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漢水卷 手卷設色紙本 丁丑(1937年)作
馬遙父晴麓橫云 鏡框紙本 丁丑(1937年)作
翠碧銀濤圖 立軸設色紙本 1937年作 江山勝覽 鏡心水墨紙本 1937年作
秋山讀易圖 立軸 1937年作 翠壁銀濤圖 水墨紙本 1937年作
款識:新收馬文壁秋山讀易圖小幀,筆墨簡澹,自具癡翁神韻,因仿其意作松溪飛瀑,以應蓮蓀先生雅正。丁丑五月,吳湖帆。鈐?。簠呛?、萬里江山供燕人
靈峰館詩事圖 橫幅 設色絹本戊寅(1938年)作
仿王原祁山水 立軸戊寅(1938年)作 仿王蒙筆意 立軸水墨紙本 1940年作
秋山蕭寺圖 立軸 戊寅(1938年)作 松壑鳴泉 立軸 1938年作
秋林飛瀑 立軸 1938年作 巫山清秋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戊寅(1938年)作
仿四家山水屏 四屏設色紙本 1939年作
春山晴爽 紙本立軸 己卯(1939年)作 翠岫瓊林 紙本立軸 己卯(1939年)作
翠岫瓊林 紙本立軸 己卯(1939年)作
山水 鏡心 1939年作 春江漁隱 立軸設色紙本
春云煙柳 立軸設色紙本 己卯(1939年)作
《春云煙柳》軸,為吳湖帆1939年所作青綠山水精品。這幅畫描繪的是江南三月秀麗明媚的人間勝景。春日江南,芳草鮮美,桃紅柳綠。畫面構圖以“S”形布局,縝麗豐腴,意境空靈;用筆著墨滋潤秀雅,富有情趣;設色妍麗而秀潤,略具裝飾風味卻毫無匠氣。畫中山石層巒疊翠,以石綠色主敷,略籠石青,間襯以水墨巖石,以明其陰陽晦明,并分辨“三遠”;坡岸水渚以赭石色濡染,敷色滋嫣動人;畫面上煙柳蔥蘢,夭桃吐艷,畫面中溪流迤邐遠去,柳岸坡渚間點綴屋宇人家,顯得幽窈深邃,增加寬廣深遠的美感,全圖色彩和諧統(tǒng)一,春色滿眼,洵為吳氏青綠山水畫中的代表之作,較之廉州太守王鑒略無愧色。
樓臺煙雨圖 立軸紙本 1939年作 南山松柏 立軸 紙本 1939年作
云表奇峰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秋山觀瀑 立軸 1939年作 云表奇峰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仿六如筆 鏡片水墨紙本 1939年作 云巖幽谷 立軸 1939年作
松壑幽居圖 立軸設色紙本 1939年作
此幅青綠山水以趙孟俯青綠法為之。是年前后,吳湖帆以趙孟俯法作過多幅青綠山水。在其看來,趙孟俯之青綠法,“一洗宋院習尚,便具書卷氣味”。趙孟俯是元代山水畫變革的先驅(qū),倡導“畫貴有古意”,無論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皆倡跨越南宋院畫之纖巧,而直追北宋以前的古樸。其青綠山水皆以青綠色薄罩,后世謂之“小青綠山水畫”,以區(qū)別于唐代的青綠山水。畫中高山深谷,景象險峻幽深,近景為茅亭松樹,數(shù)棵巨松姿態(tài)婀娜,茅亭中空無一人,中景棧道上一士人坐觀深澗,畫作雖以青綠著色,但意境極為幽靜淡遠。松樹及巖石的造形出于李成、郭熙一系風格。松樹以精細工致的筆法畫出,樹干以勾勒填色之法,盡顯其蒼勁虬曲之態(tài),根根松針則事無巨細地一一寫出。山石的畫法頗有出新,筆觸細膩,勾多皴少,赭色作底,上罩染石青、石綠,青綠與赭石的搭配,顯得沉厚中有一份古雅。整體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筆墨凝重,設色古雅,乃畫家壯年小青綠山水佳構。
茂林仙館圖 立軸 己卯(1939年)作 山水 紙本立軸 1939年作
寒林平崗 水墨
《寒林平崗》,此幀以水墨成之,烘托出秋深冬初之際,江渚蕭瑟的荒幽境界。由題款用印及筆墨觀之,應是吳氏三十年代后期的作品。
擬各家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溪山漁樂圖 手卷 1939年作
