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北京的京劇演出團(tuán)體沿革略說
1949年以后到50年代末,北京的京劇演出團(tuán)體眾多。為使年輕戲迷對此有所了解,略述如下。1、譚富英的同慶社與裘盛戎的戎社合并較早,稱“太平京劇團(tuán)”有李多奎、楊盛春、陳永玲、梁小鸞、李世琦、慈少泉、張洪祥等參加。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二團(tuán)。1953-54年,梁小鸞、李世琦退出,楊榮環(huán)、馬長禮加入。1955年楊榮環(huán)、陳永玲先后退出。趙蘊秋短期加盟,后徐東來、關(guān)韻華加入。至1955年底,市二團(tuán)與馬連良京劇團(tuán)合并,成北京京劇團(tuán)。 2、1952年,馬連良自香港回來,在北京成立馬連良京劇團(tuán)。成員有馬富祿、羅蕙蘭、周和桐、黃元慶、馬盛龍、茹富華、閔兆華、馬艷芬、趙麗秋、馬崇仁、馬崇年、馬幼祿、孫元喜、張福昆等。1955年與市二團(tuán)和并為北京京劇團(tuán)。 3、張君秋自香港回來后組建北京聯(lián)誼京劇團(tuán),演員有陳少霖、劉連榮、高維廉(不久換為劉雪濤)、張春彥(因病時間不久換了郭和詠)、李四廣、朱金琴、耿世華、鈕榮亮、郝慶海、慈永盛、冀韻蘭(后換劉蕓秋)、1955年花臉朱玉良短期加入。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三團(tuán)。1956年底并入北京京劇團(tuán),形成馬譚張裘四大頭牌。 4燕鳴社,后稱燕鳴京劇團(tuán)。二牌武生極不穩(wěn)定,多次更換。主要成員郭元祥、劉盛通、徐韻昌、李淑玉。于1960年并入北京京劇團(tuán)。馬譚張裘趙五大頭牌局面形成。 5李萬春領(lǐng)銜建首都實驗京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李慶春、李小春、李硯秀、李金鴻、景榮慶、蘇維明、吳鳴申、趙文奎(五位后離去,加入中國京劇團(tuán))。李盛藻曾短期加入,后也去中國京劇團(tuán)。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一團(tuán)。1954年,毛世來和平京劇團(tuán)加入,不久宋保羅、曹藝斌加盟,一度形成李毛宋曹四頭牌局面。1955年毛宋曹退出。1958年下放到崇文區(qū)與明來京劇團(tuán)合并,稱新華京劇團(tuán)。1960年去西藏,后再轉(zhuǎn)內(nèi)蒙。 6、姜鐵麟一度組建青年京劇團(tuán),以演武戲為主。到1952年秋,與吳素秋建首都人民京劇團(tuán),不久,改制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四團(tuán)。主要成員有李德彬、蕭英翔、張曼君、楊元才、張榮善、汪鳴辰張龍華等。1954年,言慧珠短期加入。1956年奚嘯伯加入。1958年短期歸于西城區(qū),不久下放沈陽。1962年吳、姜返京,以吳素秋演出小祖名義借尚劇團(tuán)班底演出。后與梁益鳴張寶華的鳴華京劇團(tuán)合并在慶樂戲院演出。 7、 50年代初,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下設(shè)實驗工作團(tuán),最初,其第一團(tuán)成員有李少春、葉盛蘭、袁世海、杜近芳、李和曾、王玉讓、孫盛武、蕭盛萱等。第二團(tuán)成員有李宗義、云燕銘、葉盛長、童葆苓、李洪春等。王泉奎后來加入。后來到1953年,建立中國京劇團(tuán)。有一段時間,李少春、袁世海屬三團(tuán)。再后形成李袁葉杜四頭牌的一團(tuán)、李宗義、云燕銘、王泉奎、張春華張云溪、高玉倩的二團(tuán)。三團(tuán)不很固定,李少春、李和曾、李宗義先后領(lǐng)銜。1958年后李宗義、李慧芳、王泉奎、葉盛章的中京院三團(tuán)下放,并入梅蘭芳劇團(tuán)。以李鳴盛、郭元汾、李麗芳、王吟秋、班世超、俞鑒等組成的部隊京劇團(tuán),回地方后,一度稱北京京劇團(tuán),后加盟中國京劇院,稱四團(tuán)。1958年支援寧夏,人稱其為“老四團(tuán)”。中戲校畢業(yè)生中一部分組建新的中京院四團(tuán),成員有孫岳、吳玉章、畢英奇、蕭潤增、楊秋玲、王晶華、劉長瑜等。而另一部分則組建中戲校實驗京劇團(tuán),成員有李春成、李長春、錢浩梁、劉秀榮、張春孝、謝銳青等。 8、以楊寶森領(lǐng)銜的寶華京劇團(tuán)。成員有金少臣、劉硯亭、哈寶山、曹世嘉、謝虹文、王世霞、李少廣等。1956年,全體進(jìn)入天津市京劇團(tuán)。 9、以奚嘯伯領(lǐng)銜的嘯聲京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于鳴奎、張玉英、奚延宏等。1956年報散,奚嘯伯加入北京市京劇四團(tuán)。