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腹按摩療法
揉腹按摩療法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種獨特療法之一。它是運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人體的腹部,來達到診病、治療和保健的目的。經常對腹部進行揉按可以疏通經絡、鎮(zhèn)靜止痛、消除疲勞、調整陰陽、增強體質、美容健身、調理臟腑、健脾益腎。該方法簡單方便,效果顯著。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一療法,現(xiàn)將此療法總結如下,以免和更多的反射學愛好者共享。
一.揉腹療法的理論依據(jù)
1.中醫(yī)原理
中醫(yī)認為腹部是許多重要經脈循行和匯集之處,沖、任、督三脈均在腹部。沖脈為“血?!?,又是十二經脈之海,沖脈從頭到足,從內到外,從背部到腹部,能接受十二經脈氣血的營養(yǎng)作用。督脈循行于背部,為陰陽總督,陽脈之海。督脈有一支脈從小腹起,直上貫臍中央,為陰脈之海。沖、任、督三脈為人身氣血循環(huán),陰陽升降的道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依賴此三脈供養(yǎng)和灌溉。
脾胃是腹部的主要臟器,“脾胃為后天之本”,又是營衛(wèi)、氣血的發(fā)源地。脾胃在中焦,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時,消升濁降,氣化正常,氣血調達,陰陽平衡,揉按腹部對脾胃有調整作用,能促進人體消化、吸收、排泄。
臍在腹部的中心。內通五臟六腑,外為五臟六腑的御寒之門,揉按臍部、腹部,不僅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的作用,還可以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風寒的侵襲。
2.西醫(yī)原理
(1)神經調節(jié)作用
按揉腹部,就會產生相應刺激,分布在皮膚上的“觸”和“壓”感受器及肌肉和肌腱、結締組織、大血管的感受器,經能量轉變成為傳入沖動,中樞上行到腦。在揉按腹部的過程中,不斷改變作用的力量,避免感覺器對手法刺激產生適應,增強傳入沖動。這就是按揉手法產生緩解疼痛效應的原因。按摩疼痛本身是激動疼痛控制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以痛治痛”。腦干疼痛控制系統(tǒng)可由高級中樞和外周輸入激起。
(2)體液調節(jié)
軟組織損傷后,組織就會出現(xiàn)滲出、水腫、充血或出血等,大量廢用性毒性產物,使組織發(fā)生變性。在炎癥過程中,有局部表現(xiàn)也有全身反應。受損后的組織,由細胞釋放出組織胺,5--羥色胺、前列腺素等,生成激肽等化學物質,使血管通透性加強,滲出增加,有較強的致痛作用,為誘發(fā)炎癥和引起癥狀的基礎。
通過按摩刺激腹部組織,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局部血流量,有利于炎癥物質的吸收,改善細胞供養(yǎng)和物質代謝,減少有害廢物的產生,使炎癥消退,調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按摩刺激通過感覺神經纖維經脊髓傳至下丘腦,分泌和釋放多種激素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和提高組織細胞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免遭嚴重損傷。手法刺激感覺神經,傳入腦干,具有很強的鎮(zhèn)疼作用。
(3)內病外治的原理
在中醫(yī)學上,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五臟為核心,通過經絡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組織器官,聯(lián)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完成人體的生理活動。當人體的某個器官發(fā)生病變時,臟腑之間,臟腑與體表組織器官也相互影響,所以通過觀察五官、形體、胸腹等外在變化,就可以了解內在臟腑的病變,所以一些體表的疾病,可以采取內治的方法來調節(jié),同樣,臟腑的病變也可以采取外治的方法來調節(jié)。
二.揉腹的方法
1.揉按手法:
(1)分推:病人仰臥,操作者兩手掌著力,自劍突下沿腹中線兩側,向下推按至臍下,反復施術約2--5分鐘。
(2)團摩:病人仰臥,操作者兩手掌相疊,沿順時針方向,也就是升、橫、降結腸方向,自右向左旋轉按摩,反復施術2--5分鐘。
(3)捏拿:手的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左手捏住腹部肚臍以上的部位,右手拿住肚臍以下的部位,兩手同時著力向上拿捏10-15次,輕輕放開。此法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引導元氣到達丹田(在臍下1.5寸處)。