款識:1、溪山漁樂圖,羅福頤謹題。2、擬戴文進大意于梅景書屋,已卯仲春二月朔,吳湖帆。3、三十年二月下浣陳樹人。4、篆香閣主吳青霞題。5、桃花雨歇春潮長,江中鯉魚隨水上。香蒲葉短白鷺飛,漁父乘船自來往。船頭巨罾三丈余,轆轤引緶如引車。浪花觸船魚亂躍,兒女相顧爭歡呼。江頭賣魚朝買谷,晚來還向江頭宿。老翁不愁兒不啼,新婦般中炊欲熟。俚句奉題,湖帆先生溪山漁樂圖,翁闿運。印鑒:羅福頤印染2、吳萬、倩盦、師農(nóng)堂
黃山奇景圖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王湘碧春山煙靄 立軸紙本 1942年作
秋山積翠 設色紙本 庚辰(1940年)作 南山齊壽 立軸水墨紙本 1940年作
秋山讀易 立軸 庚辰(1940年)作 密林陡壑 立軸
松風云海 鏡心 庚辰(1940年)作 (142.26萬元,2009年5月北京誠軒春拍)
題識:庚辰春暮,效唐子畏筆法,寫松風云海圖。倩庵梅影書屋遣懷。鈐?。簠呛?br>《松風云?!窐媹D別出蹊徑,近景兩塊巨石,兀然從畫面右側向左上橫插畫中,俯視莽莽的松林與云海。畫面下方小徑自松間而出,仿佛看畫者是拾級而上許久,方穿過一片山松,到達此境。云海滅沒處,稍稍露出中景與遠景尖聳的山峰。頂端巨石上的蒼勁老松,如虬龍般探向空中。兩位青襟老者對坐石臺侃侃而談,臺下松海入目,頭頂仍有峭巖為景,清新淡雅至極。吳湖帆畫題“效唐子畏筆法”,他在《丑簃談藝錄》中曾評價唐寅“其山水皆云師法李唐,實只細筆一種而已,晚年粗筆一派,與吳小僊、張平山相似。而小僊、平山便如魔道,是六如書卷氣勝也。”此幅《松風云?!芬孕路f的意境,表現(xiàn)出畫家法古而化古的才能,足以窺見他對待畫史與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
吳湖帆1924年定居上海,氣質(zhì)上卻是文人氣濃厚的吳門正派。其在審美趣味上的特點,便是在堂皇平正中追求蕭散閑適。作為正統(tǒng)派畫家,要有對傳統(tǒng)的深廣認識,而這主要體現(xiàn)在收藏、鑒定與畫史研究的統(tǒng)一上。由于出身收藏世家,優(yōu)越的條件,加上個人勤奮,使得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便成為東南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中心,大凡書畫詞曲博古棋弈的一代俊彥,幾乎皆出入其中,使得吳湖帆有條件在收藏與鑒定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畫史,同時逐漸將自己對畫史的研究貫穿于創(chuàng)作之中,在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中,臨古作品,便占有相當?shù)闹匾浴?br>1939年夏,吳湖帆夫人、出身名門的潘靜淑去世,給吳湖帆帶來深深的折鸞之痛,他在潘靜淑遺作《華曼倩影圖》上寫下“點點相思,總腸斷音書難寄”的悼亡之句。潘靜淑早逝,對吳湖帆刺激很深,悲痛常不能自已,從此更名為倩,號倩庵。因此,在作于1940年的《松風云海》中,題識“倩庵梅影書屋遣懷”。
王石谷臨巨然江山無盡圖卷 手卷 水墨紙本 庚辰(1940年)作
吳湖帆是民國時期活躍于上海的著名畫家。他學養(yǎng)深厚,知識淵博。他的繪畫特征正如謝稚柳說的具有“清逸明麗、雅腴靈秀、似古實新的面貌”。又如鄭逸梅所語:“托興作金碧樓臺,錯采鏤華,極其縝麗,卻一洗俗氛佇氣,而別含古趣。”被推崇為最標準的繼承中國畫傳統(tǒng)的海上大家。吳湖帆山水畫風格的總體特征是集古而大成的傳統(tǒng)面貌,從中可以窺見其秉承了王翚的畫學思想:“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把傳統(tǒng)山水的青綠、水墨、淺絳幾種畫風相互調(diào)和,創(chuàng)造出一種把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熔鑄于一體的新古典山水畫。