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龍觀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李獻云: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叭f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影響著無數(shù)的中國人。孩子很小的時候,許多父母就會常常對自己的孩子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過上好日子,才能有出息、不被人欺負,才不會受苦受累;如果不好好學習的話,你可能就只能掃馬路,甚至要飯,被人欺凌。父母在這樣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家長們可能從來也沒有懷疑過以上道理的正確性,覺得這樣的教育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然而,如此教育方式是否會把自己的孩子引入歧途? 不可否認的是,學習成績常常與智商、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智商越高,學習成績越好,各方面的能力也會比較強。由此,他未來的物質生活也許會比其他人更優(yōu)越。 家長用如上的方式教育孩子,當然是希望孩子努力學習,在學習上取得進步。但是否想過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副作用?如此教育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理念——他們未來進入的,將是一個尊重并扶助弱小的社會,還是弱肉強食的社會?是一個追求平等自由的社會,還是等級森嚴的社會?是一個全民發(fā)展共享繁榮的社會,還是只尊重少數(shù)精英、特權的社會?如果從小的教育讓孩子獲得的是上面每句話后半部分的這些理念,無論孩子最終的學習成績有多好、多優(yōu)異,能說明是我們教育的成功嗎?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這些“大道理”與我們普通百姓無關,我只是為了孩子好。 的確,很少有家長教育孩子不是為了孩子好。那么,這樣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好么? 如果從概率的角度來看,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不屬于智商高的孩子?;蛟S,還有很多孩子,無論自身怎樣努力學習,仍然做不到老師、家長眼中的“成績優(yōu)異”。面對日復一日在學校展示出來的“不優(yōu)異”,家長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此認為自己將來過不上好日子、被人欺負,只能受苦受累甚至要飯?如果一部分心理相對脆弱的孩子真的就這樣看待自己和未來,那么他們的現(xiàn)在又會怎樣?他們還會快樂和幸福嗎?當他們遇到挫折或困難時,還能樂觀、積極、努力向上、百折不撓嗎?答案恐怕更多的是“不能”。如果是這樣,還能說這樣的教育為了孩子好嗎? 難道家長這樣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孩子、讓孩子變得悲觀氣餒嗎?我想,沒有家長會這樣承認。既然如此,作為家長,就需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恰當,想一想自己所信奉的一些人生哲學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是否真的是對的,應該如何做出改變。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需要與時俱進了解目前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學會不老調重彈;學會通過日常與孩子的交談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人生品質;學會意識到,對于孩子來說,對于每個人來說,真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做到揚長避短,無論學習成績優(yōu)異還是平平常常,都會欣賞自己、快樂地生活!這樣的家庭才是充滿希望的,社會才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 [責任編輯:陳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