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p>
這里這個“斯技”是指大武術而言,太極拳從它產(chǎn)生開始本身就是一種技擊術,從技擊術這個角度來說,旁門很多,“雖勢有區(qū)別” 就是說各門各派的打法不一樣,拳架不一樣,技擊時候的手法不一樣等等,雖然區(qū)別很大,但總而言之都不外乎是“壯欺弱,慢讓快” 。其實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的人自然而然會有的想法,肯定是力大的勝力小的,手慢的打不贏手快的,這本來是不需要學就有的。強勝弱本來也是符合自然的,先天自然之能嘛,自然的規(guī)律是優(yōu)勝劣汰的,以強凌弱的,太極拳不是講求自然嗎?難道太極拳的技擊術是反自然的?
如果你是針尖對麥芒的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話,硬碰硬打陣地戰(zhàn)的話,那結果肯定是強勝弱無疑。我們看武俠小說里雙方比武,最笨的方式就是大家一起出拳,看誰的拳頭硬,那當然就是強勝弱了??墒俏覀冎袊鴼v來崇尚的是什么呢?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你看古代的戰(zhàn)爭,流傳下來一直為后人津津樂道的,大都是些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別的不說,三國時的三大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都是弱小者最終戰(zhàn)勝了來勢洶洶的強者,所以我們現(xiàn)在說起三國來覺得很有味,要是強大的戰(zhàn)勝了弱小的,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呢?秦滅六國的十年戰(zhàn)爭,沒有留下一個經(jīng)典的戰(zhàn)例,為什么?以強勝弱嘛!有什么好說的呢?
那么弱小者憑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者?我們就拿官渡之戰(zhàn)來說,表面看來,袁紹比曹操強大的多??墒侨绻覀兩钊敕治觯憔蜁l(fā)現(xiàn),曹操處處都比袁紹強!袁紹的強大是表面的,我們可以說他是外壯,而曹操外面看起來弱小,內(nèi)里卻很強大,可以說是內(nèi)壯。所以說并不是絕對的弱能勝絕對的強,相反的應該是絕對的強能勝絕對的弱。
具體到我們的太極拳上就是,我們要練一種內(nèi)在的強,而外面看起來卻很柔弱,所謂“外示柔弱,內(nèi)實堅剛” 。強大者來勢洶洶,我們要以我們外面的柔弱避其鋒芒,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他的弱點,再以我們的最強的一點去攻擊他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說最后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以強勝弱” 。
《孫子兵法》講“十則圍之,五則分之” ,就算你自己處于強勢,你要出擊的時候還要爭取以“最強”勝“最弱”,還要盡量的將對手的“弱”轉化為“更弱”,然后輕松的把他吃掉。秦滅六國時,秦很強大了,但秦不只是靠在軍事上戰(zhàn)勝對手,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對各國的內(nèi)部進行分化瓦解,最后動武的時候就非常順利。
這里最難把握的就是,如果對方來勢很強,我也以我最強的去迎擊,以針尖對麥芒,拼實力,這在太極拳里稱為“頂”,其結果當然是更強者勝,當然“殺人三千,自損八百” ,戰(zhàn)勝者也必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如果我以柔弱避其鋒芒,不跟對手拼實力,要是沒有內(nèi)在的強大作為堅實的基礎,那勢必會被對方以摧枯拉朽之勢毀滅,這在太極拳里稱為“丟”。所以太極拳一再強調(diào)要“不丟不頂” ,而這個“不丟不頂” 的物質(zhì)基礎就是你必須練就內(nèi)在的強大!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身體比作是一個國家,“我”就是這個國家的國君了,比武較技就好比是兩國交戰(zhàn),那“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當然是治理好自己這個國家,就是說要把你自己的這個身體調(diào)理好了,通過太極拳的訓練把我們的這個身體調(diào)為一種“太極”的狀態(tài),“我”可以任意的調(diào)動我身體的每一部分,頭、肩、肘、手、胯、膝、腳,這就是“我”的國家機器呀,我可以任意的調(diào)動,內(nèi)外同一,上下相隨,就是說我的國家治理得非常好這么一種狀態(tài),平常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練太極拳的人平常看起來也不象是個赳赳武夫,外表看起來有一種“弱”相,但內(nèi)功不可一日不練,也就是平常要做的就是對內(nèi)在的調(diào)理,打太極拳也就是治理自己國家的一個日常功課,是一種蓄養(yǎng)精氣神、調(diào)整身心性的內(nèi)壯的過程。一旦有戰(zhàn)事發(fā)生,一聲令下,全國總動員,全民皆兵,自然是“英雄所向無敵”。
