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陰三陽 我的筆記學習參考三陰三陽, http://ap6./encyclopedia_media/main-usesc.asp?id=6734 中醫(yī)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陰陽五行上。陰陽的觀念可說涵蓋了整個的中國醫(yī)學,而陰陽之說最初可以追溯到周易。陰爻與陽爻相配成四相,即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原只有二陰二陽。中醫(yī)的古代學者或認為四相不夠用,因此將四相加衍成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太陽、少陽、陽明;這是中醫(yī)對陰陽理論應用的一種開展,與一般易學家或陰陽家之所云自有不同。三陰三陽的理論,在中國醫(yī)學上應用得十分廣泛,無論在診斷上、藥物上乃至在經(jīng)絡學說與針灸醫(yī)學上,三陰三陽的理論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它可說是中國醫(yī)學的重要基礎。茲分項敘述之如后: 六經(jīng)辨證 中醫(yī)診斷時,首先會辨別疾病屬外感或是內(nèi)傷性質。外感病指感染各種外源性病邪而引起的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往往由表入里,疾病發(fā)展有一定的階段性與變化規(guī)律。治療重點為祛除病邪,與內(nèi)傷病以扶助正氣的方式有很大分別。
后世醫(yī)家將外感病分為傷寒與溫病兩大類。根據(jù)中醫(yī)的觀點,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辨證方法有異;傷寒病以六經(jīng)辨證為基礎,溫病則以衛(wèi)氣營血或三焦辨證為基礎。 六經(jīng)辨證最早記載于漢代張仲景(150- 219AD)之《傷寒雜病論》中,該書對外感病的辨證論治奠定了基礎原則。它針對外感病的普遍證候,根據(jù)癥狀特點,劃分為六個證型階段。分別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以此解說外感病勢,以及相互間的傳變關系。實際上六經(jīng)辨證基本上描述了臟腑、十二經(jīng)脈病的內(nèi)容,但由于只注重分析外感寒邪病,所以是較局限的臟腑辨證。 由以上看出,六經(jīng)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條經(jīng)脈而言。傷寒病開始時,風寒之邪從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經(jīng)脈深入臟腑,發(fā)病過程有特定規(guī)律。中醫(yī)描述為由表入里,正氣漸衰的過程。六經(jīng)病的傳變,往往與正氣、邪氣、治療、體質等因素有關。 一般外感病的循經(jīng)傳變途徑
太陽病 指外邪開始侵犯表體階段。又稱為表證。 陽明病 指外源性風寒邪轉化為熱邪者燥邪,直接傳入臟腑,影響陽明經(jīng)相關部位。亦可由于治療失當導致津液虛耗所引起。表現(xiàn)陽氣未衰,邪氣盛極的激烈情況。 少陽病 指表證未能及時緩解,病邪開始侵入內(nèi)里,但又未達內(nèi)部陽明水平的過度階段,屬于半表半里之證。 太陰病 病位在里,表現(xiàn)虛寒濕證。是由三陽病傳入中焦,或脾胃素虛所致。 少陰病 表示病在心腎,出現(xiàn)嚴重虛寒,整體機能衰退情況。 厥陰病 病變的最后階段,正氣與病邪相爭。但身體正氣已衰,陰陽嚴重紊亂。證候表現(xiàn)極為錯綜復雜。
總括來說,陽經(jīng)病屬表、多熱證、實證;陰經(jīng)病屬里、多寒證、虛證。三陽經(jīng)病治療,以祛除邪氣為主;三陰經(jīng)病治療,以扶助正氣為先。 一、三陰:三陰是太陰、少陰和厥陰的總稱。一般指三陰經(jīng),但不限于此,如難經(jīng)第七難所云:「冬至后得甲子,少陽王;復得甲子,陽明王;復得甲子,太陽王;復得甲子,太陰王;復得甲子,少陰王;復得甲子,厥陰王;王各六十日。」此乃指氣候與脈象之關系,與經(jīng)無關。然用于經(jīng)者頗多,三陰經(jīng)手三足三: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在六經(jīng)辨證上,三陰病系指病邪在身體深部或五臟有病,因臟病屬陰故。三陰又指太陰經(jīng)的代稱。按照傷寒病由表傳里的發(fā)病次序,在三陰經(jīng)中,太陰經(jīng)首先發(fā)病,故稱「三陰」;其次是少陰經(jīng),叫做「二陰」;再次是厥陰經(jīng),叫做「一陰」。三陰又是太陰脾經(jīng)的代稱。二、三陽:三陽是太陽、少陽和陽明的總稱。其中包括了手三陽和足三陽。手三陽是手太陽小腸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三陽也是太陽經(jīng)的代稱。按照傷寒病由表傳里的發(fā)病次序,在三陽經(jīng)中,太陽經(jīng)位于最表層,首先發(fā)病,故稱「三陽」;其次是陽明經(jīng),叫做「二陽」;再次是少陽經(jīng),叫做「一陽」。此外,三陽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代稱。在六經(jīng)辨證上,三陽病系指病邪在體表淺層或六腑有病。因在人體乃是表陽里陰,故體表淺層屬陽;臟陰腑陽,故腑屬陽,六腑有病,大致屬三陽范圍。(李仲亮) 《傷寒論》中六經(jīng)就是三陰三陽。古人分析事物的屬性,起初只有陰,陽兩個方面。后來由于只分陰陽,覺得還不夠,也不能說明較為復雜的問題,于是又把陰陽各分為三,便成了三陰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素問?至真要大論》:「愿聞陰陽之三何謂?