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但水患給人類帶來的災(zāi)難也不鮮見。西方有諾亞方舟的神話,中國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頤和園的“鎮(zhèn)水銅?!?、盧溝橋的“斬龍劍”以及匯通祠的“通劍碑”等等,不僅昭示了我們的先人“治水”的經(jīng)歷和智慧,而且也是老北京應(yīng)對水患的縮影。 如果是在天將拂曉的當(dāng)口兒,站在盧溝橋頭極目西望,但見天幕中星光依稀,一輪殘月高掛在天邊。霧靄中的西山重巒疊嶂,時隱時現(xiàn);橋下的永定河水,猶如一條巨龍,從遠處蜿蜒而來,呼嘯而過……“月溝落水玉痕冷,半空隱隱臥虹霓”,這便是昔日“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 這樣的景色,在當(dāng)下恐怕是難得一見了,慕名到盧溝橋參觀的大多是來領(lǐng)略其氣勢如虹的英姿,抑或是沖著“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這樣的歇后語來的。人們往往不大注意,盧溝橋下還有“斬龍劍”之說:在10座橋墩的迎水面“分水尖”上,安裝有10根三角鐵柱,像是10把鋒利無比的寶劍,將上游來的水,切割成兩股,讓它們分別從橋拱的券洞下流過。 盧溝橋自金明昌三年(1192年)修成至今,已逾800年,卻從未發(fā)生過垮塌現(xiàn)象,恐怕與其橋墩的分水尖上裝有10把“斬龍劍”有密切的關(guān)系。那么,為什么安裝“斬龍劍”呢? 《史記·秦本記》載,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橋”。這是最早記載有“橋”的史實,而這“河橋”,便是黃河風(fēng)陵渡上曾經(jīng)架過的浮橋。 盧溝渡口本是南北往來的要津,在未修盧溝橋之前只有一座浮橋。但這浮橋每遇春汛或伏汛,便會被上游來的洪水夾裹著冰凌所摧垮。 金海陵王遷都燕京(金中都)之后,考慮到盧溝橋在戰(zhàn)略上的重要意義,決定把浮橋改為石橋。于是便號令天下,廣招工匠來此修橋。但是,匠師們都曾聽說盧溝有“黑龍”作孽,每每沖毀橋梁,摧垮堤壩,淹沒廬舍田禾,危害百姓,于是面面相覷。最后終于從“神劍劈妖龍”的故事中得到了啟示,煉就了10把鋒利無比的“斬龍劍”,分別把它們安裝在10個橋墩迎水面的分水尖上。自此之后,盧溝橋居然一直安然無恙。 盧溝橋下的“斬龍劍”降伏“黑龍”,雖說只是一個故事,但其間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科學(xué)道理。 可是,盧溝為什么會有“黑龍”呢?“黑龍”實際是指盧溝每年有兩次洪災(zāi):一次是春汛(又稱“凌汛”),一次是夏汛(又稱“伏汛”)。由于洪水渾濁,略呈黑色,沿岸百姓便將其稱之為“黑龍作祟”。 盧溝,之前稱“桑干河,源于山西寧武縣的管涔山,它大約成河于數(shù)千萬年前的地質(zhì)時期,流經(jīng)山西、內(nèi)蒙古、河北、北京、最后在天津的海河注入渤海,全長680余公里,每當(dāng)春暖花開,冰雪消融之時,河水陡漲。兇猛的洪水夾裹著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塊,沖開西山奔騰而下,決堤潰壩、淹沒廬舍,田禾,每每釀成災(zāi)害。這就是”凌汛”。 有人曾在河北省柴溝堡(懷安)看到過“凌汛”的壯麗景象:滿河漕的春水,像是久困的野獸才得自由一樣,涌動著冰凌,興沖沖地往下奔流,氣勢洶洶,其聲鳴鳴,就連岸邊的殘雪,也在瞬時間被它裹挾而去……永定河的凌汛,其流量歷來很大,可達500至600立方米/秒。如此大的流量又裹挾冰凌,真有摧枯拉朽、無堅不摧之勢。然而,在盧溝石橋橋墩分水尖的迎水面矗立一根三角形鐵柱,劈開了冰凌的撞擊,護住了石質(zhì)的橋墩,又使洪水安然而過。盧溝橋的“斬龍劍”實乃我們先人智慧的結(jié)晶。 頤和園鑄“鎮(zhèn)水”銅牛 侯瑞華 前不久,北京的一場暴雨之后,頤和園東墻外的荷花池中的水位比與之平行的柏油路面高出一尺多,若不是護坡攔擋,水就流到馬路上了。荷花池水來自昆明湖,昆明湖水來自密云水庫,水庫水又是潮河、白河注入,如果荷花池水流出,肯定會遠流到海淀、直至京城內(nèi)各低洼處。 史料載,乾隆拓展昆明湖主要是防水災(zāi),昆明湖四面都有泄水閘。在正常情況下,昆明湖多余的水主要是經(jīng)過金河排出,經(jīng)積水潭入通惠河。 昆明湖修好后,為告誡人們防水,安撫穩(wěn)定人心和記載興修水利的歷史沿革,乾隆專門在東堤上鑄了銅牛,并在其身撰寫了80個字的銘文稱金牛銘。頭幾排字是這樣的:“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后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shù)鼉黿……” 到過頤和園的人都見過這銅牛,聽到很多關(guān)于銅牛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要數(shù)牛郎織女和鎮(zhèn)水防洪的故事了。但我認為,鎮(zhèn)水防災(zāi)才是鑄此牛的真正意圖。因為這80個字的銅牛銘文,引經(jīng)據(jù)典,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乾隆皇帝鑄牛防范水患的意思。銘文開頭就講:“夏禹治河,鐵牛傳頌?!闭f禹王治水,每治好一處,便鑄一牛沉入河底,防水起波瀾。此法代代傳頌,后演變?yōu)殍T牛放于岸邊做鎮(zhèn)水獸。古人迷信牛鎮(zhèn)水的神通,銘文中的:“蛟龍遠避,詎數(shù)鼉黿,”更體現(xiàn)了牛鎮(zhèn)水的法力。水中最厲害、能翻江搗海的神獸蛟龍都怕銅牛,遠遠躲避,更何況那遠不及蛟龍厲害的鱷魚之類呀!有了牛在水邊把守,就不會發(fā)大水了。所以乾隆進一步表述:“瑞應(yīng)之符,逮于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說我乾隆在乙亥年鑄此牛防范洪水,給臣民帶來祥瑞之兆。 銅牛還有一個說法,說它是京城的水位標(biāo)。如果昆明湖水漫過銅牛腳下的東堤,京城就保不住了。乾隆詩云:“東堤石嚙腰含漲?!闭f的是漫長的東堤全是石料所砌,互相咬合,歷經(jīng)潮起潮落的洪水考驗。1950年夏的一場大雨,將西堤淹沒,西湖湖水上岸接近園墻。石舫進水半尺深。東堤無恙。上月21日的暴雨,我觀銅牛灣湖水雖上漲兩尺有余,可離能漫到湖岸上還有一米多的差距呢,京城當(dāng)然無恙了。 可見,乾隆鑄銅牛作為京城防洪的水位標(biāo),為鎮(zhèn)水毫無疑問。當(dāng)然,皇上受時代局限,迷信牛能鎮(zhèn)水。真正降服水患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北京修建了密云水庫! |
|
來自: 蘭溪歌 > 《民俗與風(fēn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