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小步舞曲 | ||||||
小步舞原是起源于法國勃列坦省的一種三拍子民間舞蹈。十七世紀五十年代,由于法國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國宮廷和貴族社會中很流行,不久,又流傳到歐洲其它各國,并形成了中庸速度和莊嚴、典雅的風格。 十七世紀下半葉,一些作曲家開始把小步舞曲編成純器樂曲,它最明顯的特征是:3/4拍,單三部曲式結構。旋律流暢而富于表情,伴奏部分寫得簡潔而靈巧。后來,法國作曲家呂利和德國作曲家對小步舞曲的結構作了一些改進,把它發(fā)展成為復三部曲式結構,即把兩段風格相近的舞曲合在一起,作為樂曲的第一部分,用全奏形式,再把兩段和前面風格不同的舞曲合在一起,作為樂曲的中間部分,并限于用木管三重奏形式,然后再現第一部分,但不加反復。十八世紀以后,作曲家們常常把呂利式的小步舞曲作為交響曲的一個樂章,旋律多汲取民間舞曲因素,富于生活情趣;但是,在近代交響作品中,用小步舞曲作為其中一個樂章的情況則較為少見。 巴赫寫過多首《小步舞曲》。僅在《巴赫初級鋼琴曲集》里,就收集有十一首。可是,這些小步舞曲既沒有作品編號,也沒有注明創(chuàng)作時間。 在巴赫生活的時代,還沒有鋼琴,現在我們見到的巴赫的鋼琴曲譜,實際上是巴赫寫的一些羽管鍵琴曲。巴赫有許多孩子,他經常為他們寫一些羽管鍵琴練習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就是這類練習曲中最著名的一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