從他的山水畫中似乎處處都能尋見前人的影子,講究筆筆有來歷,但不留斧鑿痕跡,如此幅溪山無盡圖手卷,隨手拈來,渾然一體。與同時代畫家相比,吳湖帆不是頑固的守成,也并非銳意的革新,如同四王的“集古”、“集成”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藝術上的反復錘煉與漸進積淀使他具備了游刃于傳統(tǒng)之中而不為前人成法所束縛的功力和能力。吳湖帆的山水畫深受南方傳統(tǒng)文人畫學觀念的規(guī)范和限制,始終不脫離“正脈”、“法派”的藩籬,但有趣的是,他的突破也正是從這種觀念的束縛中超越出來的。可見,吳湖帆繪畫的南北相容是有條件、有限度的,他在大膽吸收北派青綠的同時仍不失南宗本色,化雄強為柔媚,化富麗為婉約,最終目的仍是體現(xiàn)南方文人的審美觀。
仿黃鶴山樵 立軸 1941年作 馬遙父晴麓橫云 辛巳(1941年)作
文衡山落木寒泉圖 立軸 設色絹本 壬午(1942年)作 清溪漁隱 立軸 1942年作
仿黃鶴山樵 立軸 1942年作 仿江貫道山水 設色紙本
秋山蕭寺圖 立軸 壬午(1942年)作
款識:石田翁秋山蕭寺圖筆法,在叔明云林之間,董文敏云:進溯窮源實董、巨嫡派也。壬午冬日雪窗偶仿大意,吳湖帆。鈐?。嘿槐Q(白)祘如此溪山甚時重至(白)
吳湖帆是眼高手高的大畫家,收藏既富,學養(yǎng)亦深,創(chuàng)作尤勤,所作往往有一股既灑脫又富貴的紳士氣。但是自從1939年夫人潘靜淑去世之后,他情緒低落,傷感至深,不久他母親因為兒媳去世悲傷過度引發(fā)沉疴也去世了。吳湖帆精神受到巨大打擊,難以自拔,以至那兩年他拼命吸食鴉片,幸好有顧抱真的體貼、安慰,他才從悲痛中慢慢解脫出來。后來,他與顧抱真成為眷屬,美滿了生活也美滿了后半生的藝術。《秋山蕭寺圖》作于1942年冬天,正是他與顧抱真結婚之后所繪,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仿佛罩了陽光般的暖意,才情又回到了他的筆下。畫上款識說,此作乃寫沈周《秋山蕭寺圖》大意,吳湖帆是沈周作品的富戶,當年梅景書屋曾藏有沈周三個手卷,分別為《游張公洞卷》、《西山紀游圖卷》和《吳山奇境圖卷》,都是沈周傳世作品中的上上品。所以,對于沈周他不僅服膺在心,而且了然于胸,故而繪此《秋山蕭寺圖》他能夠熟稔如此,仿佛信手拈來。所題雖寥寥數(shù)語,卻敘說筆墨緣由,洋溢一股學養(yǎng)氣。
溪山紅楓圖 鏡片設色絹本
山水 手卷 絹本癸未(1943年)作
天平山一線天 立軸癸未(1943年)作
題識:千年松樹龍鱗在,一道溪泉燕尾分。金元玉虎丘勝會詩句。癸未冬日,偶寫是圖,略似吾吳天平山一線天景入口處。倩庵吳湖帆識。印鑒:倩庵畫記、好林泉都付與閑人。
這幅《天平山一線天》是吳湖帆四十年代初的精品力作,更是他丹青華佗的絕佳注腳。此圖著錄于《梅景畫笈》第一輯。該畫冊是1943年,吳湖帆的門人子弟為頌祝先生50歲生日而編輯其近10年佳構而成,共50圖,合50壽之意。在畫笈里的題識為“千年松樹龍鱗在,一道燕泉分燕尾。金元玉虎丘盛會詩句,癸未冬日偶寫是圖,略似吾吳天平山一線天景,聊博士魁先生一粲,倩庵吳湖帆識?!迸c現(xiàn)在看到的題識略有不同。此圖成于1943年冬天,由吳湖帆贈予“士魁”先生,再由門人征借入刊。后來,因緣際會,此圖輾轉(zhuǎn)重回梅景書屋,為自藏之便,吳湖帆將“聊博士魁先生一粲”挖去,在“天平山一線天景”下補“入口處”三字,并把“倩庵吳湖帆識”移行置于其下。整個改動妙至毫巔,神乎其技。
都說畫如其人。吳湖帆的畫,尤其是山水畫,透著與他身世個性相應的安靜、典雅、雍容、華貴。“一線天”同樣如此。盡管此圖似是對詩句本身的忠實描述,但線條之凝重洗煉,構圖之大膽雅健,筆墨之秀美華滋,非吳湖帆而不能為之。誠如裔孫吳亦深先生所言:“其書畫透婉約之清秀,噴豪放之氣勢,集文人之儒雅,顯古藝之靜樸,精益求精,外求極品之頓挫,內(nèi)透個性之靈光,實乃其畢生極力所向,千古藝壇,唯山水之正流,乃集大成之佼佼者也?!?/span>