歧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是說:陰陽雖然能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但是不同事物的每一方面,其陰或陽總是有偏多偏少的不同,因而它的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又分為三陰三陽。《內(nèi)經(jīng)博議》 >卷之一\天道部,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eijingboyi/726-5-8.html地上三陰三陽說司天以地上三陰三陽.奉天六元.然上下不類.而以奉之.未解何義.又不解地上三陰三陽.何以定位.內(nèi)經(jīng)未之發(fā)明.請試論之.予前既明六元之著.盛于三陰三陽之定位矣.此六元之正義也.乃于其對.亦必三陰三陽奉之.豈三陰三陽未有定義定位乎. 夫天地 夫天地之大氣涵于宇宙.大概藏于北.生于東.長于南.收于西.則三陰在北.三陽在東.三陰在南.三陽在西.可知也.在易東北俱為陽方.而此北陰東陽.西南俱為陰方.而此南陰西陽者.要此即兩儀四象之義.所謂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者也.蓋氣必先藏而后生.此乃靜藏之地.故三陰先奠位于亥子丑.而太少厥皆聚者.所以全乎陰以為藏也.藏而后生.而生必于東.故三陽遂正位于寅卯辰.而少明太皆聚者.亦所以全乎陽而為生也.至于南離陽位.君火居之.而又總為三陰者.蓋巳午未皆長氣也.有生則必有長.長者實氣也陰也.北陰無以實長.故三陰亦聚于南.所謂天以陽生陰長者此也.西為蓐收正位.燥金居之.故西為陰方.為成為收.而三陽又居之者.蓋藏物必自下.收物必自上.生物必自下.殺物必自上.且自暑而涼.自秀而實.皆自上而下.上者陽也.而其時之肅殺者、亦陽也.申酉戌為肅殺之方.故三陽亦聚于此.所謂地以陽殺陰藏者此也.蓋天之二氣.分為四象.北為陰.西為陰中之陽.此地之二象.東為陽.南為陽中之陰.此天之二象.而生長收藏之理.備著于此矣. (注:傷寒論中疾病的傳遞規(guī)律如其順序是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實際上就是五行相生順序,分析人手足三陰三陽經(jīng)的分布及相互關系從里面往外面順次一圈依次為太陰、厥陰、少陰、太陽、少陽、陽明正好與疾病傳遞規(guī)律陰陽相反,即依次太陽對太陰,陽明對厥陰,少陽對少陰,太陰對太陽,少陰對少陽,厥陰對陽明,這應該不是偶然的,人與天和而不同 ) 摘要 太陰(肺經(jīng)脾經(jīng))-陽明(大腸胃經(jīng)) 厥陰(心包肝經(jīng))-少陽(三焦膽經(jīng))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黃帝曰:合之于脈,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東南之位)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南偏東之位) ,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于前,故曰陽明(注:因此陽明可能指東、南兩陽)。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西北之位),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北偏西之位),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注:因此厥陰可能指西、北兩陰)?!?/font> 傷寒論的三陰三陽傷寒論中所說的三陰三陽并非內(nèi)經(jīng)中所說的三陰三陽,而是一個病位與病勢的描述。太陽病病位涉及到足太陽經(jīng),足太陽府,涉及到膀胱,涉及到體表,體表的陽氣被外來的風寒邪氣所傷。屬陽癥的初起。陽明病涉及到手足陽明經(jīng)府。那就是說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還有大腸經(jīng),胃經(jīng)。從《傷寒論》的癥狀來看,主要是足經(jīng)的癥狀。屬于陽癥的極期。正邪斗爭激烈,所以表現(xiàn)了大熱大實的癥候。少陽涉及到了膽經(jīng),膽府和三焦,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它是陽癥的后期。進入少陽的邪氣,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熱邪。如果邪氣在少陽經(jīng)的話,那是寒邪,因為它有往來寒熱這個癥狀。邪在經(jīng)的時候,是寒邪,邪入府的時候它化熱。少陽是個小陽,所以它抗邪的能力并不強,所以它是陽癥的后期。太陰病涉及到脾經(jīng),涉及到脾臟,沒有涉及到手太陰肺。手太陰肺的病變在太陽病的階段就常常表現(xiàn)出來了。傷寒論中的太陰病,只講到太陰脾的病。它是陰癥,僅僅涉及的脾陽虛,屬于是陰癥的初期。少陰病涉及到心腎,涉及到腎經(jīng)。屬陰癥的危重期。心腎真陽虛衰為主的這種少陰病,不去積極的救治,常常會出現(xiàn)不良的后果;外來的寒邪為主,寒勝傷陽的癥候,只要他心腎真陽沒有完全衰竭,我們經(jīng)過積極救治,把陰寒驅出體外,還有很好的愈后。厥陰病,它主要涉及到肝和心包。如果這個病是由少陰傳來的,那就是陰癥的末期,有死無生呀。當陰寒邪氣特別盛,盛到了極點的時候,而相火被郁到了極點的時候,相火爆發(fā),陽氣來復,所以厥陰病就可以有陽氣恢復的這種機轉。如果陽氣恢復之后,陽復陰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陽氣恢復太過呢,又可以轉成熱癥,轉成陽癥,所以厥陰病篇又存在著陰盡陽生的這種變化,所以它既是陰癥的末期,又是陰盡陽生的階段,這就是厥陰病的特征。 |