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水師旗營三江口水師旗營是清朝政府在福建省福州三江口設立的一個滿族水師營,是清代全國東南沿海四大八旗水師之一,其建立時間比洋務運動時期在馬尾創(chuàng)辦的福建水師早150多年。三江口水師旗營也是中國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軍事城堡。水師旗營地處閩江南岸,閩江和長樂的上洞江、琴江匯合處,布局相似太極八卦,故又稱“旗人八卦城”。整座旗營方圓1平方公里,坐南朝北,北臨閩江,橢圓形墻包圍整個營盤,整體建筑呈“回”字型結(jié)構(gòu),分12條街4條直巷,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旗營內(nèi)各種設施完備,衙門、炮臺、教場等一應俱全。至今,琴江滿族村的街道依舊保留著當時的格局,多處古城墻和一座城門仍在,村里還完好地保留著一條“旗人街”。辛亥革命后,水師旗營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zhèn),即琴江村。
[編輯] 歷史沿革雍正六年(1728年),福州駐防副都統(tǒng)阿爾賽入覲,欽承上諭:“爾等旗人,宜知水務”。阿奉命回閩與總督高其倬會舟溯流,發(fā)現(xiàn)“洋嶼去海不遠,密邇省城,既可扼守三江,又可與閩安成倚角之勢”,遂選定洋嶼為水師旗營營盤,并報經(jīng)議政王大臣會議批準。雍正七年,營盤建成,開始在琴江移民、修圍墻和及衙署兵房,當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一二十五兩日,清征南將軍賴塔奉旨挑選從駐福州的老四旗漢軍官兵中抽調(diào)513人旗兵進駐琴江,建了500多座兵營,全城分設12條街4條直巷,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整個營地建設呈"回"字型。該旗營是福建最早的八旗水師,是當時直屬于清政府中央調(diào)配的四支水師之一,比馬尾的福建水師早150年。 建營初期,琴江環(huán)境十分惡劣,老四旗的壯丁,因為水師旗營地處海濱,每年秋冬兩季屢屢有大風暴,洶濤怒吼,視為畏途,多半裹足不前。為了安撫士兵的情緒,福州將軍做了許多工作,比如允許官兵帶家屬進營,允許士兵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調(diào)防到福州城里。旗營建成后,成為清朝全國沿海四大水師旗營之一。因為是嫡系部隊,當時馬尾的閩安鎮(zhèn)的統(tǒng)領,也基本由琴江人擔任。 1884年8月23日(七月初三),強行進入馬尾港的法國艦隊突襲福建水師,挑起震驚中外的甲申中法馬江海戰(zhàn),致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海戰(zhàn)中水師營有100多人陣亡。琴江水師旗營里有一條皆是馬姓人家的馬家巷,因馬家男丁全部參戰(zhàn),無一生還,琴江從此再無馬姓。 [編輯] 軍事組織[編輯] 人員清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廿一、廿五日,福州駐防將軍阿爾賽從在省之老四旗已披甲未補缺余丁中挑選500名(其中八品領催30名,旗兵470名)、官11員、筆貼式2名,又從海壇、閩安兩地綠營調(diào)來100名舵工、水手充當教習,組成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設協(xié)領(正三品)1員,下轄左、右翼佐領(正四品)各1員,左、右防御(從四品)各1員,左、右翼驍騎校(正五品)各3員。以上11員宮各有衙門一座。營內(nèi)另設有福州將軍行轅一座及軍械庫、火藥庫、鐘鼓樓等軍事設施。 [編輯] 裝備水師旗營立營之初配備16艘木殼戰(zhàn)船。其中“為”字一、二、三、四號趕繒船4艘,“快”字一、二號官座船(指揮船)兩艘,“快”字三、四號大八槳船兩艘,“快”字五、六、七、八號小八槳船4艘,“捷”字一、二、三、四號大八槳船4艘。