秋山飛瀑 鏡心 癸未(1943年)作
仿趙文敏筆 鏡心 癸未(1943年)作
秋山行旅圖 立軸 陸恢吳湖帆 1943年作 倪云林江岸望山圖 鏡心水墨紙本 1943年作
白云風木 鏡心 1943年作
鵲華秋色圖 鏡框水墨紙本 1944年作 雨村煙樹 立軸設色紙本 1944年作
云煙樓閣 立軸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松溪仙隱 立軸紙本 1944年作
賞泉圖 立軸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款識:賞泉圖。唐六如有此圖,擬為長庚先生雅鑒。甲申八月吳湖帆。印鑒:“倩庵畫印”(白)“萬里江山供燕人”(朱)
吳湖帆還有近世畫竹第一人之譽,這幅《賞泉圖》也展現(xiàn)了他畫竹的高超技藝。他畫竹從宋人雙鉤入手,又參以趙雍墨竹及惲壽平的沒骨法。以淡墨或淡色畫竹,其筆下的竹子有疏淡清雅之韻味,特別是水份的使用和控制恰到好處,使竹葉有“鳳尾梢卷”之勢。雖不著色,但仍有縝麗豐潤,蒼翠華滋的富麗堂皇之感。此幅雖為叢竹,但吳氏墨竹的神韻卻已展露無遺。從這幅畫的筆法來看,秉持了吳氏一貫的風格。筆法嚴謹、諸法并用,觀之層次井然,云峰蒸騰,有深穆淵厚之氣。吳湖帆的山水以煙云之法最有特色,在作畫時,先用一枝大筆灑水紙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毛筆蘸淡墨略加渲染,一經(jīng)裝裱,觀之如山岫延綿。《賞泉圖》就把這一繪畫特色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海野云岡 立軸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海野云岡 立軸設色紙本 1944年作
石壁疏松 鏡片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款識:石壁過云開錦繡,疏松隔水奏笙簧。此杜少陵句董文敏拈出每作題語。甲申冬日戲?qū)懯菐?,不似董文敏而略近趙文敏矣。未知鑒者以為然否?倩庵吳湖帆并識。印鑒:倩盦畫記、云鶴游天群鴻戲海
作為海派山水畫壇的翹楚,吳湖帆的山水畫融古開今。這幅畫作中參合了董玄宰與趙文敏兩大家之遺意。畫中前景繪兩株松樹俯仰相背,幾株雜樹參差期間。吳湖帆的松樹十分具有特色,樹干較欣長,圓形松針呈放射狀,連接松針與樹干的樹枝用較濃的墨寫出,挺勁有力。吳湖帆的松樹與趙孟俯的雙松平遠一畫中的松樹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中景畫一巨巖,巖下多碎石,巖上密林茂盛。巨石之疏與碎石之密恰到好處的將畫面的虛實布局安排得十分妥帖。不論大小山石吳湖帆均用披麻,解鎖皴寫出,筆力遒勁又不失瀟灑,風雅。這全仰仗于其多年來鑒賞收藏書畫的眼力與勤于練筆的功力。遠景所繪煙云繚繞翻滾,只見云深處露一山頭。吳湖帆渲染云霧飄渺的手法則又是其一大秘籍。據(jù)說吳湖帆揮毫時,先以大筆灑水于紙上,稍干后,復以普通筆蘸淡墨略加暈染而成,一經(jīng)裝裱,觀之若煙云出岫,綿延不可方物。自古以來怎樣表現(xiàn)云,水的動中有靜,變幻無常是一大難題,而畫中吳湖帆所畫的云霧既表現(xiàn)了其體積感,又充分將云的動態(tài)拿捏到位,這是非細致的觀察和長期的實踐所不能辦到的。全畫以小青綠著色,艷而不俗,色調(diào)柔和明潤,有雅致。在綠色調(diào)的襯托下,幾株紅樹顯得分外奪目。吳湖帆于用色一道尤有心得,他的好友鄭逸梅先生總結吳湖帆的藝術特色時也說:“層次井然,立體感強” 識者嘗評吳湖帆畫“合古今中西之法,有煙巖萬迭之勢”。以此畫觀之,實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其中,贊嘆不絕。