(4)點按:用指尖按壓以下幾個重點部位:中脘(肚臍向上4寸)、天樞(肚臍兩側,分別旁開2寸)、氣海(在臍下1.5寸,也是丹田之所在)、關元(肚臍向下3寸)。每個穴位按壓2分鐘以上。
(5)掌振:將手掌平放在腹部,以細微而高頻率的振動刺激腹部,重點治療部位在肚臍上和肚臍下,每個部位約做3分鐘以上。
以上手法,每次治療時間應在20--30分鐘。
2.手法要求:
(1)動作要準確。手法要熟練、靈活、均勻、準確,力度適中,切忌強力粗暴。
(2)要深達臟腑。按揉要有深透力,均勻柔和,功達臟腑,使患者感到沉實有力。
(3)要剛柔相濟:按揉時要有輕有重,即:剛中有柔,柔中有剛。
(4)補瀉相宜:一般認為:輕揉為補,重揉為瀉,順揉為瀉,逆揉為補,上推為補,下推為瀉,要根據(jù)病情,反復交替有輕有重,有逆有順,有上有下,有左有右,辨證施術。
總體上講,按揉手法要柔和,均勻,深透,有力。
3.手法的注意事項:
(1) 每次治療前,醫(yī)者必需先將手取暖(尤其是冬季),以免由于冷手刺激,引起病人保護性的肌肉收縮而影響治療。
(2) 治療前,首先令患者先排一次小便,以免因膀胱中有尿液存留而引起操作時腹中不適,產生腹壁緊張,影響治療效果。治療后,由于腹腔充血,需要及時補充水分,要喝500ml溫熱水,休息5--10分鐘。
(3)每次治療前1小時內,不得進餐或過多飲水,以免在操作時,由于手法壓力作用,引起腹中不適或嘔吐。治療后30分鐘再進食,給胃腸以調節(jié)機會。
(4)患者在每次治療前1小時內,最好不做劇烈運動,如做了劇烈運動,治療前也必需休息10--15分鐘,待全身氣血平靜后,再開始治療,以免引起不適。
三.腹部按揉的適應癥
1. 由于腹部內有很多重要的臟器,又是經絡腧穴的匯集之處,因為這些經絡通行于全身的臟腑、器官,所以腹部按摩不但可以治療腹部本身的疾病,還可以治療全身疾病。例如:
(1)內科疾病:冠心病、高血壓、失眠、更年期綜合癥、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等
(2)外科疾?。郝郧傲邢傺?、腹部手術腸粘連等
(3)婦科疾?。涸陆洸徽{,痛經等
(4)兒科疾?。盒喊l(fā)燒。小兒腹瀉、驚風等
(5)保健美容:腹部減肥
2.典型病例
王某,女,49歲。主訴:因為工作緊張勞累,經常失眠,加重2周,每晚睡眠不足3小時,有時整夜不眠,且多夢易醒,醒后難以入睡。經常服用安定等安眠類藥物,癥狀時好時壞,近2周來,失眠較重,伴有頭暈、目眩、心慌、易怒、健忘,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全身無力。遂來治療。用揉腹療法為其治療,主要用掌振手法,每次按揉3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療程。一療程后,患者自述很快產生困意,睡眠明顯好轉,可達6小時,自覺癥狀明顯減輕。2療程后,睡眠基本恢復正常,不用繼續(xù)服藥,自覺癥狀全部消失。
總結與分析:
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得出以下4點結論
1.內臟神經生理學的不同性
從神經生理學的觀點來看,緩和、輕微、有節(jié)律、較長時間的連續(xù)刺激有興奮周圍神經的作用,但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急速、較重、快節(jié)奏、短時間的刺激可興奮中樞神經,抑制周圍神經。當中樞神經處于抑制狀態(tài)時,副交感神經則處于興奮狀態(tài),使平滑肌張力增高,胃腸運動加強,而中樞處于興奮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也處于興奮狀態(tài),利用這些生理特性,針對不同疾病的不同病理變化,采取相應的手法力度、強度、節(jié)奏度來治療。
2.腹診按揉的重要性
由于腹診按摩是以腹腔陽性體征與腸腔陽性內容物為治療對象,所用手法運動的方向就不是單純的直線運動,而是呈波浪式的運動。在腹部按摩時,可通過指力深透按摩的作用,增進胃腸壁內微血管及淋巴功能,使消化器官的內分泌腺分泌較多的消化液,以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和以消化食物的吸收。
3.按摩力度的深淺對腹腔內臟的影響不同
通過輕揉緩和的力度對腹肌和大網(wǎng)膜的刺激,可緩解腸腔的痙攣,減輕內臟的反射痛和牽引痛,而力度較大則由于按摩時手法的下壓作用,可產生物理的壓力和排擠力,一旦這種力量通過腹壁深透至腸胃后,可促進食物殘渣液體的下行移動和排泄,以預防和排除便秘。同時,由于推、按手法的作用,使整個腹腔壓力增高,因而對腸道脹氣的排出甚為有利。
4.手法強度的不同
由于腹部按摩的手法刺激,可使支配腹內各器官的神經興奮,微循環(huán)暢通,從而使胃腸等消化器官蠕動加強。臨床上,當患者出現(xiàn)消化機能降低時,采取較強烈的手法,用手法刺激,并通過神經的反射機能,使胃、腸、肝等臟器的分泌活躍起來,使機能恢復。從腹部按摩前后動靜脈血流彩超圖對比看,有非常明顯的變化。
對腹部進行按揉,既方便易行,又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自我腹部按摩,方法簡便易行,在睡前,公交車上,工休時,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因此,提醒大家:“肚子常揉,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