至1957年反右后離京去石家莊。 【1958年以后,四大須生中的奚、楊不再出現(xiàn)于北京舞臺】、 10梅蘭芳京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姜妙香、劉連榮、王少亭、王世續(xù)、徐元珊、梅葆玖、梅葆玥、李慶山、薛永德、衡和華等。1958年后北戲校部份畢業(yè)生李玉芙、李崇善等加入。后中國京劇院李慧芳、李宗義、王泉奎、葉盛章等加入。 11、程硯秋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于世文、羅榮貴、王元芝、貫盛吉、賈多才、李丹林等,劉雪濤、儲金鵬短期加入。1954年,筱翠花加入,曾以程劇團(tuán)分團(tuán)名義演出。 12、尚小云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尚富霞、方英培、尚長榮、華世麗、李喜鴻、田榮芬等。1959年尚先生去西安,童葆苓以尚劇團(tuán)分團(tuán)名義在京演出。 13.荀慧生劇團(tuán),主要成員有宋玉聲、姚世茹、何佩華、沈曼華、朱斌仙等。 60年代初,梅尚程荀四個團(tuán)合并為北京市京劇團(tuán),比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tuán)多一個“市”字。 14、明來京劇團(tuán),最初叫明社,后改此名。主要成員徐東明、徐東來、關(guān)韻華、徐東祥、馬小祿等。1958年與市一團(tuán)合并成新華京劇團(tuán)。 15、和平京劇團(tuán),毛世來領(lǐng)銜,主要演員有劉鳴才、朱鳴秀、朱桂華、祁樹春、毛慶來等。貫盛習(xí)、江世升曾一度加入。1954-1955參加市一團(tuán),后又退出。王玉蓉、萬嘯甫加入。至1958年,下放到吉林省,此后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來再沒進(jìn)京。 16、春秋京劇團(tuán),李元春、李韻秋兄妹領(lǐng)銜,后一度與張文涓、李開屏合并為青年京劇團(tuán)。趙榮琛也曾參加。60年代,李宗義李慧芳加入,最后名“北京市京劇團(tuán)” 17、從50年代初到1958年,久占慶樂戲院的新興京劇團(tuán)是北京唯一的一家彩頭班。常演連臺本戲如“明清八俠”、“西游記”等。有機(jī)關(guān)布景轉(zhuǎn)臺。主演有王永昌、張貫珠、杜麗珠、江世升等,李盛藻、曹藝斌先后短期加入,最開始尚和玉曾加入,在水滸中演鐵棒教師欒廷玉。 18、同和社,后稱同和京劇團(tuán)。虞俊芳、虞俊聲領(lǐng)銜,人稱虞家班。后來虞俊芳加盟北方昆曲劇院,與李淑君、洪雪飛、張毓雯并稱北昆四旦。文革后虞俊芳一度加入北京京劇院。 19、蓉青京劇團(tuán),王玉蓉、小王玉蓉母女領(lǐng)銜,貫盛習(xí)一度加入。后來小王玉蓉加入北京京劇團(tuán),王玉蓉入和平京劇團(tuán)。 20、民生京劇團(tuán),畢谷云、周承志領(lǐng)銜,曾名紅星京劇團(tuán)。58年后下放本溪。 21、燕聲京劇團(tuán),李金聲、陳金彪、朱鴻聲、白畹華、白鳳鳴等組成,常年在朝外群眾戲院演出。后下放廣西。 22、鳴華京劇團(tuán)。梁益鳴、張寶華領(lǐng)銜。長期在天橋天樂戲院演出。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移至慶樂戲院。后來吳素秋、姜鐵麟加入。 23、先鋒社,建國初期以“武生大會”號召,梁慧超、馬鴻麟、趙文奎等組成。 24、奎德社,筱蘭芬、李桂云的京秦兩下鍋劇團(tuán),于建國出期演出于大柵欄一劇場。 總之,50年代北京京劇演出團(tuán)體眾多,人員流動性也很大,難以盡數(shù)。不當(dāng)之出望予指正。 老田 最后編輯于 2012-01-05 22:50:20
補充您的第17條,新興京劇團(tuán)的主演還有劉文魁、米玉文等。1960年全部去了新疆,成為新疆京劇團(tuán)。 材料很好。 隨花甲人補充第17條;新興京劇團(tuán)演的連臺本戲,還有【封神榜】,公演了三集;【姜子牙與哪吒】,【黃飛虎與紂王】,【廣成子錯收殷郊】,均為李盛藻主演。當(dāng)時的大武生常長升,丑角金鶴年,里子老生安舒元也都不錯。 補充一點北京戲校首屆畢業(yè)生的情況: 中國京劇院沿革分幾個階段:1950年前后,是“文化部戲曲改進(jìn)局京劇研究院”,主要演員是李和曾、李宗義、張云溪、張春華、云燕銘、李洪春、韓少芳、李憶蘭等,主要演出《三大祝家莊》《新大名府》《江漢漁歌》等有革命內(nèi)容的新編歷史劇。那個時候,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等還分別在“新中國實驗劇團(tuán)”和“育化社”挑班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