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工作不易(資料圖片) 中廣網(wǎng)北京7月7日消息(記者季蘇平 王菲)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進入到21世紀,隨著私家車步入普通人家庭的腳步越來越快,汽油價格也翻著跟頭往上漲,速度超過了滬深股市,甚至超過了GDP。在人們抱怨成品 油價格太高的同時,也越來越真切地感覺到石油的重要性。 但是,即便如此,卻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其實是一個貧油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也逐年提高。那么,中國石油生產(chǎn)的現(xiàn)狀究竟如何?記者走進中國石油生產(chǎn)一線,調查中國石油現(xiàn)狀。 “天上沒有鳥,地上沒有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這里是位于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的冷湖。6月底的正午時分,烈日和冷風的迎接,讓來自遠方的記者一下子分不清楚季節(jié)。直到被瘋狂聚集的高原蚊子襲擊,才知道這就是高山戈壁的夏天。 冷湖3號基地上全部的28名隊員一齊出現(xiàn)在記者面前,在他們的臉上綻放著或欣喜或羞澀的笑容。欣喜與羞澀源自寂寞。在這里工作17年的采油工馮永剛告訴記者,除了偶爾出現(xiàn)的運輸車司機,他們平時根本沒有機會見到陌生人。 馮永剛:平時只能偶爾見到運輸車的司機,大概一個星期有2到3輛運輸車從這里經(jīng)過?;疽姴坏絼e人。這里離哪里都遠,條件艱苦,就連我們吃到的“新鮮菜”都是從基地3天以后才能運到的。 忍受寂寞為的是在這片荒涼土地中蘊含的石油。這種發(fā)現(xiàn)于100多年前的能源,驅動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很難想象失去這種黑色的液體,世界將會怎樣?因為湖水冰冷的得名的冷湖曾經(jīng)是建國之初中國石油的四大金剛之一。54年前,這里的原油是噴薄而出3天3夜,日噴量達到了達到800噸。 然而,與當年人聲鼎沸的場面相比,今天的冷湖是寂寞荒涼的。曾發(fā)現(xiàn)自噴油井的地中四井,早已在78年停產(chǎn)。如今自噴井已經(jīng)絕跡,取爾代之的是機械壓采抽油機,也就是俗稱的“磕頭機”。從噴薄而出的原油,到人為擠壓抽取,采油方式的悄然變化暗含著石油資源的逐步枯竭。冷湖3號基地隊長李強嘆息,即便用這種“壓榨”的手段有些油井一天的產(chǎn)量只有不到100公斤。 李強:后來,冷湖油田的好多井都只能產(chǎn)0.1噸了,但是沒有放棄,這是戰(zhàn)略物資嘛。為了國家的利益,雖然產(chǎn)量很低,但是工作量很高。 這就是冷湖油田傳承到今天的“0.1噸精神”:即便井再深,油再少,哪怕有0.1噸原油,也要把它采出來!所以今天,在這片青藏高原的荒漠中,大大小小的“磕頭機”和它的名字一樣,在竭力地上下挪移,向天地索要寶貴的石油! 為了保障正常采油,每一架磕頭機都會定期維護保養(yǎng),盡管如此,那些斑駁的外層漆皮仍然劃滿了艱苦作業(yè)后留下的風霜。 設備都如此,都不要說在這里工作的工人們了。李強隊長那張黝黑而粗糙的臉,讓記者覺得他的年齡應該在40歲上下。誰知這已是保守的估測,還是給扎根這里的西北漢子年紀長了10歲。 李強:我看起來像40,但其實比你看到的年齡要年輕一些,在我們這里工作的人要比內陸同齡人大上十來歲。這邊氧氣不夠,一動就喘,在這種條件下,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一位老部長來視察時說,你們就算在這里躺著,什么都不干都是一種貢獻。 倘若不是和工人們面對面,恐怕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老部長的這句話中所蘊含的那份帶著苦澀的敬意。不遠處,一條并不平坦的石子路通往的冷湖四號紀念碑,無聲守候著曾經(jīng)奮斗在這里的人們。 半個世紀里,幾代石油人在荒涼戈壁上燃燒生命,尋找石油。如今,冷湖油田,這座昔日輝煌的老油田,帶著英雄遲暮的悲涼感和時代的迫切感,以每天10噸原油的產(chǎn)量繼續(xù)“戰(zhàn)斗”,而這10噸原油轉化而成的3800升汽油,僅僅能保障幾千多公里外的北京70幾輛汽車一天的耗油。在寂靜中,一絲絲對中國石油的擔憂在腦海中回蕩…… 一桶油成本是伊拉克近7倍
