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哥書馬島記
【清】不著撰人名氏
臺灣文獻叢刊
【第 216 種】
臺灣輿地彙鈔
.作者:季麒光、徐懷祖、魯之裕、吳桭臣、陳雲(yún)程、鄺其照、洪亮吉、許鴻磐、施鴻保、周懋琦、卞寶第、龔柴、馬冠群、劉錦藻、黃清淵
?。瓡摂?shù): 0142 頁
●書籍簡介
第二一六種「臺灣輿地彙鈔」
本書(一冊一四二面八五、二○○字)為一集刊,收有清代臺灣輿地文獻十六種。(一)季麒光「臺灣雜記」。作者無錫人,為康熙二十三年首任諸羅知縣;除撰著此記外,並有「臺灣郡志稿」六卷、「山川考略」、「海外集」、「蓉洲文稿」各一卷,惜均已佚。(二)徐懷祖「臺灣隨筆」。作者華亭人,於康熙三十四年初至漳州,嗣有臺灣之行;在臺一載,始回內(nèi)地。(三)魯之?!概_灣始末偶記」。所記祇迄臺灣初設(shè)一府三縣時。(四)吳桭臣「閩遊偶記」。作者吳江人,康熙五十年代隨臺灣知府馮協(xié)一渡臺。所記全文較長,已略去非臺灣部分。(五)陳雲(yún)程「閩中摭聞」。作者晉江人。今節(jié)其臺灣府部分。(六)鄺其照「臺灣番社考」。作者新寧人。(七)洪亮吉「臺灣府圖志」。作者著有「乾隆府廳州縣圖志」,錄其臺灣府部分,冠以今題。(八)許鴻磐「臺灣府方輿考證」。作者濟寧人,著有「方輿考證」一百二十卷,成於道光十六年。錄其臺灣府部分,故名。(九)施鴻保「閩雜記」。作者錢塘人,咸豐初年撰有此記。錄其十八則,以與臺灣有關(guān)係者為限。(一○)周懋琦「全臺圖說」。作者於同治十一年任臺灣知府及臺灣道,所撰「圖說」係在光緒初年行政區(qū)劃改革以前,並附有論說。(一一)卞寶第「閩嶠輶軒錄」。作者儀徵人。此錄為同治八年任福建巡撫時所撰,間有至光緒紀(jì)元後附誌者;今摘取其臺灣府,餘從略。(一二)龔柴「臺灣小志」。作者寧波人。所志史事述至「近法人攻佔基隆,約定退去」止;接迄光緒十一年時。(一三)不著撰人「臺灣遊記」。此記對於光緒十年代後期臺北與基隆社會狀況頗有描繪。(一四)馬冠群「臺灣地略」。作者武進人。此文為其「中外輿地彙鈔」之一篇,首敘臺北府,並及光緒二十年奏改省會事。(一五)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作者撰有「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在「輿圖考」「福建省」之下有「附臺灣省」之記載。今錄其文,改冠今題,並附以原書另載之「臺灣職官考」。(一六)黃清淵「茅港尾紀(jì)略」。作者臺灣(今臺南)人,茅港尾為其鄉(xiāng)里;撰作雖在日據(jù)時代,所志仍以故國字跡為主。本書之末,另附不知撰人「亞哥書馬島記」一篇。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弁言
本書所收的文獻,共有十六種:(一)季麒光的「臺灣雜記」、(二)徐懷祖的「臺灣隨筆」、(三)魯之裕的「臺灣始末偶紀(jì)」、(四)吳桭臣的「閩遊偶記」、(五)陳雲(yún)程的「閩中摭聞」、(六)鄺其照的「臺灣番社考」、(七)洪亮吉的「臺灣府圖志」、(八)許鴻磐的「臺灣府方輿考證」、(九)施鴻保的「閩雜記」(錄十八則)、(十)周懋琦的「全臺圖說」、(十一)卞寶第的「閩嶠輶軒錄」、(十二)龔柴的「臺灣小志」、(十三)不著撰人的「臺遊筆記」、(十四)馬冠群的「臺灣地略」、(十五)劉錦藻的「臺灣省輿地考」及(十六)黃清淵的「茅港尾紀(jì)略」。此外,書末並另載不著撰人的「亞哥書馬島記」一文,作為「附錄」。
這些文獻,有早在清康熙年間的作品,亦有晚至光緒時代的記載;分別說明如下:
無錫(梁谿)季麒光著的「臺灣雜記」一卷,為清代臺灣較早的作品。作者為首任諸羅(後改嘉義)知縣,時在康熙二十三年;除撰著「臺灣雜記」外,並有「臺灣郡志稿」六卷、「山川考略」一卷、「海外集」一卷、「蓉洲文稿」一卷,惜均已佚。
