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賽會,是客家農(nóng)村春節(jié)期間常見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在大埔縣光德鎮(zhèn),群眾謂之為“迎燈”。在光德,各個村都有迎燈盛會,有的在正月初九,有的在正月十一、十二,有的在正月十五,有的在正月二十(當(dāng)?shù)胤Q天穿日)陸續(xù)進行。其中富嶺村正月分別有初九迎文帝、十五迎王爺、二十迎阿娘(一個寺廟供奉的佛母娘娘)三次迎燈活動,近年經(jīng)鄉(xiāng)里合議,為節(jié)約人力財力,三個活動統(tǒng)一改在初九。 初九日,富嶺各自然村,或是外村前來祝賀的鑼鼓隊、醒獅隊、八音班齊聚一個叫定光寺的地方,選定的吉時一到,鼓樂齊鳴、彩旗招展、醒獅開道,浩浩蕩蕩的隊伍和觀禮的人群開始全村的大游行。 富嶺全村一般在一個自然村設(shè)一個接燈點,全村約有20個接燈點。迎燈隊伍經(jīng)過之處,村民焚香鳴炮以示迎接祈福。迎燈隊伍在每個迎燈點活動時間約一個小時,整個巡游活動下來,剛好是一天一夜。夜間,蜿蜒的迎燈隊伍和迎燈的煙花,讓整個村莊顯得更美麗和祥和熱鬧。 每個燈點各具的特色。除了每家村民供奉的三牲、香燭、鞭炮之類的供品外,他們把自己家中收藏的歷代名家字畫陳列在一起,給人一飽眼福,而且只有在這節(jié)日燈景中才能看到平日鮮為人知的民間絕技,如以手工捏塑的一座座立體畫屏,如“貂蟬弄呂布”、“水淹金山”等熟悉民間的傳說,在這里得到了形象的再現(xiàn);還有一些微雕花盤,用菜蔬瓜果組成的圖案,手藝的精湛,令人嘆為觀止。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增添了以陶瓷工藝為主體的展覽內(nèi)容,迎燈的主體活動成為當(dāng)?shù)厝宋闹腔鄣恼故酒脚_。 看燈的各鄉(xiāng)客人,多時達幾萬人,處處人頭涌涌,熙熙攘攘。醒獅隊每到一站除了參拜以外,還作獅藝、武術(shù)表演;管弦樂隊也有每站獻藝,他們八音并奏,笙簫和鳴,更有聲情并茂的生旦伴唱。 光德富嶺的迎燈活動,歷史久遠,以前主要以敬神迷信為主,民國時還曾遭官府禁止過。自改革開放以來,富裕的村民恢復(fù)了迎燈活動,除了寄托村民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心愿外,也成為當(dāng)?shù)厝宋乃囆g(shù)的展示平臺。 |
|
來自: 寒江讀舟 > 《鄉(xiāng)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