樸園圖 鏡框 1944年作
山水手卷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唐楊升峒關蒲雪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云表奇峰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巉巖陡壑 立軸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密林巨嶂 鏡片設色紙本 乙酉(1945年)作
款識:密林振繁響,巨嶂滃層云。乙酉五月,梅雨連綿,縱筆寫此,略具郭熙遺法,吳湖帆。印鑒:吳湖帆、倩盦
此幀是先生畫學思想的直接產(chǎn)物。他以創(chuàng)作方式研究繪畫史,歷代如趙孟俯、董其昌、四王以及現(xiàn)代的張大千、謝稚柳皆為此類。他們主要表現(xiàn)于對古人作品的臨摹、師法上。在吳湖帆的藝術生涯中,對前賢大師的學習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了解、掌握各家、各派筆墨習性、技法、風格。吳湖帆對傳統(tǒng)的涉獵極廣,他從四王正統(tǒng)派人手,進而上溯明四家,元代諸賢及兩宋名家,對傳統(tǒng)全面把握。吳湖帆對畫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服務于創(chuàng)作,即更好地畫畫,故其并非為繪畫史而繪畫史,這與專業(yè)繪畫史家又形成了明顯的區(qū)別。這個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吳湖帆對畫史的研究集中于畫家、畫派的筆墨、風格、技法范圍內(nèi)。觀吳湖帆的這幅畫作,首先令人聯(lián)想起了宋人的詞境,兼得豪放派的雄健與婉約派的柔媚典雅。畫中山石運用卷云皴以表現(xiàn)石如飛動之感,樹參鹿角蟹爪枯枝,遠景云煙迷離,亦虛亦幻,實有郭河陽之遺意又兼具吳湖帆的自身特色。
槃亭續(xù)圖 鏡片設色紙本 乙酉(1945年)作
款識:盤亭續(xù)圖,慶曾世仁兄雅屬,乙酉初夏,偶憶舊見。吳湖帆。印鑒:湖帆颿(白文)
此幅“盤亭續(xù)圖”繪江南初秋山水之景,峰巒坡石,多有起伏變化,云樹蒼蒼,疏密有致,其間村落、坡岸、溪舟、湖泊,并寫出平沙遠靄,表現(xiàn)豐富,筆法以濕筆披麻皴為主,兼長短干筆皴擦,高峰平坡間還用了近似“米點”的筆法。空靈松秀,而不乏沉雄端嚴的氣勢,其間還運用淺絳和花青,分別染屋宇和叢樹。精致的構圖和曠達的氣質(zhì)與元代黃公望的筆法頗為相似。
趙松雪林塘晚歸圖 鏡片紙本 1946年作
擬北苑瀟湘山圖 立軸 1946年作 溪山秋霽 立軸 1946年作
孟襄陽詩仿叔明筆意圖 鏡心設色紙本 1946年作
此幅乃仿王蒙(叔明)筆意,畫家曾仿《青卞隱居圖》等多幅王蒙作品,對其筆法、風格了解甚深,從此作中可見一斑。畫意取自唐代山水詩人孟浩然的《尋天臺山》詩:“吾友太乙子,餐霞臥赤城。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歇馬憑云宿,揚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遙見石梁橫。”天臺山乃浙江省東部名山,是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fā)祥地。畫面取全景式構圖,山勢連綿,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林木青翠,瀑布飛濺,霧氣繚繞。華頂半隱在云霧中,以顯示其“直入云霄”的高聳之態(tài)。右側為云臺山著名的景致“石梁飛瀑”,只見半山中兩崖峭壁對峙,一石如蒼龍聳脊橫亙其間,此即石梁,又稱石橋。水流匯合于此,形成瀑布群,三折穿梁而出,激起水花翻涌,墜入深谷。畫中雖不見深谷,但從水勢上可以想象其雷霆之勢和震耳巨響。