有人老是問,太極拳這么慢悠悠的,人家來打你怎么辦呀?這是他不了解太極拳獨特的訓練過程。具體的兩軍交兵了,仗該怎么打?《太極拳論》里并沒有說,《太極拳論》里反復說的都是你要把你自己的身體調(diào)成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這是最根本的東西?!白蕴熳右灾劣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正是這個意思。
我們說的這種內(nèi)在的強大有了以后,并不是說一定就在外顯弱相,只不過一般練太極拳有成的人都不愿意在外顯得咄咄逼人的樣子。比如成佛的人,他可以顯佛相,也可以顯菩薩相,也可以顯金剛相,也可以變個癩哈蟆,有什么不可以呢?重要的是你內(nèi)在有沒有!那么在該現(xiàn)什么相的時候就現(xiàn)什么相,就從心所欲了。
那這個慢和快怎么來理解呢?快打慢是很自然的事呀!實際上太極拳是真正講究快的。太極拳所講究的“快”,不是那種盲目的、無序的、追求什么一秒鐘出多少拳的那種快,而是你的意識要走在對手的前面。我們前面不是講到“懂勁”嗎?未動能知謂之懂勁!就是說你還沒動呢,我就對你有清楚的了解,而你對我一無所知,我在暗處,你在明處,就是這種狀態(tài)。那你進攻的時候我清清楚楚,我出擊的時候你不知道,這種快就是在意識上的快,這種快才是真快。由內(nèi)而外的內(nèi)壯而產(chǎn)生出來的這種快才是真快。
這個“慢”究竟是什么意思,實際上是指你內(nèi)心的凝定,一種定力,氣定神閑!所謂“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不是人家一招惹你,你立即就跳起來,一點虧都不能吃的樣子。一個內(nèi)心強大而有定力的人總是吃虧在前,凡事退后一步想,“退后一步自然寬” 嘛!所謂“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只要有了這么一種沉穩(wěn)踏實的修為,表面看起來是“慢”,但你所作的應變的措施,出擊時機的把握都很正確,那就是“真快”了。人家一來你手忙腳亂,可是全做錯了,那才是“真慢”。就好比下棋,你每出一步都不錯,那就非常了不起了!不是你出子飛快,你就一定贏棋的!
所以說太極拳所說的這個“快”和“慢”,“強”和“弱”,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那種“先天自然之能”是不夠的,太極拳所追求的這個功夫,表面上看起來是“弱”、是“慢”,恰恰是一種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去修煉的功夫,一種凝定的、內(nèi)壯的功夫。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四兩撥千斤” 是我們平常聽到最多的對太極拳技擊的說法,說太極拳是什么?就是“四兩撥千斤” 嘛!“四兩撥千斤” 究竟應該怎么去理解?我拿四毛錢給你,真能賺一千塊?拳諺里實際是這么說的:“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這里說的很清楚了,你用四兩之勁去撥他的千斤,怎么可能呢?不是說用“四兩”勁去把“千斤”撥開,而是要順著對方的來力去“牽”,順著走,對方的力量來了,你不是去頂住他,也不是用勁去撥開他,而是順著他的勁“牽”他,把自己放到一個很安全的位置,他的弱點暴露了出來,這個時候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牽動”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用“牽”這個字?其實這是從“牽?!边@兒來的,牽牛要怎么“牽”?要“絨繩著鼻穿” ,用一根很輕的繩子拴在它的鼻子那兒,你輕輕一牽它就跟著你走。如果是個鐵牛在那兒,你怎么去牽也沒用。所以楊露禪說“銅人不打、鐵人不打” 就是這個意思。這里最關鍵之處就在于,這個“牽動”針對的是活的東西。
具體到太極拳上來說,就是針對的“人”,人有本能的反應,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本能的反應都是緊張。沒有受過太極訓練的人,他的本能反應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怕是受到“四兩”這么微小之力的壓迫都會產(chǎn)生本能的抗拒。我們前面說過,哪里重就要哪里虛,這是太極的狀態(tài),是我們面臨壓力時所應該追求的狀態(tài)。