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裁撒88名從海壇、閩安兩地撥來之船工。乾隆三十三年,經(jīng)奏準將12名船工教習調(diào)回閩安當差。將原設“為”字一、二號趕繒船2艘,“快”字七、八號小八槳船2艘裁汰。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又奏裁“為”字三、四號趕繒船2艘,僅保留10艘大八槳船。武器裝備方面有大刀、腰刀、藤牌、弓箭等,還有240桿鳥槍及10余尊大炮。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經(jīng)福州將軍宗室敬奏準,增配抬槍(兩個人抬著射擊)40桿。民國元年(1912年),由營前縣佐彭壽蓉派員將所有軍械移交國民政府。其中大炮10余尊,于翌年三月由李厚基派人到鄉(xiāng)將炮移至省城福州。 [編輯] 訓練水師每年春秋兩季需配駕出海,至浙江定海等處海面操練各一個月。每年冬季福州將軍蒞營檢閱一次水操。每五年在福州南臺受總督檢閱一次。戰(zhàn)船出海時,“快”字一、二號官座船每艘配備官1員、領催2名、槍兵25名、頭目司15名、中軍官1名、執(zhí)令外郎4名、海螺20名、升旗兵2名、炮兵4名。其余船只各配官1員、領催2名、槍兵25名、頭目司13名。 [編輯] 營房設協(xié)領衙署一所,十五間,佐領衙署二所,每所十二間,防御衙署二所,每所八間,驍騎校衙署六所,每所六間,領催兵六百名,每名房二間,四旗操演公署一所二十間,雍正九年添設木舡匠兵十二名,每名房二間,清字外郎兩名,每名房三間,均設址在洋嶼。軍器庫一座,火藥庫、教場一座,離汛一里,在洋嶼鶴山邊地方長三十丈寬十丈,查福州水師營初設駐防營房唯臨江一面建有城垣營門,其余未建,乾隆二年添筑圍墻高一丈二尺,設四門,圍長二里三分,十年奏準裁汰木舡匠兵,四名十三年奏準裁汰教習兵一百名,以純熟旗丁充補,二十一年陸續(xù)裁汰清字外郎一名,其實存兵丁每名房二間,清字外郎房三間。 [編輯] 軍事活動三江口旗營是一座抗侮有功的水師旗城,幾乎參與了福建所有的重大軍事活動,而且屢立戰(zhàn)功。著名的有平定林文爽之亂,殲海盜蔡牽于黑水洋,甲申中法馬江海戰(zhàn)。 [編輯] 平定臺灣林爽文之亂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臺灣林爽文起事,打出“大順”旗號,宣布獨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他聚眾數(shù)十萬,攻城陷地,殺戮官員。為維護祖國版圖完整,清政府多次派員征討。福州將軍令調(diào)三江口水師旗營佐領黃中極駐防閩江口五虎要隘。乾隆五十二年正月,黃中極受命出任統(tǒng)帶,防御周朝標和驍騎校黃懷仁、劉永溥、宋世雄等4人充當哨官,率三江口水師旗營領催10名、旗兵160名、炮兵4名、執(zhí)纛兵4名、執(zhí)令外郎4名、雜役若干人乘坐“為”字趕繒船4艘赴臺參戰(zhàn)。戰(zhàn)斗十分殘酷,在聲援隔絕、瀕臨絕境情況下,水師旗營官兵勇猛沖殺,立下赫赫戰(zhàn)功。張治崗、張治坤、張治墉三兄弟在陣前壯烈犧牲。清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叛亂,乾隆五十六年凱旋回營。黃中極榮立一等軍功,其子驍騎校黃懷仁以軍功升佐領,炮兵黃瑄三次殺敗敵眾,蒙賞外委百總,給以委牌。 [編輯] 殲海盜蔡牽于黑水洋清嘉慶初,海盜蔡牽嘯眾騷擾東南沿海居民、劫持過往商船,甚至攻占臺灣淡水、鳳山,氣焰十分囂張。清嘉慶六年(1801年),清政府派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調(diào)動閩浙兩省水師合力圍剿。三江口水師旗營右翼佐領黃懷仁統(tǒng)帶所屬旗兵配合邱良功、王得祿率領的綠營水師與蔡牽周旋于沿海諸島,終于在嘉慶十二年取得黑水洋決戰(zhàn)的勝利,恢復了東南沿海的寧靖。 [編輯]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三江口水師旗營佐領黃震鱗,字禹門,有才干,處事深謀遠慮,經(jīng)福州將軍保奏,被委為福州駐防軍統(tǒng)領,率軍駐扎閩安,閩安長門各營盡歸其節(jié)制,嚴陣以待,防御英國艦隊入寇。他嚴謹治軍,剛?cè)峒鏉c士卒同甘共苦,餐風宿露,風雨無阻,不分晝夜,巡視各哨,全軍“無不樂為盡力”。每日遠遣斥侯,偵察敵情,各營屬協(xié)防,烽火傳遞不怠。某協(xié)臺違犯軍規(guī),禹門引典重罰,嚴肅軍紀,增強了部隊戰(zhàn)斗力。當時英軍見林則徐在廣州防守嚴密,轉(zhuǎn)攻廈門。時任閩浙總督的鄧廷禎率軍擊退英軍。英軍北上尋隙,轉(zhuǎn)至閩江口,見我戒備森嚴,轉(zhuǎn)而北犯定海,閩省免遭涂炭。 [編輯] 中法馬江之戰(zhàn)清光緒十年(1884年)7月15日,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隊主力,以“游歷”為名,強行駛?cè)腭R尾港。當法艦入侵馬尾時,水師旗營最高指揮福州將軍穆圖善親臨前線指揮,他調(diào)水師旗營左翼官兵,除部分守營外,其余駕著八槳船前往閩安防守,右翼全體官兵奉令駐防閩江口長門附近下塘寨,佐領黃恩錄(字彝卿)調(diào)任捷字營(凱字營)統(tǒng)帶,令部下見機盡力攻擊敵艦。無奈清軍統(tǒng)帥消極避戰(zhàn),“不允先發(fā)”。事后,黃嘆曰:“設非張(佩綸)之掣肘、何(璟)之畏葸,孤拔早已葬骨馬江矣”。 8月23日午后,法艦開始進攻福建水師。福建水師倉猝應戰(zhàn),僅半小時即全軍覆沒。戰(zhàn)斗打響后,水師旗營投入大小木殼船40余艘沖擊敵艦,無奈裝備優(yōu)劣懸殊,幾艘木殼戰(zhàn)船相繼被擊沉,旗營官兵陣亡數(shù)十人,其余兵弁棄船泅水登岸,在岸邊小山丘上架炮還擊,炮山炮臺、圓山炮臺、鯉魚山炮臺和對岸炮臺也齊向敵艦開火,迫使法軍無法登陸。24日,法艦轟擊我兩岸炮臺,沿江軍民堅守炮臺,奮力反擊。25日,法軍見進攻福州的企圖無法得逞,又怕被封鎖于港內(nèi),不得不悻悻而退,一路逞兇。旗人捷字營哨官李全壽身先士卒,親燃巨炮,極力攻擊,不幸被敵彈擊中腦部壯烈犧牲。福州將軍穆圖善親率八旗洋槍隊三營和陸營統(tǒng)領王得勝駐守長門,法艦惟恐長門守軍斷其歸路,內(nèi)外夾擊,穆圖善所統(tǒng)旗兵浴血奮戰(zhàn)四晝夜,轉(zhuǎn)守為攻,擊沉法烏波船1艘,繳獲法軍炮2門,劃船等3只。法軍旗艦旗桿被打斷,孤拔被我炮火擊中受重傷,水師旗營官兵也傷亡甚多。29日,法國侵略軍倉惶逃出閩江口芭蕉山。 是役,三江口水師旗營官兵全部投入戰(zhàn)斗,琴江沿岸撈上烈士遺軀五百多具,其中葬鯉魚山二百余具。當?shù)亓鱾髅裰{:“法人打閩安,旗勇戰(zhàn)沿江,打死李連安,戰(zhàn)死張十三,家家眼淚淌不干?!碑?shù)孛癖姙殛囃鰧⑹拷袅⒈R尾建有昭忠祠,琴江建有忠魂堂與五炮神廟,奉祀為國捐軀的忠魂。有功人員受到清政府的褒獎,佐領黃恩錄賞戴花翎并加協(xié)領銜,郭建策以軍功授石埭縣令,黃恩浩、李猶龍、郭建勛皆以軍功賞戴花翎,張朝銘、許國昌、沈承禧、高永錫賞戴藍翎,獲六品軍功者30余人。楊氏一門六人參戰(zhàn),楊長坤(字文郁)犧牲,楊長蔭(字文蘭)晉升驍騎校,楊長培、楊長靖、楊長庚、楊長余均獲六品軍功。至今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三日,琴江、洋嶼民眾都自發(fā)來到江邊舉行公祭,供奉時鮮瓜果,放“水蓮燈“,以祭奠先烈英靈,1984年馬江之戰(zhàn)一百周年時還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百年公祭。1999年,長樂市召開隆重的紀念大會,海濱詩社舉辦詩會,出專輯悼念抗法烈士。 [編輯] 遺存琴水師營里至今還保留有古兵營、武翼將軍衙門、大士殿、毓麟宮、半條旗人街、鐘樓、古戲臺、媽祖宮、太保廟、大禮堂、練兵練武的箭道亭、水師營城墻、城門樓、小戲臺、名人宅第、碑坊等。 [編輯] 歷任職官
[編輯] 圖像畫廊 |
|
來自: LM0318 > 《678 臺灣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