華亭徐懷祖著的「臺灣隨筆」,同為早期的記錄之一。作者於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初至福建漳州,嗣有臺灣之行;在臺一載,始回內(nèi)地。
魯之裕著的「臺灣始末偶紀(jì)」,未知作於何時,亦不詳作者里居。所記祗訖於臺灣設(shè)府時初置三縣,並尚在江南未分?。ń鲜。宄踔?;康熙時,分析為江蘇、安徽兩省)之前;其撰述的時間,或不出於康熙年代。
「閩遊偶記」作者吳江吳桭臣,系隨臺灣知府馮協(xié)一(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四年)渡臺;所稱「癸巳春」,即康熙五十二年初是也?!概加洝姑快稊⑹鲆欢温贸讨幔瑏阌洰?dāng)?shù)氐牡乩砩踉?。全文較長,已略其非臺灣部分。所記在時間上僅次於「臺灣府志」「高志」與「周志」(「文叢」第六五種及第六六種)纂修後不久,亦不失為清代早期的一種地志。
晉江陳雲(yún)程所輯的「閩中摭聞」,祗節(jié)錄臺灣府部分。其撰作時間,可能是在雍正、乾隆之間。
新寧鄺其照所錄的「臺灣番社考」,撰作時間無考。
「臺灣府圖志」係節(jié)自洪亮吉撰的「乾隆府廳州縣圖誌」,所志自以乾隆時代為準(zhǔn)。按原無篇名,因冠以今題。
濟寧許鴻磐著有「方輿考證」一百二十卷,成於道光十六年。茲僅錄其臺灣府部分,故題曰「臺灣府方輿考證」。
錢塘施鴻保所著的「閩雜記」,專記閩省各屬的掌故與風(fēng)物;所錄十八則,以與臺灣有關(guān)係者為限。原記中有「咸豐辛亥(元年)二月,余與來森伯、張晉夫遊鼓山湧泉寺」及記同安西安橋有「今此橋咸豐癸丑(三年)為會匪所毀」語,當(dāng)知其所作時期與此相距不遠。
周懋琦曾於同治十一年任臺灣知府及臺灣道,所撰「全臺圖說」係在光緒初年臺灣行政區(qū)劃改革以前。其所附論說,多為後來析疆分治時所採納。
「閩嶠輶軒錄」一書,為儀徵卞寶第在同治八年任福建巡撫時所撰,間有至光緒紀(jì)元後附誌者。今摘取其「臺灣府」,餘從略。
寧波龔柴著的「臺灣小志」,對於臺灣史事述至「近法人攻佔基隆,約定退去」止;按法兵退出臺、澎係光緒十一年事,此文當(dāng)作於中、法戰(zhàn)爭結(jié)束後不久之時。
「臺遊筆記」作者未詳其姓氏,但知其遊臺的時間則在光緒十七年劉銘傳離任之後(文中有「前爵帥撫臺時」種種記載)。此記對於光緒二十年代後期臺北與基隆的社會狀況,頗有描繪。
光緒間,武進馬冠群輯有「中外輿地彙鈔」一書,「臺灣地略」即其中的一篇。此文首敘臺北府,並及「光緒二十年奏改省會」事,可謂是清季臺灣淪日前較晚的一種記載。
清季劉錦藻撰有「清朝續(xù)文獻通考」一書,在辛亥(宣統(tǒng)三年)以前所成者原斷於光緒三十年,餘至民初續(xù)成。此書在「輿地考」「福建省」之下,有「附臺灣省」的記載。這篇記載為臺灣建省後不多見的文獻,足與「臺灣通志」(「文叢」第一三○種)及連著「臺灣通史」(「文叢」第一二八種)所載互相發(fā)明。原書在「職官考」中,並有「臺灣」一節(jié),記乾隆五十三年以後設(shè)官之沿革。今以前文為主,題曰「臺灣省輿地考」;後文為附,稱為「臺灣職官考」,一併刊列。當(dāng)時臺灣已為日本所據(jù),這一記載,誠如「職官考」按語云云,『庶幾見而警心焉』。至在今日視之,因有此記載,幸得保存下一點有用的史料。
「茅港尾紀(jì)略」作者黃清淵,係臺灣當(dāng)?shù)厝耸?。這種鄉(xiāng)土文獻,值得珍惜。至其撰作時間雖已在日據(jù)時代,然所志仍以故國事蹟為主。
書末所附「亞哥書馬島記」,亦不知作者姓氏。所謂「亞哥書馬島」究屬何指?未詳;據(jù)所記與臺灣關(guān)係至密,因錄附備考。