那么“四兩撥千斤” 具體要怎么做呢?我們用“四兩”這么微小之力去壓一壓對方,使他產(chǎn)生本能的頂抗,當我感覺到了對方的頂抗之后,立即撤去我這“四兩”之勁,這就是“牽”,這時候?qū)Ψ降捻攧啪蜁斣诳仗?,有一種失腳落空之感,他的根就會浮起來,這一瞬間實際上正是對方反應的盲空之點,是他最薄弱的時間點,也正是我們發(fā)勁的最佳時機,一旦這一時機出現(xiàn),則應“千斤”緊隨而發(fā)。所謂“四兩在前,千斤在后”。如果打準了這一點,其實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就能把人打飄出去。我們看到的一些太極的高手能做到“搭手丈外”,看起來不可思議,實際上是他用非常精巧的聽勁,瞬間引動對手的根,并能準確的把握到最恰當?shù)臅r機發(fā)勁,整個過程做的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這不是簡單的用力所能完成的,所以說“顯非力勝” 。
“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八十歲以上才可稱為“耄耋”老人,八十多歲的老人能戰(zhàn)勝很多的人,手忙腳亂的快,怎么能行呢?我們不妨設想一下,以寡敵眾的情況下,必需手不空回,要做到“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每出一手都必需給對方以致命一擊,才有可能自保,即便是年輕力壯者,為之也難,何況是耄耋老人!所以說王宗岳在這里給我們所有練太極拳的人都提了一個異乎尋常的高標準,放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在這里,要我們?nèi)プ非蟆?/p>
以上這一段,是說了太極拳跟其他的武術的主要的區(qū)別。不是單純靠簡單的力量和速度去戰(zhàn)勝對手,而是靠整體的、全身心的修煉所得來的一種復合的、對力量和速度進行恰到好處的運用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我們就可以把它叫做“太極功夫”。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p>
這個“平”,有的版本是“秤”,有的版本是“枰”,都可以講通。我們前面講的“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這是上下方向上的要求,簡言之就是“立身中正”。這好比是天平中間的主軸,這一線是身體的軸心,這一線的穩(wěn)定性是我們在交手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傲⑷缙綔?,活似車輪” 講的是左右、前后的方向上的要求,簡言之就是“陰陽平衡”。這個“陰陽平衡”是為“立身中正”服務的。
“活似車輪”,我們講上虛、下實,中間靈。中間靈活,要象車輪一樣活。車輪的特點是什么?你隨便去推車輪圓面上的哪一點,它都不會跟你發(fā)生頂抗,它會隨著你的勁轉動。我們說太極的動作都是走弧形的,總之不會硬碰硬的發(fā)生頂抗,你勁一去,它就轉化了。
立如平準說到底還是一個守中,只要守中,那前后左右就有陰陽,一手出為陽,另一手往后就是陰,總之就是陰陽要平衡。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偏沉”是什么意思?這個也是各家有很多不同的解釋的地方。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都不同。我把這些解釋都綜合一下?!半S”是好的,我們前面也講過這個“隨”字,它的本質(zhì)還是“活” ?!皽笔遣缓玫模谴魷?,雙重就要呆滯。
簡單的說,“偏沉”就是分陰陽,陰陽平衡?!半p重”就是陰陽不分?!半p重”對應的還有一個“雙浮” ?!半p重”就是雙陽,“雙浮”就是雙陰,陰陽不分,是病。
歷來拳家對“雙重”都有不同的解釋,在此我談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從個人單練來說,左手實,那么同側的左腿就要虛,與此同時右手要虛,右腿要實,這樣做到了就是“偏沉” ,反之就是“雙重” 。從雙人對練來說,頂就是雙重,丟就是雙浮,不丟不頂則陰陽平衡。
比如按式,兩個手看起來都是在往前推,但你兩個手不能平均用力,這樣就是不分陰陽,兩個手的陰陽應該是在不斷的變化。練太極拳的人樁功通常都很好,一般的人推不動他,如果我們把破解開來看,其實也不復雜的。常人用力去推的時候,兩手是不分陰陽的,這么平均用力的去推,這樣的力很好化解。但是有太極功夫的人,他不會這么簡單的出手,他出手是隨時在調(diào)節(jié),不斷的在變化,你聽勁不如他,你就感受不到他的變化。當然如果兩個人功夫相當,兩人都在作細微的調(diào)節(jié),所謂“微塵起泰山” ,對于旁觀者來說,可能什么也沒看出來,人家已做了很多攻防的轉化了。這時比的是兩個人手上(手上是個代指,實際是整個身心)的精細程度了。
