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去濟寧教育學院考察,往返千里,一路陌生,一路新奇;一路放眼,一路想法。
大河往西流。從齊河東上高速,沿泰安方向前行一小時左右,到達大汶河大橋。大汶河這三字一撲入眼簾,想到了姚鼐《登泰山記》里“汶水西流”一句。就提示老孔、老潘,這個水是往西淌的。他倆將信將疑,我說你看那水草。老孔索性駐車觀看。站在大汶河橋上觀看,感覺橋面離水面差不多10層樓高,橋很長,河灘很寬,幾里地的樣子,生長著莊稼野草。河床幾十米寬,零星點綴著稀疏的水草。水很淺,如果不渾濁,準可見底。水流平緩,仔細觀看才能看出水草的輕擺。回來重讀《登泰山記》,開頭兩句話是“泰山之陽,汶(wèn)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意思是說“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向陽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陰山谷中的水流進濟水。 ”。又進一步了解大汶河的源流去向:悠悠汶河,發(fā)源于源山,由東、北兩大支流匯集而成。滔滔東來,滾滾西去,縱貫萊蕪,流向泰安,再與東平湖、微山湖合為一股,蜿蜒數(shù)百里,最后流入黃河入海”。也就是說,往大汶河放艘紙船,如果足夠幸運在齊河南坦險工就能看到。 濟寧教育學院不在濟寧市區(qū)。在我們的印象中,德州學院在德州,聊城大學在聊城,想當然的以為濟寧教育學院也在濟寧市區(qū)。可導航一直提示:在下一提示之前,請一直往前行駛。在濟寧市區(qū)加油的時候,加油工說:在這里干七八年啦,不知道這學校在哪。只好跟著導航的指示走,邊往前行,邊看里程表,邊琢磨:已經出來200多公里,總不能返回去,走吧,看它到底在哪里。最后終于導航說話啦:濟寧教育學院就在附近,本次導航結束。停車扭頭一看,到了。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濟寧教育學院赫然在目。濟寧教育學院不在濟寧市區(qū),而是在濟寧南去70多公里的金鄉(xiāng)縣。你說中石先生知道濟寧教育學院在金鄉(xiāng)縣嗎?。 高速公路是一條文化長廊。在高速公路上,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是中間的隔離帶?是路兩旁的毛白楊和其他高大灌木?是安全警示?是路標?是廣告牌?是車輛?可以說都有。我注意到最多的是廣告牌。在高速公路兩旁,每隔100米左右的樣子就豎著一個高大的廣告牌,一個粗粗的圓柱托起一個寬幾米長十幾米的巨大長方形,長方形兩面繪有廣告圖案和廣告詞。在高速護欄附近還有形制較小的廣告牌。一路走來,如舉著“回避”“肅靜”大牌子的重臣出行,也如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所說得“金瓜鉞斧朝天鐙,鷹袞鷹幡鷹罩纓”般的華麗肅穆。這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廣告文化。留下深刻印象的廣告有兩個:一個是“口子窖”,幾乎是一個小牌子接著一個小牌子,讓人想到重復是記憶之母;再一個是那句“走進水滸,必上梁山”,讓人震驚于措辭這的精明。開車向前,撲面而來的是品牌,是信息,是警示,是鼓舞。感受到的是實力,是強大,是和諧,是振奮。這次經過的京臺高速和日蘭高速,它們既是一條綠色長廊,也是一條廣告長廊,更是一條文化長廊。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日行千里,快速翻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