本書所收文獻,有錄自清王錫祺輯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錄自馬冠群輯的「中外輿地彙鈔」,有錄自賀長齡、盛康先後所輯的「皇朝經(jīng)世文編」及「續(xù)編」;亦有如上所述,節(jié)自其他專書;惟有「茅港尾紀(jì)略」一種,則據(jù)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抄本。因統(tǒng)屬臺灣的輿地文獻,即名之曰「臺灣輿地彙鈔」。再,「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所輯的臺灣輿地文獻自不止此,但均已見於「文叢」其他各書。至清代「經(jīng)世文編」及「續(xù)編」中其餘關(guān)於臺灣的文件,除大部分亦已見於「文叢」各書外,尚有一部分將編入另一種「文叢」中。(吳幅員)
●臺灣輿地彙鈔目錄
臺灣雜記…………………………………………………………………………季麒光(一)
臺灣隨筆…………………………………………………………………………徐懷祖(三)
臺灣始末偶紀(jì)……………………………………………………………………魯之裕(九)
閩遊偶記………………………………………………………………………吳桭臣(一一)
閩中摭聞………………………………………………………………………陳雲(yún)程(二九)
臺灣番社考……………………………………………………………………鄺其照(三五)
臺灣府圖志……………………………………………………………………洪亮吉(四一)
臺灣府方輿考證………………………………………………………………許鴻磐(四五)
閩雜記(錄十八……則)……………………………………………………施鴻保(七五)
全臺圖說………………………………………………………………………周懋琦(八一)
閩嶠輶軒錄……………………………………………………………………卞寶第(八七)
臺灣小志…………………………………………………………………………龔柴(九三)
臺遊筆記………………………………………………………………………闕名(一○一)
臺灣地略……………………………………………………………………馬冠群(一○七)
臺灣省輿地考………………………………………………………………劉錦藻(一一三)
茅港尾紀(jì)略…………………………………………………………………黃清淵(一二七)
附錄
亞哥書馬島記…………………………………………………………………闕名(一四一)
●附錄
亞哥書馬島記闕名
亞哥書馬島,在臺灣東北、琉球之南,夫臺灣水程約三千餘里。自南至北,絡(luò)繹千餘里,凡十餘島。最高之山,七百七十英尺。有大山名曰太平山,周迴有四小島環(huán)之。又有珊瑚石矗立海上,高出雲(yún)表。
島中地廣人稀,有四村落,約共萬餘人。居人通商貿(mào)易,惟至臺灣,鮮有至漳、泉廈門者。
島中氣候和暖如三春,樹木蕃衍,百榖滋生。蔬果略如粵東,惟荔枝大如杯碗,較閩、粵尤美。
居人樸野,有太古風(fēng);布衣蔬食。諸畜咸育,惟不食豬;俗尚回教也。男婦均椎髻穿耳,如猺苗。不讀漢書,所用文字如蝌蚪、如龍蛇,屈曲蜿蜒不可辨識;殆上古結(jié)繩之俗歟!土產(chǎn)葛根,居人織為布,輕細如氈而涼快適體;臺灣人爭購之以遺戚友,謂之野葛布。又有草,類龍鬚而細,澤過之;居人織為蓆。至貴者價值數(shù)十金,宜冬、宜夏,勝藤蓆、龍鬚席遠矣。不善釀酒,惟土產(chǎn)一種,黑糯炊之成飯,以水浸之,少加樹葉,經(jīng)宿即成美酒,甘芳異常;土人多嗜之。風(fēng)俗古樸,婚嫁不言聘金,惟以牛隻、甘蔗糖、布帛、菽粟多寡以別貧富。遞年至臺灣貿(mào)易惟三、兩次,亦惟有殷實之家始能備船自往,貧者附船而已。居室無磚瓦,編茅為篷、砍竹為垣。近日亦稍有和沙泥為磚瓦者,殆亦少變有巢氏之風(fēng)歟!
據(jù)云:近日西人考察其地山川,五金、煤礦,所在皆是;而煤為尤盛,錫次之、銀又次之。兩間儲有用之材,歷數(shù)千萬年而始發(fā),吾知其不欲終泯也。斯島之興,固可拭目以俟矣。
——錄自王錫祺輯「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