太極拳是深以測淺的。拿我自己來說,如果是面對比我差的人,那我怎么做都是對的,我就隨便封住他,隨便起動他的根,隨便把他發(fā)出去,就算我做錯了,雙重了,對方感覺不出來,那我即便做錯了也是對的,他做對了,我可以設法造成他犯錯,他做錯了,我可以放大他的錯誤,讓他越做越錯,隨便他怎么變,怎么調(diào)節(jié),我總是走在他的前面,他變不過我;要是換一個功夫高我很多的呢,馬上就反過來了,我怎么做都錯,有時候你明明覺得人家做錯了,可是你還是沒法,抓不住他的漏洞,自己呢一動就錯,為什么一動就錯呢,因為對手站得更高,看的更遠,始終走在前面;還有一種情況是最復雜的,就是面對與自己聽勁和功力都差不多的人,那每一手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輕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情況下最好自己不要犯錯,到頭來看誰犯的錯誤更少,誰就能獲勝。說到底還是功夫修煉的深淺問題,這的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有時候你會有一種感慨,總覺得在某人手上走不掉,心想我什么時候才能超過他??!可是你在進步,他也在進步呀!這是個難題。人要是老是跟人比,那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修道保法”。我把我的身體、心性越調(diào)越好,越做越精細。當然人跟人還是有智慧的差別,也有下功夫的深淺不同,那有可能你會超越很多人。我才入門的時候,師門里隨便哪個都能贏我,但是如果你下的功夫更深,肯動腦筋,慢慢的你可能就會超越一些人,可能有些人是你一輩子都超越不了的,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就不練了,這一兩百年以來,號稱“無敵”的也就楊露禪一人而已。每個人最終能達到什么程度,誰也說不清楚。
“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你辛辛苦苦練了很多年,還是走不掉,別人功夫比你高,沒辦法,就算你分了陰陽,他可以破壞掉你的陰陽,讓你陷于呆滯,你沒病要給你弄出病來?!奥式宰詾槿酥?,雙重之病未悟耳!” 。注意這個“自為人制” 很重要,說到底還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自己的身體沒有調(diào)理好,自己的國家沒有治理好,自己“雙重”了,陰陽不分,虛實不明。我們在推手中被制,不是別人把你怎么樣,而是你自己犯了錯誤被人家利用才會被制的。
跟功夫比自己好的人推手的時候,被封住,整個身體呆滯了,這時候怎么辦呢?經(jīng)常有剛入門的師兄問這樣的問題,“我被封住了怎么辦呢?” 這就相當于人家刀已經(jīng)抵住了你的咽喉你還問怎么辦一樣。其實這個時候已經(jīng)沒有怎么辦了,只有“墮入輪回”,重新來過。太極推手的好處就是可以不斷的這么死而復生,重新來過。所以有好多太極拳家都說太極拳的功夫是輸出來的。要七次跌倒,八次站起來!只有這樣不斷的磨礪,功夫才會上身。
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被封住了的時候你最應該問的問題是“我為什么會被封?。俊?被封住是個結果,我們應該關心的是被封住的原因是什么?原因當然是你自己沒有調(diào)節(jié)好,前因錯了,當然結果不妙。到結果的時候你才問怎么辦,那當然只有重新來過了。如果你不甘心,要反抗,那是想錯上加錯。我們看到高手將低手發(fā)放的很遠,過程看起來是一瞬間的事,但成功的發(fā)放往往是低手被封住了以后還不甘心,亂動,反抗,錯上加錯,被高手抓住機會利用了,高手就是在等這個機會呀!他就是要把你這個反抗給逼出來,如果你不錯上加錯,至少不會被發(fā)的很難看。所以說太極推手比的是什么?比的是哪個更松、更柔、更定得住、更穩(wěn)得起。
所以李太老師雅軒一再強調(diào),太極拳的發(fā)勁不是你主觀的想怎么打的問題,是要別人喂到你嘴里來的,你才能吃。好比我張嘴等著,別人把回鍋肉夾到你嘴里,你才合嘴輕輕松松的吃了就行了。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從前因上去找問題,爭取在前因上就不出錯,這是我們修煉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方法。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p>
這里說的很明白了,不能運化的前因是雙重,雙重的前因是什么?是不知陰陽,不懂陰陽的道理。下面就進一步說陰陽的道理。粘住對方也就是走化,走化也就是粘住對方。粘和走是相互依承的,可以互為因果,你能粘得住,就能走的開,你能走的開,就能粘得住,粘和走是不能一分為二的,要不即不離,不丟不頂,《太極拳論》翻來復去的強調(diào)這一點。
“萬物負陰而抱陽” ,陰陽是相互交融,一體不二的東西,在運動當中,總是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的。在這個過程中去找對方的錯誤,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不要犯錯誤,他要亂動,遲早他會有錯的,對方也不犯錯呢?那很好嘛!你要是沒有能力促成他犯錯,那就比一下誰的耐心更好了。
