光彩的古代珍寶逐漸展露真顏,葉子一直在相信,它們就在那里,靜靜的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