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千年的種植歷史,至今在太湖孤島上仍留存著690余棵百年老樹,作為太湖三山島特有的一種棗樹———馬眼棗不僅因其獨特的口味而聞名于江浙滬一帶,更因為美麗傳說而成為一種傳奇。眼下,正是棗類上市季節(jié),然而以往奇貨可居的馬眼棗今年卻“命運多舛”———產量大年卻碰上了旅游“小年”,以往不出島就被游客包銷的馬眼棗如今則面臨著“豐產難豐收”之惑!
馬眼棗為啥獨生此家? 在三山島的林蔭小道上,兩旁被壓彎了腰的棗樹像“迎賓”,如果在這里辦場婚禮,應該別有“韻味”。棗樹造型奇特,曾有著名畫家來此,說每一株棗樹都可以入畫,而據統(tǒng)計,類似這樣的老樹竟有690棵。 說到島上棗樹的來歷,島上老人告訴記者,早在他們來之前,島上就有這些果樹了,而且十分稀奇的是,這種果樹只在島上有,別的地方都沒有見過。查閱相關資料顯示,關于馬眼棗的來歷,目前共有兩個傳說:傳說有一名三山島小伙子在外出經商時,看中了一位湖南姑娘,想娶她為妻。湖南姑娘也很想嫁給這位如意郎君,但又對家鄉(xiāng)父母流連不舍。父母深知女兒心事,便對女兒說:“你若遠嫁姑蘇三山島,就把故鄉(xiāng)的馬眼棗樹苗帶幾株過去,種在家院門前。以后思念家鄉(xiāng)了,見到門前棗樹,就像見到我們一樣。” 另一種說法則是,“馬眼棗”相傳始于宋代,當年有近萬名囚徒從北方押解到三山島挖鑿太湖石,他們隨身攜帶棗子沿途充饑,到三山島后棗核滿山亂丟,便自然發(fā)芽生長,并逐漸在島上“生根”,受湖島水土的影響,結出的棗子與一般的白蒲棗相比,果粒大,水分多,口感酥脆鮮甜,特別適宜鮮食。因形似馬眼,取名“馬眼棗”。 獨特馬眼棗豐產難豐收 眼下正是地產棗類上市季節(jié),三山村先熟的卻是另一個品種———白蒲棗?!吧鲜屑竟?jié),有經紀人上島來收購,價格在每斤1———1.5元之間。”村民告訴記者,如今這些農副產品賣不出價,一天10個小時能采摘300來斤就了不得了,而人工卻要40元/100斤。 而一旁馬眼棗樹則還沒開始采摘,但一提到馬眼棗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馬眼棗的價格至少要賣到10元。村民鮑建秋告訴記者,這種棗只有島上有,而且口感又好,水分、糖分、維生素都遠遠超過普通棗類,生食更有水果特有的鮮味。在鮑建秋看來,以往這樣的棗子根本不愁賣,“不出島,僅上島的游客就能把它們都消化掉?!比欢衲甑那闆r卻有些出乎意料:“今年的馬眼棗碰上豐收年,產量翻了一倍都不止。”村民告訴記者,按理豐收應該高興,但今年太湖快艇整治后,受交通影響,客流量卻下降了不少,這樣一來,今年的馬眼棗銷售情況就不容樂觀了。而記者獲悉,目前島上產馬眼棗約在20噸,“因為是鮮棗,儲存周期也并不長,差不多一周左右時間,外面的保鮮層很快就會暗淡無光,就沒有賣相了?!辈簧俅迕褚炎龊昧伺荨皸椬泳啤钡臏蕚洌瑢嵲谫u不掉就自己泡酒喝!將唱節(jié)慶“主角”戲?作為地產夏季水果里的一朵奇葩,奇貨可居的馬眼棗難道就僅僅只是一道農副產品嗎?這是三山島村書記吳惠生一直思考的問題。相比較其它的地產棗類而言,馬眼棗不僅有著傳奇的歷史,更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于已有十多年旅游 開發(fā)經驗的三山島來說,這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耙酝鶈渭冑u農副產品為主的銷售模式,肯定不適應新的需要?!眳腔萆嬖V記者,棗類不僅營養(yǎng)豐富,更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諸如“早生貴子”“祈福祈貴子”、“一日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等民間口彩無不是與棗結合在一起的。記者獲悉,按照吳中區(qū)果品結構調整“一村一品”的要求,目前馬眼棗已成為三山村特色果品進行區(qū)域調優(yōu),以適合旅游觀光采摘的要求。而讓馬眼棗“唱主角”,“三山島采馬眼棗,過浪漫七夕節(jié)”已成為今年三山島七夕節(jié)的一個重大主題,屆時除了可以現(xiàn)場采摘馬眼棗、欣賞豐富多彩的三山島民俗風情節(jié)目外,還將舉行隆重的娘娘廟祭祀大典等?!白岏R眼棗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旅游拉動采摘銷售的同時,也帶來了整個產業(yè)鏈的旺盛人氣!”吳中區(qū)旅游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馬眼棗與七夕節(jié)的完美結合,打造本地特色的節(jié)慶文化則可成為環(huán)太湖夏季旅游的新亮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