練太極拳的人應該不會氣勢洶洶的主動出擊,而是在一種自己很安全的狀態(tài)上去捕捉戰(zhàn)機。自己這個身心一動,是個陰陽的共同體,周身完滿無缺,上下相隨,內(nèi)外一心,可以說是一種高度協(xié)調(diào)的一個整體。兩人一交手,又構成了一個更大的陰陽共同體,這里面的陰陽,此消彼長,始終在不斷的轉化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保持這個陰陽共同體的平衡。
有一種足球戰(zhàn)術叫作“全攻全守” ,場面很好看,也不是不能贏球,但發(fā)明這一戰(zhàn)術的荷蘭隊從來沒有贏得過世界杯,真正長盛不衰的理念是“攻守平衡”,能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永遠是“攻守平衡”的球隊。攻守平衡,犯錯誤的機會少,對對方犯錯的敏感性強,我自己保盈持泰,對對方全息觀照,對對方的一切了如指掌,而且對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能作出正確的應對,我自己的陰陽總是能保持平衡穩(wěn)定,久而久之就會生出一種“未動能知”的感應,這就是“懂勁”了。所以說“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
“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p>
這也說明了一個進一步漸修的過程,默識揣摩呢極言我們要動腦筋,要多想。太極拳要練成功,那真得有大智慧。要有聰明的頭腦,要有實在的為人。一個只有聰明的頭腦的人,容易犯的錯誤是不踏實練功,不認真打拳,總是處處想取巧,甚至以為看了什么秘訣真?zhèn)?,功夫就會上身。太極拳的確是個智慧拳,但沒有扎實的基礎是不行的,就如我們講的上虛下實一樣,下面要非常的扎實,非苦練是不行的。當然人笨了也不行,只知埋頭傻練,那也出不了功夫。所以要多思,多悟,慢慢的功夫就會上身了。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p>
這一句話特別重要,這是對整個《太極拳論》打一個總結。“舍己從人” 是我們在太極拳功夫的修煉過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就是一句最高的武功心法,是太極功夫克敵致勝的最大秘密。
先說“舍己”,我們從兩人交手的狀態(tài)來看,我把自己置之死地,把心放下來,要呆若木雞,心死則神活,要真正把自己舍掉,他要什么我就給他什么。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把我的整個身體都放下了,無所謂了,我就沒有什么好顧忌的了,這種情況下我的神就超拔出來,非常的清醒,對手的一舉一動盡在我觀照、掌控之中,我專等他的錯誤出現(xiàn),給予致命一擊?!皬娜恕本褪且S對方,要因應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這實際上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具體到推手的訓練中,你要我的手,我就不要,舍給你,你要我的身,我也舍給你。當然我也不能丟完了,還是要不丟不頂,說來說去都是在說這個。
“多誤舍近求遠”的意思,也有很多種解釋,簡單的說也就是把自己的身心調(diào)整好,不要一門心思的去想把別人怎么樣。自己不犯錯誤是最重要的。當然話是這么說,往往事到臨頭不自由,“事不關己,關己則亂” 。就拿我自己來說,道理都很明白,但真跟人推手的時候往往忘了這些原則。有時候別人恭維你,說你功夫很好,你想顯示自己,想打一個很好的效果出來,這種情況最危險,最容易犯錯誤。
2000年我參加省上的推手比賽,決賽前,因為已經(jīng)知道對手是誰,所以針對他的特點,我想了一晚上,設計了很多戰(zhàn)勝他的方法,可是在比賽的時候,情況完全不是我預先想像的那樣,我設計的方法沒有用得上的,對手也是人,他也在想辦法贏我呀,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的,最后還是靠我本身的功力艱難的贏下來。自己平時有多少就是多少。那次比賽使我堅定了我后來練太極拳的方向,就是反求諸己,主要從自己身上去下功夫,舍棄那些外在的招式方法,把自己的事先弄好了,至于別人怎么變,那是他的問題。況且“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一門心思去想別人,哪里想得過來?所以我們不要“舍近求遠”。
總之,《太極拳論》就是反復告訴我們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把身己的身心調(diào)整成為太極的狀態(tài),“如如不動,光明遍照” ?!八^‘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極言這一理念的重要性。我們看整個《太極拳論》都沒有教我們一手具體的攻防的技術,而是在闡明這個最核心的理念。這個根本把握好了,路就不會走錯,至于每個人自己能走多遠,那就是各人自己的事了。楊澄甫宗師說過,太極拳能修煉成功的,代不數(shù)人而已。
以上是我以我目前的這個水平對王宗岳《太極拳論》的一個認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