[提要] 石油,因其不可再生的珍貴屬性,被形象地稱作“黑色黃金”。在世界范圍內,圍繞著石油展開的經(jīng)濟糾葛,政治紛爭乃至于戰(zhàn)爭此起彼伏,從未停止過。在中國,即便有大慶油田,即便有勝利油田,即便有聚寶盆柴達木,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是一個貧油國。[網(wǎng)友有話說][財經(jīng)首頁更多精彩新聞] 記者走進中國石油生產(chǎn)一線調查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是中國石油“四大金剛”之一的青海冷湖油田,如今疲態(tài)盡顯,越來越多的油井一天的產(chǎn)量已不足100公斤,曾經(jīng)自噴的油井已然消失在歷史的暮靄中。請關注《中國石油現(xiàn)狀調查報告》第二篇:消失的黑色黃金。 在位于柴達木盆地西部南區(qū)獅子溝的獅20井,6月末的傍晚,依舊風沙緊鎖,烈日當頭,青海油田采油三廠的工人們仍在這海拔3430.09米的地方進行繁忙地作業(yè)。一年四季,他們都在這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油井上“與寂寞為伍,與荒涼為伴?!?br> 工人:這里的天氣情況很不穩(wěn)定,我們經(jīng)常一天中經(jīng)歷四種天氣:晴天、沙塵暴、下雪、下雨等。 說到工作環(huán)境,廠長李占民的語氣舉重若輕,但回憶起這里曾經(jīng)日自噴油產(chǎn)600噸的輝煌,他卻是興奮中帶著落寞。 李占民:從老一輩的口里聽說,下面的那一片全是黑黑的,因為每天1000多噸的產(chǎn)量,罐車都拉不及,后來就把下邊圍了一個大坑,當時的場面特別壯觀。 然而,這樣的壯觀僅僅持續(xù)了兩年半的時間,1987年獅20井停噴關井。直到2006年,雖是加大投入力度對其重新側鉆,但投產(chǎn)后的每日產(chǎn)油量僅為20噸,相比十幾年前縮減了30倍。獅20井的今昔對比,恰好是目前中國石油資源大趨勢的縮影。青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jīng)理孫曉崗坦言,“無論單井產(chǎn)量還是油田產(chǎn)量,都在逐年下降,這是難以改變的事實?!?br> 孫曉崗:這是一個大的規(guī)律,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成本也就越來越高?,F(xiàn)有儲量品質相對比以前差很多,都是一些低剩、甚至是特低剩的復雜的油氣廠。 這種油氣廠的開采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造成采油成本總體上升。 石油,因其不可再生的珍貴屬性,被形象地稱作“黑色黃金”。在世界范圍內,圍繞著石油展開的經(jīng)濟糾葛,政治紛爭乃至于戰(zhàn)爭此起彼伏,從未停止過。在中國,即便有大慶油田,即便有勝利油田,即便有聚寶盆柴達木,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是一個貧油國,而現(xiàn)在“黑色黃金”正在消失。青海石油公司邊遠油田開發(fā)公司經(jīng)理王德林的比喻很形象,中國是在石頭縫里“擠”石油。 王德林:伊拉克的石油都是自噴井,形象地講,拿鐵鍬在砂子里面挖幾鍬,油就出來了。而我們一口井打下去幾千米,還不見東西(油),你得射孔、壓裂多重措施。一口井,上百萬。 一口井投入上百萬,但是油井打好后,由于儲量不同,壓力不同,開采的成本同樣令人驚愕。伊拉克一桶油的開采成本只要3美元,而在青海油田一桶油的成本要20美金,是前者的近七倍。上游采油成本高昂,但是,對處于下游的煉化板塊來說,形勢更不容樂觀。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黨委書記淡明盛的話耐人尋味: 淡明盛:我們曾經(jīng)到了一個什么程度,液化氣已經(jīng)一滴賣不出去了,如果是地煉就很靈活,虧損就可以不加工了,而我們虧損也還要加工,這就是我們責任和靈活性操作的問題。(記者:那咱們去年全年虧損了多少?)我們在中國石油排名還屬于中游,還算虧得少呢,誰煉得多,誰虧得就多。 一邊是國內對稀缺能源的高成本投入,一邊是國外價格相對低廉的原油,我們?yōu)楹尾恢苯舆x擇石油進口?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一句道破天機:油價背后,不僅是價格博弈,更是國際政治博弈。 周望軍:我們是一個發(fā)展中大國,也是一個處在工業(yè)化初級階段的國家。這么大的國家完全依賴石油進口是不可想象的。一旦遇到國家戰(zhàn)爭或者自然災害,國外石油供應一斷,就是死路一條。國內的自給率是必須保證的。國際油價和地緣政治相關,環(huán)境惡劣,變化復雜。我們的需求量太大,增長速度太快,必須兩條腿走路。僅僅靠進口,或者僅僅靠國內石油開發(fā)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只能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國內加大勘探開發(fā)力度,另一方面千萬百計找資源,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根據(jù)《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預計2012年中國石油消費量接近5億噸,同比增長5%。2011年,中國全年原油產(chǎn)量只有2億噸左右,超過56%的原油依靠進口,這種態(tài)勢還將繼續(xù)攀升。 如同蹺蹺板的兩端,一頭是日漸萎縮的供給,另一頭是不斷劇增的需求。對于正在消失的“黑色黃金”,我們不僅是有需求,而是重度依賴。 |
|
來自: wangliangqing > 《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