近景為兩棵巨松,一棵前俯,一棵后仰,枝干糾纏生長在一起,其虬曲的姿態(tài)和繁茂的針葉為畫面增添了趣味和韻致。整幅山水形象奇險而生動,甚為契合孟浩然之《尋云臺山》詩的意境。從畫法上說,畫面布局繁密,山石以淡墨勾勒,皴法細密,墨色層次豐富,再以淡石青色在山頭點染,以顯示山巒之郁然深秀之態(tài)。此幅在山石皴擦與樹木的畫法上均具有明顯的王蒙筆意,但這種摹古并不是單純的摹仿,而是畫家以傳統(tǒng)筆墨為基礎所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目的為得其神髓,而非徒以形似。整幅筆墨濃淡干濕相得益彰,設色幽淡,深具煙云飄渺、泉石洗蕩之致,風格蒼莽浩渺,格調(diào)清雋雅逸,是為畫家在20世紀40年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佳作。左上側詩題筆致遒勁,融米南宮與趙佶“瘦金體”與一爐的書體自成一格,與畫面整體格調(diào)相宜。
擬北苑山水 立軸設色紙本 1946年作 雪后訪梅 立軸 1946年作
趙善長溪山閑居圖 立軸水墨紙本 1946年作 溪山間居圖 立軸紙本 1946年作
春山圖 立軸 1946年作 唐子畏洞壑奔泉 鏡心水墨紙本 1946年作
幽谷云峰 立軸 1946年作 云表奇峰 立軸 1946年作
仿趙松雪江村漁隱圖 水墨紙本 丙戌(1946年)作
款識:趙文敏江漁隱圖。松雪入元后一洗青綠脂粉,都用水墨寫胸中逸氣,純以董巨為宗,古淡渾樸,開后世文人畫派,雖大癡仲圭皆未能越其蹊徑,距今七百載真跡僅存。余前歲獲沈石田舊藏橫冊三節(jié),有江岸喬柯圖,縱筆點染,瀟灑天成,洵畫苑逸品也。丙戌十二月晴暖氣煦,偶得佳楮戲仿其筆,雖神形俱非,差幸未落俗籍呈。行嚴世丈先生雅鑒。吳湖帆。鈐印:倩庵、云鶴游天群鴻戲海
山水 立軸 1946年作 瀟湘雨過 紙本鏡框 丙戌(1946年)作
竹林七賢 紙本鏡片丙戌(1946年)作
古樹層巒 鏡心丁亥(1947年)作
吳湖帆一生的藝術頂峰時期是在上世紀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期,在這十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他創(chuàng)作了多幅精品和代表作,如《瀟湘雨過》、《桃塢春色》、《潼關蒲雪》等。本幅《古樹層巒》作于1947年。在畫法上,或用他本人擅長的沒骨渲染,或用董源的披麻皴和巨然的“礬頭”點,或用郭熙云頭皴法,色墨淡宕中見明凈,用筆渾厚而灑脫。勾皴點染的運用,水墨和設色兼收并蓄,數(shù)家技法融合無間,已經(jīng)完全脫離傳統(tǒng)繪畫流派的束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誠如畫中所題“近讀北苑瀟湘、夏山,巨然茂林、海野,郭熙早春、幽谷諸圖,略有領悟”。他是師法了世傳五代北宋諸大家的繪畫技法。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幅作品里也可感受到明代大家唐寅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山石用筆堅實挺勁,這與董源、巨然的用筆較松明顯不同,由此也可看到吳門畫派的影子。作品為橫幅,構圖上得益于董源《夏山圖》、《瀟湘圖》兩長卷千里平遠、一片江南的影響。這種構圖和形制,在他的繪畫里數(shù)量并不多,圖上有上款。全畫以小青綠著色,艷而不俗,色調(diào)柔和明潤,頗有雅致。吳湖帆于用色一道尤有心得,他的好友鄭逸梅先生總結吳湖帆的藝術特色時也說:“層次井然,立體感強”。識者嘗評吳湖帆畫“合古今中西之法,有煙巖萬迭之勢”。
寒林云壑 鏡框 丁亥(1947年)作 楚山疊翠 鏡心紙本 1947年作
柳溪垂釣 立軸丁亥(1947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